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那我们就去找人借。据我所知,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可是拼了命的想要把钱,换成进入这个圈子的入场券的。如果太子殿下愿意拉下一点脸面,钱财之事,就怕到时候我们吃不下了。”
第六十七章 印刷术
长安城东西两市,商贾之辈何止万人。虽然其中大多数都是微薄家业勉强维生。但是其中仍旧穿插了无数的豪商,整个大唐那些数的上名号的商会,哪一家不再长安置办几家铺子。
粮店,这东西在封建王朝,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别看粮米,价格低廉,看似利润微薄。但是能够开得起米店的,多是商贾巨擘。背后更有世家支持。这些人是提供资金的最好人选。
“不可以......”陆煊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这种想法。
强横一时的隋朝,就是毁在世家手中的。唐朝几代皇帝,都拼了老命想要打压世家。这时候,如果李亨再去跟世家交易。大唐几代人的鲜血,就全都白费了。某种意义上来说,陆煊对于世家的戒备,甚至还要高过安禄山。
他公开了大量的实用性技术就是原因之一。上层阶级,封锁所有的好东西,导致下层人民,只能勉强求活。以此来维持阶级的稳固性。这是封建王朝一贯的做法。陆煊无法彻底的打破这种格局,但是至少能够削弱它。其中之一,便是压制世家。
“除了那些世家,其它的商贾提供不了多少银钱的。”
“你确定吗?你知不知道这个时间段,西域连年征战。无数小国支离破碎。于阗,且末,戎卢,疏勒,皮山......几乎每一天都有一些小国灭亡,然后有一个新的政权建立。”
“你想打那些流亡皇族的注意?”
“既然是小国,估计也没多少油水。但是供给一个靖安司还是没问题的。太子殿下出面,对于那些小国的流亡者来说,是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
不要怪李泌想不到这一点。实在是这个时代,除了突厥,回鹘等少数强力的外族之外。整个大唐周边,其实都是以做唐人为荣的。即便是那些流亡者到了长安,也是自称唐人。这个时代的大唐,就是这么具有魅力。这个时候的唐人,就是这么自信。哪像后世......
“此事可行,我即刻通知太子。”
李泌匆匆的离去了,陆煊则是一头钻进了靖安司专门为他准备的一座小院子。里面一群工匠正在忙忙碌碌。
“怎么样了。陆煊随口问道。”
一名主事立马上前来回应。
“回校尉。已经有了成品,正在进行第一次的试印。”
“很好,带我过去看看。”
活字印刷,陆煊对抗世家的第一招。这些世家如何能够维持千年不败?除了自身掌控的资源,数量庞大的人口以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大多数的知识,都只掌握在这些世家,以及皇族手中。贫民百姓拼尽一切,才能勉强吃饱饭,哪来的时间跟精力去学习呢?
就算是想要学习,这个时代的书本价格之高昂,一个富裕之家,拼了老命也就撑起一个孩子读书。但是如果孩子读书,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富裕之家可能就不在富裕了。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道理永远掌握在一小群人手中。某些东西,就变得越来越坚固。
而想要打破这些东西,陆煊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书本的价格降下来。而想要大规模的印刷书本,就必然需要用到活字印刷术。
其实雕版印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慢。甚至可以说是很快。但是它的缺点太过于明显。一是雕版费时费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其二,想要雕版体积过大,存放不便。其三,雕版上只要出现一丝差错,整个雕版就废掉了。这些缺点导致雕版价格高昂,书本的价格自然也就高。
据说一些名家雕刻的雕版,甚至会被人收藏。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印书,是一种高雅精致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玩得起的。然而书本如果不能普及,其实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降低成本,是每一个现代人创业的基本思维。陆煊自然也是这样。他在靖安司召集了一群工匠,然后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思路。让他们自己去实验。
一开始工匠们使用的是木质的活字。但是因为木质的纹理不均匀,很难雕刻出统一的字体。其次木质活字,遇水会出现变形。之后又尝试使用各种金属制作活字。只不过成本有些高。最后在陆煊的提醒下,尝试使用一种细腻的胶泥,来制作。
只见几名工匠,正把一块块胶泥制作的活字烤干,然后排列放入一个铁板框中。铁板框的最下面,似乎有某种胶状物。能够把活字稳稳的粘住。不得不说,这些小细节陆煊从未提及,但是这些工匠们却已经想的很周到了。
之后,另一名工匠仔细的在活字表面刷了一层墨。然后拿出一张纸,小心翼翼的铺在上面。
当纸张被揭下来的时候,一页整齐的印刷体,出现在了纸张上面。整个印刷室顿时响起了一阵欢呼。
“何事如此高兴。”门外传来了太子的声音。吓得一众工匠连忙行礼。陆煊也微微躬身行礼。幸好这个时代不需要下跪。否则他估计早就造反了。
“回殿下,前些日子,卑职提到过的活字印刷术,已经制作成功。”
“奥,就是你说的,那种能够让天下读书人感谢我的技术?”
陆煊把太子引入室内,详细的向他介绍了整个活字印刷术的优缺点。活字印刷,如果少量印刷,其实很是麻烦,甚至还不如雕版印刷。但是这东西如果大规模使用,成本就会直线下降。印的越多,成本越低。
太子跟李泌都是聪明人,很快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奥秘。然后延伸一下,联想到世家把持书本,寒门子弟为了书本,只能栖身世家之下的局势。
过了许久,两人才从某种复杂的震撼中清醒过来。李泌首先开口道。
“有了这活字印刷,我们还需想办法降低造纸的成本。”跟着陆煊,他也学会了成本这个词。“如此一来,有朝一日,天下图书,贱若谷糠。寻常百姓家中,均可购置。届时,天下寒门世子,皆为太子门生......”
李亨也似乎想到了那种局面,压抑着某种激烈的心情,道了一声:“好......”
第六十八章 怒火
忽略那些能够发明创造的工匠,这是封建王朝的一个传统弊端。陆煊一直以来也试图扭转这种观念。只不过收效甚微。他能做的也只能是改变一下身边的一些局面。
所有参与改进印刷术的工匠,每人至少的了十贯钱的赏赐。领头的更是拿到了五十贯。这对于这些匠人来说,是一笔只在想象中的巨款。如此一来,他们自然热情高涨,工作更加用心。
活字印刷这东西,陆煊能够提供不少思路。不过造纸术,就不行了。这东西他实在是没有涉猎。实际上,唐朝的造纸术,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书画等艺术的发展,唐朝的造纸术,也跟着发展。等到陆煊穿越过来,发现人家造得纸,已经超出他的想象了。
他唯一能够提供的就是,竹子应该也可以造纸。还有一些漂白之类的概念,剩下的就靠那些工匠自己去实验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其实应该算是唐朝的科学家了。他们差的只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时至今日,其实整个民生中,还有最重要的一项,陆煊没有涉猎。那就是食。这个时不单单是指吃的,而是指粮食。对于提高粮食产量这方面,陆煊能够做的实在是不多。
后世的各种肥料配方,他一个都不知道。而且农作物的培育,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或者需要一个袁隆平。然而这些都没有。
不过好在是陆煊还是知道不少有用的信息的。比如说他知道南洋的水稻甚至能够一年三熟。那群黄皮猴子,甚至不用劳作,每天躺在树林里睡觉,睡醒了随便吃点野生的水果就饱了。那片地区的土地气候,对于农耕文化来说,简直如同天赐之土。只可惜,落在了一群猴子手中。
还有一个大杀器,地瓜。这东西应该是源自美洲。也就是现在的巴西一带。地瓜这东西,产量高,适应性强。既能当饭又能当水果。糖分淀粉一样不缺。是一种完美的抗饿食物。茎秆还能用来饲养牲口,甚至人吃也没有问题。
在前世,陆煊小时候曾经听过家中老人讲述。早年的饥荒年间,他的村庄,是周围一代,唯一没有饿死过人的村子。就是因为村子里曾经大量的种植地瓜。并且切片晒成地瓜干,储备起来当粮食。到了后来,连地瓜叶,地瓜杆都吃了。并借此成功的撑过了饥荒的年间。
陆煊的家族也因此对地瓜有着很深的情感。即便是陆煊成人之后,家中的大多数地都已经转赠他人。但是仍旧会保留几块小山地,用来种植小米跟地瓜。(这是我家的真实情况,别的农活我可以不干。但是收地瓜跟小米必须得去。这些都是我爱吃的。而且是纯天然,没有丝毫肥料的真绿色食品。)
而远洋美洲的探索行动,意义远远不止于此。那里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种东西,橡胶。衣食住行中的行,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少不了橡胶的存在。这东西几乎是现代工业的核心之一。如何提炼橡胶,陆煊自然则是不知道的。但是无所谓,还是那句话。只要提出一个概念,自然有人一遍又一遍的去尝试,直到出结果为止。
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唐朝的航海技术还不够成熟。组建这种探索性的航队,风险性太高。
而长安这边,地处内陆,远洋航行的技术,自然好不到哪去。太子府按照他的意思,派出了一队人,去沿海搜罗船员以及工匠,为以后得探索活动做准备。
摊子越铺越大,陆煊已经开始感觉顾不过来了。在这个时代,他想要复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但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以及个人的知识储备,又严重的限制了他。这让他萌生了一个特殊的想法。他需要找一些人,把自己脑海中的东西整理一遍,然后系统的传承下去。
知识唯有传承,才有意义。思想唯有解放,才会出现创新。不断地传承,不断地创新,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
而想要达成这个目的,陆煊自己是做不到的。就算他做了皇帝都做不到。他需要一个群体,共同完成这件事。也就是说,他需要一群学生。不是一个,是一群。
师徒传承的手段,自然是做不到这种事情的。他需要的是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