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姬 第173节

  薛青道:“有劳大家探路才一路平安。”

  笃道:“我们也没有做什么,这一路的确很平安,连黑甲卫都不见踪迹。”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薛青哦了声,道:“那看来这次黄沙道是诱饵居多,他们知道笃大人你会来,干脆连样子都懒得做,等你自投罗.....笃定你势在必得?”

  妙妙看了眼薛青,这个分析笃大人自然与他们说过,但可没有跟薛青说过,只凭笃大人这一句话,薛青明白了....读书人果然厉害,想的真多。

  笃含笑点头道:“我的确势在必得,因为他们也是势在必得,所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纵然冒险也不能放过,自从九年前黄沙道之后我便步步在险,有何惧之。”

  薛青笑了笑点头,道:“他们要开地宫,也只能趁着黄沙道人杂热闹...他们此时已经到了吗?不知道有多少人?”

  笃道:“到了,工匠二十人,假作宋元的随从。”

  嗬,薛青微微惊讶,道:“宋元亲自来了?”不是号称从不出京的吗?又一笑,“看来真是势在必得。”

  笃道:“他们得不到。”

  这么笃定?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说?薛青看着笃没有说话。

  笃道:“除了殿下你没有人能打开地宫。”

  嗬,薛青挑眉,说了半天,原来他们要诱捕的不是笃,而是她啊,这风险她来时预料的还要大啊,愁人,怪不得四褐先生不肯随行....真是送死啊。

  ......

  夜雨越下越大,黄沙道城灯火通明,城外简陋的茶汤铺子里疲老的茶汤老板望着前方的城池呆呆,一次这么亮的时候是九年前雷火焚城。

  “..考生们都已经到了吗?”有赶路被大雨阻隔的客人说道,“城里这么热闹。”

  另有一个客人摇头:“非也,是宋元宋大人到了,兵马几乎将城都掀翻一遍了,宋大人的住处重兵把守恍若白昼,任何人休想借夜色靠近。”

  先前的那客人几分惊讶又忍不住一笑:“那宋大人的所在也是亮的人人都能看到。”恍若燃烧的灯火,让飞蛾们看的清清楚楚。

  他们说话间,大雨里传来咯噔咯噔的车马声,这么晚这么大的雨还有人行路?茶棚里的三人看去,见是一辆车马缓缓驶来,车边只有一个男人随行,蓑衣也有些破旧,看去很是清苦....又是哪里的穷困考生吧,这些日子他们见的多了,因为临近黄沙道,为了省些住宿钱,冒雨也要前行。

  茶棚的人们收回视线不再理会,那马车咯噔咯噔向黄沙道去了,如同没有出现过一般毫不起眼。

第四十三章 到达

   雨声渐小,房间内碗筷轻碰的声音不时响起,送进来的酒菜并非只是遮掩,薛青认真的吃起来。

  “家的味道啊。”她称赞道,“跟我娘做的很像。”

  妙妙笑道:“戈姐姐我做得好。”不管是过去现在,这一声娘喊得顺畅自然没有丝毫的改变。

  笃浅饮了口酒,道:“明日晚能进入黄沙道,你不用理会其他,认真的参考,时机到了我会叫你。”

  薛青点头应声好,端起桌的酒杯喝了。

  妙妙道:“不要学喝酒啊。”

  薛青道:“借口出来吃东西偷喝酒说得过去。”一面起身,“那我先回去了。”

  笃等人起身没有挽留看着薛青走了出去。

  货郎康年道:“殿下是太紧张了吧,什么都没有问。”问宋元那些人准备怎么做,黄沙道布置了多少精兵暗哨等等之类的.....当知道对方要诱捕的是她,以及还不能躲避逃开而紧张吧。

  笃笑了笑,道:“那倒不是,殿下是无所畏惧。”不管对方怎么准备,有多少人手,她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只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其他的都无所谓,“而且,那些事是我们需要做的。”

  康年等人肃容,应声是:“死而不惧。”

  .....

  倒也不是无所畏惧,只是畏惧也没有办法,薛青穿过还在喧闹的后院,事情也简单,打得过打打不过逃,保命是目的,走到长安考生们所在的居所,有人走出来看到她咿了声。

  “这么晚青子少爷去哪里?”他问道,不待回答又嗅了嗅,“你喝酒了。”

  薛青道:“饿了,去找了点吃的。”冲那人施礼,“学兄,我只喝了一杯酒,不要告诉先生。”

  青霞先生要求在行途禁止饮酒,不过现在行途要结束了,那人笑了笑没有为难她,看着薛青进了屋子,听得后院传来的热闹声,自己也被勾起了馋虫,回身叫了同屋的人自去寻酒吃不提。

  郭子安还在屋子里坐着,见她进来忙站起来。

  薛青打个哈欠道:“你不用等我,早点睡吧。”

  随着走近郭子安也闻到了酒味,迟疑一下道:“要不要醒酒汤?”

  薛青失笑道:“不用啊才一杯。”又道,“子安,你不要这么紧张,我一直想和你说,你这样紧张反而让人觉得不对,你待我像以前那样可以了。”

  郭子安闷声应声是,但怎么会像以前那样....毕竟不一样了。

  薛青自然知道这一点,提醒到了好,拍了拍床道:“睡了,明日还要赶路。”

  这间屋子有两张床,郭子安不用为同床共枕而紧张,但同屋之一步之遥呼吸相闻依旧让少年人瞪着眼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睡着。

  ....

  ....

  伴着雨声入睡的长安考生们随着晨光醒来,雨已经停了,清晨的客栈反而安静如沉睡。

  房门都已经打开,大家或者洗漱或者整理行李,客栈的伙计们将早饭逐一送来。

  “三次郎,你昨夜干什么去了。”张双桐质问道,“是不是喝酒去了。”

  大家一路同行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一个人看到等于大家都看到了,薛青不以为意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张双桐不满:“...吃酒为什么不叫我。”

  薛青道:“今晚叫你。”今晚到黄沙道,辛苦的旅途结束,在紧张的考试到来之前可以暂时的放松一刻。

  张双桐笑着拍了拍她的肩头,算是少年们之间的承诺,一番说笑吃喝过后,众人整装待发,头发不管是乌黑还是斑白都梳的整整齐齐,面容虽然还有些疲惫,但精神奕奕,青衫长袍摆满了书卷的行礼,给大家更添了几分儒雅,青霞先生扫过众人满意的点头,又对前来送行的历阳县令道谢告辞,引着众考生坐马车驶出客栈。

  夏日雨后的清晨,天气凉爽,考生们坐在车内都掀起了车帘,路旁看腻的风景也似乎变的悦目,出了历阳城没多远,路的人马变得多起来,走近了能听到各种口音,这是各地奔来的考生们,将官路挤满行路变得缓慢。

  郭子安看着越来越多的车马,眉头蹙起:“天黑之前能赶到吗?”

  郭子安的担心是多余的,行路不久前方有一个关卡,官兵们驻守,另有一群吏在核查登记,将不是考生的民众安排行走一条路,考生则人车分离。

  “前方路并不远,请大家带着随身的行礼步行,马匹车辆另行检查,以不耽搁大家早些进城歇息。”

  吏一声声宣告,路旁的架子也张贴着告示,站在四周的兵丁神情肃穆冰冷,带着无形的压力,让有些人因为要背着行礼走路的不满压了回去。

  “大家不要喧哗吵闹...请记住,这里是黄沙道。”有吏声音带着几分幽幽说道。

  这提醒让现场变得更加安静,这里是黄沙道,被扣惊扰皇后公主或者恶灵附身的名头是可以当场被斩杀的,黄沙道驻守的不是普通的官兵,而是禁军,对于冒犯皇权的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尚未接近黄沙道,大家已经感觉到紧张。

  薛青当然不会,神情平静的背着行李进行了简单的身份核对,吏并没有多看她一眼放行了。

  没有了车马只有人行走的路畅通了不少,长安城的考生们自然行走在一起,但也不可避免与其他地方的考生混杂,大家都好的打量对方,有热情的还进行了自己介绍攀谈,不过这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聚集在自己的队伍行进....并不沉默。

  “你瞧那个人穿的...是南边最新的服饰...竟然还簪花...他以为这是跨马游街呢。”

  “..你听到没,那边是福州人...竟然议论说我们穿的像乡下人...他那装束才是三年前的吧..”

  张双桐嘀嘀咕咕的不停。

  庞安听到了扭头嘿嘿笑:“双桐少爷真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薛青只是抿嘴笑,然后听到前方传来骚动,喊着到了到了,便抬头看去,果然见前方一座城池出现。

  坐落在雨后的日光下,似乎被雾气萦绕忽隐忽现,更添神秘威严。

  众人的脚步声加快,但进城的速度并没有加快,那边的城门设立了更严格的核查,队伍排成长龙。

  张双桐搭眼望去,道:“果然是天黑之前能进去不错了。”

  薛青撑起伞看向前方,虽然队伍排的很长,城池已经能够看清了,她眯起眼看着日光下醒目的城门大字。

  “黄沙道原来是座城啊。”她道。

第四十四章 入城

   黄沙道这个名字的确让人误会,薛青曾经真的以为这是一条路,也没想到这条路会跟她有关系。手机端 br>

  虽然队伍排的很长,但行进的速度并不慢,一是车马被分到另外城门,二是核查很简单,不搜身不查行李,只核对路引,且有自己所在地方的吏负责。

  不断的有州府的名字报出来,队伍里也随之响起嘈杂。

  “...赣州...”

  “...徐进是赣州的...”

  “..那位茶艺徐氏家吗?”

  “...肃州的...肃州的安宁敏来了吧?”

  “..来了.我看到了..当年斗酒诗百句震京城呢...可惜太狂生被取消了科举资格...”

  听得四周的议论以及不断被提及的各个名字,张双桐打个哈欠道:“来了好多名人呢...这下热闹了。”

  柳春阳道:“我怎么没听过这些人?”

  站在他前方的林秀才回头道:“因为你孤陋寡闻!出门在外,不懂少说话。”

  柳春阳挑眉心里骂了一声酸秀才,张双桐在一旁嘿嘿笑,嘈杂说笑间长安府的考生们到了城门前。

  “山西路,长安府...”

  门前核查的吏高声报出...如同先前一般前后左右排队的考生们都看过来,随之响起了骚动议论声。

  “...是青霞先生!”

  “..青霞先生也在...”

  人群一阵骚动向这边涌涌,羡慕崇敬惊喜的声音不断,可见其声望,但也有不满。

  “..青霞先生为什么陪同长安考生?....”

  “...长安府这是要利用青霞先生的名望吗?”

  “...当世大儒也他一个人陪同考生...”

  对于青霞先生为什么会来,一旁的吏给出了解释:“青霞先生是考官,一同从长安府出发而已。”

  这样啊倒可以理解,不过也有人喊起来。

  “..那岂不是会趁机偏袒长安考生?”

  但立刻有人反驳。

  “青霞先生怎会是那种人!真是小人心。”

  “考官又不是只有一个,六艺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城门前吵吵闹闹嘈杂,而青霞先生始终没有理会更别提解释反驳,好像没听到,只专注的看黄沙道的吏核查长安府诸生的路引身份....外界的言论岂能扰他。

  纷扰声忽的又响起一个声音。

  “薛青。”

  “那个薛青是长安府的!”

  视线再次凝聚到长安府诸生这边,薛青有些意外,张双桐哈了声,拍着她的肩头道:“我们长安府原来也有名人,青子少爷也闻名天下了啊。”

  话音落听得近的一队考生有人不解:“薛青是谁?”

  张双桐看着那考生,道:“孤陋寡闻!”

  孤陋寡闻的不止一个考生,很多人都不解询问,便有知晓的人介绍着,水调歌头啊,宗周啊,一首诗要了廖承的命啊等等,城门前引发了青霞先生名号报出时更大的骚动,向这边张望的人更多想要看看哪一位是薛青。

  还好长安府诸生的核查结束了,每个人都配发了新的标示有身份的号牌,在青霞先生的带领下穿过城门向内而去,将嘈杂抛在身后。

首节上一节173/4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