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我在巡甲司肝经验 第526节

  只是他们都没料到在与苏氏大战过后,翠王会让胡冢退位让贤,将兵马大元帅直接留给了宋长明。

  此举也可见宋长明有多受翠王赏识和中意。

  年不过百岁的大元帅,也是所有人生平仅见,独此一份。

  而在军中,此事也引来了一些争议。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宋长明上任大元帅心服口服。

  当然,翠王的命令在此,底下人也只有服从的份。

  八月中旬,第二城区,军部总址。

  一间规模不小的议会厅中,四十八名翠旗军大帅聚首一堂,按照阅兵大会后的排列顺序,依次就坐于此。

  此刻,这些大帅神色各异。

  有相互低声谈论寒暄,也有双手抱胸闭目养神,在他们的身后站着一名亲卫,手执一幅军旗,表明各自所统御的大军。

  除此之外,还有军部一些重要的内务官,以及王府的督军驻使。

  总之,军部的重要干部和官员,都已经齐至。

  “大元帅到!”

  声音传来,在坐的众名大帅无论地位实力如何,头顶几枚帅珠,都纷纷起身,看向大厅一侧。

  宋长明穿着元帅的鎏金衣甲,身披蟒袍,缓缓走了进来。

  众大帅的目光自然的落到了宋长明的身上。

  宋长明虽相貌年轻,但器宇不凡,尤其是一身强大的体魄气血,透着无与伦比的威猛之气。

  没有哪个军部之人胆敢轻视了宋长明。

  而当宋长明扬起蟒袍,坐在元帅椅之上时,他身上的宗师气息,自然而然的散了出来,令整个大厅为之一肃。

  宋长明代替胡冢上位,军部中是存在一些争议,但这些争议只在小范围的新兵,预备役口中传开,并不包括在坐的一众大帅和军部高官。

  他们都不是瞎子,那日宋长明力斩苏氏老祖的一幕就发生在主城之外,宋长明的强大,他们都有目共睹,心知肚明。

  宋长明坐上军部兵马大元帅的位置,只能说翠王的拉拢之意太过明显,也不难理解这一点。

  这不仅是宋长明将来不可限量,更是他当下的实力就已经极强了,完全有资格力压群雄去当这大元帅。

  甚至这武道宗师的修为实力,只是待着当军中一大帅,反倒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再加上宋长明在灭苏大战中的卓越表现以及巨大功绩,也正是明白这些前因后果,故而在坐所有大帅心中,皆是对宋长明服气,没有任何非议。

  “恭迎新元帅登位。”

  所有大帅和军部高官在宋长明就坐元帅椅后,整齐划一的震声行礼道。

  “免礼了,诸位坐。”宋长明开口道。

  他神色自若,倒也没什么好怯场的,毕竟他在军部也已经摸爬滚打的数十年,了解颇深。

  只要职位还在军部,那就是他的舒适圈,哪怕现在已经坐上了军部一把手的位置。

  众人闻言,谢过后这才相继落座。

  宋长明下意识的看了一眼下方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那张大帅椅是空缺着的,只有一名亲卫仍拿着军旗站在椅子后头,表明这是第一军大帅的位置。

  那日胡洞火的牺牲,对整个军部来说都是地震级的消息,甚至不亚于他此番突然胜任兵马大元帅一事让人震惊。

  而也正是胡洞火的牺牲,成了此次苏家覆灭的最终导火索。

  而除了一军大帅之位目前仍空缺之外,放眼望去,还有两张大帅椅是空缺的。

  也就是说,这次灭苏大战,一共牺牲了三名现任军部大帅。

  每一名统兵大帅对军部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意义重大。

  鲜少有大战会以牺牲一名大帅作为代价。

  此前的妖族全面入侵是一次,此番灭苏大战便是近些年的第二回。

  “这是我上任后第一次用元帅令召开军部的全面会议,一方面是让诸位知晓我,另一方面则是要定下四个空缺的元帅之位候补名单”

  宋长明也没有说太多的场面话,很快就进入此次议会的正事。

  三个牺牲的大帅之位需要填补,除此之外,还有他上任大元帅后,此前的十九军大帅之位,也同样需要人来接手。

  如过往那般,由各个大帅进言,推荐各军中的人选,再由他来亲自敲定候选的名单。

  而后便如他当上十九军大帅那般,通过各方面考量,进行层层筛选比较,优中选优,最终竞争出四个新的大帅出来。

  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至于最终选出的四个新大帅是谁,就要看到时候名单中的所有人表现了。

  此次有四个新大帅的名额,对军中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亦是梦寐以求的晋升机会。

第462章 走马上任,长生氏族!(二合一)

  “我推荐麾下小旗主杨臻,过去已经参选过一回,此次在灭苏大战中,亦是有斩杀苏氏族人的战功.”王天双正色道。

  宋长明看了一眼这位曾经的老上司,点了点头。

  “记上。”

  他也无需顾虑避嫌问题,如今他已是军部的一把手,在军中他便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就算他真的任人唯亲,旁人也拿他没办法,只有翠王亲自来说道有用。

  当然,将杨臻列入候选名单中,也并不需要他力排众议。

  杨臻本身的实力和功绩都是满足条件的,甚至在一众候选者中都算是出色的一批。

  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背景身世差了太多。

  但如今,宋长明便是杨臻最大的靠山和后台,旁人又能再说道什么呢。

  “第五军团,小旗主,许元。”孟昆仑随后出声。

  他并未说举荐的理由,罗列战功的话语,但只雷霆战将许元的名头,就足以让一众大帅点头认可。

  “记上。”宋长明也没有什么好迟疑的,这都是他的老朋友了。

  哪怕孟昆仑不提,他都会去抬一手。

  “我举荐第六军小旗主,窦玄.”

  “我举荐十一军小旗主,温振.”

  名单开始扩充,此次有四个大帅位置空缺,故而候选名单也能多罗列些人选进来。

  其中不乏有宋长明耳熟的名字,亦有他没怎么了解过之人。

  毕竟偌大的军部,四十八支翠旗大军,数十万的将士,他不可能记下每个人,至多是对那些闯出名声,战功显赫之人有点印象。

  宋长明也没有搞什么特立独行,只按照条件来,符合要求条件的也不为难,都列入名单之中。

  而若有不满足条件的,除非能像宋长明当年一样,实力相当过硬,那他也会给个机会列入。

  名单列入过半,忽而一名大帅起身,对宋长明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方才看起来有些迟疑的出言道。

  “我举荐一军小旗主,唐乐山”

  宋长明静静的听着,对这个唐乐山他还是有些印象的。

  当年唐乐山就不服宋长明能够胜过他,占了十九军大帅之位。

  此事执念根深蒂固,后来再见时,唐乐山甚至顶撞胡洞火这位自家大帅,也要与宋长明再比一场。

  最终被宋长明打碎了道心,变得恍恍惚惚。

  如今一军大帅胡洞火已经牺牲,这举荐唐乐山之人也不意外,是唐家背景的一名大帅。

  看对方的样子,显然也知道唐乐山是有冒犯过宋长明的。

  如今宋长明已是军部的大元帅,他想要在名额上卡死唐乐山,那么唐乐山这辈子都休想再染指元帅之位了。

  没办法,元帅的权力就是有这么大。

  故而他也担心这次举荐,会惹来新元帅的不快和限制。

  然而,宋长明在听到唐乐山之名后神色如常,只道记上。

  他还真没把当初唐乐山的那点冒犯放在心上。

  过去不在意,现在更不会多加理会。

  莫说唐乐山如今只是先天圆满境的实力,他就是突破成为武道宗师,对宋长明而言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多谢元帅。”唐尔德松了口气,这才坐了回去。

  他对这位新元帅的脾气有了新的认知,至少此人不是斤斤计较之辈。

  数个时辰后,这份大帅候补名单才算敲定的差不多了。

  共计七十八位候选者,论数量远超当初宋长明那一届选拔。

  不过这次要选出四名新任大帅,如此数量的候选者倒也合情合理,几乎囊括了整个军部的所有优质人才。

  正当此事要拟定结束时,那王府的督使忽而起身,行礼道:“王府三品武官胡樊毅胡大人,受胡冢大人举荐,特来参与此次大帅选拔。”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心领神会,这说是胡冢举荐,但实际怕是翠王授意的。

  而胡樊毅是何许人,他们也都清楚的很。

  翠王的第三子,一身实力早已先天圆满,是胡洞火之后,最有望踏足武道宗师境的王族子弟。

  此次前来参与选拔,用意很明确,就是来继承胡洞火的位置,来胜任一军大帅的。

  “果然如此.”一干大帅对此也都并不意外。

  由于一军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由王族子弟胜任大帅,统御这一支军部的王牌军团。

  最初是胡冢,后来是胡洞火,如今便是胡樊毅了。

  说是选拔,实际也就是走个流程,这个位置可以说无人能争得过胡樊毅。

  “记上。”宋长明点头应下,接着吩咐道。

  “选拔的日子初定为今年冬季,年关前夕,在此期间劳烦诸位安排下去,让那些候选者尽早做好准备。”

  之所以将日子定的这么晚,留出这么长时间,也是考虑到此前灭苏一战中,不少人都负了不轻的伤势,目前正在养伤阶段。

  这个时候开始选拔,会有损公平,也会让那些为王族竭力奋战的将士心寒。

  故而宋长明必须考虑周全,再怎么样,也要给够伤员恢复的时间。

  “领命!”

  随着众大帅应下,这场议会也就散场了。

  宋长明走出议会厅,亲卫荣江跟在身后同行。

  他从当初宋长明还是主将时便开始跟随,后来随着宋长明的步步高升,他也成了小旗主的亲卫,大帅的亲卫,再到如今的元帅亲卫。

  论军衔官职,他或许还不如一军主将,但哪怕是一方大帅,现在也不敢怠慢于他了。

首节上一节526/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