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归宿 第70节

  徐萦则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而且她妈妈不干涉她的日常生活,这种体验是慕正光所没有的。把不干涉看作爱的形式之一,在爱中成长的徐萦则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面也就在所难免了。她的家人兼有朋友的身份,而朋友却不兼有家人的身份。

  在本章中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排序问题。徐萦则对待父母的态度比慕正光积极得多。慕正光为爸妈考虑,不想打扰他们的工作,乍一看似乎很懂事,但是细究的话,这就是隔阂。

  而且,在慕正光的思维中,他没有把家人和渐近率的分级标准分开来看。

  说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些人非常在意家人的收入,或者再换个说法,有些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分数。或许应该这么说,有些衡量标准不应该在家庭里出现,那些标准有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而家恰好不是适用范围。

  渐近率是全书的重要设定之一。在哪些场合下,要用渐近率作为衡量标准、作为判断优劣的条件?在赛场上,在研究院里。往大了说,在学校里,在所有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群里,渐近率都是非常高效的衡量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能带进家里。

  

  第九十六章《我想为你做些事》

  本章也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两位主角的对话。

  通常,慕正光对徐萦则给的建议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欣然接受。第二种,不太明白、不解其意。第三种就是本章里说到这是一种,不认同。全书第一次出现“不认同”这三个字,就是在本章里。

  在这部分对话中,徐萦则是主要讲述者,慕正光在多数时候是聆听者。

  徐萦则讲的那些可以用一个词总结:安全。

  为了保障安全,所以强化。

  为了强化,所以告知父母强化方式,并提前做准备。

  提前做准备,一方面是理论积累,另一方面是物质积累。

  理论就是强化方式。物质就是实现愿望的机会。

  文中没有细说物质积累,这里放一个例子:假如父母的愿望是得到孩子制作的一张贺卡,这种愿望就可以预留实现机会。提前做好一张贺卡装在盒子里,需要实现愿望的时候,打开盒子就行了。当然了,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

  第二部分,徐萦则和校长的对话。

  徐萦则面对校长的时候称不上礼貌,但是校长对徐萦则就更不礼貌了。如果徐萦则不是研究站站长,那么,校长就会像以往一样,采取俯视的态度对待学生。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直呼其名不算不礼貌,校长能直呼学生的名字,反过来学生也能直呼校长的名字,这种行为很正常,无可厚非。

  假如,校长是研究站站长,有一天,校长要见一位普通学生,那么,校长的姿态一定远比徐萦则高。文中或多或少的暗示明示过研究站站长位高权重,这不是戏言。

  返回正题,徐萦则和校长的对话,也可以说是徐萦则给校长下达的命令。

  命令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租用教学楼。第二条,更换线路。第三条,把特定的同学分到特定的班级(这条命令在下一章)。

  关于这三条,分别解析吧。

  第一条,租用教学楼。下一章里写了,徐萦则给的租金够用,十年的租金可以重盖这两栋楼(这么说不太客观,因为有通货膨胀)。

  第二条,更换线路。更换线路也不免费,徐萦则也付费了。不过,虽然付费了,但这也算是以权谋私,只是没那么严重。

  第三条,把特定的同学分到特定的班级。分班是“随机”的,分班的标准是分数,而徐萦则说的那些人,他们的分数符合标准。

  最后再说一下,徐萦则以权谋私的“私”到底是指什么?是金钱吗?是名声吗?都不是。她谋取的是机会,让事物按照她的想法发展的机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想法并没有超越原有的“规则”。

  徐萦则谋取租用教学楼的机会,并为此付费。她谋取分班的机会,而需要分班的那些人,他们的分数都符合标准,而不是把分数不符合标准的人强行分到一个班里。

  徐萦则没有打破交易的规律,也没有打破分班的规律,她把已有的规则加以调整,使之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或许有人会问,分班本来是随机的,徐萦则把这个过程变成指定的了,这不是对规则的破坏吗?

  学校用电脑分班,电脑生成的分班表格并不是真正随机的,而是伪随机。徐萦则所做的事可以视为让电脑生成许多份表格,直到符合需求的表格出现。

  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徐萦则只是把一些同学聚集在了一起,但她没有规定给这些同学上课的是哪些老师。

  不严谨的说,老师被分到哪个班是随机的,“随机”这件事还存在,因此,徐萦则并未破坏规则。

  第九十七章两位分院院长的密谋,也是调整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毁灭规则。

  但由于两位分院院长什么也没付出,只是承担了点风险,就得到巨大的好处,这种行为就算符合规则,也是明确的以权谋私。

  

  第九十七章《何人不以权谋私》

  本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徐萦则和校长的对话。

  这部分内容在上一章里总结了。

  作者把三个命令分到两个章节里,一方面是字数原因,另一方面是,第三个命令是最准确却最轻微的以权谋私。

  第二部分,慕正光和徐萦则的对话。

  徐萦则租用学校里的教学楼,慕正光没有在道德方面表示反对,但是徐萦则把特定的人分到特定的班,慕正光直接说出了“以权谋私”这个词。徐萦则听到这个词之后,也没有任何的回避或辩解。

  “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任何压力,他也不想给同学带来压力”,其原因在于慕正光说的“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对啦,就是以权谋私,有了这样的权力,我们就能多做些选择、多决定一些事。在不干涉原有规则、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事物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徐萦则敢把这话说给慕正光听,这两人非常亲密,没有隔阂。

  “因为得到力量,人们的想法发生改变。一部分拥有强大力量的人向外界传递他们的想法,外界,改变了,外界的人,肯定也会改变”,这是慕正光的观点,也是全书的核心思想。

  本章最后两段话,直接阐明主题。力量,或者说渐近线、渐近域,只是载体,是人生之路上的配角和工具,绝不是主体。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主体,而不是工具。

  

  第九十八章《分院院长顾庭昼》

  第一部分,两位主角的对话。

  慕正光能问出“他们好像很开心”,这就足以说明他和家人之间有一定的隔阂,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多余,因为慕正光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开心”是如何产生的,而且,他也从来没有主动创造机会让这种“开心”产生。

  徐萦则看出了这种隔阂,而且还说出来了,相当于文中所说的答疑解惑。

  徐萦则的答疑解惑是有效果的。慕正光主动为亲情的事请教同学,这里的亲情也可以换个词,家人,因为这两者不可分割。

  “我看看能不能让我爸在市里找份工作,工资低一点也没关系”,这是徐萦则的想法,这一想法和以权谋私无关。徐萦则“让”她爸爸在市里找工作,而不是“帮”。

  第二部分,王筱雨和詹道合的对话。

  同为中古者,詹道合的比赛成绩不如慕正光,但他比慕正光骄傲的多。

  王筱雨比詹道合更清醒,但她的清醒仅限于自身,她没有把这种清醒传递给她喜欢的人。

  本章第三部分,两位分院院长的对话。

  赵妤曦的说辞可以用冠冕堂皇来形容,她的创意符合标准,符合研究院的规则。但是,要想把她的创意变为现实,需要用到权力,变为现实之后,她将收获私利,这是名副其实的以权谋私。

  在这两人的对话中,赵妤曦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章里有重要设定。星主和星主的代言人,能看穿任何人的渐近率,当对方的域半径低于我方时,能看出域半径的准确数值。一阶渐近率为147~153天即为“五级上古者”,这类人在上古者中的占比约为5%。

  

  第九十九章《银匙刻画旧时光》

  准确日期,7月12日,慕正光的第16个生日。

  也许你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会颇为惊讶,你可能会觉得慕正光做了那么多事,他的很多思维看起来不像未成年人。这里要说明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一定会越来越恪守准则、坚守良知。

  这时候慕正光16岁,徐萦则的年龄比他略小,也就是15岁,但徐萦则做的某些事比慕正光更超越年龄。

  如果把这两人的年龄加大十岁,那么主线就要改了。假如两人不是16岁,而是26岁,那他们就真的会把很多想法变为现实,在各个方面都以权谋私。

  回归正题,本章讲的就一件事:两位主角的交流。

  银钥匙的用法有很多,在赛场上、在对战中,它能牵制、杀伤敌人。在日常生活中,它有另外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保留、延续。

  银钥匙的全称毕竟是记忆银匙,用银匙在记忆中额外取舍,这种用法很费心思,甚至超乎寻常。

  翻看相册的那几段描写,带着一丝压抑,这种压抑和第三十七章的感情基调略微有点像,但是程度要轻得多。

  因为第三十七章里发生的事真的是一经变化,不可重来。而这一章里由于有记忆银匙,并且相册里的两个主要人物童颜永驻,再加上运行力、存在力过于特殊,不至于走到一经变化不可重来的地步。

  把相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辅助变量加满。

  我们都知道辅助变量又叫积量变数。量变引起质变,使渐近线实体发生明显改变。慕正光的沙漏确实发生质变了,体积和质量变了。

  总结一下,目前文中出现的所有强化方式。

  第一种,人的特质改变,导致渐近线发生改变,例如张姿怡。

  第二种,补充辅助变量或积量变数。这种强化方式很常见,任何人都可用。

  第三种,实现心愿,渐近线、渐近率发生改变,渐近线转移。这种强化方式有前提条件。如果愿望不能实现,那就不能用这种方式强化。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愿望和别人无关怎么办?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第四种,第六十八章里提到的强化方式。原文:这一字落下,两人都感到无比踏实。从心中产生的力量,也变得更加强大。

  这种强化方式不改变渐近线的类型、渐近率的大小。

  徐萦则说的第二种方式是实现愿望,也就是上面的第三种,她说的第三种是作者所说的第四种。

  之前提到的喻宸,她用了两种强化方式,其中一种是补充积量变数,具体行为是提前选中“天下第一”。

  另一种强化方式的具体行为是,收集半真半假的凤凰羽毛。这种强化方式肯定不是第一种、第二种。至于是第三种还是第四种,作者已经有答案了。大家或许也能猜到答案。第四种强化方式的效果“最不明显”,但从喻宸的表现来看,那些凤凰羽毛的作用非常显著。

  回到正题,“DNA复制的错误率”,这是第一章里就出现的内容。

  “必定存在一种或多种力量在指引、规划、约束着这一切”,这是慕正光那时就有的想法。

  在本章里,徐萦则也说了类似的话,“这种力量决定着世间万物的存在与消失、运行与停滞”。

  此外,第一章的旁白里有这样一句话,“故事开始,故事发展,故事结束,一切早已记录在案”。

  本章里,慕正光说,“让故事开始,推动故事发展,让故事结束,一切都是他”。

  伏笔回收,完成对照。

  本章里同样写到了家人。

  “爸爸妈妈的愿望比我想象得要麻烦得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的”“但这两位成年人的心愿着实不妥当,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包含的条件很多,给人一种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的感觉”。

  从这两句话中能看出,慕正光所说的“麻烦”不是指实现愿望的难度很大。如果难度很大,那就不会“看似简单”。人们在了解一个愿望之后,对实现愿望的难度大致心里有数。实现愿望不像做数学题,有的题目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

  那么,“麻烦”到底是指什么?

  举个例子,有人的愿望是喝一杯水,这愿望很简单,而不是看似简单。

  那如何把它变得“看似简单”呢?有很多办法,我说其中一种。加上时间、地点、人物、水源,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特定的人物给他送上从特定源头取来的水,并且再由他喝下。

  加了这么多条件,愿望的本质没变,仍然是喝一杯水,但它确实“看似简单”。

  本章所写的思想主要落在三个方面,对家人的态度、对命运的态度、对欲念的态度。

  两人对命运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顺其自然就好了。对家人的态度也是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就好。最后要说的是对欲念的态度。

  在本章中,慕正光说的欲念和徐萦则说的欲念不是一回事,徐萦则的欲念是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对你的欲念”。慕正光听出了这层意思,虽然他没有回避,但他也没有完全接受。

  徐萦则不勉强他,既然现在说这件事为时尚早,那就不用说的太明白,转移话题就好了。

  重点说完,说一点其他内容。

  “物欲,也能缔造上古者”,这句话是旁白。

  在慕正光看来,与力量有关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特质、心愿、欲念。

  文中写的最多的是心愿,其次是特质,最后才是欲念。

  在这三者里,欲念最不容易量化,最难具体分析。而且,欲念隐藏极深。你问别人有什么愿望,别人或许会告诉你,但你问别人有什么欲念,恐怕没有答案。此外,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人的欲念或许很难表现出来。

  

首节上一节70/2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