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第193节

  如此也好,就先让这...王镇远,在那镇远卫城,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罢。

  至于之后...

  王朝眼神闪动。

  一个因为之前没有合适人选,而暂时搁置的计划,再次在其脑海浮现。

  而在此时,崇祯也是收到了救民军占领大半陕西,已经攻入延安府,直指榆林卫的消息,差点没有气的一口老血喷出。

  然而,让他更气的还在后面呢,他这边刚刚准备派兵前去支援榆林卫,然后便又收到急报,榆林卫游击将军杨光烈,带领榆林卫官兵投降了。

  受到这种打击,崇祯险些再次昏厥过去,好半天这才回过神来。

  自然而然的,又是大骂一通。

  大骂杨光烈堕了乃父杨嘉谟威名,乃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辈。

  不过,就算再是恼怒,事情也已经发生了,他也只能想办法补救。

  在与群臣商议之后,崇祯便任命宋统殷为山西巡抚,负责剿灭闯入山西境内的残余反贼,并且寻隙反攻陕西。

  至于原来的巡抚耿如杞,已经因为进京勤王之时的士兵哗变,被押入大牢了。

  另外就是洪承畴,则是奉命加练强军,然后寻找机会,与山西巡抚宋统殷一起反攻陕西,剿灭救民军。

  面对皇帝的命令,洪承畴有心拒绝,但是见到崇祯的殷殷目光之后,最终还是拜倒接下了任命,大不了便就为国捐躯了。

  在众位大臣退去之后,崇祯目光望向京城上方,眼神有些迷离。

  隐约之间,他似乎能够在京城上方,看到一片明黄色的霞云,只是在这明黄霞云之中,又夹杂着无尽的灰黑之气。

  不自觉的,崇祯便是喃喃出声。

  “我大明,真的尽失民心,日薄西山了吗?”

  “不,我大明尚且占据广大土地,乃是天下正统,必将再次中兴...”

  ........

  另一边,王朝在全占陕西之后,便将办公之地迁移到了西安。

  无数的农社社员,开始走向各个岗位,生疏而又小心的按照天地位格传来的信息,种种规章制度,处理着各自的事务。

  虽然偶尔也会出现纰漏,但是大体而言,也是稳定住了新占领区域的局势。

  无数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入陕西东部,无偿赈灾三日,然后便就全面的招募工人,开始进行灾后重建。

  只要不是老迈不堪,或是幼儿不知事的,都在救民军的招募之列。

  哪怕是为建筑工人烧些开水,也能获得些工钱。

  不多,一日三五文,总还是有的。

  这对于许多孤寡老人来说,那就是活命的恩德。

  在救民军之中,基本上不会对新占区进行无偿救灾。

  一来,如果灾民吃饱了而无事可做,难免便会有些刺头惹是生非。

  二来,那些灾民所受的苦难,可与救民军无关。

  他们能做的,就是在最初救死,之后却是只救自救之人。

  除了老迈不堪的老人或是婴幼儿,谁都别想着吃白食。

  哪怕身有残疾乃至智障,都要给你治好了去给我干活。

  救民军军医掌握的医药、符水等神通,绝对可以让你药到病除。

  甚至,如果能够达到神通四级的层次,完全可以做到生残补缺。

  你就是缺胳膊断腿了,都能让你重新生长出来一条。

  虽然目前来说,还没有人达到神通四级的层次。

  甚至神通三级都很少。

  但是神通二级,也足以让人恢复身体健康了。

  哪怕先天残疾,也能慢慢调理恢复。

  至于有着智力障碍的,这反而是最好医治的一种疾病。

  灵性力量是什么?

  那可是一种灵魂衍生而出的力量,温养修复灵魂意识的损伤与残缺,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对于救民军这种非得让人工作的行为,这些身有残疾之人,自然没有任何的反感,反而纷纷的蜂涌而至。

  这些患者以及家人,对于救民军,对王朝更是感恩戴德。

  当然了,就是正常人,在知道做工可以一日三餐,更是会有工钱可领的时候,那也都是一片盛赞。

  一时之间,整个陕西境内,到处都是称赞救民军,称赞王朝仁义圣德之名。

  不过与此同时,因为全部占领了陕西,领地再次扩张了近一倍的原因,人才便又再次难免紧张起来。

  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哪怕是新占领的区域,那许多读书人对于救民军的排斥,也都已经是减弱了许多,甚至有着不少人想要加入进来了。

  不过,当他们知道救民军的做官政策之后,不由纷纷抨击起来。

  觉得救民军如此,违背了自古以来的规矩,实非圣人之道,那些从未研读过圣人之道的泥腿子,又岂会为官治理一方?

第170章 兵进四川,总督秦良玉

  对于众多文人士子的不满,王朝自然收到了消息。

  不过,他一概将其无视了,依旧是我行我素。

  想要在救民军之中为官,那就先去底层给我做个村长。

  目前来说,王朝还没有打破如今制度的想法。

  你连一个村都管不好,你哪来的脸说能做知县、知府?

  在闹哄哄一阵,眼见无人理会他们之后,一些人便就开始转变策略,主动去研究救民军的政策,开始深入乡村,想办法加入农社,成为村长。

  当然了,却总也有些认不清形势,自命清高之人,开始大肆抨击救民军。

  如果只是一些抱怨之语,不管是王朝,还是官吏捕快都不会理会他们。

  但是,一旦涉及人身侮辱,在公众场合诋毁侮辱救民军的,那就不好意思了,半年以上,三五年以下的劳改,了解一下。

  比如那些到处宣扬救民军,无视圣人之道,不重视读书文人,残暴无度等等,必然无法成事,有倾覆之厄之类的言语。

  私下讨论也就罢了,公然到处宣扬,他王朝,他救民军又不是没有脾气的。

  然后,这些自恃清高,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就被巡检司捕快纷纷抓进了大牢,在经过审判之后,送入工地去做苦役了。

  不过,整体开局,确实要比当初刚刚占据临洮、巩昌府之时,要强上许多许多了。

  毕竟,虽然有反对的文人士子,但同时也有不少支持者了。

  而且,王朝在之前本就有意培养为官管理人才,救民军领队之中的官员队伍,往往是臃肿的。

  往往一司主事、员外郎,都会有个十几人,郎中甚至给他们安排上了三两个副职。

  他们也不用多做什么,就是多学多看,跟着一司郎中学习管理,辅助郎中做些事情。

  所以这一次,虽然人才同样变得紧张了一些,但也没到缺额的程度。

  甚至就是再抽掉一些,也能够维持各地工作的正常运转,只是会变得稍微忙碌一些而已。

  也因此,王朝并没有就此停下扩张的脚步,而是在布防黄河、河南、湖广等地,与陕西交界处的时候,也依旧是在调兵遣将,大肆招募新兵。

  一支支的军队,开始向着南方集结。

  既然想要继续向外扩张,那么作为兵家古来必争之地,物产丰富,古来有着天府之国称谓的四川,自然就是王朝的第一目标。

  不过这一次,王朝并没有随军出征,而是命令李鱼、王石,率领两万大军,兵分两路共同征伐四川。

  实在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建设,暂时还离不开王朝。

  他需要居中调度,处理各方争端与矛盾。

  好在如今的天地位格,已经可以接发信息,大大节省了来回传递信息的时间,可以让王朝实时了解各地情况。

  崇祯三年四月,陕西西部,陕西行都司,以及玉门关、瓜州、沙洲等地,再次获得了大丰收。

  陕西东部新占领的区域,也已经快速的恢复生产,地里已经有了绿色,广大百姓心里有了希冀与盼望。

  同时,十几万大军集结到了四川北部,引得四川各地守军人心惶惶。

  至于说,不是两万大军吗?怎么变成了十几万大军。

  那是因为真正的前线作战部队,确实只有两万,而且还是分兵东西两路。

  剩余的十几万人,有运输粮草物资的后勤部队,还有就是王朝抽掉的农社社员以及各级官吏,为的就是占领一地掌控一地,稳扎稳打的推进。

  而更多的,却还是建设兵团,足足八万人。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既然想要攻伐四川,那么王朝又怎会不考虑这些。

  救民军大军所过,不说将崎路变坦途,那也要让它变得来往方便。

  这八万建设兵团,更是人人掌握相关神通。

  地煞七十二术:土行,搬运,跃岩,透石,指化,开壁...

  几乎只是一路走过,就在茫茫的陡峭群山之中,开辟出了一条平整宽阔的道路。

  另一边,从来救民军领地做生意的商人口中,得知这些信息的时候,林丹汗不禁大大松了口气。

  果然,对于那些中原汉人来说,草原就是一片鸡肋。

  只要他们不是太过,那些汉人是不怎么愿意主动进攻他们的。

  而这一次,也不过就死了一百来人,那实在是不算什么。

  反而是他们草原勇士,死了足有一万多,他还顺便灭了一些小部落,好方便救民军到时候问罪的时候推脱。

  且说王石、李鱼进入四川之后,面对前方挡路的城池,尚且没有下令攻击呢,其中守军便已经开关投降。

  作为陕西四川两省交界处的守军,他们再清楚不过救民军的战力,以及救民军百姓的生活了。

  这么长的时间里,早就有着不知多少人,悄悄的跑去救民军领地了。

  再加上王朝,从来没有限制过救民军与外界的交流。

  渐渐的,两省交界很大一片区域的人口,都已经渐渐混杂在了一起,不知哪些是四川本地,哪些是来自救民军了。

  或者说,那许多四川的百姓,都已经加入了救民军,甚至成为了农社成员,反过来进入四川,开始宣传救民军的政策,招人加入农社。

  这靠近陕西的城池,说是大明的城池,却已经被完全染上了救民军的颜色。

  从百姓到守军,不说全都加入了救民军,那至少也是心生向往的。

  当然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达官贵人,官吏将领,自然不愿意在救民军治下当个普通百姓。

  只不过,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禁止办法。

  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的,发布禁止与救民军交往的命令。

首节上一节193/2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