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 第391节

封晓春被两个记者找上门来,头疼不已。他不敢自作主张,先让办公室的人安抚好记者,然后自己关起门来给安在涛打电话,连拨好几遍都是关机,无奈之下,他只好又给冷梅打了电话。

冷梅听说东山晚报来了记者采访,心里立即就冷笑起来。好端端地,突然来了记者采访这点破事,无非是安在涛安排的吧。她咬了咬牙,在电话里沉声道,“封局长,你把那两个记者带到我办公室里来,我——我来接受她们的采访!”

其实冷梅还真是冤枉了安在涛,这事儿他还真是不知情。安在涛虽然对此有“计划”,但这两天他正忙于组织今天的项目论证会,还没来得及进入实质性的“运作”。东山晚报的记者过来,他毫不知情。

冷梅站在门口,见封晓春打头,身后跟着两个俏丽年轻的女记者,其中一个戴着一幅黑框眼镜、梳着两条小辫,姿容清秀。这个年头,还有年轻女子梳小辫的,还真是比较罕见。冷梅深深地望了这女记者一眼,这两条轻飘飘的乌黑小辫子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冷梅脸上换上了一幅温和的笑容,上前迎了几步。

封晓春神色有些尴尬,他笑了笑,“两位记者同志,这位就是县委冷书记!”

那梳着小辫的女记者看来是个“领队”,她轻轻一笑,上前去跟冷梅握了握手,“您好冷书记,我是东山晚报记者张春燕,这是我的同事纪晓兰。”

冷梅呵呵一笑,“欢迎两位记者同志,请进!”

几个人进了冷梅的办公室坐下,张春燕还没有开口,冷梅就向封晓春瞥了一眼,笑道,“封局长,有没有通知安县长?他出身媒体,有媒体的朋友来县里采访,由他来接待一下比较合适。”

封晓春搓了搓手,低低道,“冷书记,我已经给安县长打过电话了,但是安县长的电话打不通,一直都在关机,听说安县长上午在城郊镇组织项目论证会,现在可能是在接待省里来的专家……”

冷梅那细长好看的柳眉儿轻轻一跳,摆了摆手沉声道,“给县府办的马晓燕打电话,让安县长马上过来一趟!”

张春燕坐在冷梅办公室的沙发上,白皙清秀的瓜子脸上,那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眨了眨,突然笑道,“请问冷书记,您所说的出身媒体的安县长,是不是原来房山市新闻办主任、当过记者的安在涛?”

冷梅回头来望着张春燕,淡淡一笑,本想说“你们不是他找来的嘛”,但话到了嘴边却成了这般:“呵呵,没错,张记者认得我们的安县长?”

张春燕眨了眨眼,嘻嘻一笑,“冷书记,我跟安县长打过两次交道……哎,我们媒体的同仁有时候都感到遗憾,这么一个文字有深度才华横溢的记者就这么陷入了蝇营狗苟的官场上……真是可惜!”

张春燕话一出口,才感觉有些不妥,赶紧有些不好意思地掩嘴闭口不言。当着一个县委书记的面,说这官场“黑暗”,岂不是当面打人家的脸吗?

不过,作为省报记者,面对下面的一个县里的官员,张春燕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作为省报记者,她们经常跟省里市里的头头脑脑们打交道,一个县级干部还不足以带给她们太大的“威慑力”。

冷梅淡淡一笑,“张记者,我们现在就开始采访?我们先来,等安县长来了,再让他跟你们讲讲!”

“好的,冷书记。”张春燕打开了采访本,沉吟了一下,然后就抬起清秀的脸蛋来,深深凝望着眼前这个年轻美艳气质有些冰冷的女县委书记,“冷书记,我们接到读者曝料,说是归宁县卖了一条马路,呵呵。我们来到县里之后,才发现不是卖马路,而是县里把这条马路的冠名权拍卖给了一个企业——”

“请问冷书记,县里这样做,究竟是基于一种怎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有没有法律和政策上的相关依据?”

冷梅笑了笑,“首先说,我们这种做法完全合法,经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时,我们也组织了群众民意调查,大多数的群众还是支持县里的做法的……封局长,是不是这样?你马上让人把报审批的手续和民意调查资料都给两位记者同志复印一份过来。”

封晓春赶紧点头应下。

冷梅瞥了一眼封晓春出门去的身影,继续道,“南方已经有城市进行了这种经营城市无形资源的探索,而我们,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把闲置的无形资源变废为宝,拍卖所得完全用于了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缓解了县财政的资金紧张……两位记者同志,我个人认为,我们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成效是明显的,群众是得到了实惠的!下一步,我们还会进一步……”

……

……

安在涛站在冷梅的办公室门口,停顿了一下,他听见了里面的欢声笑语,暗暗道:看来气氛不错嘛!

来了记者采访,安在涛也觉得有些意外,尽管他的“计划”中也有这么一个“环节”。但这并非是他的操作使然,自然报道的“走向”,就不会指向他所需要的“地方”。来县委的路上,他给东山晚报的奕辰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但奕辰却根本就不知道这档子事。

也难怪,奕辰是东山晚报的副总编,这种外出采访的小选题还到不了他那一级的层面去。张春燕现在是东山晚报热线新闻部的首席记者,昨天接到归宁一个读者的电话爆料,就对“县政府拍卖道路冠名权”的事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跟主任汇报了一声,就带着一个实习记者跑来了归宁。

安在涛沉吟了一下,还是推门而进。

“冷书记——哦,这就是东山晚报来的两位记者同志?”安在涛向冷梅点了点头,又望向了张春燕两人。

张春燕的两条小辫子轻轻地晃动着,俏皮的大眼睛眨了眨,嘻嘻笑着站起身来,“安县长,还记得我不?”

迎面这两条另类的小辫子当初留给安在涛的印象非常深刻,他立马就记起了东山晚报的这个女记者。他哈哈一笑伸出手去,“原来是张记者,真是幸会!欢迎你们来归宁,欢迎!”

冷梅坐在那里,看着安在涛跟张春燕寒暄客套着,脸上虽然挂着浓浓的笑容,心里却是冷哼着:“装吧,继续装,安在涛,我倒是看看,你这回还能搞出什么花样来!”

她自恃已经补好了审批手续,也弄好了一份所谓的民意调查,不会给媒体留出什么太大的炒作空间。况且,她刚才已经给东山晚报的总编张林打了电话沟通了这事儿,除非东山晚报不报道这事儿,一旦报道就肯定是正面宣传。

张林最早是她身后靠山的秘书,从某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半路改行进了媒体,跟她自然是非常熟悉,对于她的这点要求,立即就答应下来。

所以,她心思淡定有恃无恐。

……

……

果然,第二天的东山晚报上,就在二版头条处发表了署名为“记者张春燕”的一篇“正面报道”:大标题是“城市管理新举措”,小标题是“归宁县拍卖道路冠名权迈出整合城区资源第一步”。

张春燕的稿子里不但对归宁县拍卖道路冠名权的事情大加赞扬,还拿出数百字的篇幅重点“描述”了一下“英姿飒爽”的女县委书记冷梅,称之为“有魄力、创新意识强的女县委书记”。

东山晚报的报道见光后,旋即,房山市的一些个媒体也纷纷跟进转载,刊发了一系列关于归宁县拍卖道路冠名权的相关报道。在刊发之前,刘彦特意还给安在涛打了电话过来征求他的意见,但安在涛却不置可否地回了一句:“发吧,这没啥!”

冷梅这两天看着报纸非常的高兴,只是在高兴之余,她见安在涛毫无“反应”,也不由有些奇怪。她本来以为,安在涛在媒体的人脉很广,东山晚报的稿子见报后,他肯定会“安排”一些媒体对此展开“质疑”和“反击”,但他却没有,什么都没有做,表现得非常平静。

但三天以后,燕京的中央媒体《经济日报》却突然发表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建廉的署名文章《冠名权拍卖凭啥不经人大审议?》

文章以犀利的笔锋一气呵成,这样写道:“近年来,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支配下,个别城市把公共资源拿出来商业化运作,道路桥梁冠名权的拍卖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城市建设需要用钱,公共服务需要用钱,把公共资源‘开发’出商业效益,弥补经费之不足,看上去无可厚非,其实不然。”

“时下是商业社会,消费甚嚣尘上,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让传统文化和公共精神在商业大潮的席卷下没有了立锥之地。而且,道路名作为地名,要确保持久的稳定性。就事论事,东山省归宁县这样拍卖有效试用期为15年的道路冠名权,很容易造成地名的不断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给城市管理和市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要付出太多无谓的社会成本,浪费大量的公共财力。”

“既然是企业,不管目前多么有实力,总会有‘破产’的可能,一旦在15年的冠名期内该企业不存在了,又该如何处置?”

“地名以及道路桥梁名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归全体人民所共有,那么地名的更改和有偿冠名不但应该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还要经过人大的审批同意。即使要拍卖,冠名企业的‘审核’、地名的拟定以及拍卖所得的用途,也都应该提交人大,由人大组织市民代表和专家讨论,最后由人大代表来表决通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地方的道路冠名权拍卖,只是像上级主管部门打一个报告就公然进行了拍卖,将自己所管理的公共资源视为‘私有物品’,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我想,或许这才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关键所在。”

马晓燕兴冲冲地拿着从一份经济日报敲门跑了进来,“领导,你看看这稿子!写的真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啊!”

安在涛淡淡一笑,“我在网上看过了。”

马晓燕站在那里,眼神突然有些古怪地望着安在涛,嘴角的笑容越来越明显。她心中一动,觉得这稿子像是出自安在涛本人的手笔,而不过是借了某经济学家的名字罢了。

咳咳!

安在涛干咳了两声,“好了,我要去开常委会——对了,晓燕,易建廉先生的这个文章发表以后,肯定会引起很多媒体的竞相转载,甚至会引发一场舆论的口水战,你注意搜集一下相关的报纸和网上的新闻。”

马晓燕哦了一声,安在涛嘿嘿一笑,拿起桌上的记录本起身就走。

他走出办公室,坐车去了县委机关大楼。上了二楼,慢慢向会议室走去。年前,还要召开最后一次县委常委会,安排布置一下春节期间的领导值班和走访慰问工作。

想了想,他没有直接去会议室,而是扭头去了冷梅的办公室。

首节上一节391/9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