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抗日之铁血远征 第13节

楚雄不想太早引起鬼子的重视,所以尽量压制着部队的级别,一个连,鬼子的重视力度会少很多的。

七连的领导班子包括

连长:楚雄

指导员:杨威(兼守备连指导员)

守备连连长:何振华(副连级)

一排长:李青、二排长:张宇、三排长林晓峰、四排长:严浩宇、五排长:谭涛、六排长:李大元

炮排:赵辉

猛虎小队副队长:陈小虎(石头)

由于这次缴获了大量的机枪和掷弹筒,36个步兵班每个班装备一挺轻机枪(正、副射手)、一具掷弹筒(正、副射手),步枪手9人,步枪手每人负责为机枪组携弹60发,全班为掷弹筒携带榴弹24枚。

在柳镇和周边各村招收新兵500人,全部送到神仙岭老营进行三个月的训练,三个月之后补充120人进守备连,其他的补充进主力部队。

主力部队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半个月的集训,主要就是进行班组训练,各排长要在解放战士中开展诉苦运动,对投诚的解放战士进行教育和训练。

以后投诚和俘虏的伪军一律统称解放战士,任何人不得搞区别对待,都是革命同志,地位平等!

部队训练已经有了固定的模板,照着练就行,没有出现纰漏,倒是招收新兵遇到了一些麻烦……

第十八章:围点打援(3)

第十九章:征兵受阻

楚雄本来以为在柳镇及附近十几个村子,招收500名新兵是很容易的事,结果现实给他上了一课。

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八路军振臂一呼,百姓应征者如云的感人场景并没有出现。

镇上还好一些,至少还有几个做工的听了宣传过来应征,派到各村的征兵队普遍碰了钉子,几乎没有人报名应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老百姓中普遍流传着一句话: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当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而适龄壮丁几乎都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去当兵了,家里就少了一个顶梁柱。

国家又不可能一日无兵,所以只能通过制度来招兵,常用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募兵制,一种是征兵制,其他的几乎都是这两种制度的衍生,如北周后出现的府兵制就是征兵制的升级版。

募兵制的核心就是花钱养兵,军队职业化,用军饷去养兵,像南宋、北宋、清等政权实行的就是募兵制。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族群,从军常为被迫性或半被迫性的选择,而在一定条件下,国民有其从事军职的必要与义务者,其制度为征兵制。

可以看出征兵制是一种强制性的兵役制度,五代后又升级为操作性更强的府兵制,明代的军户制也是一种府兵制,其特点是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可以看出来征兵制是国家或政权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平时耕种,战时从征,不从征者轻则坐牢,重则杀头,百姓不得不当兵。

实行征兵制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像汉朝,汉武帝北征匈奴,一声令下,五十万大军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征齐,根本不用担心没人敢不来。

府兵制更是,从《木兰诗》就能看出来: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可汗军贴一下,府兵就得老实自备马匹、武器在规定的时间赶去报到,规定的时间不到是要杀头的。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强制性征兵制度,古代那些强势帝王才能动则就出兵几十万,甚至百万。

民国时期显然不具备强势政权的特征,国家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各地事实上是新、老军阀在统治。

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兵役制度,各新、老军阀招兵都是靠军饷,也就是募兵。

但军饷却很低,又普遍存在军官克扣军饷、打骂士兵,不把士兵当一回事等行为,导致了在普通民众中,存在只要活的下去都不愿当兵的心理。

从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征兵方式抓壮丁!

整个抗战时期,国府抓的壮丁不下去千万,有大一部分壮丁死在了押解的途中,这又必定会引起一个恶性循环,民众更反感当兵。

很多人为了逃避兵役甚至选择自残,残疾总比送命好!

而反观我们的对手鬼子,他们国内就有完备的兵役制度,七七事变前,鬼子只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战争一全面爆发,在短期内又扩充了二十个师团,兵力扩大一倍多。

随着战争的扩大,鬼子又进行了几次动员,最高峰的时期拥有七百多万军队。

他们的人口基数甚至连国府的三分之一不到。

反观国府,连抓带强制,军队规模也只能维持在三百万以内。

八路军征兵既没有军饷,又不能使用强制手段,而北方又没有大革命时的群众基础,所以早期征兵是非常难的。

之所以后面出现了涌跃从军的盛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鬼子的烧杀抢掠和奴役,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另外一个就是“唤醒”,通过政策的宣传和引导让广大民众看清了鬼子的真实本性,面对鬼子的侵略,要不反抗,要不死!

死了还要被人指着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当然还有很多政策性的东西作支撑,比如减租减息运动、严明的军纪、官兵一致、兵民一体的制度,广泛的动员等等,这是一整个系统,环环相扣,不是像电视中振臂一呼就应者如云那么简单的事。

楚雄心里清楚,七连要真正的发展壮大,仅仅改造伪军、土匪、旧军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去唤醒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谋利益,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予群众尊严和地位,让群众与八路军成为一家人,只有这样,七连才会发展壮大,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兵员和物资,去战胜强大无比的侵略者。

“同志们,唤醒民众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要有耐心,要像我们当初在鄂豫皖一样,扎根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办实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为了发动群众,楚雄挑选了部分四方面军的老同志加上部分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新同志,组成了十几个工作组。

征兵的事情先放一边,他们的任务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先让群众认识八路军、了解八路军。

然后让群众认识鬼子,揭露鬼子侵略者的真实面目

最后是发动群众,开展最广泛的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民众解放运动……

“连长,要是那些地主老财和族老乡绅阻挠怎么办?”

工作组的同志们向楚雄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

“同志们,该斗争时还是要斗争,但要把握尺度,团结大部分的开明人士,打击少数的顽固派,既不能照搬鄂豫皖时期,又不能听之任之,找几个重点分子,想办法拿到他们勾结日伪的铁证!”

“斗地主是不允许,但惩罚几个汉奸走狗还是可以的!该下狠手就下狠手,杀鸡儆猴!”

楚雄的话中透出了浓浓的杀气,很多这样顽固分子屁股都不干净,合作还好,不合作就不能怪他下手狠了。

“同志们,放开手脚去干,但必须要有理有据,铁证如山!七连给你们做坚强的后盾!”

第十九章:征兵受阻

第二十章:武装工作队

工作队是派出去了,每个村一个班,他们的任务不仅是要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还要在每个村建立一个民兵连或者民兵排。

每三户或三十亩地出一名民兵,每名民兵每月补贴20斤粮食,不愿出人的可以出粮食代替,标准是每三十亩地出两百斤粮食。

民兵农闲时组织军事训练,每月训练时间不低于一个星期,农忙时就下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抢收、抢种粮食。

在妇女中成立妇救会,将妇女组织起来,战时帮忙做军粮,平时帮忙做军鞋和军衣,每人每月补贴5斤粮食。

组织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规定地租最高不能超过六成。

楚雄看明白了,既然群众对当兵一时还有抵触情绪,那就先推行民兵制。

当民兵不仅不用远离家乡,每月还有粮食补贴,而不参加的就要出粮食,这一进一去的选择,老百姓算的清的很。

而对于那些大户人家,他们田地多,30亩一丁,他们根本出不了,也吃不了这个苦。

他们就只能选择出粮来代替,三十亩才200斤,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毕竟工作队组建民兵的任务是联村自保,打鬼子,防止土匪袭扰,对大户人家来说也是有利的。

这个就是温水煮青蛙,让所有人逐渐适应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义务为抗日出力,同时享受八路军保护的权利。

减租减息运动开展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这个时代的地租,大部分在七成以上,甚至八成、九成,佃户辛辛苦苦给地主种一年地,交完租后所剩无几。

丰年还好一些,一半粮食一半野菜还能勉强度日,要是遇到荒年,饿死了也是常见的。

现在好了,八路军一来,就要求地主将租子减少到五成,这就给了佃户活路了,很快就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工作队很快在各村扎下了根,民兵连也建了起来,有了枪杆子的农民,腰杆子也硬了起来,地主老财说话也客气很多了。

当然不是每个地主都配合八路军的政策的,减租减息政策一出,在地主中就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开明派,在他们看来,八路军的政策虽然有些过分,但不是不能接受。

地主都是靠佃户生活的,如果佃户都活不下去了,那他们要不都饿死,要不就要造反了,这些都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细水长流才是长久之计,不是还有五成收益嘛,可以接受。

第二派就是骑墙派,他们心里很不愿意减租减息,但他们也怕得罪八路军,自古民不与官斗,八路军掌握枪杆子呢!

让他们让出一些利益给那些苦哈哈,他们就算不承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一部分是占大多数的。

第三派,就是顽固派,他们认为八路军没权利要求他们减租减息,自古种田交租天经地义,他们根本不鸟八路军的工作队。

在他们看来,就那么十来人,比他们的武装庄丁少多了,明着暗着武装对抗减租减息政策,这样的顽固每个村都有那么个把。

最嚣张的就是高家村的高百万,他们不仅武装对抗八路军的工作队,还打伤了一名交不起租子的老百姓。

负责高家村的工作队队长杨志军是一名斗争经验非常丰富的老红军,四方面军的老人。

在面对高百万的武装对抗后,他没有采取过激的军事行动,而是选择了暂时性退让,一是麻痹对方,二是以退为进,先摸清对方的底细后再对症下药。

经过一个星期的摸查,杨志军将高百万的底细彻底摸清,鉴于对方的私人武装要远强于他的工作队,靠他们自身的力量不仅收拾不了对方,还有可能打草惊蛇。

“有困难,找连长!”

杨志军决定将收集到的情况上报到连部,请求连里派主力部队到高家村协助处理高百万的事。

柳镇连部

杨志军见到了楚雄,并且将高百万武装对抗减租减息政策的事上报给了连里。

“连长,这个高百万仗着手下有几十名武装庄丁,非常的嚣张,不仅不配合工作队的工作,还我行我素,在收租的过程中打伤了一名村民。”

楚雄听了自然是很生气的,枪打出头鸟,正愁不知道拿谁开刀呢

这个高百万就把脑壳送了过来,不砍了他脑壳都对不起他这么识趣的。

当然砍他脑壳也要讲究策略的,既要震慑宵小,又要有理有据,让人无话可说。

“这个高百万他应该也不是一个二愣子,我们八路军在柳镇的实力他应该也是知道的,就凭他那几十条人枪,对抗你们工作队还行,一旦我们出动主力,灭了他也就分分钟的事。

志军,他这么嚣张的底气何来?有摸过他的底吗?”

楚雄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对杨志军的一个考察,看看他的斗争经验。

“连长,我调查过了,这个高百万本名高万和,家有良田数千亩,不仅高家村绝大部分土地是他家的,其他村也有很多良田被他霸占。

他有一个兄弟在省政府当高官,他之前就是靠着这个兄弟的势力勾结地方政府,巧取豪夺攒下了这么多产业。

他兄弟跟他私下说过,八路军改编后也属于国府武装,与政府有协议,不得在地方分田分地,否则就是破坏统一战线。”

李青等人听的眉头紧锁,但楚雄却是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示意杨志军继续说下去。

首节上一节13/18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