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 第170节

不是竞技角度的考量,而是商业运营角度的策略。“NFL历史上第一位亚裔球员”的头衔,商业价值无需赘言。当初,旧金山49人宣布陆恪成为首发四分卫时,就连联盟官方都给予了肯定,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

对此,陆恪不是专业人士,却也不是一无所知。

一名出色的经纪人,一名正确的经纪人,一名合拍的经纪人,对于陆恪的职业生涯、市场开发、未来规划乃至个人生活,这都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经纪人和球员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关系,双方可以选择陪伴彼此走向成功,却也可以随时选择解雇对方。

经纪人希望通过球员,谋取更多利益;同样,球员也希望通过经纪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正优秀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是互帮互助、互相促进;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这种雇佣关系却非常脆弱。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甜心先生”就将视角聚焦于橄榄球经纪人,在电影之中,汤姆饰演的角色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名球员身上,孤注一掷、一心一意地帮助自己的球员走上巅峰。

但在现实生活中,利益驱使之下,一名经纪人手下往往拥有多名球员,像汤姆-康登那样的顶级经纪人,比比皆是。

虽然说,球员更换经纪人,又或者是经纪人解除合约,如此情况屡见不鲜;但陆恪却不想要花费太多时间在经纪人之上,他只希望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比赛和训练,至于场外的那些琐碎事宜,则全部交给经纪人负责。

如果可以的话,陆恪不想要频繁更换经纪人。

常规赛第一周,对阵西雅图海鹰的比赛结束之后,陆恪的个人手机就接到了来自十四个不同经纪人的电话,他们完成了自我介绍,他们进行了基本沟通,他们规划了职业生涯,他们表达了雄心壮志……

但,着实太多人,眼花缭乱、难以判断,适得其反。

对于陆恪来说,更像是烦不胜烦的推销电话,十四名经纪人的名字,他一个都没有记住;随后,第二周比赛就来临了,再然后,两连胜就到手了。比赛结束之后,来电更是数不胜数,陆恪干脆调整了静音,一个都没有接。

前前后后一共七十八个未接来电,分别来自二十七个不同的陌生电话。有点疯狂。

现在,莱赫-斯泰恩伯格亲自出现在了陆恪的眼前。不再是电话沟通,而是面对面地交谈,真切的实感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不仅仅展现了莱赫的诚意,而且还将“经纪人”的角色也勾勒了出来。

但,陆恪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谨慎认真地进行挑选。既然已经错过了新秀合同的签署和谈判,那么再推迟一些,这也无妨;更何况,第三周常规赛迫在眉睫,陆恪需要集中注意力,这些场外的事情就暂时放在一旁。

今天是周三,还有一整天的繁重任务在等待着呢。陆恪迈着坚定的脚步,没有任何留恋,也没有任何停顿。

莱赫没有离开,站在停车场里,注视着陆恪渐行渐远的背影,视线里流露出了玩味。比起陆恪来说,莱赫今天的收获显然是更多的。

莱赫-斯泰恩伯格,今年六十二岁,他是行业之中最资深也最权威的大牌经纪人之一。

他不隶属于任何一家顶级经纪公司,而是拥有自己的独立体育经纪公司“斯泰恩伯格、穆拉德和邓恩体育经纪公司”,顾名思义,公司名字就来源于三位合伙人的姓氏;但这家独立体育公司,却是行业之内最顶尖的存在之一。

不同于汤姆-康登,莱赫-斯泰恩伯格是业内的另类,从业以来,几乎每一个时代,他都仅仅专注于一名四分卫的代理,把所有关怀和心力都只留给一名球员。

九十年代,旧金山49人的史蒂夫-扬(Steve-Young),三届超级碗冠军,名人堂四分卫;九十年代,达拉斯牛仔的特洛伊-艾克曼(Troy-Aikman),三届超级碗冠军,名人堂四分卫;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匹兹堡钢人的本-罗斯里斯伯格,两届超级碗冠军,诸多新秀四分卫记录的保持者。

当然,这几位四分卫的巅峰活跃年代,或多或少都有重叠期,但整体而言,莱赫始终不会代理太多球员,坚持少而精的路线,真正地将自己的工作推向极致,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了业内顶尖之中的顶尖。即使是汤姆-康登等顶级经纪人,在莱赫面前,也必须给他三分薄面。

作为参考,“甜心先生”的现实原型就是莱赫-斯泰恩伯格。

目前,莱赫手中的橄榄球球员仅仅只有“大本钟”本-罗斯里斯伯格一位。

大本是2004年进入联盟的新秀,转眼之间,新秀菜鸟已经蜕变成为七年老兵,今年正式进入了第八个赛季;断断续续地,莱赫一直在寻觅着值得接手的新秀球员,但秉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他始终没有签约下一名四分卫。

一直到陆恪的出现。

实话实说,现在莱赫也依旧没有做出决定,今天仅仅只是第一次接触观察而已;但收获颇丰。

第一次注意到陆恪,可以追溯到年初的玫瑰碗。现在居住在洛杉矶的莱赫,那天晚上在现场观看了比赛,见证了全场轰动的呼唤,也见证了最后两分钟的逆转,对那名替补四分卫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也就仅此而已。莱赫没有展开任何调查,彼时引发兴趣的还是陆恪的华裔身份,好奇和八卦占据了上风。

新秀训练营之中的惊艳和闪耀,这才让莱赫真正地对陆恪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亚洲市场以及亚裔移民的挖掘潜力。

今天的正式接触,颠覆了某些想法,却又坚定了某些想法。这名球员,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家伙。

现在,莱赫也有些期待了,这一周旧金山49人的首发四分卫之争,谁将胜出呢?

一边是状元秀四分卫,联盟老兵,稳扎稳打,却始终不曾突破窗户纸,伤愈归来,试图完成自我突破;一边则是新秀四分卫,技惊四座,却也大起大落,两连胜之后,希望能够延续状态。

看似理所当然的选择,细细深究起来,却充满了无数可能性。吉姆-哈勃,决定权现在就在他手中了。

今天第二更。

第201章.199 微妙变化

即使调整了训练时间和训练计划,陆恪依旧是最早抵达训练基地的球员。宁静的训练基地,别有一番风味。

熟练地更换装备之后,陆恪没有前往训练场地,而是径直前往健身房,开始力量训练。

全新升级的训练计划,今天仅仅只是第十天而已,依旧是枯燥乏味的循环、循环、再循环,但事实上,感受到的提升着实有限,陆恪依旧可以感受到,天赋束缚所带来的举步维艰。

所谓的天赋束缚,有种族因素,也有基因影响。

不同种族和不同人群的天赋,注定是不相同的。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短跑项目。

在短跑赛场之上,黑人球员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即使是白人球员在对抗交锋之中,也往往落于下风;另一方面,黄种人球员的突破则难上加难,始终没有能够打破天赋天花板的束缚。

目前为止,刘翔在一百一十米栏项目之上的突破,真正地打破了短跑项目的藩篱,依旧是匪夷所思、难以复制的。

但客观来说,跨栏项目是一种技巧与能力结合的运动,跨栏技巧对比赛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也给予了亚洲球员一丝微弱的突破良机;否则,刘翔也不会是迄今为止,在短跑方面取得突破的唯一一名亚洲球员了。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训练的硬件质量、训练水平、科学管理以及努力程度,渐渐构成了一股强大力量,足以冲击天赋束缚的力量,只要推开大门之后,就可以窥见一个崭新的世界,重新认识也重新开发自己的天赋和潜力。

不努力,天赋肯定开发不出来;但有时候,再努力,身体极限依旧限制了能力的提高。这就好像篮球比赛之中的投篮准星,有些球员疯狂训练,但依旧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投手;但有些球员不需要太多训练,轻轻松松就能够一击命中。

天赋,不仅仅是身高、臂展、弹跳、速度这些可以测量出来的准确数据,它的内容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刻,身体协调性、比赛节奏、比赛直觉、球感和手感、出手瞬间的柔顺质感,诸如此类,这全部都是无法训练也无法测量的天赋技能。

作为一名橄榄球四分卫,陆恪确实拥有天赋,他的传球手感、场上危机意识、临场判断能力以及比赛阅读能力,这都是不可多得的天赋;但在这之外,他的肌耐力、爆发力、节奏感、协调性、对抗性等各项能力都远远不足。

进入大学之后,陆恪就感受到了天赋能力的天花板,即使训练再刻苦,这些能力的提升也都十分有限。

得到橄榄球巨星系统之后,天赋束缚似乎打开了一条缝隙,可以通过基础点数的方式,强行提升天赋;渐渐地,在基础点数之外,陆恪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也开始收获了回报,真正地感受到了身体素质的变化和提升。

速度很缓慢,进度很微弱,但,过去一年的提升,却比大学四年的提升还要更多。所以,陆恪丝毫没有操之过急。

不过,过去这十天时间里,力量训练的提升还是低于预期。一方面,训练的时间还是太短,训练效果终究还是需要日积月累;另一方面,天赋束缚还是无比艰难,这也意味着,陆恪需要花费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

回想一下,JJ-瓦特在健身房的日常训练,那才是真正的野兽;和瓦特相比,陆恪觉得自己还是远远称不上“疯狂”,他还需要继续加油。

于是,今天的力量训练结束之后,陆恪又多加了一组卧推。

首节上一节170/16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