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第31节

  大唐的百姓受征召出兵,都是要自备干粮军备的,所以他们几乎都是全副武装。

  “九爷!”

  “九爷!”

  见到祝九爷前来,众人纷纷和他打招呼。

  九爷作为医师随军出征,众人又与他相熟,心中自然会稍微安心一点,再次热情地打招呼,希望之后他在救治自己的时候能够多上点心。

  吴文看着眼前的这些人,几乎没有几个青壮年,大多数都是曾经退伍下来的老兵,或者是身体有些小残疾但还能作战的人,口中不禁发出叹息。

  等待了没多久。

  只见远方一匹快马奔驰而来,上面坐着一位传令兵,背后插着一杆令旗。

  “祝家村的人都在这了吗?”传令兵问道。

  满头白发、手持拐杖的村长上前回应:“我是祝家村的村长,此次祝家村受征召的人都在这了。”

  传令兵坐在马上点点头,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卷文书,开始点起名来。

  “祝三…祝辛……祝九!”

  点到祝九爷的名字时,九爷拿着东西上前一步回应。

  唉!吴文又是叹息一声。

  然而,就在这时,传令兵口中突然叫出了他的名字。

  “吴文!”

  听到对方叫自己的名字,吴文愣住了,不仅是他,就连祝九爷也是一脸疑惑。

  见没人回应,传令兵又大声喊了一句:“吴文人呢?他没来吗!”

  逃脱兵役乃是株连的死罪,传令兵眼神凶狠地看着前方。

  村长转头看向吴文,用手中的拐杖指了指他,然后急切地说道:“阿文,快上前回应。”

  回过神来的吴文,立马上前回应。

  见到他站出来,传令兵当即对着他斥责道:“我刚才喊你的名字,你没听见吗?”

  吴文眉头微皱,取出怀中的东宫令牌,展出。

  “这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是东宫之人,即便要随军出征,也该是太子命令。”

  看着他手中的代表身份的令牌,传令兵又看了看手中的名册。

  在传令兵眼中,军令大过一切!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在这名册之上,都要随他入营。

  “没有错,祝家村吴文!”

  “好了,既然人已到齐,那就跟我走吧。”

  将手中的文书收好,传令兵就要带领众人出发前往军营。

  也没时间准备,还好昨天给祝九爷准备的东西充分。

  “阿文,你怎么也会在这出征名册之上?”

  九爷来到吴文身旁,小声地询问道。

  “我也不清楚啊!”吴文疑惑地摇了摇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来到驻扎在万年县外的军营。

  吴文和祝九爷因为是医师,所以被单独安排在一处整洁的帐篷里。

  让吴文感到意外的是,这里并没有其他人,也不知是不是其他随行医师还没到,暂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出现在这里。

  “阿文,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来到这军营了,那就好好做事,等仗打完了,我们就能回去了,而且还能得到一份军功。”祝九爷担心吴文不适应,所以开口劝慰道。

  “九爷,我没事。”吴文笑呵呵地回答。

  想了想,和九爷一起参军也好,这样就能陪同照顾他,省得担忧。

  ……

  根据读者的反馈,这一章确实写的有问题,没有前因后果,看起来比较跳。所以作者稍作修改。

第37章 行医 积累

  ……

  才第二天。

  天刚亮。

  咚咚咚咚!

  战鼓就敲响,军队开拔。

  受医师身份的优待,吴文和祝九爷并不用走路,而是坐在粮车上,跟随后军辎重队一起行进。

  军队的行军模式和吴文想象中的不一样。

  并非是他曾在影视剧中看到过的那种众人排列成方阵。

  而是所有人站成两排,形成一条长龙,犹如千足之虫一样在道路上缓慢前行。

  吴文所在的这个兵营,人数大概只有三千左右。

  可即便如此,身处后军的吴文,在启程动身时,就已经看不到队伍的前头。

  对此,吴文不由猜想,若是上万甚至是十万大军开拔,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旌旗飘飘,绵延数十里?

  队伍晃晃悠悠地一直走到下午。

  才大概走了三十里。

  虽然天色还早。

  但此刻已经到了安营的时间。

  火头军生火做饭。

  祝九爷也让两个民夫帮忙架起一口锅,然后在锅中熬煮起一锅草药汤。

  吴文看着锅中的药汤,其中的草药都是些非常普通常见的,如蒲草、车前草等。

  “九爷,这是干嘛呢?”吴文疑惑地问道。

  “这是行军汤,行军过程中,士兵身体多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腿部水肿、拉肚子、体虚无力等问题,这行军汤正是应付这些问题的良药!”祝九爷回答。

  闻言,吴文仔细打量锅中正在熬煮的草药。

  蒲草:缓解水肿。车前草:利尿清热。金银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药性。黄芪:补气固表,增强体力……

  不多时,锅中的草药汤便开始咕噜咕噜地翻滚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走了过来。

  “医师,你快帮我看看,我的肚子有点不舒服!”

  祝九爷只是瞥了他一眼,没有多问,便用空碗从眼前的锅中舀出一碗汤药递给他。

  “喝吧!”

  士兵接过药碗,吹了吹热气,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喝完后便自行离开。

  接下来,军营中只要是来找祝九爷看病的士兵,他都会让对方喝一碗他熬的这一锅汤药。

  无论士兵是哪里不舒服,得了什么病,反正就是这一副汤药。

  吴文一直在旁边观察着。

  他发现,其实有些士兵的疾病,并不是行军汤能够治愈的。

  “等一下。”吴文突然开口。

  “有什么事吗?”一位刚喝过汤药的士兵疑惑地问。

  “你过来,让我给你把脉诊治一下。”吴文对他招手道。

  听到这话,士兵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喜色,快步走上前来伸出手。

  对他来说,能得到医师的把脉诊治,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吴文轻轻地将手指搭在他的脉搏上,闭目凝神,仔细诊断起来。

  根据他的判断,虽然九爷的汤药对这位士兵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

  想要彻底治愈,还需另开方子。

  然而,这是在军营之中,条件有限。

  不过,吴文自有办法。

  他从怀中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先在火上烧灼消毒,然后便在士兵的身上施针。

  一番施针后,这位士兵顿时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

  “好了!”

  “多谢小郎君!”士兵高兴地道谢。

  此时,另一位前来喝药的士兵见吴文为前一人把脉诊治,也好奇地凑上前来问道:“小郎君,能不能也帮我看一看?”

  “当然可以!”吴文微笑着点点头。

  这位士兵闻言,立马伸出自己的手。

  药锅旁,祝九爷默默注视着吴文的一举一动。

  此人的问题并不严重,行军汤就能治愈,所以吴文并不用为其施针。

  “你的身体没多大问题。”吴文说道。

  “是吗?多谢小郎君!”士兵闻言,脸上露出笑容。

  有一就有二,陆陆续续地,后面前来的士兵见吴文给人把脉诊断,都纷纷涌了上来,吵嚷着要让他也给自己看一看。

  “安静!”

  祝九爷见状,大声呵斥了一句。

  “兵营军规,谁敢在这里捣乱!”

  一听提到军规,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甚至自觉地排起了队。

  吴文看向祝九爷,心中暗自赞叹:没想到九爷还有如此威严的一面。

  接着,吴文不辞辛劳地为所有士兵诊断。

  “多谢小郎君!”

  每一位受过吴文治疗的士兵,都会当即感到身上难受的感觉减弱,然后发出由衷的感谢。

首节上一节31/1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