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一点,因为身高差距,罗德曼都是用手指去戳掉落的篮球。
他的中指和无名指常年用绷带缠在一起,就这还经常受伤。
想想用手指去戳掉落的篮球,再十指连心,该有多疼。
好在哈维意志足够坚定。
多诺万都说了,有自己的影子,那唐森相信他能吃的了这种苦。
不过眼下,唐森更紧要的事情是姚明。
不长不短,尼克斯也打了12场比赛,过去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姚明场均26.6分,依旧是得分榜第六。
很强。
这个赛季就如唐森预料的那样,麦迪和科比这几个经过自己夏天训练的球星,数据都得到了不小幅度的增长。
以科比最为夸张。
上个赛季,他场均不过25.2分。
这个赛季,也可能是因为奥尼尔带薪养伤,他大权在握,场均轰出了31.6分。
位列得分榜榜首。
简直不可思议。
杰克逊都不止一次的公开对记者表示,感谢唐森对科比的训练提升。
而紧随其后的是麦迪,哪怕有布朗在,他场均也拿到了29.5分。
他现在进攻非常无解。
姚明的数据有所上升,但效率下降了。
场均出手从19次,提升到了场均21次。
对于后卫外线来说,21次出手不算高。
可姚明是内线。
锡伯杜已经跟唐森聊过好几次了。
结论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对手对姚明越来越熟悉,已经知道该怎么防他了。
内线包夹,外线及时换防。
中锋能拉出去就跟出去,跟不出去,就让速度更快的大前锋跟出去。
总之,内线不能让姚明轻松靠近篮筐打进,外线不能让姚明轻松投篮。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效率下降。
而这种下降趋势,还会延续。
对手会越来越熟悉姚明,然后想出更厉害的针对方法。
所以现在姚明能够场均快27分,但真到赛季结束,他至少要下降几个级别,场均20出头才是他现在水平该有的数据。
场上,姚明正和加祖里奇对练。
加祖里奇就是个身体强壮的跳跳男,能够给姚明足够的对抗和压力。
而当姚明的陪练,加祖里奇也可以吸收经验成长。
姚明没用身体欺负加祖里奇,继续秀自己的低位脚步,努力有朝一日真练到梦幻脚步的地步。
唐森站在旁边,默默观察盘算。
考虑两天了,初步有一些想法。
有一条准则,当你被对手防住的时候,那必然是你不够强。
这好像是一句废话,但却是不破的真理。
在唐森看来,姚明现在想要继续变强,还是两条路。
现有技术再精进。
外线投的更准,低位脚步更娴熟高效一些。
然后就是开发新的技术。
他的进攻已经覆盖内线到三分线,从内到外。
但还有一段空当,那就是中距离的位置。
光有挡拆后的跳投还不够,太简单了,容易被人针对。
要更无解。
本来天勾是为这一段距离准备的。
但短时间内,他练不出来。
所以还是之前唐森考虑的方向,转身跳投。
这也是内线球员,尤其是足够灵活的球员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但唐森考虑过。
姚明做不到加内特那样,连续快速的虚晃。
他毕竟这么高,体型更大。
同时,也做不到布朗那样,凭借爆发力,可以背身强行面框,兔子蹦的绝招。
还是要结合他自身特点来。
毫无疑问,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不需要过度的跳跃,就能获得高度优势。
所以唐森的想法是,他可以凭借身高优势,就直接转身。
减少不必要的前摇动作。
就最基础的西格玛步嘛。
但还有一个问题。
空间。
增加虚晃动作,是为了冻结防守人,创造出手的空间。
而直接转,你怎么去拉开出手空间。
后仰?
唐森抱起胳膊。
拉开空间不外乎就那几种方式,而最有效的,毫无疑问就是后仰。
要不然麦迪为什么想练后仰跳投。
不过一个2米26的大个子,玩后仰?
是不是有点儿夸张了。
可仔细思索一番,唐森觉得也不妨一试。
后仰难练的一个原因是保持稳定性。
尤其是跳的那么高的情况下。
但姚明的话,他其实不用怎么去跳,天然就有身高优势。
看着场上的姚明,唐森陷入沉思。
第218章 后仰还直臂,你让对手怎么防
训练结束,送走球员。
唐森拽上训练组所有成员,来到球场。
“格雷格,你来防我。”
唐森招呼布里滕纳姆来防自己。
接下来姚明往哪个方向发展,具体练什么技术,唐森自己也得研究研究,试一试。
布里滕纳姆身高1米93,体重就不提了。
人到中年,哪怕是训练师,一样得发福。
他侧重于体能训练,但在这个行业浸淫这么多年,技术肯定是有的。
篮筐左侧,唐森背身,炸球向后靠打。
身体蜻蜓点水般的一个接触,留有余力的唐森迅速后转身,跳投出手。
节奏这一块儿,唐森把握的很好。
布里滕纳姆本能的发力去扛,用力过老,再起跳封堵就会慢一拍。
球进。
旁边特德斯基立刻道:“唐,你的速率太快了,姚达不到你这种速率。”
他们知道唐森要干什么。
布里滕纳姆也赞同点头。
“再来。”
唐森放慢速率,给更强的对抗,炸球挤开布里滕纳姆,右脚为轴,向底线转身,拔起出手。
布里滕纳姆纵身一跃,出手受到干扰。
落地的唐森略一思索,示意再来。
接下来,唐森一口气试了几十次,放慢速率,然后在不同的位置,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转身跳投。
试图代入姚明的情境,看看哪一种进攻方式更有效率。
“不行。”
唐森停下,问众人有什么看法。
众人对视一眼,七嘴八舌的说自己意见。
原先布里滕纳姆的手下,训练师内特凯丁道:“唐,你加后仰是为了拉开出手空间,但难度是不是太高了。”
谁都知道后仰难练。
布里滕纳姆赞同点头:“我觉得姚的脚步很好,就最基础的翻身跳投,他有身高优势,足以拉开空间了。”
“干脆不要翻身,直接后仰呢?”
特德斯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翻身跳投的效果不一定好。
“夏天的时候,我仔细对比过姚和凯文,姚太高太重了,他的腿上爆发力不如凯文,前置动作太多,对手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