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普通的武功招式,在吴文看来,实在是配不上自己所创的辐能修炼之法。
那普通的招式,就如同平淡无奇的石头,怎能与璀璨夺目的宝石相提并论?
他怎能将就于那平凡的武功,来匹配自己苦心钻研的辐能修炼?
因此。
吴文开始深入分析思考,究竟该创造什么样的‘武功招式’,才能配得上自己所创的辐能修炼。
内景之中。
浮现出一片浩瀚的星空,吴文所有学过的武功全都浮现出来。
庞多的信息,就如同风暴一样,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不断的旋转,那是一场思维的狂欢,也是一场知识的盛宴。
戳脚,以腿法连贯性著称,强调“腿如连珠”,那一腿接着一腿,如疾风骤雨般袭来,让人难以招架……
地术拳,又称狗拳,地面技击术,具有波浪式连续进攻特点,模仿犬类格斗的仿生拳法,在地面之上,如灵动的猎犬,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
绵拳:强调“柔中寓刚”,动作如波浪连绵,看似轻柔,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如那平静的海面下,暗藏着汹涌的波涛……
船拳:在摇晃的船上发力,需保持力量稳定传递,在动荡的环境中,依然能稳稳地输出力量,如那在风雨中航行的船只,坚韧不拔……
洪拳:融合刚柔技法,讲究“力透三尺”,刚猛时如雷霆万钧,柔和时如春风拂面,刚柔并济,威力无穷……
八极拳:“六合发力”,力从地起,每一拳都仿佛带着大地的力量,沉稳而厚重……
八卦掌:“趟泥步”、螺旋劲,击人如浪涌,步伐轻盈却蕴含着强大的螺旋之力,如那旋转的漩涡,将敌人卷入其中……
太极:缠丝劲,“绵里藏针”,动作缓慢却暗藏杀机,如那缠绕的丝线,看似轻柔,却能紧紧束缚住敌人……
鹤拳:“快如闪电”,超音速拳,出拳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捕捉,如那展翅高飞的仙鹤,瞬间出击……
……
在诸多武功招式的信息风暴碰撞下。
吴文突然之间产生灵感。
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他发现了所有武功招式之间,都蕴含着一个通性。
而这些通性,进行归纳总结,就发现他们具有着相同的特征。
而这个特征就是:‘孤子’!
所谓‘孤子’。
是物理学和数学中的非线性波动现象。
其核心特征为:
波形稳定:在传播过程中保持形状和速度不变。
碰撞特性:多个孤子相遇后可恢复原状。
“数形结合,武数相通!”
吴文越想越兴奋。
他开始将孤子波的“能量无损传递”特性融入拳理,形成理论构想。
能量传递:拳劲如孤子波般无损传递,每一拳的力量都能完整地传递到敌人身上,不浪费一丝一毫。
连续打击:多段攻击后仍保持原始力道,就像那连绵不绝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让敌人毫无喘息之机。
穿透防御:类似孤子穿透介质的特性,能轻松穿透敌人的防御,直击要害。
绵拳的“柔中寓刚”,动作如波浪连绵,正好对应孤子波的连续性,那连绵的动作如同孤子波一般,源源不断地输出力量。
船拳的在摇晃的船上发力,需保持力量稳定传递,对应孤子抗干扰特性,无论环境如何动荡,都能稳定地传递力量。
洪拳,刚柔技法,讲究“力透三尺”,其“铁布衫”功法与孤子能量集中特性有共通性,将力量集中于一点,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地术拳,地面缠斗时通过关节锁控实现力量传导,对应孤子碰撞后的形态恢复,在碰撞之后依然能迅速恢复力量,继续战斗。
……
第277章 孤子波动力学武术集大成者
……
回到房间。
吴文当即进入闭关状态。
脑海中,那“孤子拳理”如璀璨星辰般闪耀!
此拳理依据“孤子波”无损传递之特性。
以人体为介质,将劲力化为非线性驻波,力求达至“一拳破空,劲凝一线,力透九重”的境界。
所谓“劲力如孤子波”。
即,拳劲在传播过程中,形状与速度皆保持不变,即便碰撞之后,仍能完整如初,不减分毫威力。
“非线性传导”,是借助筋膜这一介质,使得劲力在传递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而衰减,就如同在一条坚固且无阻碍的通道中前行。
“稳定爆发”,拳劲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才真正显露威力,恰似孤子波遇到障碍物时方才释放出全部能量。
深入探究孤子波动力学,便能理解孤子拳劲力的传播原理。
其核心规律在于,拳劲在体内传播时,需同时满足两个关键条件。
其一为“肌肉蓄力效应”。
出拳时肌肉绷紧程度越高,力量便越集中,如同拉弓时弓弦越紧,射出的箭便越有力。
其二为“骨骼传导效应”。
劲力沿脊柱传递的效率越高,越能保持劲力不散,就好比用铁棍捅人比用绳子捅人更有力道。
当这二者达到平衡之时。
打出的拳劲便如同江心孤石一般,形状不变、力道不减!
在内景之中。
吴文运用术数,进行数形结合,凭借强大的算力推演得出拳劲计算公式:
拳劲强度= 12×(发力等级)÷[双曲余弦(发力等级×(位置- 4×发力等级×时间))]
其中,发力等级有着明确的划分,0~0.5为明劲,0.5~1.2为暗劲……
“肌肉蓄力”,指的是出拳时肌肉绷紧的程度,类似拉弓时弓弦的紧绷感,肌肉绷得越紧,所蓄之力便越大。
“骨骼传导”,则是劲力沿脊柱传递的效率,脊柱作为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劲力沿其传递,效率越高,力量便越能完整地传递出去。
“波形特征”,指的是最佳发力时肌肉的收缩形状,类似海浪拍岸前瞬间的隆起状态,这种形状能使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如此深入的研究与推演之下,吴文创造出了“孤子拳理”。
紧接着。
吴文立马就进行实战模拟测试。
当发力等级达到 0.8时,一拳能碎青砖,展现出九百公斤的力道!
当发力等级达到 1.2时,更是能一拳透木桩,力量高达一千五百公斤!
不过,每次发劲之后,都需要进行调息,以恢复体内的波形。
于是。
吴文紧接着就创造出完整的孤子拳修炼方法。
孤子桩。
“站如孤石立浪,动似潜龙崩云。”
桩架:双脚微分,仿佛踏于浪涛之上,膝曲似坐于虚椅之中,整体姿态仿若孤子波的稳定形态。
双臂环抱,含着空劲,十指相对,距离三寸,维持劲力不散。
以脊柱为波导,将筋骨化为孤子,脊柱产生波动,进行色散传导。
从尾椎开始,依次到腰椎、胸椎、颈椎,逐节递进,如同浪涌一般,层层推进。
每节脊椎间被激活,形成“人体鞭梢效应”,使得力量能更有效地传递出去。
丹田增压,采用非线性驱动的方式。
吸气时,小腹内凹,进入蓄能态,压力上升 30%;呼气时,丹田炸沉,进入释放态,压强传导速度上升 4倍。
呼吸法。
吸气时,地气从涌泉而起,沿脊上贯百会穴,模拟孤子波的传导过程。
呼气时,天河倒悬而落,沉入丹田,透入指尖,实现非线性释放。
站桩之时,若衣襟无风自动,这便表明内劲已成孤子态。
此时,受推如撼山岳,反震之力能伤人脏腑,且碰撞之后劲力不变。
在修炼过程中,孤子拳有着对应的阶段划分。
明劲阶,为单段传导,手贴墙发劲,肩胛骨响而墙面无声,展现出对力量的初步掌控。
暗劲阶,能实现连续波动,立水中打拳,周身涟漪但脚底无波,表明对力量的运用更加娴熟。
化劲阶,则达到反向操控的境界,受击时脊柱自动反震,伤敌于接触瞬间,这是对力量运用达到极致的体现。
由此。
孤子拳,具有三种特殊劲力!
“凝波”,劲力聚而不散,三拳击水,水面无纹而缸底已裂,展现出强大的内敛之力。
“透浪”,能隔物传劲,掌按棉絮,下层石板碎如齑粉,具有穿透万物的特性。
“孤峰”,拳风断流,十步外挥袖,烛火应声而灭,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威力。
根据这三种劲力,吴文开发出对应的三绝手杀招。
“孤线贯(透骨劲)”,出拳如弩箭离弦,中敌时脊柱抖弹,保持波形不变,其效果为外表无伤,内脏俱碎,正是孤子波穿透特性的体现。
“双叠浪(破甲式)”,肘击先撞后碾,腰胯二次发劲,双孤子波碰撞,效果为骨骼断口呈锯齿状,展现出非线性叠加效应的强大威力。
“崩山啸,隔空打”,长啸蓄力,拳出如雷震,孤子波能量释放,效果为三步内落叶纷飞,丈外杯水激荡,实现远距传导。
除了攻击方式,吴文也对应创造出防御招式。
“卸力法”,敌劲临身时肌肉如浪起伏,将力导至脚下三寸入地,如同孤子波遇障绕行,巧妙地化解敌人的攻击。
“反震术”,受击处筋膜瞬绷,借力碎敌关节,恰似孤子波碰撞反弹,以敌之力还施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