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梅艳芳 第4节

很多香港人不接受她,大概是因为她那微微上翘的嘴角,让人觉得她那眉目间总好像有一股不屑一顾的感觉,尽管她并没有这么骄傲。另外,她终究是在各种娱乐场合见惯了风雨飘摇的,所以脸上也难免涂抹着一种风尘气息。这些都可以算是她踏入乐坛的劣势,但她懂得如何转变自己的地位,到1985年她推出唱片《似水流年》后,一股穿中性服装的潮流被她引导了起来。同一年发行的唱片《坏女孩》则塑造了一个豪放不羁的女性形象,更是被一些年轻的女孩作为模仿的对象,她开始走向成功……

1986年《妖女》、1987年《烈焰红唇》中,梅艳芳更是勇于尝试新的造型,颠覆观众的期待视野,其大胆性感的造型不敢说是前无古人,也是最独特的“这一个”。她挑战观众心理的还在后面,1989年的唱片《淑女》中,她又旋风般地做回身穿长裙、温文尔雅的淑女形象。

评论者称,她开创了香港乐坛讲究舞台演绎和造型的风气,打破了那时流行的民歌小调风气,而代之以新潮大胆的劲歌热舞;同时,梅艳芳一改“花瓶”女歌星只需一脸清纯上台的惯例,时而妖女,时而淑女亮相。由此被人称作“百变梅艳芳”,并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东方的麦当娜”。

在她辉煌的时代,她与谭咏麟、张国荣并称“三大天皇巨星”。(如果加上陈百强,则是“四大天皇巨星”,但他在多年前即离开了人世,不过留下的《今宵珍重》《偏偏喜欢你》至今仍是。)

她一路唱来,唱过了邓丽君的时代,唱过了她自己的时代,唱过了王菲的时代……一路唱到了自己歌唱生涯的巅峰。她和张国荣共同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有人说,梅艳芳和张国荣的离开意味着一个巨星时代的终结。再没人能够呼唤起人们心中的感怀和共鸣了。这样的评价未免偏激,无法说服所有的乐迷,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自有他们自己的天王巨星,比如周杰伦,比如谢霆锋。但只有那些经历了时代变迁的人才懂得,当今的娱乐众星可以你方唱罢我登台,但没有一个人可以统领整个乐坛,可以像梅艳芳那样被娱乐圈几乎所有成员毫无二致地尊称为歌坛大姐大。这种地位的取得是需要天分的,但更为重要的还是那种敬业精神,那种敢于打破惯例的勇气。

梅艳芳在影坛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如果说她在歌坛上一直是风流之王,那么她在影视方面则始终是貌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潜流暗涌的。

1988年,女性电影导演关锦鹏在《胭脂扣》中发掘出了梅艳芳气质冷艳的一面,将她送上了24届台湾金马奖和第8届香港金像奖影后的宝座,另外这部影片还荣获了法国第10届第三世界影展金球大奖。之后,她又在40多部电影作品中演绎荡妇、怨妇、贵妇甚至男人等不同角色。尤其是2002年,她在电影《男人四十》中与张学友演对手戏,把一个早年经历了感情的背叛,满足于在家庭中静静守候丈夫孩子每天按时回家吃饭的平凡但又无比坚韧的女人演绎得无比深入人心。如果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中她能够扮演那个最终为了纪念她而删掉的角色,也许她还会给我们另外一份惊喜。

除了在音乐和影视方面的成就让我们无法忘却外,她所做的那些慈善事迹也需要我们永远保留心底。她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晚会和慈善活动,尤其是渐到中年的时候,其内心更加平静,对于手中的财富,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挥霍、一掷千金,而是用手中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1993年,她进京参加赈灾慈善晚会。同年,以个人名义捐出100万元建立一所“华东三院梅艳芳护老中心”。之后,她出资成立“梅艳芳四海一心基金会”,资助贫困、年老的人。

当今,美的神话比任何女性的奥秘都更隐晦。一个世纪前,娜拉用力关上了玩偶之家的门,也即是说,曾经,上个世纪的女性,用力表达了一种追求独立的勇气并且化成了实际的行动。鲁迅先生有文章作《娜拉走后怎样》,是一个伟大的异性对于女人地位的真诚叩问。但是,经历那么多的变迁,很多女性的命运依然操纵在男性的手中,她们之所以不懈地追求美丽,追求苗条,追求性感,大部分还是因为那是男人对她们的期待,所以她们对于展示自己的年轻和柔媚总是乐此不疲的。一句话,多少女人啊,依然是享乐时代的爱物,是不属于自己的男人的附庸,她们就是那么心甘情愿地充当“花瓶”,并且以为女人的价值就是让自己美丽即可,“女为悦己者容”的古训至今市场依然无限广阔,她们不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只要嫁给一个成功的男人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14世纪,欧洲的一本《好风俗之书》是这样告诉那些家长的:“如果你有一个女儿,那就教她针线活,别让她读书。因为如果她不想成为一个修女的话,知道如何阅读是不合适的。”但是,香港的记者问梅艳芳:“如果现在来了个小神仙,让你许一个愿望,你要什么?”她想也不想地说:“我要回到十多岁,重新读书、重新选择职业。我想早点嫁人。我想做另一个人,有智慧、有天分。读书很累、很理智,但跟现在的我刚好相反。我不理智,很情绪化。如果给我机会重新选择,我会做维持社会秩序的女警司,或者当律师,伸张正义的那一种。”她的表述十分矛盾,但她又想读书又想早点嫁人的愿望不可实现吗?她想告诉世界的是“我的梦都是我自己的。”但她又为这个梦承受了太多。她说:“新女性就是不依靠,要靠自己比较有安全感,也可能是我自己从小到大都是靠自己,小时候没有爸爸真正的疼爱,没有男朋友可以给你依靠,还是自己照顾好自己。”

4. “明天,谁还记得我?”(2)

她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展露在生活舞台上的女性整体,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切:生活的残酷和学会苦中作乐。

再多的遗憾也无妨,至少曾经为自己活过!一个叫玛丽莎列的英国女医生曾经告诫所有的女人:“每个女人天生的职业就是做妻子和母亲。”如此,很多女人觉得美丽而坚强的梅艳芳终究是不完整的,但,出于这样一种狭隘的角度去可怜她,去为自己也许很浅薄的幸福沾沾自喜的女人并不一定代表了真正的智慧。因为,并非阿梅不值得爱,而是世上少一个真正懂她的人,其实这并不是女人的悲哀,而是男人的悲哀。

阿梅,不是谁的私有品,她是所有人的,她是把美把爱播撒到可以到达的任何一个角落的女神。她是“香港的女儿”,是女性的骄傲。

让我们来读读这一篇治丧委员会以"别矣,香港的女儿!"为题的讣文吧:“我们永远怀念她在舞台上的绝代芳华。

我们永远怀念她在银幕中的似梦如花。

我们永远怀念她在红尘里的侠义佳话。

我们永远怀念这位"香港的女儿"和我们一起走过的春风秋雨。

我们将凭着爱、牵着手、忍着泪、送她最后一程。”

阿梅1994年复出的时候曾经说过:“刹那的光辉不能代表永恒,娱乐圈是很苦的,所以当有一天我离开娱乐圈,到底还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记住梅艳芳这个人呢?我不要承诺,我只想当大家百般无聊的时候,望着天上的星星,会记得这个曾经好熟悉的名字。”

但是,阿梅,真的再也不要说“明天谁还会记得我?”,相信每一个只要看过你一眼,听过你一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你的电影的,都会永远记得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词《相见欢》。)“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杜牧《金谷园》。)也许这样更好,让我们对她的怀念淡淡地存留着,就像早年激烈的阿梅后来表现出来的那种淡泊一切的神色。人生本来很多无奈,她走了,我们挽留不住,淡淡地记得,永远不要忘记她,就够了。相信也是她自己的心愿吧。

第二章:与寂寞有个约会

1. 守着寂寞长大(1)

寂寞得有点夸张

像正流行的衣裳

电台一放情歌迷漫

许多人红了眼眶

自由得有点走样

像手上的方向盘

少了潇洒多了不甘

忘了目的地在何方

我看着寂寞长大开出了花

哀愁的芬芳已经满枝

沉默的微笑希望还藏得住旧挣扎

我看着寂寞渲染成一幅画

忧郁的留白填满生活上

我不想这样但又怕爱回来敲我的窗

寂寞得有点夸张

像正流行的衣裳

电台一放情歌迷漫

许多人红了眼眶

自由得有点走样

像手上的方向盘

少了潇洒多了不甘

忘了目的地在何方

我看着寂寞长大开出了花

哀愁的芬芳已经满枝丫

沉默的微笑希望还藏得住旧挣扎

我看着寂寞渲染成一幅画

忧郁的留白填满生活上

我不想这样但又怕爱回来敲我的窗

我看着寂寞长大开出了花

哀愁的芬芳已经满枝丫

沉默的微笑,希望还藏得住旧挣扎

我看着寂寞渲染成一幅画

首节上一节4/2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