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医妃之厂公真绝色 第441节

如此一路轻车简从的到得大相国寺,刘春阳内急,让知客的和尚先带了他走,便急匆匆寻净房去了。

余下常太医同知客僧没走多远,后者也暂时有事,要离开片刻,请他在原地稍事等候。

常太医当时便隐隐觉着有些不对了,却也没深想,更不会想到是自己的真实身份已经暴露了,毕竟这些年韩征一直替他遮掩得极好,好到他自己都要忘了自己还有另一重身份了。

之后,有个老和尚经过,瞧得他,立时满脸惊喜的上前问他,“请问先生是常百草吗?您十几年前曾救过老僧一命,不知您可否还记得?老僧之前远远见过恩公一面,还不敢确认,怕是自己认错了,今日离得这般近之下,总算可以确认自己没认错了,恩公,您这些年可还好吗?”

常太医自行医以来,给治过病的人没有一千,也至少八百了,哪里还记得当中的一个老和尚?

便摇头说自己不记得对方了,“您怕是认错了人。”

那老和尚却坚持自己没认错,“当年老僧游历在外,经过一座大山时,不幸被毒蛇咬伤,万幸有先生妙手回春,不然老僧早在十几年前,便已是一捧黄土了。当初先生也是如此模样,这十几年下来竟是丝毫的变化都没有,可见岁月也更优待救死扶伤之人,老僧又岂能认错?便是再过十年,彻底老糊涂了,也定不会认错。”

又要给常太医磕头三拜,已聊表感激之情。

那么大年纪一个老和尚跪在自己面前,常太医天生心善,怜弱恤老,又岂能眼睁睁看着?非要扶了后者起来,后者却坚持要全礼,还说要跪到常太医想起他了、承认是他的恩公后,再起来也不迟。

常太医却仍没承认自己就是他的恩公,只说:“大师的腿既当年受过伤,这些年必定也留下了后遗症,实在不宜久跪。”请他快些起来。

在老和尚看来,常太医虽没承认,却也没再否定,已经算是变相的承认了。

遂心满意足的站了起来,问常太医住在哪里,回头要亲送了开过光的手串上门去面谢常太医,“……这些年老僧也一直有为恩公在佛祖前诵经祈福,祈祷恩公能长命百岁,多寿多福,也救治惠及更多的百姓。”

常太医让老和尚一席话说得触动了心肠,想到了早年游历各处,每日都能救治几个百姓的情形,不免有所感慨,“可惜那些自由自在的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我还真有些怀念,更盼着有朝一日,能再过回那样的日子呢!”

就是这句话,捅了马蜂窝。

早隐在暗处的刘春阳与段嬷嬷适时出来,冷笑着直接点穿了常太医的真实身份,“倒不想司药局竟卧虎藏龙,大名鼎鼎的常百草,竟就藏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犯此欺君大罪,莫不是仗着有韩厂公擎天护着?还是,根本就是韩厂公一手安排的?”

施清如听到这里,恨得眼睛都要滴血了,“必定是太后有心算计,师父又是个不拘小节,自在正直惯了的人,哪里能想来他们的这些鬼蜮伎俩,可不就着了他们的道儿吗?”

气得接连喘了几口气,“可太后是怎么怀疑上师父的,总不会无缘无故吧?那个老和尚呢,是事先就受了太后的指使,还是无意被利用了?若是前者还罢了,本来就是一丘之貉,将来督主自然饶不了他们;可若是后者,师父救了他的命,他却反倒害了师父,这不摆明了是恩将仇报吗?”

小杜子恨声道:“那老和尚据说是被无意利用的,之前干爹不是让太医也去过一次大相国寺给太后问诊吗?就是那次,让那老和尚见到了太医,恍惚认出了他,还打听到了段嬷嬷跟前儿。于是太后怀疑上了他老人家,还告诉了皇上,今儿就是太后与皇上合谋做的一个局!”

“真是太可恨了,我真后悔,真后悔啊!”施清如越发气得眼前一阵阵发黑了,也越发后悔当初为什么没趁太后病,要她命了。

不怪隆庆帝会忽然就那般猜忌督主了,她还想着他就算因为龙嗣有望,又重新倚重信赖上了太后,此消彼长之下,也不该忽然就那般远了督主,好歹也得有一个过程才是,却原来还有这一层缘故。

小杜子见施清如气得狠了,知道都是因为担心常太医之故,忙低声劝道:“干娘且别急,太医真不会有事的。倒是那老和尚,知道自己被有心利用无心,反害了自己的恩公后,听说又愧又悔,已然坐化了……”

施清如听得一条无辜的性命就这样没了,纵不是太后下的手,也全是太后之过,又是一阵咬牙切齿,半晌才道:“那我能去瞧瞧师父吗?我听说锦衣卫的诏狱又脏又黑,可怕至极,实在放心不下。”

小杜子闻言,为难道:“这个怕是不成,干爹让儿子接干娘回府,是为收拾行李的,等收拾好了,便要立时送干娘出城去,等过了这阵子,再接干娘回来……您就放心吧,只要干爹还在一日,锦衣卫的人便绝不敢对太医怎么样的!”

施清如冷笑道:“那要是督主也泥菩萨过河了呢?你方才也说了,师父是被以欺君之罪下狱的,太后也在不遗余力的往督主身上泼脏水,想要也治督主一个欺君之罪,他又岂能不受到牵连的?越是这个时候,我越不能走!”

她如今在这世上最亲和最爱的人眼见都已身陷囹圄,或是即将身陷囹圄了,她却这时候走了,她还能算是一个人吗?

趁早死了算了!

小杜子忙道:“干爹就是怕干娘不肯走,所以特地让我告诉您,他暂时不会有事的。太医他老人家坚持自己从未告诉过干爹自己就是常百草,至于当初为何会到干爹身边,再通过干爹进了太医院,也是他自己谋划的,他有意在干爹面前展露了一番自己过人的医术,爱才之心,人皆有之,干爹自也不能例外,便将他带了回来,也让他这些年能躲过歹人的抢夺追杀。”

“这种事本来就是当事人才能说得清楚的,只要一方不承认,便定不了论,何况干爹也是一样的说辞,说自己从来不知道太医就是常百草,哪怕事先二人未先见面,也是一样的说辞,自然不存在串供的可能。阁老们便都谏言皇上,名医难求,万不能就这样一怒之下杀了,指不定留着将来能有大用?”

------题外话------

大家端午节快乐o(* ̄︶ ̄*)o

第二百六一章 不走

常太医早拿韩征与施清如当自己的亲生儿女了,哪个做父母的,会愿意在自己遇到危险时,连累自己儿女的?当真是宁愿自己死,也绝不愿意连累他们一丝一毫。

是以在大相国寺让刘春阳和段嬷嬷一叫破自己就是常百草,便立时承认了,只绝不承认韩征早就知道此事,一口咬定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不知道,“我就隐姓埋名想求个能庇护自己的安身之地儿而已,哪需要谁安排?自己不就能安排得妥妥贴贴了吗!”

等被押送着回了宫,见到了隆庆帝,也是一样的说辞,“韩厂公从来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皇上若是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就中了某些人的奸计,要亲者痛仇者快,后悔也晚了!”

隆庆帝之前心里已有几分信了太后指不定常太医就是常百草的说辞,没想到事实这么快就证明竟是真的,想到自己当时还曾在太后面前为韩征开解,越发恼怒之余,也越发疑忌韩征了。

若早几年就让常百草给他调治身体,指不定他早就有龙嗣,乃至儿女成群了,又岂会等到如今还膝下空虚,这几年不知多生了多少气,韩征简直该死一万次!

因立时传了韩征到御前问话,恰韩征正与阁老们议事,便也连一众阁老一并不请自来到了御前,隆庆帝只得立时让人将常太医堵了嘴,拖到了暗处去,以免二人串供。

却不想韩征何其精明,隆庆帝才问了他第一句话:“爱卿这些日子可还在替朕寻那常百草啊?这都多少年了,怎么一点眉目都没有!”

已敏锐的意识到,常太医多半是出事了,回话自然更谨慎了,“臣一直不曾懈怠替皇上寻那神医,可惜至今一无所获,都是臣办事不力,辜负了皇上的信任,还请皇上降罪。”

隆庆帝却见不得他这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样子,直接一拍御案:“那朕怎么听说,司药局的常司正,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常百草啊?如今谁不知道常司正与你走得近,还是你夫人的师父,可见你早就知道他其实就是常百草,却一直瞒着朕,糊弄朕,莫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才敢犯此欺君罔上的大罪!”

韩征自然仍是满脸惊讶的矢口否认,“皇上是从哪里听说常司正便是常百草的,不会弄错了吧?臣实不知此事,毕竟从未见过常百草,不但臣从没未见过,东厂那么多人,也都没见过,难免会让人因此钻了空子也是有的。臣也断不敢欺君罔上,还请皇上明鉴。”

阁老们也替他说项,“是啊,皇上,便没弄错,常司正真是那常百草,有心隐瞒无心,谁又能料到呢?还请皇上明鉴。”

听得隆庆帝说常太医自己都承认了后,又有建议当面让二人对质的。

隆庆帝无奈,只得让人带了常太医出来。

对质的结果自然是一个一口咬定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一个则说自己事先的确不知道,求皇上降罪。

让隆庆帝心里是越发的怒火万丈,一个字也不信韩征与常太医的,东厂那些番子,连臣工家里有几只老鼠只怕都一清二楚,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么一个大活人的真实身份来历?

又有谁敢让一个来历不明的人一直待在自己左右,让其成为自己心肝脾肺一样重要的存在的?、

分明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当面欺君!

却还得死死克制着。

他这几日听了太后的话,已私下听过一些不同的声音,恼怒疑忌之余,也在心里思忖过,若他眼下要杀韩征,到底能不能成行了。

可惜答案让他有些沮丧,东厂一万多人都在韩征的掌握之中,金吾卫和锦衣卫如今也大半在他的掌控之下,甚至五城兵马司和西山大营,只怕也‘只知韩厂公,而不知有皇帝’了,偏那些大权都是他亲自授予韩征的。

那他要是贸然下旨,后果会怎样,还真说不好,毕竟历来送出去的东西想要收回来,都不是容易的事,他还连个子嗣都没有,宗室里又那么多做梦都想取他而代之的人……除非他有不容置疑的杀韩征的理由,譬如欺君、譬如谋反。

奈何前者如今看来已是不现实,两个当事人都是一样的说辞,韩征事先并不知道常太医就是常百草,那自然欺君也就无从说起了,至多也就只能给他定个“失察”之罪而已!

后者则成王败寇,赢了他当然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可若不幸输了……那便只能徐徐图之,先把该收的、能收的大权都收回来,该换上自己信任的人的职位,也都换了,在分薄架空了韩征手里的大权后,再一击毙命了,——说到底,都是他一直被蒙蔽着,才会养虎为患啊!

首节上一节441/4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