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回忆录 第35节

整个两淮战役,我们新四军三师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歼灭伪军近一万四千人的重大胜利。这是自我们三师成立以来,在对日伪作战中所获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也可以算是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对日伪打的最后一仗。

淮阴`淮安是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苏北地区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重镇。当年两淮被日军侵占后,曾成为分割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四个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一个大钉子。当时决定拿下两淮,考虑的不仅是三师的问题,还关系到一师`二师和四师。拿下两淮,整个津浦路以东就联成了一片,我们就控制了北起陇海路,南至兴化的五百公里的运河线,使华中解放区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这就是当时攻克两淮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结束这一章之前,我还想就三师再说几句。新四军第三师自一九四一年初成立至抗战胜利的五年中,共作战五千余次,歼敌六万余人,自己伤亡一万余人,部队由二万余人发展到七万余人(包括主力和地方部队),开辟了拥有四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八百多万人口的解放区。除完成苏北战斗任务外,第三师还先后调两个团(淮安大队和二十三团)`一个独立旅(后又归建)支援山东和皖江地区作战。师主力第七旅作为军部机动部队,曾转战苏北`淮北`淮南等地区,屡立战功。

这一点,也得到了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认同。当时华中局曾向中共中央报告说:“三师的战斗力较强,部队充实,基本上保持了过去优良的作风和制度,尤以政治工作能深入与反映部队的问题,保证一切,每一号召能很快地动员起来,自上而下地去推动执行。”

就像黄克诚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在坚苦的抗战岁月里,新四军第三师就是以这种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作风,打败敌人,创建了苏北根据地,与苏北广大的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见黄克诚回忆录第六章321 322页)可以说,新四军第三师为苏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七章`解放战争(一)激战东北

一`进军东北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打下淮安后的第二天下午,中央就来了命令,要黄克诚率新四军第三师去东北,部队要编足三万五千人,十月一日出发,十月十日到达山东蒙阴地区待命。

东北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一九四五年五月三十一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政治报告讨论的结论时,就说明了争取东北的重大意义。他说:“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之下。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他又向全党说明,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毛泽东的话真是一言九鼎。

事实上也是如此。东北物产丰富,松辽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产地之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森林面积广阔,覆盖面积超过内地的总和,各种矿藏储量丰富,很多都是全国之最。而且东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国共双方谁拥有子它,谁就可能在未来的角逐中有胜算的把握。

从当时的情况看,我军挺进东北,极其有利。当时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迅速溃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的精锐大军还窝在西南,美械装备的主力尚在缅甸,一时来不及去填补东北这块在苏军撤退后留下的真空地带。这就使我军挺进东北夺取东北这一战略要地成为可能。

于是,就在庆祝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一方,和以蒋介石为一方的国共双方对东北的争夺就开始了。

为抢夺东北,从苏军出兵东北以后,中共中央连续下了十几道命令:

八月十二日,决定派干部去东北工作;

八月二十二日,电令山东分局立即抽调大批干部到东北去;

九月十一日,要求山东分局抽调四个师共二万五千人至三万人的部队去东北;

九月十四日,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

九月十九日,决定由罗荣桓等率领山东六万部队`四千干部,迅速从海陆两路进军东北,限十一月底前到达;

九月二十三日,命令黄克诚率新四军第三师三万五千人去东北;

十月二十三日,指示东北局:“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

十月三十一日,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林彪为自治军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总部于十一月四日成立。

与之相对应,八月三十一日,蒋介石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并公布划分东北三省为辽宁`辽北`安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九省和沈阳`长春两市,任命了九省主席和两市市长,同时要求苏联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把东北全境交给国民党政府,实行“行政接收”;

十月十六日,蒋介石将“昆明防守司令部”改组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任命杜聿明为司令长官;

十月二十四日,杜聿明率部由昆明经南宁到达广州,并从广州海运北上,于十一月中旬在秦皇岛登陆;

十一月一日,美国军舰将国民党石觉部第十三军从上海全部运抵秦皇岛,后又从越南海运国民党赵公武部第五十二军至秦皇岛,两个军共七万人;

十一月十六日,杜聿明在美军飞机的支援下,以优势兵力攻占山海关,随即沿北宁路蜂拥北进,从而正式打响了东北争夺战。

要想同国民党军队争夺东北,时间是决定一切的,时间就是生命。但由于国民党有美国的援助,有飞机`轮船和汽车,而我们只有两条腿,我们是以两条腿,和国民党的飞机`轮船,以及汽车轮子赛跑。赛跑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接到中央将三师部队调往东北的命令以后,我们就立即分头进行准备。可以说各项准备工作真是千头万绪。从整编队伍`编排行军顺序`选定路线`设置兵站,到部队的政治思想动员,再到安排留守队伍`准备后勤供应,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准备一些冬装等等,我们天天从清晨一直忙到深夜。

一九四五年九月底,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进驻淮阴,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和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等都已到达。我们就在淮阴当面接受了军部的命令。经过十天紧张的准备,队伍开始行动了。

根据中央的命令,新四军三师北上东北的部队,除师的主力第七旅`第八旅`第十旅`独立旅和师部的特务团外,还带走了盐阜军分区的两个独立团,阜宁独立团和淮安独立团,按照命令上的要求,编足了三万五千人。留在苏北根据地的部队,也是三万五千人。

我们部队的指战员有很大部分是苏北人,要他们远离家乡,北上东北,需要做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但由于时间紧急,只好一边走一边进行政治动员。最为要命的是,出发时,我们每人只领到了一身适于南方气候的夹衣,先头部队甚至连这身夹身都没有有,仍是一身单衣。

队伍出发时,三师党委常委成员只三个人,就是黄克诚`洪学智和我。队伍到达东北以后,在兴城县的江家屯,黄克诚告诉我,林彪准备派李天佑来担任三师的副师长,但他的意见是,准备要刘震任第一副师长,洪学智任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我们到阜新时,才正式任命刘震为第一副师长。从那以后,三师党委常委成员就是四个人。

部队在向北行驶,我有时去司令部和洪学智一起处理一些问题,有时则在政治部率队前进。黄克诚是跑前跑后,有时住八旅,有时住七旅,有时去十旅。黄克诚经常或是出去开会,或是下去检查工作,很多时候都不在师部,每当这时都是洪学智和我两个人在师部看家。

部队从苏北出发后,经沭阳,过陇海路,就来到了我们第一个预定集结地点——山东临沂地区。在临沂,我们见到了新四军军长陈毅。陈毅是在延安参加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返回苏北途中,得知新四军军部已决定迁至临沂,于是就在临沂等待军部的到来。

黄克诚` 洪学智和我去见陈毅。陈毅军长向我们介绍了“七大”精神和延安情况。之后,我们请求陈毅军长同我们部队的干部见见面,作些指示。陈毅很爽快地答应了,说他亲自为三师部队送行。

陈毅军长主要是讲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六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德`意`日被打垮了,英`法受了重伤,只有美国没有受多大损失,而且还得了不少的便宜。另外,战争期间,尽管苏联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东欧的几个国家解放了,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东德都成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世界上除了帝国主义阵营之外,又出现了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这就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现在的世界,苏联和美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两个阵营的领导力量。

在远东,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是不是也能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要看我们共产党的力量和斗争情况了。

他告诉我们,苏联对日作战,是迫使日本投降的一个主要力量。东北获得解放,也完全是依靠苏联的力量。但苏联人不能长期占领这个地方,因为中国也是个战胜国。《开罗宣言》上明确规定,要把东北交还给中国政府。但现在的中国政府是国民党一党独霸,在国际上也是由国民党政府代表我们国家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是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和对日作战的胜利者,完全有这个权利去接收东北。

他说,蒋介石现在想靠美国的支援来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不仅是东北,就连我们艰苦奋斗牺牲流血建立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也要独占。毛泽东去重庆,同蒋介石签了一个《双十协定》,但那是不算数的,因为蒋介石一贯不讲信用,他签这个协定只是个缓兵之计,想争取点时间,好把远处西南边陲的精锐部队,调到他所需要的地方去,调到东北去。

他还指出,东北是蒋介石和我们的必争之地,谁能抢先到达东北,谁就对今后的胜利增加了几分把握。蒋介石有美国的援助,有飞机,有军舰,正从海上`空中向东北运兵,而我们只能靠两条腿走路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已经派了几支部队去东北,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但力量还远远不够。

陈毅在讲话的最后鼓励我们说:“你们要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兼程北进,坚决向东北进军。同志们,我们要和国民党赛跑,跑得越快越好,要赶在国民党的前头。关键的第一步是要抢占山海关,不让国民党部队在秦皇岛`葫芦岛和营口登陆。现在苏联红军已经决定要从东北撤军,缴获日本人的武器准备留给我们。所以,我们不能轻易让国民党进入东北,你们一定要火速前进,争取更大的胜利。”陈毅的讲话很有感染力。他的讲话,大大提高了大家的斗争情绪和北上争取胜利的信心。

为了尽快赶到东北,我们在临沂把全师部队分成了两个梯队:由司令部`政治部率领主力部队作为第一梯队,昼夜兼程前进,直奔山海关;由供给部`卫生部率医院`干部家属组成第二梯队,随后跟进。这样,我们的行军速度显著加快。从苏北出发北上时,部队每天行军约六十里,而从临沂继续北上后,每天至少行军八十里。

从临沂出发后,我们经蒙阴`莱芜`章丘`商河`宁津进入河北省,再经献县`河间`任丘`廊坊`香河`蓟县,然后转向东,经玉田`丰润`迁安,向山海关前进。这一路行进,所经过的地方,全是自己的根据地。所到之处,当地的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都是全力支援。一切生活供应`食宿经费全靠他们解决。我们要粮食给粮食,要钱给钱,还帮助我们组织车马运输,一直把我们送到了山海关附近。

一路上,山东`河北根据地的群众除用歌舞表演来热烈欢迎和欢送我们之外,还不断为我们送各种各样的慰问品。部队长时间的长途行军,能有双合脚的鞋穿,保护好双脚,是至关紧要的头等大事。地方政府就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给我们做鞋。在这次部队的一路北上行进中,我们常常是这双鞋刚穿上脚,那双鞋就又“慰问”来了。真是穿在脚上,暖在心间。

当时,虽然我们一天至少走八十里路,最多要走到一百二十里,体力消耗极大,但因为一路上都有群众的欢迎和鼓舞,部队干部`战士仍然情绪饱满,精神充沛。

到河北的河间县以后,为加快部队的行进速度,我们又将原先的二个梯队组建成三个梯队。司`政领导机关率主力部队仍为第一梯队,供给部`卫生部`医院为第二梯队,一些带着孩子的干部家属为第三梯队。一梯队的行进速度,每天至少一百里,二梯队的速度稍慢一些,但每天至少也在八十里,三梯队的速度则更慢一些。

可惜的是,尽管我们马不停蹄地日夜兼程,但铁脚板终究没能走过汽车和轮船,更追不上飞机。当我们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赶到山海关附近的建昌营时,才得知杜聿明及其所部,已由美国海军海运到秦皇岛登陆,先于我们攻占了山海关。算起来,他们启程的时间要比我们晚二十天左右,路程要比我们远一倍多,却比我们早十多天到达了山海关。

因秦皇岛`山海关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我们不能再走山海关,只能偏西经建昌营,于十一月下旬出冷口进入东北。随后,第二`第三梯队也分别于十二月初相继出喜峰口`古北口进入东北。

就这样,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三万五千余人,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初分别从苏北盐阜`淮海地区出发,徒步行军约两个月,跨越江苏`山东`河北`热河`辽宁五省,在十二月初完成了进军东北的战略任务。

二`初到东北

新四军第三师部队进入东北以后,不久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部队的日常供应问题。在关内,我们虽然一路行军,但部队的供给是有保障的,需要多少粮`菜`油和饲料,由先遣队找到村公所报个数就行了。因为部队所经过的地方都是我们的老根据地,对于我们到来,事先都有准备。但是一出冷口就不行了,没有了根据地的支持,部队的供给毫无保障。

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受着奴化教育,对我们毫无了解。他们向往的只是正统的国民党军队,对我们的到来往往十分冷漠。

首节上一节35/9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