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第192节

  崇祯三年二月,救民军彻底占领西安府、汉中府、宁夏五卫,开始挥军北上延安府,直指榆林卫。

  榆林卫守军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大为惊恐,尚且没有开战呢,便就已经有着许多士卒偷偷逃离。

  甚至有人逃往了救民军领地。

  嗯,听说被救民军俘虏的士兵,那都是要被拉去做苦役的。

  反而是主动逃往救民军领队的难民,会在救民军的安排下做工,获得一定的工钱。

  如果愿意西迁,前往救民军占领的瓜州沙洲等地,还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相比起来,他们自然愿意主动逃往救民军领地,以难民的身份生活。

  武器兵刃一丢,战甲战袍一脱,谁知道他们曾经当过兵了?

  此时的榆林卫守将,游击将军杨光烈,站在城头之上看向远方,心中也是彷徨不已。

  也不知道圣上,有没有收到他的求援信。

  他虽有尽忠之念,但手下将士已经人心惶惶,根本没有多少战意,他就算有天大能耐,却又能奈何?

  “此莫非天意?父亲,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如何做?...”

  想到自己的父亲,杨光烈的眼神瞬间冷冽、坚定起来,家仇国恨,他又岂会一退再退。

  就在这时,一个亲兵快步而来。

  “将军,有人交给手下一封信,让手下亲自转交将军。”

  “哦,给我的信?是谁?”

  杨光烈一边接过信,一边好奇的询问。

  “送信的乃是季氏商行的一个伙计...”

  “季氏?...”

  杨光烈喃喃自语一句,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明悟,随即脸上浮现一抹冷笑。

  “呵,就让我看看,他们有什么要说的吧...”

  拆开信封,看到内容的第一眼,杨光烈的脸色便就猛的一变。

  「吾儿光烈亲启...」

  杨光烈,正是杨嘉谟的亲子,本该是任固原镇游击将军的,只是或许因为王朝这只蝴蝶的原因。

  杨光烈并没有就任固原镇游击将军,反而是成为了榆林卫的游击将军。

  而那封信,自然就是杨嘉谟转交给陈墨的。

  在当初释然之后,他就和陈墨说了自己的身世来历,写下了这封信。

  希望救民军进攻榆林卫的时候,将之交给杨光烈。

  在乍一听到杨嘉谟的身世来历之时,陈墨确实震惊无比,差点没有直接跳起来。

  不过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以官府掌握的神通之能,基本上不可能有间谍逃脱监察。

  那么,杨嘉谟的身份,又岂能完全瞒过官府?

  而现在,既然官府没有擒拿他,那就代表官府并不在意他的身份,只要他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也就不会拿他怎样。

  既然如此,那他又何必大惊小怪?

  事实上,以官府的神通能力,确实能够发现杨嘉谟的异心,但却也并不能发现他的具体身份,只知道他是从北方关外而来,对救民军有着些许敌意。

  不过,对救民军有敌意的多了。

  你问问那些俘虏,有多少不对救民军有敌意的?

  只要其没有违法乱纪,没有向外传递重要信息,他们却也不会立即将其扣押。

  当然,必要的监视还是有的。

  暗影发展到如今,至少在救民军领地之内,那是深入到了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

  配合武器制造司最新打造,能够感应力量气息,大致精神状态的感应罗盘,整个救民军领地,很少有什么能够逃脱他们的监察。

  更何况,各地还有城隍土地,灵性层面、物质层面双管齐下,谁也无法逃脱他们的监察。

第169章 全占陕西,贬职王镇远,重建

  在加入救民军之后,陈墨便拿着杨嘉谟写给杨光烈的信,寻到了军中教官。

  而后,事情很快便就汇报到了王朝这里。

  对此,王朝也只是饶有兴趣的笑了笑。

  他虽然对杨嘉谟有些兴趣,但其既然不愿意出仕,而是甘愿做个教书先生,那他却也没有打扰的意思。

  在陈墨军训合格之后,也没有等着救命军扩军,就直接将其招入了军队。

  而这一次进攻榆林卫,他就是先锋之一。

  信自然就是他让季氏商行伙计转交的。

  如今的季氏商行,虽然还挂个季氏的名头。

  但是,他却是货真价实的,挂在商业司之下的救民军国有商行。

  其中的掌柜伙计等等,也算半个体制之内的人,除了正常的商业活动之外,还负有探查国外信息,必要时候进行传递消息信件的责任。

  并且,要是发现了有用信息,或是传递了紧急信件之类的,那他们也是会获得相应功勋的。

  像是这一次的传递信件,如果杨光烈能够主动率军加入救民军,免去一番不必要的战斗,那么犯险的掌柜、伙计,都将会获得一百军功。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救民军斩杀一个普通敌军士卒,也不过获得十点功勋。

  一百军功,那就相当于斩杀了十个敌军。

  足以让他们的正兵位格提升到战兵。

  至于那些掌柜伙计,非军非官,获得的功勋又有什么用。

  嗯,王朝准备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捡起来,再加上个一二三等,只要有人获得了足够的功勋,就能够被授予相应的爵位,在救民军治下,都将拥有一定的优先权。

  不过,那只能是男爵。

  子爵及以上的爵位,那就需要切实的军功了,比如开疆拓土,占个地什么的。

  当然了,这个开疆拓土,可能会与寻常意义上不太一样。

  不过,现在这都还是王朝的设想,具体如何,还要看之后的形势发展。

  且说杨光烈在收到杨嘉谟的信件之后,不由再次陷入了纠结之中。

  本来因为父亲死于救民军之手,再加上为国尽忠的想法,他是想要死守榆林,与榆林卫城共存亡的。

  但是现在,那支持他死战的理由,却是瞬间没了一半。

  虽然杨嘉谟的信件之中,并没有什么劝导他投降的言语。

  但是,其在言语之间,却是将他在兰州所见所闻说了一遍。

  至于具体如何决定,他却是将其交给了杨光烈。

  如果杨光烈决定以身报国,杨嘉谟虽然会心中悲痛,却也会支持儿子的决定。

  收起信件,杨光烈愣神良久,这才是转身下了城楼。

  走在路上,看着萧条的城池,人心惶惶、面黄肌瘦的百姓,又看了看身旁亲兵,同样的有些神思不属。

  不由的,杨光烈便是无奈的苦笑一声,他的亲兵都是如此了,那么其他的普通士卒呢?

  再想想父亲信件之中的描述。

  似乎,对于这些普通百姓,以及普通士卒而言,加入救民军并不是一个坏事。

  “唉~,我写一封信,你去转交季氏商行的伙计,告诉那王朝...首领,杨光烈降了...”

  一瞬间,杨光烈本来挺拔的身躯,似乎微微佝偻了一些,却又有种放下的千钧重担的轻松感。

  有了杨光烈的配合,救民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榆林卫。

  至此,救民军彻底占领了整个陕西,与山西化河而治,比邻河南、湖广以及四川。

  随后,杨光烈以及其麾下士卒,但凡还想继续当兵的,就全被送入了新兵营接受整训。

  在之后,受杨光烈所请,王朝将其分为了瓜州游击将军,在沙洲总兵也何冀平的手下任职。

  对于杨光烈的心思,王朝自然能够猜出一二,不外乎就是不想与自己的老东家,大明朝作战。

  对此,王朝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和谁打不是打呢?只要是为救民军效力就可以了。

  反正和明庭作战,也不缺他这一位游击将军。

  而随后的事情,才是让王朝头疼的。

  那就是王二牛,竟然头铁的想要前往镇远观做个守墓人,或者说是守祠人。

  在古代这个战场之中,不过死了百多个人而已,竟然就觉得自己不适合领兵,愧疚的想要辞去总兵之职,非要去做个守祠人。

  战场之上,死人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

  哪怕这其中有王二牛失误的原因,但是放在古代,或许会有人心生愧疚,但恐怕也不会因此辞去一切职务吧?

  而且,就算是王朝,也只是想要将其训斥贬职,罚他去某地做个游击将军,让其重新积累军功。

  而且说实在的,王二牛乃是王朝同乡同村,那可以说是核心班底中的核心班底。

  相比其他人,王二牛他们这些人,自然更得王朝信重。

  至于是不是有些任人唯亲了...

  呵呵,同等条件下,我为什么不任人唯亲?

  而且一路走来,他们历经无数战斗,也早已经历练出来了。

  或许达不到古之名将的程度。

  但是,指挥作战却也是中规中矩,再加上救民军的强悍,那绝对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比起那些所谓的名将来,又能差到哪去?

  自然而然的,王朝在任命职务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些核心班底。

  只是,王二牛牛脾气上来了,却是死犟死犟的,任谁劝都不好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为此,他还为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就叫王镇远,让自己时时记得曾经在镇远卫城的失误。

  王二牛的行为,差点没将王朝等人气死。

  一气之下,王朝便就随了他的愿,直接将他贬到了镇远卫,担任巡检司的捕头。

  得到任命之后,王二牛,不对,是王镇远,不由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见到这一幕,王朝还有被调回来的李鱼等人,也是不禁暗自叹息。

首节上一节192/2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