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13节

“久仰,久仰,久闻二位大名,今日方有缘得以相见。”

◎为帅不能醉酒

策杖而立的房玄龄见李世民醉意醺醺,脚步不稳,和旁边的杜如晦对了一下眼,并不理李世民,却对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无忌说:“乱世之中,身为主帅,酒醉不堪,若有急变,将如何应付?请无忌兄不要见怪,就此别过!”  

说着,房玄龄、杜如晦转身就走,一句话也不招呼,把李世民闪到了身后。丘行恭、郑仁泰等人见状大怒,趁着酒劲,“呛啷”一声拔出腰刀,对李世民叫道:  

“且让我等先斩杀这二个无礼之辈!”  

“退下!”李世民怒吼一声。他喊退丘、郑二人。拿眼色催长孙无忌赶快留住二位名士。而后李世民又冲着房、杜二人的背影一抱拳,叫道:  

“二位贤士暂在别馆安歇,李世民多有得罪,酒去后当亲自登门赔罪!”  

长孙无忌撵着房、杜二人渐渐远去。李世民伫立不动,呆呆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他思量着刚才房玄龄的那句为帅不能醉酒的话,心中后悔不迭。  

丘行恭、郑仁泰等人站在李世民身后,不服气地说:  

“两个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到处卖卖嘴,有什么了不得的。”  

李世民不说话,回头看了几人一眼,一字一顿地说:  

“以后但凡领兵在外打仗,谁也不准过量饮酒,违者斩首,也包括我李世民!”  

酒醒后,李世民亲往别馆拜会房玄龄和杜如晦。在长孙无忌的周旋下,三人谈今论古,相聚甚洽。李世民当即拜房玄龄为行军记室、杜如晦为兵曹参军,长孙无忌为行军典签,让三人时刻随侍左右,以备顾问。  

话说当初柴绍居于长安,任隋太子千牛备身。接到岳父李渊将要起兵的信后,柴绍准备去太原。临行前,夫妻话别,柴绍担忧地对妻子李昭儿说:  

“尊公将要起兵,让我前去,我本想与你同行,但又怕路上多有不便,若留你一个人在家里,又怕遇到灾祸,此事如何是好?”  

李昭儿从容道:  

“长安是不能呆了,我马上回鄠县老宅子去。我一个妇人,容易避祸。夫君但请放心,速去太原!”  

李昭儿从小随父兄弟一起习练武功,从小胆识过人,颇有主见。丈夫柴绍去太原后,她也秘密离开长安,到了老家鄠县。昭儿知父亲兄弟起兵,势不可挡,不久将会兵进长安。与其在山中躲避等待,不如先拉起一支人马,以为响应。主意定下,李昭儿广散家中财物,招聚逃亡在山中的百姓,一时间,竟得上千人。  

当时有胡商何潘仁,也聚兵上万,自称总管,盘踞于司竹园一带,并劫来前尚书右丞李纲,使为长史。李昭儿闻讯后,当即修书一封,派家将马三宝前去说降。马三宝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明利害,晓以大义,最终说服了何潘仁,归于李昭儿名下。李昭儿兵马迅速扩大,势力范围覆盖了鄠县南部的大部地区。当是时,李渊从弟李神通,本居住于长安,闻哥哥在太原起兵后,为逃避朝廷的追捕,跑到了鄠县北部山中,他联络京师大侠史万宝,河东的裴寂、柳崇礼,聚义起兵。  

李渊兵渡黄河,李昭儿觉得时机已到,即联合叔叔李神通,两下夹攻,拿下了鄠县。  

占据鄠县后,李神通拥兵万人,即自称中道行军总管,以史万宝为副总管,裴寂为长史,柳崇礼为司马,令狐德棻为记室,在鄠县成立了一整套军事机构。李昭儿则率领大军,继续向盩厔方向进军,行军途中又联系络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  

昭儿指挥有方,赏罚分明,军纪严整,一时间威震关中,军队发展至七万多人。关中人呼之为“娘子军”。  

李世民率几路兵马屯军阿营,连同原右三统军,总控制兵力达十三万人。李世民即派专使去见父亲,言渭北一带隋军已扫清,请选定时日,进军长安,定期会战。  

李渊回信说:屈突通已在潼关被阻,不能西去,余不足虑。已命李建成率永丰仓上精兵,自新丰趋长乐宫待命。命你部回兵至长安故城待命。等全部兵马到达指定位置,即可攻取长安。渭水之阳,在通往长安的官道上,李世民骑着名骏飒露紫,在众将佐的簇拥下,带领十万人马,迤逦向长安故城进发。  

秋日中午,远处的群山都披上了金甲,阳光在奔腾不息的渭水上跳跃。李世民举目眺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必胜的信心。攻占长安,即可号令天下,黄袍加身,我李氏也终于有这么一天可以坐江山了。  

正想之间,但见一个侦骑正飞马跑来,滚鞍下马,向李世民报道:  

“前面山口发现大队人马,打的是咱李氏的旗号,请令定夺!”  

“这是哪只部队?”李世民想了一下,对身后的众将佐道:“随我前去查看!”  

说着,李世民便催马前行,百余骑将佐亲兵紧随其后,越过正在行军的步兵,赶往前面的山口。  

走不多远,但见前面的山脚下有大队人马。旗分五色,兵拨八方,盔甲鲜明,甚是齐整。幡旗上都写着斗大的金黄色的“李”字。李世民心里疑惑,催马向前,想看个究竟。这时对方,也跑来一队骑兵,到了跟前,绣旗开处,一员女将英姿飒爽,赫然而出。但见女将头戴雉尾,身披胄甲,腰佩七星宝剑,脚穿战靴,骑在马上,甚是威风。李世民目瞪口呆,那女将立在马上笑道:“二郎不认识姐姐了?”  

李世民定睛一看,才认出是姐姐李昭儿,惊喜交加,忙滚鞍下马,向姐姐拱手道:  

“阿姊巾帼英姿,令人钦佩!”

◎京城不启此是隋运其亡

李昭儿笑道:“特来帮助阿弟。”  

姐弟俩谈了一会别后的话,李世民从阿姊口中又得知妹夫右亲卫段纶,也在蓝田起义,有军万人,皆奉李渊将令,向长安附近靠扰。李世民高兴地说:“我李氏亲属,皆在各地起兵。一呼百应,甘为人先,此天兴我李氏也。”  

李昭儿指着身后的兵马说:“我军队已近七万余人,可归阿弟节制。”  

李世民拱手推辞道:“阿姊巾帼英雄,胆识不在我等兄弟之下。弟当奏明父帅,为阿姊别设军府。”  

李昭儿也不多言,即与李世民合兵一处,率军向长安外围进发。诸军到达指定位置后,李渊分头接见新归顺的将佐,一一抚慰。任命李神通为光禄大夫,段纶为金紫光禄大夫。以下各授官职,所部编归李世民调遣。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四日,李军至长安,屯于春阳门。诸路军马,足有二十万,将长安团团围住。  

因为李渊起兵是打的“尊隋”的名义,所谓“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这时长安的最高统帅正是代王杨侑。李渊不便立即命令攻城,便三番五次派使者前去申明尊隋之意。代王杨侑年仅十三岁,长安的主要事务还需留守卫文升、阴世师等人承担。卫、阴二人见义军兵多马壮,其势逼人。不敢大意,封住所有城门信使不通。李渊的使者也只能站在城下,冒着箭矢射中的危险,一遍遍喊话,弄得口干舌燥,不见一点效果。见劝告十余日无效,李世民率诸将来到中军大帐,请求出战。李世民对父帅说:  

“京城不启,此是隋运其亡。既灭亡之,非人能复。违天弃日,劳师费粮,坐守愚夫,恐非长策,请进围之,以观其意。”李渊却摇摇头说:  

“文皇帝英明仁慈,功德行世,为渊一生所钦佩之人,今贸然起兵,心已不安。岂可再以刀兵加于皇都?”  

不以刀兵加于皇都,弄二十万兵马来干什么?李世民见父帅说得冠冕堂皇,知其仍在做表面文章,于是率诸将进一步劝道:“无成王之主,不得行周公之事,又恐巨猾之徒,知必兵已定关中,来争形胜,请更思之。”  

李渊不听,喝退众将,仍派使者到城下苦口婆心地劝说。李世民见父亲仍不肯撕下假面皮,心下忧虑,回到自己的大营,前思后想,觉得不能再拖延攻城了,一者怠诸将求战之心;二者几十万大军停滞不前,枉费粮草不说,还贻误战机;三者,李密瓦岗军兵强马壮,正发动第三次攻洛阳之战,屡败隋大将王世充。且李密一心想做义军盟主,今见李氏军围住皇都,恐心生嫉妒,别生歧义。  

想到这些,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找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齐商讨此事。房玄龄点头认可李世民的担忧,心生一计道:“可联络左军大都督陇西公李建成,暗使几路军马作势欲攻城,然后飞报大将军,言将领争欲攻城,不能制止,以此胁迫大将军早下攻城命令也。”  

听房玄龄这样一说,李世民觉得此计可行,于是看了看杜如晦,杜如晦坚定地说:  

“时不我待,请马上依计而行。”  

房谋杜断,李世民马上修书一封,派长孙无忌前往长安城东南面、李建成的防区。  

下午,在李世民、李建成的授意下,李世民的部将丘行恭,李建成的部将雷永吉等人,不等将令,擅自带领本部兵马,提着云梯,气势汹汹,在左右两个大营门口吵吵嚷嚷,欲强行冲卡,前去攻城。  

李世民、李建成飞马赶到各自的营门口,自然是劝说不下,于是使人报与李渊,言诸军请求攻城,不能制止。  

李渊闻之,从春明门外,急忙赶到安兴坊右军大营,声色俱厉,厉声喝斥,不准攻城。将佐们见主帅动了气,只好一副气忿忿的样子,收兵回帐。  

房玄龄之计,虽未立即奏效,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此事在李渊的心中也有了震动。当晚,李世民约上李建成,率文武官员来到李渊的大帐,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再次请求出战。李世民慷慨激昂地对父亲说:  

“太原以来,所过未尝经宿,长驱四塞,罕有不克之城。今至京师,不时早定,玩敌致寇,以挫兵锋。又虑初附之人,私轻太原之兵无能为也!”  

李渊也有李渊的考虑,他向诸将解释说:  

首节上一节13/10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