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真觉得丧尸很弱吧 第426节

信手翻到社论板块,有出版商签名的文章一面强烈要求进行复仇,一面又高声赞美,文章语气庄重,辞藻华丽。

笔者毫不吝啬,浓墨重彩地想象了一番当天的情景,哪怕许多细节是错误的。

“第一次上报纸的感觉如何?”

“很糟。

克里斯蒂娜慢吞吞地说:“要是可以选的话,我现在想要回到昨天把跃跃欲试的自己带出来,就不用鸽掉已经准备好的晚餐。”

昨天夜里,警署反恐指挥中心的办公室里走进来三位警官,级别都很高。

警员啪的打个立正,又匆匆地跑来跑去替他们准备椅子,最后恭恭敬敬地离开房间。

为首的叫做布尔沃钱宁,走在三人中间看起来是以他为首。他以询问伤势为由打开了话匣子。

态度非常客气,也许不是故意装的。

只是再交谈之间,钱宁的眼神不时瞟向左侧。这个小动作表明调查三人组里面的头儿实际上是以侧旁的男人为首。

那个人是叫做享利米切尔,四十岁左右,应该是反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穿着十分整洁。

这两个高级警察穿着都很好,但都因彻夜工作而眼圈发红。

奥斯卡赫伯特是三个人中最年轻的,也是最不讲究的。身高体重和普通青年差不多,他说自己是内务部的代表。

从体格上来看,的确符合他的说辞。

“您能和我们谈谈吗?”米切尔问道。

克里斯蒂娜耸耸肩膀,“开始吧。”

赫伯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只录音机,放在长桌上,插上两只麦克风,一只朝克里斯蒂娜,一只朝警官。

他按下录音键,报上日期、时间和地点。

“拉斐尔少校,”钱宁正式发问,“您知道这次谈话是要录音的吗?”

“知道,先生。”

“您对此有何异议?”

“没有。我可以提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钱宁回答。

“是否要对我提出起诉?要是这样的话,我希望同我的大使馆武官取得联……”

“少校,您或许刚好把事情弄颠倒了。录音并不是要对您提出什么起诉,要是我们起诉的话,马上就会砸掉饭碗。”

克里斯蒂娜点点头,看起来还是不放心。她对这种事还真没有把握,大姑娘上花轿实属头一回。

接着,沃尔夫钱宁就翻开他那本黄色小簿仪}伶}@伊~$气=死n|{J/$五#酒-%斯*{咎>$扒开始问①&~/%①$⑦/④#⑤-{⑨|$④&记#号%|玖@>扒⑨=N}/J/记~*易@$玲⑧五#*一=七{~八~八$%零|七$-六*$一问加@=一#灵-一}|起@/四-五五@一+$齐/扒/-靶$伶}}气{留@|意=酒/四}-玖~$八题。

姓名、住址之类的,当然她是直接报的舰队训练中心的地址。

“您来这个国家的目的?”钱宁继续问。

“为BSAA协调运力,也作为观察员常驻,任期两年。”

常规的问题解决之后,米切尔警官按照流程重申了一次,本次录音是为了探寻事发前后、经过,并且将会作为重要证据。

克里斯蒂娜寻思,这些人在过去的几个小时内都没有拿到任何的监控录像资料吗?

就这样一问一答,有疑惑就给他们解开,几乎就是复盘了当天她在伦敦的行动轨迹,以及做出选择的理由。

“袭击发生的时候,您在干什么?”三个提问者似乎都往前倾了倾身子,等待着她的答复。

“正在看路,我们正说着晚餐怎么办,突然炸弹就响了。”

“您当时知道这是炸弹,而不是手雷?”赫伯特突然问道。

克里斯蒂娜点点头,“是的。我讨厌这鬼东西。只要能在战

区里活下来,你也能分辨到底是简易爆炸物,还是火箭助推榴弹。”

“战场直觉。”赫伯特点点头,“您想过他们是谁吗?”

“来不及想那么多,是不?我想,应该是气上头。”

克里斯蒂娜想了一会儿,“机会就摆在那里,抓住就不应该放手。”

“那个拿手枪的家伙够笨的,他应该看看背后,然而他始终只盯着巷道真够笨的。”

她可以确定的说,这三个人来这里不是为了寻求被警方忽略的细节,而是来寻找内鬼。

谈话持续到深夜,双方不断在傍晚的经历中进行挖掘,试图从中得到些许线索。

克里斯蒂娜望向那位于公园的另一端,现在被雨幕格挡着的的餐厅的方向。她莫名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

“照片拍得真不错……嗯,有那么点威武的感觉。”

辛迪瞧着第二版面的照片,很是认真的点评了下,“要是有笑容的话,就更合适了。”

第八卷 血染北非 : 第四十九章 三型普拉卡的成功案例

伦敦警察厅里,谁也没想到嫌疑人的行动速度会如此迅速。被告知需要监视的对象在第二天早晨从他们的眼皮低下消失。

一架比利时的班机正在大洋另一端的肯尼亚机场附近盘旋,等待空管的招待。

在波音客机上,18排B座的客人一点儿也不惹人注目。他黑中带灰的头发理得不长不短,穿着一套干净的西装,但有些褶皱。

活像个企业中层的经理,给人的感觉是工作了一整天,没顾得上休息,就乘着飞机赶往下一个业务地点。

他手里拎着飞行包,一看就是老乘飞机的。

要是有人问起来,他就

熟练地使用苏格兰口音,令人信服地说他是个做渔业批发的。

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变换口音,就像普通人更换衬衣那样容易。

随手取下插在前座靠背兜里的报纸快速扫了两眼,后排的谈论的话题正是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内容。

“这事儿真可怕。”

他同意19排A座的看法。

那是个比利时籍的商人,从事一些矿产收购工作,最大的业务就是向全世界输送煤铁矿石。

他可能还没听说过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

几个月的策划、不辞劳苦地收集情报,在英国人的鼻子底下演习,还有两条撤退路线和无线电通讯支持人员的安排。

不能说完全泡汤,只能说成功了一部分,失败的部分只能归结于这个该死的多管闲事的家伙。

好消息是,三型普拉卡成功了。

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后能够熟练地识别目标、使用现代武器,更重要的是被寄生后的人还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判断力。

缺点就是太过死板,无法灵活应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不是缺点,反而是能讨人喜欢的优点。

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他甚至想要放声欢呼。

没想到,有一天这种人物的身份信息会被新闻媒体披露出来。《泰晤士报》,真是帮了大忙了。

克里斯蒂娜拉斐尔,海军少校年轻得不合情理的海军军官。

狗拿耗子管闲事的狗,依赖家族势力才能在这个年岁爬到如今的地位,还在远离战区的英伦三岛舒服的任职。

真是个废物,他心里琢磨着。

飞机很是稳妥地触地,停住之后,空中乘务小姐打开舱门。乘客们纷纷站起来,从头顶的行李架上拿下各自的包。

他拿着自己的包,跟着人流慢慢往前走动。

就如过去的死神一样,尼古拉回来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人陪同。

参加行动的人都通过不同的渠道完成撤离,装备扔进了垃圾箱、指纹也都抹去了;被逮捕、击毙的四个人都是消耗品,没有暴露的危险。

只有他有暴露的风险。

但尼古拉确信这个叫克里斯蒂娜拉斐尔的家伙没有发现他的观察位,更别提看见他的脸了。

否则的话,在这时已经有侧写画面,然后警方满世界的通缉自己。

走出候机厅,来到停车场,飞行包就挂在肩头。伸手到衣兜里摸出早已准备好的钥匙。

快一整天了,他还是首次露出笑容。

天空晴朗,在尼日尼亚可是个日光灿烂的夏天。

他驾驶着那辆提前准备好的路虎不管怎么说,以商业行为作掩护,就得有足够的行头前往安全住所。

现在,尼古拉已经不在去执行观测任务,而是作为测试官在幕后策划行动,这需要很多时间。

但时间,他有的是,无穷无尽。

不仅仅是学生会定期碰到某种不可避免的考验。也就是所谓的“测试”,只不过他们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综合测试。

虽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也许会持有反对态度,但那是能够证明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学习成果的机会;

而成年人则是需要面对的则是更加复杂的实际测试。

雨过天

晴,笼罩在城市上空的水雾总算是散去了。

训练场比往常还要喧嚣,对于驻扎在郊区的C连来说,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天气。

起初谁也不信这支打着联合国旗号的队伍会对一些“神怪生物”作战。

随着各种资料的下放,生化危机事件接二连三发生,中东那块浑水还有人兜底;可是其他大型城市发生的事情,就实实在在的需要他们去收拾。

涉及到小命的事,没人会含糊其事。

最开始还有人质疑,选用16.5英寸尺寸的枪管训练城市和室内作战的合理性。

不过,不管有多怀疑,作为士兵也就只有遵照上面规定下来的日程行事。

“本来以为一个加强营就那么些人的,但是看起来……好多。”

克里斯蒂娜站在训练场边缘,望着场地里肆意挥洒青春与热血的年轻人,嘴里不由得吐出幽幽叹息。

“总部除去值班人员和情报人员外,所有人都在这里了”

乔什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他们也是战士,总有一天会出现在对付生化危机的第一线。”

若是浣熊市里,有这样成建制的部队在的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更何况这是一支以悍马和斯崔克战车为主的精锐战斗力量。

每个连队都下属三个步兵排和一个M1128 MGS,任何大型生物兵器出现在他们面前处理起来都不是难事。

首节上一节426/9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