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着既然卫国公公务繁忙,难免有所疏忽,不如就让吏部帮着分分忧,以后这禁军首领官之选授和给由皆由吏部掌管。其它如武官诰敕、清勾替补、俸粮、器械、舟车、薪炭诸事也分别移与六部会同处理。”
“耿海,你也好分出时间整顿禁军,以后别出岔子了。你觉得如何?”
皇帝坐在正殿的御座上,高高在上地俯视着群臣,目光落在了站在群臣最前方的耿海身上,语气淡淡地问道。
皇帝看似询问,表情却冷峻无比,显然根本就不接受任何否定的答案。
知皇帝如耿海,心中立刻就了然。
皇帝这是借题发挥呢!
自己手掌五军都督府,管着天下兵马大权,皇帝早就对自己忌惮在心,这次他“得罪”安平长公主也不过是借口,皇帝想趁这个机会削弱自己才是真的。
偏偏昨天的事,皇帝也在场,自己赖不掉,若是自己不认,儿子难免会被冠以擅自出动禁军的罪名,哎,怪只怪没有抓到安平的把柄,不然何至于此!
耿海的脸颊抽搐,身的肌肉绷紧,仿佛那拉得太满的弓弦,只要再稍微一使力,弦就会断裂。
殿内寂静无声,其他臣子都是默默地垂首立在一旁。
这是皇帝与卫国公的博弈,他们这些外人没必要多事,免得吃力不讨好,倒是这兵部似乎渔翁得利啊。
不少人都暗暗地朝兵部尚书瞅了一眼,头发花白的兵部尚书目不斜视地静立着,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皇帝也不催促耿海,漫不经心地端起了侍送上的茶盅,殿内,只有那茶盖轻轻拨动杯沿的声音。
一下又一下,一下又一下……似乎一种无形的催促。
耿海将身子伏低了一些,恭声应诺:“臣遵旨。”
三个字几乎让他用尽了身的力气。
见耿海退让,御座上的皇帝嘴角勾出一个自得的浅笑,意气风发。
他慢悠悠地呷了口热茶,然后随意地把茶盅一递,侍立刻就接了过去。
“耿海,你虽然要查罪己诏的事,但也不要太辛苦了。”皇帝装模作样地对耿海说道,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周围空气似乎也随之松快了起来,可是,在场的众人中包括端木宪还是身子绷紧,心悬在半空中不上不下。
端木宪在朝堂上几十年,经历了三代帝王,亲眼看着朝堂上风波不断,潮起潮落,所经风雨也不少了。
他心如明镜。
有些事不一样了,皇帝和耿海之间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曾经,也就是在皇帝登基后的几年,他依靠着耿海的兵权以杀伐决断的气势把控住了朝政,君臣之间亲密无间。
彼时,皇帝时常口口声声说,唯有耿海知他!
彼时,皇帝对耿海所求皆是二话不说地盘答应。
彼时,皇帝绝不会在大庭广众斥耿海的不是,夺耿海的权……
端木宪不着痕迹地朝皇帝那边瞥了一眼,就听皇帝笑吟吟地接着道:“朕也可以让阿隐帮帮你。”
岑隐不和他捣乱就不错了!耿海的嘴角抽了一下,脸色更不好看了,抱拳又道:“多谢皇上关心,这件事臣心里有分寸,就不劳烦岑督主了。毕竟岑督主贵人事忙!”他的声音生硬而干涩。
耿海说着,飞快地朝站在皇帝身旁的岑隐看了一眼,就又收回了目光,眸底阴郁深沉。
看着这君臣之间来来往往地口舌相争,端木宪心里幽幽地叹了口气。
这朝堂上下,谁不知道耿海与岑隐水火不容,皇帝竟然提议让岑隐去帮助耿海,这句话本身就等于是在当众打耿海的脸。这君臣之间的嫌隙已经深得不可修补了。
皇帝静静地看着耿海片刻,也没有坚持,含笑道:“耿海,那这件事就由你接着查着。”
此刻,皇帝和耿海之间表面看似谈笑风生,实则火花四射,二人之间已经透出了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架势。
真真物是人非。
人道:帝王无情。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
端木宪心里唏嘘地想着,心情愈发复杂。
“臣一定不负圣恩。”耿海对着恭恭敬敬地皇帝作了一个长揖,“那臣就告退了。”
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他随意。
耿海这才转身退下。
当他转过身的那一瞬,他的眼神立刻就变了,原本恭敬的眸子霎时间变冷,其中蕴藏着浓浓的憎恶。
他半垂眼帘,立刻就藏住了眼中的憎色。
但是,一旁的端木宪早就把耿海脸上那细微的表情变化收入眼内。
耿海大步流星地离去了。
端木宪不动声色地把视线从耿海的背影收回,神情淡淡,心中却是波涛起伏。
这一刻,端木宪可以确认,是不是耿海篡改的罪己诏都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皇帝认定是他了。
想想那个拟诏的程翰林和翰林院的成大学士此刻都在东厂的大牢里,端木宪忍不住以袖口擦了擦冷汗,暗叹道:真险啊!
端木宪再次有种劫后余生的感慨与庆幸。
耿海出了养心殿后,就径直出了宫,今天的天气无比的明媚,阳光灿烂温和,却温暖不了耿海冰冷的心。
他对皇帝已经失望到了极点!
耿海出宫后,没有回府,而是就近去了两条街外的云庭酒楼,熟门熟路地来到二楼走廊深处的一间雅座中。
耿安正坐在临街的窗边等着耿海,“父亲。”他站起身来,对着耿海投以询问的眼神。
耿海做了手势,示意儿子坐下,然后就说起了刚才在养心殿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