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第108节

  这让洪竹不禁有些黯然,他虽然是一个奴才,但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奴才,所以在这宫墙之内,他其实有些不知该如何自处,看着已经颓然的东宫,一时间也不禁有些伤感。

  一个小太监匆匆而来,在洪竹耳边低语了两句,让坐在椅子上的洪竹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赶忙朝含光殿中走去,微微佝偻着身子,年纪轻轻,却已然有了洪老公公那种死人的气味。

  和亲王府。

  大皇子李承儒正在和京都守备统领谢苏聊战事。

  眼下庆国的形势很严峻,除了血衣军驻扎的北境之外,东、西、南三个边境都在打仗。

  要不是庆帝给了秘密任务,作为军事能力最强的皇子,李承儒早就去西境打西胡人了。

  正聊着呢,一个下人匆匆送来了一封书信。

  “殿下,定王府送来的信。”

  “看来是三弟要回京了,我总算能脱身去西境了。”

  李承儒大喜,高兴的拆开了信封,然后瞬间脸色大变。

  见此,谢苏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帅,出事了?”

  在担任京都守备统领之前,谢苏是李承儒的偏将,所以一直习惯以大帅相称。

  李承儒点头,眼神中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不安与警惕,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谢苏,立刻调京都守备军入城,传令城门十三司,京都全城戒严。”

  全城戒严,很显然是发生了大事。

  只是李承儒不说,谢苏也不敢多问,提醒道:“大帅,城门十三司是陛下统驭。”

  “你去传令便可。”

  “是,大帅。”

  “等一下。”

  李承儒叫住谢苏,却没有再开口,而是沉默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暂时不要动,我先去趟皇宫。”

  等到李承儒匆匆赶到皇宫时,守卫皇宫的禁军已经站在了高高的宫墙之上,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脚下所有的一切。

  直到这一刻,李承儒才发现,原来他统领的禁军,也不全是都听他指挥的,而能指挥动禁军的人,不用想也知道,是含光殿中的太后。

  匆匆来到含光殿,还没等李承儒开口,太后便急忙开口问道:“消息确认了没有?”

  “皇祖母,消息是三弟府上送来的,应该不会错。”

  “陛下离京前,对你可有安排?”

  李承儒点头:“有,父皇给了孙儿一道册立储君的圣旨,把城门十三司的指挥权给了孙儿,说一旦有意外,让孙儿杀了陈院……陈萍萍,守卫住京都,等三弟回来。”

  这些情况和庆帝跟她交待的差不多,除了立储的圣旨之外。

  很显然,她那个皇帝儿子,不仅防备着其他人,也防备着她这位亲生母亲。

  老太太无声叹了口气,沉吟道:“陛下宾天的消息,暂时不要传出去,让城门十三司暗中戒严即可。”

  “陈院长那边?”

  老太太反问道:“你有把握杀了他吗?”

  “这……”

  别看李承儒手里握着两万多人马,好似除了大宗师之外皆可杀,更别说陈萍萍一个废人。

  可实际上,李承儒是真没把握。

  一来陈萍萍在庆国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仅次于陛下,京都中的人马如果知道是杀陈萍萍,搞不好会倒戈相向,以为他这个大皇子谋反。

  再则,陈萍萍麾下高手太多,完全有能力带着陈萍萍逃出京都。

  看着李承儒一脸为难的样子,老太太叹了口气:“陛下身亡的消息,没传到京都之前,明面上不能有任何异动,一旦传来,立即封锁监察院,明白吗?”

  “孙儿明白。”

  李承儒点点头,问道:“皇祖母,二弟和太子那边,要不要派人通知一声,我担心陈萍萍会对他们下手?”

  到底是亲兄弟,关键兄弟之间也没有什么仇恨,虽然李承儒跟范闲更为亲近,但他还是很关心两个弟弟的。

  听到这话,老太太第一次正视这个大孙子,轻哼了一声,叹道:“傻孩子,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与小胖墩儿般重情重义,他们两个一旦得知消息,第一个对付的恐怕就是你死,不用管他们,照顾好小四便可。”

  “是,孙儿记下了。”

  “嗯,还有城西皇家别院,立即安排人监视住,一旦她有任何异地。”老太太停顿了一下,缓缓闭上眼睛,愣愣说道:“杀无赦!”

  这一刻,老太太才展现出她的冷漠。

  李承儒行礼下去了。

  回到王府的第一时间,除了让谢苏按兵不动加强警戒之外,还有就是叫来了城门司统领张钫,让其暗中全城戒严。

第128章 消息终至

  距离庆帝身亡已有半月,如今的京都城完全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只不过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在这欢快的气息之中有一些不寻常。

  比如:城门十三司的官兵们,检查勘验关防文书严苛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对京都监察院官员的家眷,一律不得出城。

  比如:京都守备军,在元台大营处提高了警戒。

  比如:守卫皇宫的禁军,突然奉命接管城西皇家别院,与监察院的官员起了一场冲突。

  再比如:定王府的商队,都在朝京都聚集。

  种种不同寻常的迹象,让京都府的官员们变得紧张起来,纷纷找门路打探消息,拜访秦、叶、范三家的官员尤其多,其中又以范家最多。

  范闲是在庆帝头七之日回的京都,在无人得知他回京的情况下,偷偷去了趟监察院,然后陈萍萍突然就中毒了,这也是京都府的官员们变得紧张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较于官员们的紧张,京都百姓反而十分高兴。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近来边关战事捷报频传。

  原本严峻的局势,好似一夜之间,就完全转变了风向。

  除了南方以南诏国为首的一些小国还在负隅顽抗之外,其他地方都安定了下来,纷纷表示休战求和。

  对于接连而来的捷报,京都府的百姓并不意外,毕竟庆国军力强大,就连北齐都不是对手,何况是胡人和以东夷城为首的小国。

  毫不客气的说,对于战事上的胜利,京都的百姓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哪怕前段时间,在三方围攻庆国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任何担忧。

  虽然对于胜利已经习以为常,但到底是打了胜仗,大家自然是高兴的,所以在这般闷热的天气中,如今愈发富庶的京都百姓,已经不愿意待在家里扛热,而是习惯躲进阴凉的茶楼,喝着并不贵的凉茶,享受着内库出产的拉绳大叶扇,讲一讲最近朝廷发生的事,聊一聊邻居的家长里短。

  朝堂上发生的事,无非也就最近频频传来的捷报。

  这种事没什么可多说的,最多一两天就会沉寂下去,要是打不赢才会引起长期热议。

  所以京都百姓聊的更多的,还是邻居的家长里短。

  而这个邻居是指皇宫,因为对于京都的百姓来说,皇宫其实和自己的邻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于是乎,原本已经沉寂下去的陛下出行祭天一事,又成为了京都的热门话题。

  风声已经传了好几个月,如今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去大东山祭天是为了废储,只是这两年太子表现不错,仁厚安稳,和往年的模样有了极大的区别,所以官员和百姓们其实心里都在犯嘀咕,陛下为什么要废储。

  没有人敢直接问庆帝,但背后议论总少不了。

  总体而言,京都的百姓们对那位东宫太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或许是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需要,也或许是身为普通老百姓,总是希望天下能太平一些,不愿意因为废储一事产生太大的风波。

  庆历八年,处暑。

  已经持续炎热了三个月的京都府,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大雨。

  这天清晨时分,还是晴空万里,闷热异常,到了中午的时候,黑云滚滚而来,遮天蔽日,大雨如黄豆般洒落下来,眨眼间天地一片混沌。

  来不及跑的人们被浇了个浑身湿透,但没有人抱怨,反而扬起了一片笑声,那些在楼上的茶客们则眯着眼睛,也极为快活的欣赏着许久未见的雨水,和宅院被打湿后沁出的些许别样美丽,心里想着老天爷终于肯让这人间清明些了。

  忽然间,城门口传来了一阵噪动。

  紧接着,哒哒马蹄声响,踏破长街雨水,声声急促。

  街道两旁的人们定眼望去,只见一匹骏马急速飞奔而来,只有一匹马,众人便明白,肯定又是哪里有捷报传来,忍不住乐了起来。

  只是注意到那匹马嘴边的白沫,以及马上骑士满脸尘土的焦急憔悴模样,众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心头不由的一紧,纷纷猜测着,难道是边关出现了变故?

  大雨如注,已经疲惫到极致的骏马奋起最后的力气,迎着风雨狂奔着,骑在马上衣衫破烂,神情严肃的骑士也丝毫不爱惜坐骑的生死,狠狠挥动着手中马鞭,催促着胯下的骏马,保持着最快的速度,冲过茶楼下的长街,溅起一路水花,朝皇宫方向疾驰而去。

  也就幸亏大雨来的早,将行人与摊贩赶到了街边檐下避雨,否则如此这般在长街上狂奔,不知道要撞死或踩死多少人。

  “出大事了!”

  不知道是谁发出了一声惊呼,一下让周围的茶客和躲雨的行人摊贩变得紧张了起来,面面相觑,纷纷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个年纪有些大的茶客好像想起了什么,忽然颤抖着声音道:“那军卒系着白巾啊……”

  此话一出,让周遭愈发安静起来,虽然出生比较晚的京都百姓,没有经历过当年庆国扩边时的大战时节,但或多或少也曾听说过,当年三次北伐中最惨的一次,庆国大军一役死伤数万,当年千里飞骑的军卒便是系着白巾!

  “不对啊,近来我庆国捷报频传,东西两境已然平定,南边小国怎么可能打赢我庆国大军?”

  “是军中的快马,不会错!”

  这位年纪较大的茶客早年也是行伍之人,说话的声音依然颤抖着,他无比肯定自己的判断,报讯者系着白巾,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又来了,还是系着白巾!”

  一位年轻人惶急惊叫起来,只见一个未着盔甲,只是穿着一件黑色衣衫,左臂上系着一块白巾,右手高举着一块令牌的骑士,单手持缰,双脚急踢,骑着黑色的骏马,飞速朝皇宫方向奔驰。

  片刻之后,第三个千里传讯的快骑,再一次闯过城门司把守的城门,踏过茶楼下的那条大街,同样的狼狈不堪,同样的左臂上系着一块白巾,同样的朝皇宫方向飞速急奔。

  此时此刻,街道两旁的百姓已经被连番而来的震惊变得麻木起来,纷纷张着嘴,却说不出任何话来,虽然不知道这三次而过的骑兵分别代表哪一方的势力,但他们知道这三骑所带来的肯定同一个消息,很显然庆国有大事发生了。

  三骑过后,整个京都开始陷入一种未知的恐惧与茫然之中,所有百姓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在傍晚时分,听见了皇城角楼里传出的丧钟,在雨后的暮色中,是那样的缓慢且震人心魄。

  层层深宫之中,那座宽阔的太极殿中人很多,却是鸦雀无声,监国的老二看了眼应该禁足在东宫的太子,神色莫名,心里不禁想着如果祖母支持太子该怎么办?

  别看他有着监国之权,但现在整个庆国实际的控制权都在太后手中,而太后不仅是太子的祖母,还是太子的外姑祖母,再加上三弟身死,太子尚未被废,占据着大义,所以眼下这个情况,太子是最有机会登上大位的人,那么相对而言,他这个监国皇子的处境就是所有人中最危险的。

  身穿凤袍的太后异常威严,其威势不在庆帝之下,暂时接过主持国政大权的太后,此时已经从那层珠帘后走了出来,站在了龙椅之前。

  她的右手被侯公公扶着,洪竹拿着笔墨侍候在旁,明显能看到,太后并不如表面上那般平静,被侯公公扶着的那只手在不停的颤抖。

  在侯公公的搀扶下,老太太坐到了龙椅旁边的椅子上,说道:“二皇子,陛下身亡,你作为监国皇子,有何安排?”

  “皇祖母,孙儿以为当禁闭宫门,全城戒严。”

  太后嗯了一声,开口道:“即时起闭宫,由和亲王主持皇城守卫,若无哀家的旨意,出入宫门者,斩!”

  “是!”

  殿下一片应声,其中老大莫名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有些重。

  太后继续吩咐道:“宣苏胡两位大学士即刻入宫。”

  “是。”

  “宣城门司统领张钫入宫。”

  “是。”

  “即时起,关闭城门,全城戒严,无哀家旨意,不得擅开。”

  “是。”

首节上一节108/1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