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15节

  张云同志,真是一个一直创造奇迹的人呢!

  老总和副总参谋长都是磊磊落落的汉子,自然不会认为张云隐瞒弹药消耗量或者隐瞒弹药储备是有什么坏心思,他们也猜到张云是担心这样的弹药消耗量会遭到非议,干脆隐瞒了下来,这样的做法在部队中还是很常见的。

  下面各个部队,又有哪个不是私自截留点战利品的,无非多点少点,这都不是事。

  独立支队是八路军的部队,是服从八路军总部管理的部队,这就够了!

  ……

  老总自然也是看过了这个报告,不仅对那个“跨越射击法”印象深刻,更是对张云的“福将”和“土豪”属性又刷新了认识。

  “你觉得怎么扩大昔榆军分区的部队?”

  老总随口问道。

  副总参谋长拿出地图,很是认真的说道:“把河北省的井陉、赞皇两县的游击队、阳泉、平定等都归到昔榆军分区名下。这样一来,昔榆军分区成为涵盖榆次、寿阳、阳泉、平定、昔阳、井陉、赞皇等地,成为一个完全包含正太铁路的广大区域。”

  “这样,军分区更方便东西策应,南北沟通,既能挡住太原、石门两边鬼子对根据地的攻击,保障晋察冀、晋冀豫地区的安全和联络,又能随时集中力量,破袭太原、石门等地,扩大破袭战果。”

  “同时,把386旅以及留守冀南的补充团、771团(目前在129师独立旅)也纳入双重管理部队。这些部队都曾是大旅长的部队,接受起双重管理也比较容易。同时也可以让张云那里出一份供给物资,降低平原地区部队的弹药供给压力。”

  在总部首长里,副总参谋长可以说是对独立支队、对张云了解最多的人,特别是他前后与张元对接过多次,对张云也有很精确的判断。

  在他看来,张云同志是一个不精于战役指挥却善于创造奇迹的人,是一个不喜欢钻营却喜欢增加双重管理部队的人。

  实际上,如果不是邢志国以及总部派出的各类人才相助,如果不是总部精准选派的各个政委们竭力合作,仅仅是独立支队10个团级部队的竞合关系,张云自己都搞不定。更别说军分区物资拨付、财经管理、反腐、情报等等各项事宜。

  但偏偏张云同志就是能不断缴获,不断增强部队火力,然后以火力创造奇迹,打出了其他八路军打不出来的战绩。

  虽然不理解为什么张云喜欢增加双重管理部队,就像不理解张云为什么喜欢每隔半个月就去破袭一样,但是这不影响副总参谋长配合张云。

  老总听罢副总参谋长的话,沉思了好一会,然后默默点头。

  …………………………分割线…………………………

  9月底,经过总部的慎重研究,并经YA批准,咱们的张云同志再次迎来了表彰和职务晋升。

  此次,副总参谋长再次亲自带队过来,一方面代表八路军总部向军分区传达表彰和任命文件,另一方面调研云烟厂运营情况及独立支队仓储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于是,在驻地营区一座依山而建能够防空轰炸的大会议室里,军分区召开了一次全体干部大会,包括大旅长、李云龙、丁伟以及独立支队各个团长、游击队各个队长、军分区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军分区所有干部都参加了会议。

  “此次在昔榆军分区全体干部、全体战士的共同努力下,共同迎战鬼子4路合围,经过数天激战,歼敌6.9万人,基本全歼了鬼子3个师团又1个旅团,创下了全面抗战以来最大战果。”

  “经YA及总部批准,昔榆军分区记集体一等功,张云同志记特等功,李云龙、邢志国、刘长青……张大全等指战员共66人记一等功,另有293人荣获二等功,名单会随后下发。”

  “另外,经总部批准,昔榆军分区改称正太军分区,统筹榆次、寿阳、阳泉、平定、昔阳、井陉、赞皇等7县抗战工作,负责正太铁路沿线破袭及防御工作。”

  “军分区管理的部队有八路军独立支队、129师386旅、129师东进纵队补充团、独立旅771团,以及榆次、寿阳、阳泉、平定、昔阳、井陉、赞皇7县游击部队、民兵部队(共约4.9万人)。”

  “另外,经旅长同志申请,考虑到军分区工作一直由张云同志主持,由张云同志任军分区司令,大旅长任副司令员,主要负责指挥386旅作战 。”

第272章 多田骏的“囚笼政策”封锁战

  北平,鬼子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此时的鬼子司令部门口车水马龙、人流不息,无数的鬼子高层进进出出,齐聚一堂。

  鬼子多田骏中将新任职数天,就遭遇了太岳山攻防战大败,其统帅威信大失,士官怨声载道,因此沉寂了一个多月未曾下达什么命令。但这一个多月里,多田骏这个老鬼子并未失落,而是跟参谋幕僚们认真研究了华北战局,梳理了八路军发展情况,也精心调研了独立支队的发展脉络。他和参谋们针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方式,精心研究了一套新的战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专门召集了第一军、第十二军以及各师团长等鬼子高层,召开了这次专门的“华北新形势下整肃作战”会议。

  随着鬼子高层们汇聚会议室,这场会议正式进入主题。

  长长的方桌上,多田骏脸色平静的坐在主座上,打量着下面坐的满满当当又整整齐齐的军司令、师团长及独立旅团的旅团长们。

  经过一个多月的补充,华北方面军部队数量不仅恢复到太岳山攻防战战前水平,且兵力还有所加强,共有10个师团、11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集团,约31万人。

  其中第一军辖第20、36、37、108师团(后备兵员补充到位)及独立混成第3、4、9旅团,兵力约10万余人,驻防山西;

  第十二军辖第21、3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5(二线兵力重建)、6、10旅团,兵力约7万人,驻防山东;

  驻蒙军辖第26师团、骑兵集团,约4万余人,驻防大同周边及内蒙古地区;

  方面军直辖第27、35、110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7、8、15旅团,负责北平直到徐州的广大平原区域。

  同时,华北地区(含山西、山东及华北平原地区)编练伪军部队10万余人。(华北伪军数量峰值为27万人,抗战中被八路军歼灭100余万人,注意伪军仅进攻八路军,从来不进攻国民政府控制区域,因此国民政府的战绩里不包含毙伤伪军数量)

  “诸君,上次太岳山攻防战大家也都知道了。”

  多田骏脸色平静的对着下属们说道:“自1937年我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以来,基本形成了对国民政府的压制局面,仅用了两年时间已经占领了半个中国,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精华之地。”

  “但是在我们进攻大城市的同时,之前的赤匪,现在的八路军部队却趁机在山区、农村地区发展起来,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现如今,八路军特别是独立支队已经成为了我们华北地区的大敌。”

  “特别是这个八路军独立支队,其不仅长期破袭太原、石门等地,经常截断正太铁路,为我们蝗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不过,八路军部队盘踞山区和农村,飘忽不定,主力部队难以捕捉;唯一发现拥有固定驻地的独立支队却盘踞山间要塞,火力强大,让我们损兵折将,伤亡巨大。”

  “平原地区里,我们无法找到八路军部队主力并与之决战,而山区地形中我军优势的重炮火力无法发挥,无法攻克依托要塞的独立支队。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僵局。”

  “但八路军这样的游匪部队,拥有难以克服的缺点。”

  “部队在平原地区飘忽不定,就意味着其缺少稳定的可供发展工业的区域;而山区地形复杂,物资也匮乏,缺乏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

  “我们的情报部门今年以来已经从很多渠道证实,独立支队以及八路军各部队都在大规模采购物资特别是铜铁、火药、粮食等。司令部判断,八路军仅有的军火工业都在山区,且物资严重依靠外购和平原地区提供。”

  “因此,掐断八路军物资外购渠道,就可以有效削弱八路军;截断山区八路军与平原八路军的联系,就可以极大限制其军工发展;而限制各地八路军的流动,就可以限制其发展,同时逼迫八路军主力与我军交战。”

  说到这里,多田骏就对之前彬山元大将的战法嗤之以鼻。

  蝗军兵力数量本就不足,原华北方面军彬山元司令的战法却是在各地大肆建设据点,这里驻几百人,那里放几十人,如撒胡椒面般。结果就是各地据点的兵力都不足,无力面对拥有攻坚利器苏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八路军部队,造成处处被动。

  想到这里,他说道:“我们要采取的新战法,名为囚笼政策。先依托我们的兵力优势和物资优势,围绕关键节点建立坚固的防守阵地,从而长时间坚守;然后依托密集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实现快速增援。只要守住一处要点,就能网住一方区域,清剿一方游击队。”

  随后,参谋们详细向着与会的师团长、旅团长们介绍了“囚笼政策”。该战法核心就是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辅之以封锁沟、封锁墙,从敌占区向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构成网状囚笼,对飘忽不定的抗日军队压缩包围。

  具体操作是:先派兵抢占若干战术要点(如县城、重要村镇及交通枢纽),在那里修建坚固的据点。每个据点的外围,再按一定的距离(500米或1000米),修建多个呈卫星状分布的炮楼,然后在各个据点、炮楼之间修筑密如蛛网的公路,形成若干条环状线路,一旦某个炮楼遭到攻击,相邻的炮楼和据点立即赶来增援。

  这样一来,八路军部队就很难短时间内吃掉这些据点炮楼。

  而如果这样的据点能够守住,鬼子就会在根据地外围大量修复、新建铁路和公路,并慢慢向里推进,将根据地慢慢分割,一块一块吃掉抗日根据地。

  历史上,鬼子组织了大量劳力,在山西河北山区赶修自圭到晋城、临汾到高平、邯郸到长治、临汾到屯留的铁路和公路,以分割太行、太岳区。在冀西、豫北,敌人修建赞皇到临城、阳邑到武安等公路,以分割平原各个地区。根据统计,1939年至1940年日军在华北修复、修筑铁路1780公里、公路15600公里,构筑碉堡、据点2740余个。同时鬼子还依托湖泊、河流等,挖掘了大量的水沟和池塘,限制游击队的运动范围。

  同时鬼子修筑的公路也很有特点。一种公路是深沟公路,就是公路修得比地面高五尺,两旁沟深八尺到一丈,这样八路军部队很难快速机动通过马路,但是鬼子的汽车却可以快速赶到;另外一种公路,是围绕县城或者关键据点,连续建设三层公路,每一层都有鬼子汽车不停运动巡逻,发现游击队立即攻击,阻挡八路军侵入圈内。

  这些奇怪公路的作用只有一个,将抗日根据地切成小块,“扫荡”、“蚕食”、“清乡”相结合,企图摧毁根据地和抗日武装。

第273章 “友军”的反共部署

  在老鬼子多田骏布局“囚笼政策”时,国民政府也没有闲着,开始了他们反共、限共的积极部署。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方面,国民政府依托依托其国内统治地位,持续压制八路军部队的发展,频繁逼迫八路军将从鬼子手中夺回的政权交付给他们,并限制八路军部队的作战区域。

  如山东地区,明明是国民政府自己放弃抵抗,将山东地区全扔给了鬼子,但是等八路军部队收复了部分地区政权后,却要求八路军部队撤出,并规定山东纵队在泰安、徂徕山以西,滕县以北,津浦路以东活动,限令鲁南、胶济路以北八路军各支队在几天之内开赴指定地点集结。

  同时,山东地区国民政府的敌后抗日武装,提出了“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动口号,并组织“扫马大队”、“反列大队”,持续积极反共亲日。很多国民党士兵转身投靠鬼子,成为了专打八路军和霍霍老百姓的伪军部队(此后数年仍有不少伪军部队一边领取鬼子津贴,一边领取国民政府发放的军饷,然后抗战胜利后他们转身又反正变成了国民党部队)。

  随后,就是各地国民政府部队制造蓄意事端。例如,袭击、残害党领导抗日军民的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据统计,1939年6月到12月,国民党顽固派仅向山东纵队所属部队就进攻90多次,杀害抗日军民1350多人,扣押抗日干部、战士近1000人。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摩擦的同时,国民政府也加强了对边区的封锁。

  天下第一军镇守天水,数十万人不去前线打仗,却开始封锁各个路口,限制粮食、棉花、铁、布匹、食盐等必需品贸易进入边区,扣押、处罚运货商民,从而实现“困共”、“穷共”的目的。

  同时,天下第一军的军长还大肆扣押赶赴YA的进步青年,不肯为其效力的青年全部被列为“顽固分子”,并送去西北劳动营劳改。该劳动营最多时扣押和劳改了3000名进步青年……

  ……………………分割线……………………

  国民政府积极反共的时候,盘踞山西的晋绥军也没闲着。

  他们困守晋西南地区,虽然有近10万部队(包括新军),却斗志不足战心不高,被鬼子第20师团2万多部队压制而动弹不得。

  公平的讲,晋绥军在抗战初期打的很顽强,也取得不错的战果,值得可歌可泣。但在几个月时间损失了90%的兵力,仅剩几万人后,晋绥军基本被打掉了斗志,之后就不再跟鬼子打硬仗了,反倒是后续打友军(包括八路军和中央军)打的还有模有样。

  虽然战心全无,但是不得不承认,晋绥军占据着晋东南地区,控制着大量从山西通往边区的要道枢纽,前期八路军很多人员和物资都是通过这些要道流转。现在,晋绥军在上层授意下,持续采取要道封锁策略,对于八路军的战备物资实行零通关政策,强行扣押过路的物资,实实在在给现在缺粮、缺物的八路军边区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也幸好晋绥军对中央军同样十分警惕,在后续与八路军总部的谈判下,对部分通道和部分紧迫物资又予以了放行(同时新军很多都是倾向我党的,在封锁上故意留下缺口),这使得八路军部队与边区仍然保持着部分物资交流通道。

  为了避免更加恶劣的情况发生,八路军各部队、各根据地不得不冒着巨大的牺牲,搭建了数条通过日占区的地下交通线,以各种地下渠道,实现各根据地与边区、YA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动,也演绎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分割线……………………

  就是在这样风起云涌、黑云压城般的背景下,在鬼子和国民政府正在合流开展物资封锁的趋势下,正太军分区这种缴获巨大,物资丰裕的部队才显得格外重要。于是八路军总部大胆提拔,直接任命张云为正太军分区的司令,其级别甚至超过了大旅长。

  面对总部的任命,其实张云最初是拒绝的,毕竟大旅长像兄长一样照顾张云,张云也不愿意让大旅长感觉难堪。

  但是大旅长却是一个很磊落的人,他走过了太多风雨,见过了太多牺牲,根本不在乎这些。他笑着劝说张云:“我一直负责在外打仗,对军分区并不熟悉。你过去一年多带领军分区稳步发展、积蓄物资、发展部队,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这个职务非你莫属。”

  “目前鬼子开始了加紧封锁,部队战斗频繁,别忘了给我们386旅供应给养就行了!”

  于是,在副总参谋长的配合下,在大旅长等人的支持下,张云成为了八路军部队中最年轻的军分区司令,而正太军分区也成为了八路军部队中正规军数量最多的军分区。

  在召开完军分区干部大会后,张云、大旅长、副总参谋长等人也讨论了目前的局势。

  副总参谋长简单汇总了这些日子的情报,包括鬼子的新动向,中央军及晋绥军的持续摩擦等,然后总结道:“如今,我们的斗争形式确实不容乐观,日本鬼子的蓄意封锁和扫荡,国民政府、晋绥军的有意为难,都使得我们现在的处境要比以往要难一些。”

  张云有些惭愧的说道:“此次驻地攻防作战,我们暴露了太多实力,引起了鬼子和顽固派的警觉。说起来,还是我们拖累了大家。”

  大旅长听完这些,安慰道:“这不怪任何人,要怪就怪我们自己发展太快太好了。”

  说道这里,大旅长有些好笑的说道:“不过我可是早就听说,你一直未雨绸缪的在储备物资,光是在和顺、辽县等地,就以军分区的名义建设了好几个仓库群,日夜不停的往里面运输物资。搞得一些老战友经常给我发电报,恭喜我发财,要我贴补贴补他们。”

  “现在我们都在这里,你怎么也得的让我们去开开眼了吧!”

第274章 军分区的储备仓库1

  1939年10月中旬。

  在军分区全体干部大会闭幕后,张云安排军分区后勤部以庆功宴的形式,好好的款待了长途赶来的副总参谋长和386旅各军官、各游击队负责人,让大家品尝了一番“全马宴”。

  连续做了一个多月的马肉,独立支队的炊事班战士们早就练就了各种制作马肉美食的绝活,这一次炊事班全力施为,让前来参会的军官们大开眼界。

  炖马肉、蒸马肉、瓮马肉、辣椒炒马肉、马肉蒸饺、酱马肠……

  大块大块的马肉,轻轻一咬,汁水飙飞,肉香炸裂;鲜香柔润的马肉水饺,让大家吃的满口流油,赞不绝口。

  美食当前,众生平等,因此副总参谋长、大旅长等人也混在人群里,与军官、战士们一起坐在一起美滋滋的吃着。

  “张云,这些马肉都是驻地攻防战中被炸死的东洋马么?”

  大旅长一边吃着鲜美的马肉,一边向张云问道。

  “那肯定是!张司令这一战缴获了鬼子几千匹东洋马,还缴获了几千匹死马,够咱们吃好一阵子了!”李云龙在旁边吃的很开心,听到大旅长的问题,立即插话捧了一下张司令,也吹嘘了一下自己的战果。

  “上次我们新一团攻破鬼子伤兵营,也得到了大量的战马和马肉。咱新一团战士也足足吃了半个月,搞的全团战士都胖了三斤!”

  “可惜我们新一团的炊事班手艺差些,不管怎么做马肉,吃起来都有些粗和柴。张司令,要不我把我们的炊事班战士派过来进修进修,学习学习咱军分区的绝活。”

  张云也在旁边吃着,闻言笑道:“可以啊,我们肯定欢迎。不过也不能怪咱们的炊事班手艺不精,牲口是咱们老百姓养家糊口的命根子,平时爱惜的不得了,大家平时怎么会烹饪马肉。”

  “之前我们的炊事班对马肉的各个做法也不熟悉,让我们连续吃了半个月的马肉汤和炖马肉。后来做的多了,大家就摸索出好的做法和手艺,这味道就越来越好了。”

  “可惜啊,马肉毕竟有限,就是不知道鬼子什么时候能再给我们送来这么多马匹来。”

  坐在旁边闷声大口吃肉的孔捷突然笑着说道:“我不知道鬼子什么时候再来军分区送死,但是老李恐怕很快又能吃上马肉了。我可是收到消息,鬼子108师团的鬼子们对老李奔袭他们的伤兵营很是痛恨,扬言要专打新一团呢。”

  “这帮鬼子还长能耐了,”李云龙不屑的说道:“去年鬼子五路围攻咱们根据地的的时候,也攻击了咱们的医院,杀害咱们的伤员,劳资还没找他们算账了。我算看出来了,咱们据守山区,只要子弹炮弹管够,鬼子还真没有实力深入咱们山区根据地。”

  说到这里,李云龙立即“谄媚”的对着张云笑道:“张司令,相比张万和张部长那个穷扣样,咱军分区对部队那是有名的大方。就冲这,咱老李以后要请张司令喝大酒!”

首节上一节115/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