从满眼红名开始 第316节

  你现在已经与无忧宫,金沙帮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居然还有闲心搞这个?

  ……你知不知道,这么大的工程,要耗费多少银钱,多少人力,多少精力?

  推行此事之人,又会被九州多少双眼睛盯上?

  这条河道疏通之日,说不定就是其人身死之时!

  不,说不定他都等不到河道疏通的那天!”

  樊綦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嘴里蹦出来,接连砸向耿煊。

  耿煊却不闪不避,神色不变,只是道:

  “这些事情,自有我来操心。

  你就说,能不能帮我找个懂这方面技术的人来?”

  樊綦盯着耿煊,眼神一阵变化。

  过了一会儿,才呵呵道:“我倒真认识这么一个人,不过,人家肯不肯来,我就不敢保证了。”

  耿煊道:“不肯来就算了。”

  “呃……”

  耿煊的回答,让樊綦生出一脚踩空的感觉。

  耿煊好笑道:

  “你也别觉得能用这件事拿捏我。

  你能帮我这个忙,自然最好,我承你的情。

  要实在不行,我也不是真就缺了这人不行。”

  真要说来,他耿煊在这方面的才能,才是真正的绝顶。

  前世那些经验和知识,倒还都在其次。

  更主要的,是圆满境的地行术赋予他的超卓辨土识土能力。

  只需要去那地方走一圈,具体应该如何操作才最稳妥,他心里基本就都有数了。

  只不过,一来他不想在这上面太过分心。

  二来,耿煊也想趁机验证一下。

  自己只负责出钱兜底,其他的全都交给这个时代的人来解决,此事能被做到什么程度。

  “好吧,我尽量试试。”

  最后,樊綦只得这般回应道。

  ……

  徒步返回万福坊。

  回到房间后,耿煊没有休息,反而将放在床头的《冷窗闲话》拿了起来。

  一阵快速的翻页之后,翻页的速度忽然慢了下来,嘴里还在轻声嘀咕:“应该就在这几页。”

  正翻着,耿煊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神落在了其中一段文字上。

  虽然,这并非他刚才拿起这本书时最想寻找的内容,但同样与樊綦今夜的一句话有些牵连。

  【……元帝始称帝国,此前,皆称王朝。

  大业帝国之前,为大稷,有天下八百年。

  大稷之前为大契,有天下四百年。

  大契之前为大命,有天下六百年。

  ……大命之祖,黑帝始创天文,颁历法,分天为九野,划地为九州。

  岑岭以南,洙水以西,西山以东,便为地之西南,为朱州。

  ……大稷初年,武功大盛。

  稷王分封天下诸侯,疆界大扩。

  以之为分界,九州始有“古九州”与“今九州”之说。

  “今九州”之均州,即今之元州,便是“古九州”全境。

  古人称沆河为北海,称漭江大泽为南溟,以为天之南北二极。

  另,古人以大日为赤乌鸟,朝出紫岭之桑,暮宿西山之谷。

  故以紫岭为天之东极,西山为西极。

  西山,今亦称赤乌山。

  沆河漭江,紫岭西山,“古九州”之四极,“今九州”元州之界也。】

  耿煊的目光在这段记录上停留了一阵,继续翻找着另一则内容。

  心中却忍不住想:

  “这也难怪九州之人对元州都有特殊的情节,真要说来,这元州才算是九州之人真正的‘祖地’。

  另外八州,从大稷初年分封算起,都是这一千三四百年间新开发出来的。”

  “此世元帝没有做个传国玉玺,可这个元州,在九州之人眼中,就是那个正的不能再正,真的不能再真的传国重宝。”

  心中这般想着,正翻着书页的耿煊手指再次一顿,眼睛聚焦在了当前书页的文字之上。

  心中转动的那些念头,自然就被他收拾了起来。

  【……

  元帝广求长生之法,有奇人春蚕子,隐居紫岭,终年不出。

  有人见其忽然白发转青,落齿重生,以为其人已得长生之道,告之于元帝。

  元帝欣然,遣人往迎。

  与帝同榻三月,同吃同眠,尽述其道。

  帝怅然叹息曰:“此非吾所慕之长生也。”

  春蚕子重返紫岭,卒年不详。

  ……

  元帝崩后百年,元州大乱未歇。

  柴玉棠十三岁,全家被灭,强敌追索不歇。

  不得以之下,逃往紫岭之中,并于一石洞之内得奇书《春蚕经》一部。

  七年之后,柴玉棠二十岁,出紫岭。

  一年之内,灭尽强敌。

  又一年,“柴镇”初立。

  五年之后,柴玉棠二十六岁。

  元州之地,“柴镇”已十得其四,且皆膏腴之地。

  元州震恐,八州震恐。

  三十年后,以半州之地力敌天下,以个人勇武之名冠盖当时的柴玉棠,油尽灯枯。

  在与八州强者鏖战之时,瞬间黑发转白,继而齿发脱落,形销骨立,屈死于无名军士冷箭之下。

  柴氏族人,不知所踪。

  《春蚕经》亦不知所踪。

  ……

  参与围攻柴玉棠的军镇之主,无论出身元州,亦或其他八州,在此后百年之内,尽皆绝嗣。

  ……

  最近两三百年间,亦多有疑似“春蚕子”行走九州各地的传闻,以及事迹留存。

  有的是以讹传讹,但经著者考证,有二三事却非“讹传”,确有奇人奇事隐没其间。

  即便非是“春蚕”,也当为“夏蚕”“秋蚕”。

  ……

  奇书《春蚕经》,外人不知究竟,只得片句总纲流传。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循环不灭,生生不息”。

  根据种种迹象,这门奇功至少有两个特性。

  第一,以极小代价,令修炼者“伤病速愈”,甚至“返老还童”。

  不过,在修炼者动用这种能力之时,也即“破茧重生”期间,也是其实力最衰微之时。

  会落至一个与普通人无异的最低谷。

  然后,随着“破茧期”的进行,其人修为实力迅速提升。

  直到“破茧期”结束,其人修为才能重返巅峰。

  第二,将自身修为成就,以特殊方式转赠于他人。

  柴玉棠一年之内,便初立“柴镇”,此后以半州之地与天下群雄鏖战三十年,麾下历来不乏悍不畏死、忠义无双的悍将、勇将。

  此后,春蚕子代代不绝,都是他们受惠于这种特性的明证。】

  耿煊的目光,落在这段故事之上。

  脑海中,各种念头,闪现不断。

  此前,他也曾看过这段故事。

  不过,耿煊也就将它当成一个故事。

  毕竟,这本《冷窗闲话》,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他自然也就没有对这个故事给与更多的关注。

  直到此前樊綦脱口而出一句“你就是当代春蚕子,现在是你又一次的破茧期”。

  这话就像是一记羚羊挂角,天外飞仙,瞬间点通耿煊心中的任督二脉。

  心中念头涌动,耿煊的目光,却将这段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

  当耿煊将这本《冷窗闲话》重新合上之时,嘴角已经弯起了一个明显的弧度。

  对于未来的路,忽然变得清晰了许多。

  耿煊正准备趁机休息一下,就听到远处大门外传来嘈杂声响,且声音还在越来越大。

  耿煊皱起了眉头。

  还不等他出去查看,就见罗青快步跑来汇报道:

首节上一节316/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