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医妃之厂公真绝色 第355节

顾公公赔笑道:“厂公英明,的确是太后娘娘有传召,请厂公立时去一趟仁寿殿呢,厂公若是现下不忙,奴才这便给您带路?”

施清如闻言,就与韩征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随即听韩征道:“本督正好现在有空,你先退下,容本督收拾片刻,便随你见太后娘娘去。”

顾公公忙应了“是”,“那奴才就去外边儿等着了。”,却行退了出去。

施清如方吐了一口气,低道:“待会儿太后定然会发难的,督主可有对策了没?”

韩征道:“惟今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她应当还是想先礼后兵,轻易不会与我撕破脸了,总归去了就知道了。”

施清如想了想,“督主好歹多带些人吧,万一待会儿起了冲突,也不至于吃亏。”

韩征笑起来,“又不是去打架斗殴,真当人越多胜算就越大呢……好吧,我多带些人也就是了。”

待稍后出发前,果然点了柳愚亲自带了二十来个太监跟着。

顾公公知道韩征出行排场一向大,倒也没觉得这么多人跟着有什么不妥的,可见施清如也要一并跟着,就有些笑不出来了,“县主今儿司药局不忙呢?”

施清如淡淡一笑,“再忙也不能不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啊,说来我也好些天没去给太后娘娘请安了,这会儿与督主一道过去,倒是正好了。”

说着看了一眼顾公公,“顾公公还愣着做什么,快带路吧,也省得太后娘娘久等了。”

顾公公觑了一眼韩征,见韩征面上倒是看不出什么来,眉宇间却隐隐有了一分不耐,不敢再多说,只得赔笑着在前面给二人带起路来,“厂公请,县主请——”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司礼监,又浩浩荡荡上了长街,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终于抵达了仁寿殿。

韩征让其他人都在外面候着,只带了施清如和柳愚进去觐见太后。

待进了殿内后,果然不出所料就见除了太后,福宁长公主也在,太后还罢了,面上还看不出什么来,福宁长公主眉眼间却有掩饰不住的得色。

韩征与施清如就当没看见般,笑着先给太后行了礼:“臣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随即又给福宁长公主行了礼,“参见长公主。”

韩征方笑着问太后:“不知太后娘娘传臣前来,有何吩咐,臣洗耳恭听。”

太后笑得一脸的和气,“哀家倒是没有吩咐,就是想问问你,近来圣躬如何。哀家自上次皇帝来探病至今,又是十几日不见他了,知道他忙于朝政,哀家也不愿打扰他,可这当娘的心,你们这些人都是不能体会的,就算知道他好,心里又岂能不惦记?所以特地传你来仔细问问,也好安心。”

韩征闻言,拱手笑道:“回太后娘娘,前阵子皇上还要为与南梁的战事烦心,这阵子却是不必再为此烦心,是以圣躬大安,太后娘娘只管安心。”

太后点点头,“那哀家便能安心了。”

看向施清如,“你是来给哀家请安,半道儿上遇上韩征的?倒是赶了个巧儿。”

施清如笑道:“回太后娘娘,顾公公去请厂公时,臣正好也在司礼监有事请厂公示下,想着好些日子没来给太后娘娘请安了,实在不该,所以便随厂公一道过来了。”

太后笑道:“哀家昨儿还与你段嬷嬷说,你这小没良心的,都好些时日不来给哀家请安了,不想你今儿就来了,可见这人是最经不得念的。都别站着了,赐座吧。”

便有宫人给韩征和施清如都抬了锦杌来,随即又上了茶点来,二人自然少不得又要一一谢太后的恩。

眼看什么都还没做,时间已是浪费了许多,福宁长公主在一旁哪里还耐心得下去?

笑着与太后道:“母后,都知道韩厂臣是大忙人儿,就这会儿功夫,不定都多少大情小事等着他去处理,您就别一副要慢慢儿与他闲话家常的架势了。”

说完不待太后发话,又看向了韩征,“韩厂臣,其实今儿母后传你来,是想问你一件事。近来宫里颇多流言,都是与韩厂臣有关的,什么说韩厂臣与……与妃嫔、乃至已经死了的邓庶人走影儿啊,什么秽乱后宫啊,甚至,还有说韩厂臣竟不是假太监,而是真男人的!”

“这些谣言也太无稽了,韩厂臣可是国之肱骨,皇上跟前儿第一得力之人,这些年为朝廷立下了那么多功劳,也不知是哪个居心叵测的,竟如此恶意中伤于你。”

“母后与本宫听说后,都气坏了,所以特地传了你来,就是想先向你证实一下,再商量一下怎么查谣言源头,怎么尽快杜绝谣言之事。也省得回头谣言传到了皇上耳朵里,惹得龙颜大怒,乃至对韩厂臣生出什么芥蒂来,君臣失和,再令朝堂震动,岂非如了那幕后主使的意?”

福宁长公主说完,挑眉一笑,又道:“不知韩厂臣听说过那些流言吗,不管有没有听说过,现下都与母后解释解释吧,如今六宫无主,这事儿也只能让母后操心了。”

太后见女儿又沉不住气了,都懒得白她了,反正怎么说怎么骂都没用。

只得接着她的话,看向韩征肃色道:“韩征,谣言虽无稽,哀家却相信空穴不来风,总归还有是一定的原因。这会儿也没有旁人在,你便好生与哀家解释解释吧,最好能尽快把事情给平了,不然传到了皇上耳朵里,或是传到了前朝去……眼下正是南梁与大周联姻的关键时期,南梁太子只怕不日也要抵京了,届时瞧咱们大周朝廷和皇室的笑话儿还是轻的;就怕朝堂因此震动,让南梁有了可乘之机,岂非是社稷百姓之祸?哀家母仪天下,大周的每一个百姓,都是哀家的子民,可不忍心让他们遭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

韩征早已站了起来,面上却是半分慌乱心虚都看不出,仍是素常那副不动如山的样子。

待福宁长公主与太后都说完了,他才开了口,一开口也仍是素常的不疾不徐,“回太后娘娘,臣身为掌印,宫里大小的事都得加倍上心,才能不负皇上的信任与栽培,自然早已听说了这些无稽的谣言,也正查着源头和那居心歹毒的幕后主使,以免其还有更大的阴谋。却不想,这些无稽谣言竟连太后娘娘都听说了,污了太后娘娘的耳朵,臣真是万死也难辞其咎了,还请太后娘娘责罚。”

太后闻言,摆手道:“哀家也知道谣言无稽,可就连哀家都听说了,足见已传得多广,若不拿出个足以堵所有人嘴的明证来,只怕杜绝不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哀家不说你想必也知道……”

话没说完,福宁长公主已接道:“正是母后这话儿!若不一次就堵了所有人的嘴,纵一时能把谣言都压下,只怕也会跟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的,所以依本宫之间,韩厂臣最好自证一下吧。只要韩厂臣在仁寿殿自证过了,自然谣言便不攻自破了,不然肯定会有人继续暗中议论‘哪怕内务府每年都会验身,也终究不是没有漏子可钻,凡事都有万一例外’之类的话儿,岂非令人烦不胜烦,不堪其扰?”

心里简直快要得意痛快死了。

刚听到谣言时,福宁长公主第一反应便是无稽、可笑,韩征据说六七岁上就进了宫,一个刚进宫的无依无靠的小男孩儿,难道还能指着免于净身不成?

待净过身后,每年他还必须到黄化门跟所有太监一块儿验身,以免那啥……割得不干净,慢慢又长出来了,那么多年呢,他要怎么瞒天过海,这宫里又不是只有他一个聪明人,其他人都是傻子!

但越想福宁长公主便越觉得,其实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的,那嫪毐不就跟始皇帝的生母赵太后连孩子都悄悄儿生了两个吗?

所以谣言未必都是谣言,肯定是有据可依的。

那如果她能赶在皇上知道此事前,证实了这件事,拿捏住了韩征,他以后岂非都只能为她所用,指哪打哪儿了?

回报那么丰厚,哪怕只有万一的机会,也值得一试了!

退一万步,就算韩征是真太监,经过当众验身,也足够他颜面威信扫地了;何况就算他是真太监,难道就不能与妃嫔走影儿了?

他当初与邓氏那贱人走得近,经常去凤仪殿可是人尽皆知的。

那便可以让皇上心里因前番施氏之事,早就已经种下了,只待浇水施肥后,便生根发芽的那粒种子提前发芽壮大,待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了。

毕竟男人什么都能忍,惟独头顶泛绿不能忍,寻常男人且不能忍了,当皇帝的自然只有更不能忍的,她也算是大有收获了,自然不能错过了这大好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这幕后主使是谁,简直就是帮了她一个大忙啊,难道是连老天爷都觉得她的琅儿是最合适不过的真命天子,所以才会一再的助他们,先是让宇文皓死于非命,如今又给了她这样一个扳倒韩征的机会?

太后虽不至于像福宁长公主这般喜形于色,却也知道这个机会决不能错过了,所以才会这么快便传了韩征来,以免让别人抢了先机去。

在福宁长公主说话时,韩征早已是满脸的冷峻,等她终于说完了,他更是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无形的冷气了。

看向福宁长公主冷笑道:“长公主要臣如何自证,当众宽衣解带么?臣虽是个奴才,却也是个有血有肉有尊严的人,更是皇上亲封的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官居一品,日常履行的也是宰辅之责,一心为皇上分忧。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长公主却这般当面羞辱于臣,至皇上于何地,又至朝廷的颜面于何地!”

福宁长公主不防他都大祸临头了,还敢这般横,也冷笑起来,“原来你还知道自己是个奴才呢?可惜你连太后和长公主都敢顶撞,在太后和长公主面前都敢这般无礼嚣张,还真是半点瞧不出知道自己身份的样子呢!”

哼了一声,“何况母后与本宫又不是要如何为难你,只是碍于谣言,想让你自证一下,以还你清白,也还后宫一个安宁而已,你至于这般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难道谣言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有依据,所以你才这般心虚畏惧,不敢自证的!”

首节上一节355/4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