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真觉得丧尸很弱吧 第840节

比起曾经研究过的出自别人的报告来,她这份是对应对全面生化武器威胁战略的冒昧探讨,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和职位,也正是海军部长曾经亲自告诫她不可动笔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她是根据事实和过往积累的经验来写的。

现在又没有旁人可以商量,预想中来自疾控中心的请求一个也没有。克里斯蒂娜越发确信,他们来这里的“任务”是个幌子。

她决定,既然工作是“提供安全保障”,而那份亲笔撰写的报告不管好赖,总是真实地反应了她迄今为止所了解到的关于蓝伞的内容。

克里斯蒂娜从过往的邮件记录中找到亚当的私人邮箱,将垃圾箱中的文件提出来,作为附件发送出去。

还没等吃完早餐,查普林送来第二份蓝伞的资历。

“武器开发局的采访?”

克里斯蒂娜感到无比困惑,她反复看了看手上的资料,然后在看看中士,试图从中找到他在逗弄自己的迹象。

"说实在的,"查普林挠挠头,“我也觉得很奇怪,但中情局

方面把这份采访纳入可信材料了。”

“焯!”

著名枪械杂志《生还》的编辑硬要前往蓝伞的科研基地参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武士之刃”系列手枪。

他们接受邀这次采访的目的是报道旗下的“反生化武器”产品装备,以消除原保护伞公司给世界留下的负面印象。

根据杂志报道,编辑所参观的研发基地位于中西部城市,具体位置依然对外保密。

整个武器装备开发所遵循着严格的安全管理据称是为了保证安全,尽最大可能减少泄密的风险未经许可参观者不得擅自进入管理区域。

由一名女性接待员,带着编辑乘坐电梯,向地下深处的试验场行驶。他们到达了反生化武器试验场,一位研究员向他展示了开发中的“雷神之锤”全自动霰弹步枪。

编辑发现,这支枪就是在一张照片上看到蓝伞PMC士兵手持的武器。

杂志的最后,作者表示蓝伞公司的很多技术继承自其前身原保护伞公司,只不过他们现在把这些技术用来造福人类了。

克里斯蒂娜放下文件,在查普林犹疑的眼神下,将其塞进文件破碎机中,彻彻底底的摧毁调查痕迹。

“你去把所有的查询都进行修饰,尽量延迟被觉察的时间,能做到吗?”

“嗯”查普林想了想,“鉴证专家很容易看出破绽,您确定?”

"那是当然。"

“没问题。”

查普林行了个礼,转身快步离开。

克里斯蒂娜抓起望远镜,开始这两天最爱的活动,观察蓝色保护伞的驻地。

郊区要比城镇安静得多。在阳光的照耀下,身着工作服的人群来来往往,看上

去都很忙碌。

绿茵茵刚抽芽的森林随风摇曳,大卡车一辆接一辆驶入蓝伞的营地,淡蓝色的涂装显得格外耀眼。

货箱里装载的是什么?武器?仪器设备?还是说别的什么东西……

第十一卷 寄生感染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墨菲之行

汽车弯来弯去,避开一些讨厌的大坑,在一条坑洼不平的柏油路上颠簸着前进。它经过一些小村庄,尽是些纯木质的别墅式建筑。

司机把车绕开一些游荡在街上的小动物,鸡、狗和牛。许多房子由于天长日久,历经风吹雨打,全都变成了灰色,一溜歪斜,或者快要倒塌。

一些房子门户已经破败,但是差不多也有新的,或重新刷过防水油漆。

这些乡村已经没有多少居民,沿途见到的全都是处于人生后半段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子女已经离开这个地方,前往更好、更现代化的环境生活。

在洒满阳光的田野上,男男女女驾驶着农机在劳动。

特里萨弗纳尔默默用相机拍下这些区域的情况。柏油路上出现的汽车过于突兀,引得一些居民偷偷地朝它张望。

这里与杜威尔完全不同,有着一副穷乡僻壤不欢迎陌生人的神奇。弗纳尔巴不得离开这里,但命令是中队长直接下达的,而且也很有必要。

当汽车驶进一片平坦的绿色田野,在沿溪流的一条肮脏的道路上行驶时,他忍不住告向开车的同伴抱怨。

“迁移命令只针对杜威尔市区的居民吗?”他说,“途径的两个村子,距离湖泊沼泽区的直线距离不超过2英里……”

“这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贝尔维克多朝弗纳尔奇怪地瞟了一眼,“等你什么时候能当上将军,再考虑这种事吧。”

“你猜猜我为什么要当士官?”

维克多耸耸肩,这就好像追着一个坐轮椅的人说要多锻炼、多跑步身体才能好起来一样扯淡。如果身体好的话,那为什么要坐轮椅。

外出实地观测度过的这段时间,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中,好像去了趟月球一样。虽然有常见的教堂耸立在平凡

无奇的小丘上,可是已经没有多少居民前去祈祷了。

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农场,放眼望去只有零星几个建筑,有些是原木的、有些是灰泥的,只有少数砖瓦房,一路倾斜下去通向一片平坦的绿色草地和一条蜿蜒前行的小河。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维克多被安全带重重拉回座椅,车体悬挂发出一声闷响,轻点刹车,让车速在这条盘山公路上降下来。

似乎一切正常,没有任务简报上通报的“灰色野兽”。

这应该是个好消息,维克多认为。

……

埃拉埃德蒙只穿着长袜子的双脚搁在办公桌上一堆摊开的报纸上,报纸最上面是一份《纽约时报》,它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提高了门调,空前地使用了八个通栏的斜体字标题:

被封锁的城市;陆军的罕见行动,南部小镇神秘失联。

但是其他报纸和《纽约时报》这种文雅的论调比起来,标题的字号要更大更粗。

艾德蒙穿了一件衬衫,斜靠在转椅里,一直电话听筒夹在他的头和左肩之间,正用红铅笔在一叠黄色底稿纸上迅速地写着记号,一边呷着咖啡,一边说话

在新闻广播界干10年,他对这套玩意儿已经相当熟练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既紧张又满意,但他的声音带着怒气。

他上午的节目叫做“本市名人动态”,专门采访那些途径纽约的组名人士。

只可惜,收视率保持在勉强不被砍掉的

新出现的事件突然怒吼着冲进了广播办公室,把艾德蒙的秘书抢到了新闻编辑部,现在他正向人事科提出抗议,或者说正想这样做。

不过,他给经理的电话一直没有打通。

一个戴着黑色扁平贝雷帽的小个儿姑娘,出现在门口。她背后,在广播共识新闻编辑部的大办公室里,路易斯安纳的封锁和军事调动引起的骚乱有增无减。

秘书们忙着咔哒咔哒地敲键盘,或是拿着文件袋急急忙忙地转来转去;听差的助手们端着咖啡和夹心面包来回奔波;编辑们坐在玻璃门内的小会议间里,好像人人都在吆喝、抽烟。

小姑娘眼里闪过一丝厌恶,转而看向不着

边幅的艾德蒙。

“您是艾德蒙先生吗?”姑娘的声音很甜但有些颤抖,那双圆眼睛使她看上去大约不过十六七岁。

艾德蒙把手按住话筒问道:

“什么事?”

“人事科让我上来找您。”

“让你?Shit,你多大啦?”艾德蒙不自觉地用上了哄小孩的语气。

“十九岁。”

艾德蒙好像有点儿不相信,但他还是挂上了电话。“你叫什么名字?”

“墨菲拉斐尔。”

艾德蒙叹了口气,“嗯,好吧,拉斐尔。 想要赚钱就得懂行,那么,请你摘下帽子马上就干,好不好?请你先给我带杯咖啡和笋鸡馅面包,还有明天用的稿子”

他用手拍了拍筐子里对着的一大堆稿纸,

“如果你想要从事记者的话,就得开始学习……你知道的,呃……”

墨菲依旧表现得像是初入职场的小姑娘,很老实地表示说,她还没有被录用。她没有坦白的是,来纽约是的目的……

她才走进公司大楼,人事科一个不耐烦的女人塞给她一张访问证件,象征性的问了几个有关学历的问题,就让她上楼去找艾德蒙。

去和他谈吧,要是你中他的意,我们就可以雇佣你。他嚷着要个姑娘,我们这里抽不出人。

“那么,拉斐尔,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想不想干这个工作?”

"我在迅速"

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又拿起电话筒,“还要人事科,好吧,过些时候你再来吧,拉斐尔。”

墨菲赶忙说,“我马上就去给你拿咖啡和面包,这很容易。我今天也可以帮你把稿子打出来。我能不能在您这儿干两星期呢?二十四号以前我就不用回学校去。我爷爷要是知道了,准绕不了我,不过我不在乎。”

"你爷爷在哪儿?华盛顿吗?"

“他在东瀛,是那儿的海军军官。”

“什么?”

艾德蒙先一愣海军军官,爷爷辈Fcuk,那不就是舰队司令或者差不多相等职位的老家伙,还有她的父母是什么级别的人呢;然后连忙放下电话,把脚从桌子上放下来。

第十一卷 寄生感染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引荐

“你爷爷是我们驻东瀛的海军军官?”

“是的。”

“真没想到啊,好啊!你就是海军的子女了。”

艾德蒙想了想,从身上摸出两张10元的票子,按在桌上递了出去,

“好吧,拉斐尔小姐,请给我买个夹馅面包,白肉、莴苣、胡椒、蛋黄酱的,清咖啡;别的咱们以后再谈,也给你自己买个面包和咖啡。”

“是,艾德蒙先生。”

墨菲拿起那张钞票跑到了外面的大厅,站在那里发起呆来。准确的说,应该不叫发呆,准确的描述应该叫做思考洋子姐姐交给她记住的资料。

在来这里之前,她观看了近两个月内的“本市名人动态”节目,她马上辨别出艾德蒙那独特的、感情丰富的声音;还有不拘一格的表演风格。

以及,过度频繁的开播,让很

多人对节目产生了脱敏症状,以至于收视率在不断下滑。

她不关心电视节目的好坏,只是在思考要怎么将编导的兴趣引入他们不是很关心的一方。

忽然,一个拿着食品袋的姑娘嗖地从她身边走过去,墨菲者就明白了该到哪里去买面包。

不过,这会儿正是早高峰,已经有十多个叽叽喳喳的女孩挤在走廊外面的那个小餐馆的柜台旁。墨菲走出去,站在温暖的阳光下眨巴着眼睛。

纽约这个城市,从观感上看起来,给人的感觉并不太差。

不过,来来往往不曾断绝的人潮散发着匆忙的气息;小轿车、多功能汽车喷着难闻的尾烟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人们拿着一包一包东西从商店里进进出出。

不喜欢这种生活节奏,墨菲不着痕迹地摇摇头。她注意到街对面大药房旁边还有个冷餐售卖处,不少穿着西装和衬衫的职员聚集在那里。

墨菲顺着人潮度过大街,快步从“效率”更高的冷餐店赶去。

那儿的人们一边吃着碗里的菜汤,谈笑风生,一边咬两口抓在手里的糕点。一个系着围裙、戴帽子的上年纪的金发女人,很快地拿出夹子,准备为新来的顾客夹面包。

首节上一节840/9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