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了个BUG却变成核心玩法 第359节

  当然还有第四种模式,就是在球状显示屏上的模式,因为屏幕足够大、显示足够精准,因此两个玩家完全可以共用一块屏幕,甚至连画中画都省了。

  甚至双方都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旋转球体,或者进行一些基础的触控操作,毕竟显示屏也根本不可能分辨这具体是谁的手在操作。

  这反而给两名玩家更高的自由度。

  “好,那咱们就正式开工!”

  诸葛君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建设。

  ……

  与此同时,李文浩的直播间。

  “今天咱们来玩一下逆天堂的新游戏《星辰计划》啊。

  “我看很多主播都已经提前找好了游戏搭子,但没关系,我不需要。

  “我直接在网上匹配队友就行了,不管什么样的队友,我都能带飞!

  “这就是职业玩家的自信!”

  平时李文浩一般都是10点钟起床、下午开播的,但今天毕竟是《星辰计划》发售的日子,他破天荒地上午就已经开播,为了第一时间蹭到这个热度。

  毕竟之前《谎言之血》的事件,也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了部分观众。

  此时他要再接再厉,把这些转化的观众全都留下来。

  原本李文浩擅长的直播内容就是小游戏或者独立游戏,这其中,模拟经营类游戏也在他擅长的范畴之内。

  所以他才有自信放出这种豪言壮语。

  当然,没有找固定的游戏搭子,而是选择匹配,也是出于节目效果的考虑。

  这次逆天堂没有再找主播试玩,所以对于这游戏的具体内容,李文浩也不是特别了解。

  他只能通过试玩demo的情况进行推断。

  但跟其他主播不同的是,李文浩毕竟有着丰富的经营模拟类游戏经验,因此他在看到demo的第一时间就敏锐地感觉到,这个双人合作模式,很有可能是《星辰计划》节目效果的重中之重。

  双人合作,可能很好,也有可能很糟糕。

  既然大多数主播都选了固定的游戏搭子,那么自己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正好《星辰计划》提供了随机匹配的模式。

  李文浩想测试一下,这个随机匹配到底靠不靠谱。靠谱的话,一样可以打出固定游戏搭子的优秀表现,给粉丝好好秀一波操作。

  不靠谱的话,那自己带飞,也能展现出自己的强大实力。

  总之就是怎么都不亏。

  李文浩跟观众稍微寒暄了一番,看直播间的热度差不多了,就正式开始游戏。

  开场都是一样的,很快来到了执政官或元首的选人界面。

  李文浩电脑上是有两套输入设备的,键鼠和手柄都有。

  只要他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搞左右互搏,用键鼠控制执政官,用手柄控制元首。

  对于一般的双人动作类游戏来说,一人控制两个角色很难,但对于《星辰计划》来说却并不难,毕竟元首的操作不多,完全能够兼顾。

  但李文浩显然不会这么做的,这样玩的话,不就体会不到双人游戏的特色了吗?

  果断选择匹配队友。

  毕竟是新游戏,热度正高,匹配速度也很快。

  很快,匹配到了一个网名叫做“嘴强王者”的玩家。

  因为默认是用官方平台进行联机的,所以这个ID一般就是官方平台的账号ID。

  看到这个名字,李文浩莫名地有一种担忧。

  但总不能因为一个名字就把人踢了吧?这老哥也有可能是个乐子人,故意起这么个ID呢?

  想到这里,李文浩还是决定先玩一下试试,在聊天框打字:“你好。”

第484章 问号

  对方此时倒是也还挺懂礼貌的:“你好,角色怎么分配?”

  李文浩想了想:“都行,你先选吧。”

  嘴强王者果断选择了元首,并按下了确定键。

  “行,这样也挺好。”李文浩自然选择了剩下的执行官。

  虽然“嘴强王者”这个ID加上元首的身份,让李文浩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吉利,但他也没多想。

  毕竟自己是顶级玩家,就算有个最强王者一边BB一边拖后腿,应该也能轻松通关,问题不大。

  更何况自己水平这么高,嘴强王者应该也会很快被自己征服的吧?

  两人都准备好之后,游戏正式开始。

  初期的规划很简单,无非是熟悉操作、寻找低级资源、开采并储存资源、攀初级科技树。

  这些内容哪怕是新手玩家来玩,也能很好地完成,更何况是李文浩这样的老玩家。

  他先是旋转采矿机、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矿脉,而后又捋顺传送带,在传送带两边妥善地安置好冶炼厂、仓库和制造机,开采、存储、加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嘴强王者”也在认真完成属于他的工作,制定发展目标。

  初期两人的合作甚至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李文浩不由得骄傲起来:“看看,看看,大家不要以貌取人,哦不,不要以ID取人。

  “这哥们到现在为止,这不是玩得很好嘛?

  “发展目标制定得很合理,该发展的科技也没点错,而且很多时候他在地图上打的标记,跟我心有灵犀啊!”

  李文浩并不知道,此时他已经初步落入了陷阱。

  因为《星辰计划》初期的设计,就是这样的。

  由于科技水平比较低,正处于科技树的底层位置,所以元首玩家不管怎么选,都不至于会错到哪去。

  前期无非是多开采资源,发展开采、储存相关的科技树,而地图上的相关矿脉位置也是一目了然的,两名玩家之间很难发生特别大的矛盾。

  除非是那种一上来就搞事、当乐子人的玩家,正常玩家在初期是不会有太多矛盾的。

  元首玩家没事干的时候,可以打字或者在地图上标点,但由于矿脉和建造的有利位置就这么多,所以两人也很容易达成一致。

  元首玩家标点之后,发现执政官玩家很快就朝着那个方向去建造了,自然也不会再说什么。

  当然,要说可能产生矛盾的地方,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发展指标”。

  以一万彗星时为单位,元首玩家可以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标,包括解锁哪个科技点、各项资源的产量达到多少、储量达到多少等等。

  如果元首玩家制定得过高,那么双方还是有可能发生矛盾的。

  但此时没有矛盾,因为元首玩家也是新玩家,他也不知道定多少合适。

  定低了,目标超额完成,自然是皆大欢喜;定高了,元首玩家也不一定会觉得这是执政官的问题。

  只要执政官的操作大面上过得去,元首玩家就会主动背一半锅,认为是自己制定指标的时候高估了,所以也不至于产生什么摩擦。

  等到元首玩家玩过一段时间,并对科技进度和各项指标有明确认识之后,矛盾才会应运而生。

  总之,目前还不熟悉游戏机制的两人,就这样充满和谐地度过了游戏的最初始阶段。

  一万个彗星时过去了,这颗彗星的科技可以向下一个阶段继续进发。

  天气也变得越发寒冷了,从温度指标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来。

  《星辰计划》中,玩家初始的温度是一样的,都是-70度到-40度之间。

  在游戏的基础设定中,这是比较适合硅基生命存活的温度。

  而这个温度区间,其实在整个彗星的轨道上一共有四个点都符合。

  因此,未来的温度变化,也会有四种不同的情况。

  可能是陷入极端漫长的严寒,可能是陷入漫长的酷热,也有可能是短暂的先冷后热,或者短暂的先热后冷。

  通过温度变化来估算自己具体处于哪个区间,这本身也是游戏前期的一个大坑。

  之前沈广和邱庆鸿试玩的时候,就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不过李文浩和嘴强王者显然运气不错,他们遇到了这四种情况中最乐观的一种:漫长寒冷。

  这意味着彗星正在朝着远日点移动,要在飞过大半个彗星轨道之后,才会面临酷热的问题。

  虽然在这段漫长的旅途中,彗星的温度会降到极低,生存环境同样恶劣,但严寒总比酷热要强。

  因为,严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取暖,包括最简单粗暴的挖洞、消耗燃料、建设保温住所等等。

  而酷热却只能通过基因改造和高级科技等少量手段来解决。

  有了漫长的严寒期,玩家有充分的时间攀爬科技树,或者规划基因改造,为酷热做好准备。

  反之,如果彗星在严寒和酷热之间反复横跳的话,游戏难度则会大幅提升。

  “让我看看下一阶段的目标。

  “嗯?人工繁育?这,这对吗?”

  李文浩看到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不由得愣住了。

  很显然,在这个目标上,他和元首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这是初期的一个科技选择分支:选择人工繁育的话,硅基小人数量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而选择机械化建造的话,可以用一部分机械取代硅基小人。

  虽说硅基生命本身就和机器人天然地接近,但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一般的硅基生命无法在极度严寒或者极度酷热的情况下外出工作,而机器人能够承受的极寒或者酷热情况则要好得多。

  此外,从造价和科研难度上来说,显然也是硅基小人更低廉,而机器人更贵。

  这个选择很关键,它很可能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间的游戏体验,甚至有可能会直接影响这个存档的结局。

  稳妥起见,李文浩打字问道:“确定是人工繁育,不是机械化吗?”

  嘴强王者:“?”

  “尼玛!”

  李文浩当场感觉有点上头,如果不是在直播的话,此时他很可能已经红温一半了。

  只能说,节目效果总是在主播意想不到的时候到来。

  李文浩也没想到对方起手就是一个经典问号啊,哪有斗地主一上来直接扔王炸的?

  好好好,你是匹配到的网友,我不跟你一般见识。

  如果正经解读的话,那这个问号的含义太多了。

  比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不懂?

  又或者,我是领袖,你是执行官,你有资格问我吗?

  但不管怎么解读,肯定解读不出来好事。

首节上一节359/4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