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亮剑搞军工 第63节

  由于工作繁忙,人手极度的缺乏,他们不停的呼朋唤友来加入这个研究的团队。

  就现在参与的科学家里面,任重看著差不多八成的教授都是他在主世界查找出来熟悉的面孔,在原来时空都会在55年科学院成为院士的大才进入自己的研究所,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这一个时空,有自己助推,这些大才的成就比起原来时空来说,将会更加巨大!

  而另外一个超级好消息,则是吴建雄教授回电说在归国路上了,她将绕道港岛从西南大后方辗转北上,看来半部费米理论的确让吴教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一切,只是任重带给他的开胃菜!

  吴教授的使命是带著物理研究中心的部分教授,去追逐点燃太阳的东西!

  相对于原来历史时空中那个团队,他们中大部分人现在还没有学成归来,而且从现在看,他们中的一部分作为学生助手已经到了这里。

  不过现在他们只能做理论研究的工作,现阶段任重还没有为他们找到合适而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地。

  不是任重找不到地方,而是这些地方不是在大后方,就是在敌战区。边区这边现在还缺乏实力占据这些地方的实力!

  但是随著任重大规模的军工建设,根据地这边的军事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离占据一个产铀地区这一天也不会太远了。

  任重非常清楚边区看起来危险,实际上鬼子是打不进来的,所以对于边区这边的军工建设工作,任重这次是敞开供应先建设工具机生产线,前期钢铁产能几乎全部用在工具机的生产制造上面,将新工具机源源不断的供应边区的军工部进行军工的扩产。

  蒋崇静对于这一切自然是欣喜若狂,他根本没有想到黎明研究所还没有建设完成,就已经开始源源不断供应这个时代根本买不来的先进工具机产品和发电产品。

  除了在边区政府所在地充实现有的兵工厂,蒋崇静按照50千瓦水流发电机供应能力和任重提供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图,军工部已经在边区十余个地方全面开花建设兵工厂分厂。

  任重全力爆发出来的工具机产能,除了满足黎明研究所的需要,发给蒋崇静的工具机,到年底的时候已经发出去三十多台车床、镗床和冲床,手工冲床数量数以百计,这些设备综合起来不亚于完成一个大型的兵工厂建设。

  与此同时,任重的土法炼钢铁高炉开始全面推广阶段,除了在黎明研究所这边建设了4座土高炉满足研究和工具机制造等刚需外。

  借助修建土高炉的机会,任重现场为军工部培训了一批土高炉建设人才,帮助边区在任重圈出来的铁矿石产地附近,全面开花建设土高炉和马丁炉40多座,在年度全面投产后,一下子将边区灰铸铁的月度产能提升到了一千吨,碳素钢月度产能提升到二百多吨的新记录!

  加上同期建设二十多套硫酸和硝酸的生产线投产,边区发射药和炸药月产能也达到10吨级别。

  武器弹药上游原材料一下子就富裕起来。

  第一更

第150章 蓄势以待

  由于任重的建议,根据地总部非常慎重的改变了第二阶段扩大作战的计划,在40年的冬季选择了休整和巩固战果的收缩性战略,避免了大量盲目攻坚战,特别是不具备RPG等攻坚利器的地方根据地,全面按照太行根据地主力团的配置在艰难的补充装备集聚实力,同时开展杨村模式的军工和粮食大生产运动。

  这样一来,八路主力部队实力在一场大规模的大战后,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经过休养,在41年春季再上新台阶,齐装满员的主力团数量达到40个,每个主力团3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3个步兵连外加1个火力连,每个步兵连3个步兵排外加1个火力排,团部还有直属警卫连、炮兵连和运输连,部分还有骑兵连,一共15、16个连,总人数高达3000余人;

  二线基干团60多个,每个基干团3个步兵营9个步兵连,加上团部直属警卫连一共10个连,全团人数1500余人;以上这些团都是有总部的统一番号,配备了总部提供的电台统筹调动。

  接下来就是地方根据地后备团100余个,通常就是2个满编步兵营(游击大队)或者3个不满编步兵营建制,6个-8个步兵连,全团人数1000余人。

  这样整个八路正规部队保持在了40万人以上。

  如果没有任重的提醒,经过41年鬼子的多次大扫荡,由于武器弹药的补给空前困难,八路主力部队将会损失惨重,直线降低到30万人左右,而且很多主力团老底子将会遭遇重大损失,就像原来时空李云龙的独立团一样,骑兵连全军覆没和各个步兵营损失惨重从头再来。

  这个时空,按照任重的建议,参考独立团在河源的开辟模式,在大反击作战结束后,总部调整了战斗策略,一部分基干团换整为零以班排武工队形式跳出去在敌后开辟新根据地,而地方后备团,则要求大部分换整为零,以县大队区小队方式全面进入敌后游击作战和开辟新堡垒村。

  这不仅仅在敌人心腹之地捅刀子,同时也极大减缓了根据地的沉重粮食负担。

  独立团有了任重的提醒和首开全团大生产运动,在40年秋季获得了大丰收,5000多亩玉米地,种植了2000多亩良种高产玉米,在有机肥和队伍精心照料下,良种高产玉米亩产超过1400斤,普通玉米也达到900斤以上,累计收获了将近3000吨玉米,仅此一项,基本上就解决了独立团的粮食问题。

  所以独立团的这些经验,总部精心了调研总结后,正式对下属所有部队进行推广!

  不仅如此,根据地的经验还传递到了边区,边区也开始号召学习独立团经验开展自力更生大生产运动。

  任重通过蒋崇静收到了这个信息,没想到他的建议不但得到了采纳,还提前被推广。

  为了更好推动这件事,任重特意在主世界查询了原来历史时空中大生产运动的一些信息,准备吸收有益的部分进行优化建议,谁知道一查才发现当初我们的先辈付出了太多血淋淋的代价。

  为了开发陕北的江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开荒,部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根据历史的记载开荒不到两个月,因为各种原因牺牲的战士近千人!

  因为缺吃缺穿缺乏必要的劳动工具,全靠人力高强度劳动,一天有时候工作10多个小时,放在杨村李云龙这样的肝帝手里没事,是因为杨村还有吃的顶著,而且重体力劳动任重当初是限制了6小时换班制度!

  这样在杨村狂飙猛进的建设中,没有造成一个非战斗减员。

  必须改变原来时空中这个问题,不能为了大生产造成这样严重的损失。

  任重想到这里,从应付研究所各种各样问题中抽身出来,闭关开始全力思考解决方法。

  粮食,他可以出钱购买一部分,减少饥饿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上万人规模来说,任重现在的能力也有限,没法养起来这么庞大的队伍。

  所以这个只能救急不救穷。

  其次,工作的强度必须降低下来,这里除了推行6小时强体力轮班制度外,任重必须要解决全部依靠人力开荒的问题,为开荒队伍提供一种机械设备来替代纯人力的劳动。

  任重起初想到了耕地的拖拉机,如果现在研究仿制的GAA V8发动机成功,开发一款拖拉机最大的障碍就扫平了,但是这样一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边区根本没有那么多燃油来驱动拖拉机。

  虽然边区地下有油,但是从石油到燃油,比如转变成为汽油和煤油、柴油,边区这边目前打井获得的少量原油并没有形成一个工业化炼油体系。并且在短期内任重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燃油驱动的思路被任重否决。

  除了这个,那就只能用电驱动了,至于电力获得,那当然得靠任重的水流发电机,开荒的地方就沿著河流的两岸进行就好了,正好还能解决用水问题!

  想到这里,任重从网络上找到了几款小型化的旋耕机作为参考,用电动机替代柴油发动机,似乎也是可以的。任重把这些资料进行转换后,重新打印成为黑白图片资料,交给了机械设计人员去进一步完善设计。

  经过讨论,很快就完成了被任重命名为农100型的电动旋耕机设计。

  生产车间经过以夜继日的工作,终于在半个月后拿出来第一台农100,经过任重的试用,确让在陕北土壤状况下,农100能够松土30厘米以上,一个人操纵机械,每个小时能松土将近2亩地。

  考虑到电线的梳理,可以两个人一组,一个人负责电线整理,一个人负责操纵农100松地,这样一天分成俩班倒工作12个小时,一台农100可以开荒24亩!

  比起人力开荒来说,这个效率直接秒杀!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搞100台出来,一天就能开荒2400亩,而需要的人工只要400多人。

  当然作为电力配套,起码需要为这些农100配置20台以上50KW的水流发电机!

  第二更

第151章 改良版大生产

  然而对于任重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现在黎明研究所具备了齐套的生产工厂,工具机和钢铁产能都有余力把这些东西短期内生产出来。

  这仅仅是调整生产计划的问题。

  开荒问题在农100电动旋耕机问世后,任重把目标转向了另外一个方面,粮食的优质高产化。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41年南泥湾开垦了1.1万亩的土地,收获了14万斤粮食,这个亩产量简直让任重不可直视,到1944年底,南泥湾的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26万多亩,收获的粮食量为37000石(每石120斤),亩产仍然是十多斤水平。

  这说明选择的种植方式存在极大的缺陷,粮食产量太低了。

  任重把目光聚焦到了粮食种类,发现这里最适宜种植的小麦、玉米、马铃薯,任重把目标定在这三种作物上面,准备用黎明研究所那5百亩地进行良种种子育种基地,毕竟他没有能力再从主世界带来那么种子,为这些新开荒的土地提供种子。

  但是,如果把自己这5百亩地育种后发散出去,哪怕种子亩产量只有500公斤,这也是可以为五六万亩地提供优良种子,如果五六万亩地变成了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耕地,这就足以为10万人以上提供粮食了。

  边区的粮食问题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出动大军。

  任重将这一切形成了一个详实报告提交给了蒋崇静。

  “任老板,今天我们主要是来参观你们发明的耕地机!”蒋崇静反应很快,在收到任重的报告后,第二天就带著一大群人来到了黎明研究所。

  任重看有些人非常眼熟。但是没有人介绍,任重也就装著不认识,让人把农100拿出来,装上大车来到南沟河电站旁边的一块荒地上。

  “李建勇,你来给蒋部长演示一下使用方法”任重指挥道。

  李建勇是参与这个项目的主力研究人员之一,几个月前还在联大读书,被他们的教授忽悠过来后,成长非常快,这个农100旋耕机械设计就是他根据图片复制成功的。

  “好的,任老板。”李建勇也不磨叽,接上电后,现场操作农100,在满是枯黄杂草的荒地上,只见机器转动把草根完全打碎然后翻在土里,手护著旋耕机就像行人走路一样向前,身后自然就出现了翻松的土地。

  “各位领导,我们这里现在其实没有对荒地进行前期处理,如果说把指定需要开荒的荒地提前用火烧一下,把枯草这些烧成灰,这样再翻一遍效果更好,枯草的灰变成肥料对土地进行追肥。”任重一边指著旋耕机,一边介绍自己的一些理念。

  “另外我们还需要千方百计完成农家肥的搜集和沼气化处理,形成优质的有机肥在耕种时候追肥,这样能大幅度提升粮食产量,另外我们需要使用优良的种子,按照我们的在太行根据地的经验,选用良种经过农家肥精心照料的土地,我们种植的玉米产量超过了700公斤每亩!”

  “每亩700公斤产量原来也是任老板的手笔啊!真是了不起,当初看到报告我就纳闷了为啥老彭就那么厉害,粮食产量都可以提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原来背后是任老板提供支持啊。”观察团一个成员说道。

  “任老板,我们今天看到了你的新式耕地机,我们觉得的建议非常好,你看这样行不行,边区的农业发展由你牵头来出一个整体的计划,包括如何种植,种子选择,开荒什么地方,需要开荒多少亩地等等,专业的事情由专业人士来做,我们这些外行就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就好,任老板觉得如何?”

  “没问题!”任重爽快答应道。

  他真不是多事,而是这件事关系到上千人的牺牲,任重不得不抽时间来完成它,除了他现在也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

  任重的演示和独立团的成功,让任重主持农业大生产计划这件事很快就变成边区的共识,任重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一边大规模生产农100旋耕机,一边开始沿著延河一路考察适合开荒的土地。

  延河俩岸靠河的地方平坦的河谷地带,或多或少已经有人耕种,任重自然不会与民争利,而是按照水流发电机覆盖的范围,把现在还是荒地的两边较为平缓的山坡,划入开荒的范围,一路查看一路测量记录,花了足足七天功夫,任重把适合开荒的地方从黎明研究所到边区的将近10万亩纳入规划。

  在任重看来,有了这十万亩新地,如果形成500公斤以上的优质种粮基地,那就足够边区自给自足了,甚至任重都不用再担心黎明研究所以后的粮食供应了。

  甚至有了这么多粮食,任重都能规划好几个养猪基地,用些杂粮和野菜养猪改善边区的生活。

  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化工没有突破硝酸铵的规模化生产前,解决农田追肥问题。

  有了这样一些思路,任重提出了动用一个团的兵力在春季进行开荒建设,把农田、沟渠、沼气池、养猪猪舍等统统规划进去。

  随便把黎明研究所的500亩地也完成了良种育种基地的建设工作,为了确保这个工作的长效,任重还要了一个农业研究小组,开始安排他们搜集当前时空中的一些粮食种子,按照主世界良种筛选试验设计,形成亮剑世界自己的良种研发模式,以后及不用依赖任重从主世界带来良种育种种子。

  只不过这个工作见效颇慢,任重倒也没有完全寄托在这个上面,至少最近几年,全部要靠他带种子来进行良种的扩大化生产,今年带货能力有限,只能管住眼前这5百亩地,等以后空出带货的量能,任重一个季度起码可以扩大育种基地到2500亩左右,这样可以生产的种子起码能覆盖25万亩土地,解决50万以上的粮食供应。

  当然任重不会把这个写到计划中,先期重点解决的就是10万新耕地的开荒和种植。

  同时,在考察中,任重看到很多地方都是较高的山坡地,有些离开延河都有一公里多,浇水方面很是不便。

  为了确保沿著延河新开辟耕地形成水浇地,任重从主世界找到了一种风力驱动旋转的木头水车提水工具,修筑好沟渠后,可以一级接著一级提水上去,用较少的人力就能形成水浇地。

  当任重的计划提交上去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复,并且派出警备第八团按照任重的计划执行。自黎明研究所以下50多公里的延河两岸,随即开始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开荒运动,每天都有规划好的山头被点燃,然后开始按照规划在山坡上建设梯田,一级接著一级的提水节点,按照规划修建起灌溉的水渠。

  这些工作很是繁琐,但是比起原来时空中的大开荒运动,任重这个已经降低了起码一个数量级的工作量,使得这些工作在41年初就取得了很大进展,先期开辟了将近3万亩新梯田出来。

  让春耕第一季工作可以采用传统方式播种下了小麦和玉米,等到冬小麦的时候就会换成任重种植出来的良种了。

  第三更!求票票

第152章 狂暴产能的后遗症

  随著边区兵工厂发展壮大,工人数量迅速从1000多名扩大到近4000名,蒋崇静痛并快乐著。

  兴奋快乐的事情自然有很多,边区十几个兵工厂如今月产能每个月都在突破历史记录!

  56半步枪的月产量突破3000支!

  82毫米迫击炮月产量突破100门!

  掷弹筒月产量突破300门!

  82毫米迫击炮炮弹月产量突破3000发!

  掷弹筒榴弹月产量突破10000发!

  各类子弹月产量突破10万发!

  手榴弹月产量突破2万枚!

  地雷月产量突破5000个!

  蒋崇静做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边区的兵工厂一个月生产的枪枝就可以武装一个主力团!

  随著攻克了熟铁制作子弹壳,采用钢芯弹头的子弹生产工艺后,子弹的生产就突破了铜材的限制,熟铁子弹易生锈的缺点,在当前这种高强度的战斗消耗下,根本来不及生锈就会被送进小鬼子的体内。

  这是41年年初,从任重到边区才几个月的时间。

  当初张万和说起八路总部根据地大半年的变化,蒋崇静还有些听天方夜谭一样的不真实感觉,如今奇迹在自己的身边重新展现,蒋崇静不得不承认张万和当初的夸张描述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

  在边区,任重的作用显得更加强大!

  但是相对来说,边区兵工厂的凶猛发展,让蒋崇静已经无力为继了!4000余全脱产的工人,对于现在的边区来说,已经是不可承受的负担!

首节上一节63/26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