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小福妻 第107节

把这些海鲜全都给处理了以后,苏桥就找来了一个大陶锅把他自己酿制的黄酒倒进去,再把已经处理好的各种海鲜全都给放进去。

龙虾、青虾、梭子蟹、花蟹、青蟹、海参、石斑鱼、三文鱼、带鱼、章鱼、鱿鱼、各种品种的石斑鱼比如东星斑、燕尾星斑、老鼠斑之类的石斑鱼、干贝、瑶柱、各种贝类的肉、各种螺的肉、还有海带、菜之类的海菜全都给放进去一锅炖了。

当然里面还是要再加上一些山珍,比如榛蘑、松茸和竹荪、猴头菇、鸡枞菇等山珍,以及锦鸡、鹿茸等野味,然后再加上自己酿制的就放到陶瓮里面慢慢地炖。

苏桥把这么多的海鲜和山珍全都放在一起炖也不怕串味了,更加的不怕鱼腥味把山珍的味道给染上一股子鱼腥味,因为苏桥把整株晒干了的蓝色七星草放了进去,他还放了五株的蓝色七星草,完全可以把这些鱼腥味给掩盖掉了。

苏桥把这些全都给处理了之后,大火烧开,怕黄酒撑不了那么久又加了一点黄酒和各种鱼熬出来的鱼汤进去一起炖。这一炖就是炖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开坛,那味道香气四溢,比正宗佛跳墙也不遑多让。

这次的海鲜版的佛跳墙那是真的俘获了大家的舌头了,海鲜本来就鲜美,刚刚捕获的海鲜快速的处理了以后又用特殊的手法给做出来,又放在一起炖了一天一夜,那味道简直了。

当然因为有些鱼肉是很容易熟的,所以苏桥也是后面才放下去的,吃起来的时候完全不影响口感。

苏桥做了这道海鲜版佛跳墙之后那真的是费工夫,大家虽然吃这一次吃的不是很尽兴却也知道这道菜很麻烦,比正宗的佛跳墙麻烦多了,所以他们也不会要求苏桥再做一次。

1951年1月15日腊八节,苏桥熬了过腊八粥,这一次苏桥炖的腊八粥真的香甜香甜的,软糯可口,入口即化,暖暖自己一个人吃了一小碗,吃到了她的小肚子都鼓起来了。

1951年2月5日除夕。

自从上次暖暖的生日的时候苏桥做了一顿海鲜版的佛跳墙之后,众人就一直念念不忘。正好这次过年了大家也打算好好的犒劳犒劳自己,苏桥也不忍心让自家老婆馋那么久,所以在除夕夜的年夜饭的时候也做了佛跳墙。

当然苏家和陈家的年夜饭是不在一起吃的,毕竟苏桥和暖暖现在还是没有结婚的小萝卜头,他们两家也还没有那么亲密的,所以他们的年夜饭是分开吃的。

苏桥也是在自己家里把佛跳墙也弄好了以后,分了一半给陈家,他自己则是跟周氏两个人一起把剩下的佛跳墙给吃了。大过年的,喜庆喜庆,也犒劳犒劳自己。

1951年2月6日春节,大年初一,重生了一年,暖暖和苏桥都过得很好,大家在苏桥和暖暖的影响下也越过越好,陈铁铮把答应了其他人家做的渔船给全都做出来了,今年的订单全都做完了。

今年真的是赚了不少钱的,陈铁铮和于氏一数还发现,单单是做渔船他们就赚了两百多块钱。手工费赚了一百左右,桐油和钉子的钱就赚了一百多。

还有他们的渔船首航的时候赚了好几百块钱,加起来都差不多一千了。然后他们家也时不时地出去捕鱼的,收获也是很丰富的,只是因为没有和首航的时候带着暖暖一起过去,所以鱼获也不是很丰富,但每次也有一两百块钱的收入的。

再加上鸭子长大以后卖的鸭蛋和鸭子的钱,他们今年赚的钱真的不少了,起码得两三千块钱了。

陈铁铮和于氏数了钱之后都没想到他们竟然赚了这么多钱,如果算上他们这一年生活上的花费,以及儿子们的学费,儿子们买他们学习需要的东西的花费的话,他们今年绝对是赚了四五千块钱的。

陈铁铮和于氏都很高兴,家里有钱了孩子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有了钱,就可以给孩子们更好的环境了,孩子们想要什么,他们都可以买给他们了。

1951年4月5日清明节的时候,陈铁铮带着一家子去扫墓,当然也是要把墓地再次给修葺一下的。陈家的爹娘对于氏很好,所以于氏也很诚挚的给二老上香扫墓。

于氏的娘家人她都不知道在哪儿了,她本来就是家生子,后来被大小姐卖了以后她就和家里人断了联系。毕竟她得罪大小姐被大小姐卖了以后,她的家人都把她当死人了,再也不跟她联系了。

于氏也见识过大宅院里的人情冷暖的,她的亲人对她也不是真心的好,也只是因为她当初长得好又是在大小姐跟前伺候的,都觉得她以后会有好日子过,所以巴结她而已。后来她被发卖了,其他人也就不愿意跟她来往,不愿意跟她联系了。

她跟着陈铁铮回到浅湾村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家人的消息,她也托陈铁铮打听过她之前待的那个大户人家的消息,但是陈铁铮得到的消息是早就已经跑到国外去了,仆人们也遣散了,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再加上前些年的战乱,全国各地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所以于氏都不知道自己的亲人还在不在世,当然她也不会很想念就是了。她现在有丈夫,有儿有女的,日子过得好,她不会在意那些对她虚以为蛇的所谓的亲人。

1951年4月8日三月三,暖暖是来自琼南省的少数民族,而且云桂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三月三的时候也是要过的,苏桥就给暖暖做了一顿三色饭,让暖暖尝尝家乡的味道。

1951年6月9日端午节,这一次暖暖长牙了,也会跑了,她跟着苏桥跟着自家哥哥们跑上跑下的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回来包粽子,肉粽和甜粽全都包,不过她喜欢肉粽,甜粽什么的还是给喜欢吃甜粽的人吃吧。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转眼之间就两年过去了。

时间从1951年,来到了1952年。

------题外话------

所谓的海鲜版佛跳墙都是我瞎掰的,能不能做出来我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所以看看就好,不要太较真︿( ̄︶ ̄)︿

【127】两年,浅湾食品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七岁的苏桥已经开始去上学了,跟着陈浔阳他们去镇上上学,而这个时候的陈烈阳已经去县城的高中上学了。

当然陈朝阳也考上了县城的初中,和陈烈阳一起去县城上学,只不过因为他们有自行车所以到时每天都会回来家里面住,只是中午的时候赶不回来而已。

苏桥则是和陈浔阳一起去上学,连双胞胎都被打包到了镇上去上学了,就算是他们现在也才五岁可是还是要送到县城去上学,反正家里是没空带他们的,去上学跟苏桥陈浔阳搭伴挺好的。

陈铁铮家养的鸭子也越来越多了,原本只是养的两三百只的鸭子到现在已经成了几千只的规模了,而那些养出来的鸭子生的蛋也越来越多,卖出去的卤蛋和咸鸭蛋也是越来越多的。

当然更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卤鸭和新鲜鸭子,烤鸭什么的因为制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就只有周氏一个人在忙,出产的烤鸭的量也不是很多。

周氏现在也在和陈家合作的,苏家这边也养了几百只的鸭子,因为他们家只有她和孙子苏桥两个人,苏桥又要去上学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帮忙做事,又因为苏桥的主意很正总是忙各种事,也在努力的钻研各种调理身体的药膳,所以家里的事情都是周氏再做的。

苏家的田地也因为周氏忙所以现在他们家也就是耕种一两亩地,剩下的那些田地就租给别人种,只需要帮忙把他们的税给交了就好,其余的倒是不用交太多的租子。

周氏要忙的东西也不多,他们家的旱地也是种红薯和玉米这种不需要太精细的打理的杂粮,这样一来周氏就有了空闲的时间忙其他的事情了。

周氏的厨艺很不错,再加上苏桥手把手的教导,现在周氏做的秘制烤鸭也是非常的不错的,虽然比苏桥做出来的稍微逊色一点但是也比其他的一些人做的好了。

有几十年的经验的厨师老师傅都不一定能够有苏桥这样的手艺,所以被苏桥教导出来的周氏那是非常的不错的,做出来的烤鸭非常的美味,很受欢迎。

只是因为现在能够吃得起烤鸭和卤鸭的人倒是不怎么多,所以每次都是陈铁铮他们开着船到深圳那边卖的。深圳和香港毗邻,又是发展的很不错的城市,所以卤鸭和烤鸭卖得非常好。

后来苏桥和陈铁铮看自家养的鸭子也越来越多了,再加上村子里其他人见陈家养的鸭子多了也没有死,赚的钱他们不知道清楚的情况却也可以猜出个大概,所以就跟风养了鸭子。

其实他们倒是养不了像陈铁铮他们家那么大的规模的鸭子,陈铁铮家的鸭子也有两三千只那么多,他们还真的管理不了这么多的鸭子,所以浅湾村其他人家就养了一百多只左右,能够天天吃鸭蛋,剩余的鸭蛋还有养成的鸭子卖出去也是可以赚不少钱的。

渐渐地浅湾村养鸭子的规模上来了,因为是靠海的地方,浅湾村附近的海域又经过暖暖不懈的努力的整改,海洋的环境真的特别好,水草丰美,海鲜泛滥,正好可以让这些鸭子多吃一点,长得肥肥的。

浅湾村的鸭子就这样越来越多,养的也越来越好,陈铁铮看村子里的鸭子多了就打算建一个食品加工厂,这样的话他们整个村子的鸭子都可以加工处理然后卖出去。

陈铁铮和苏桥以及陈烈阳他们几个兄弟商量了一下之后觉得很可行,而且他们可以自己制作真空包装机——有陈骄阳和陈欧阳双胞胎在,没有什么高科技产品是做不出来的,就算是宇宙飞船,只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材料他们也是能够做出来的。

后来陈铁铮他们负责把工厂给建立起来,陈铁铮不负责管理工厂,他实在是不想束缚在这个工厂上面,所以和陈三爷家的堂兄合伙,陈铁铮家和苏桥家技术入股,而陈三爷家占大股份,股份分三三四,苏桥家三成、陈铁铮家三成和陈三爷家的四成。

陈三爷的老来子陈铭钦今年也就是比陈铁铮大了几岁,现在也才三十八岁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当年也是出国留过学的,后来乱了起来以后就回国报效国家了。

陈铭钦是个很厉害的人,所以他和陈铁铮合伙以后管理工厂特别的顺利,陈铁铮也放心陈铭钦管理,毕竟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苏桥都不是擅长管理的人,所以就交给陈铭钦了。

至于陈浔阳这个天生商业天赋就很不错的家伙,他现在也才十岁的年纪根本就不可能这么早就自己一个人管理工厂的,他现在还跟在陈铭钦的身边学习呢。

所以在陈铁铮和陈铭钦、苏桥等三家合作之后,浅湾村的食品加工厂就慢慢地发展起来了,食品加工厂的卤鸭和烤鸭的配方是苏桥提供的,而包装的真空包装机以及能够把肉给包装得很好的牛皮纸也是陈骄阳双胞胎提供的。

他们制作的这种牛皮纸是非常的厉害的,就跟后世的那种锡箔纸差不多的内芯只不过是外边是牛皮纸,不会被酱汁给糊湿了,也能够防随随便便就可以撕了。

首节上一节10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