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亮剑搞援助 第675节

  冈村宁次看完电报内容之后,然后签上名字,交给一名作战参谋,作战参谋拿着电报向外走去。

  “大将阁下!”有末精三道:“如果这份情报是真的,那么晋东南的八路军129师主力,还有华北其他所谓的根据地,应该也会有所动作。”

  “除了新一团之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八路军129师,129师之主力,很可能会北上与新一团一起,两面夹击太原。”

  冈村宁次点了点头:“有末君言之有理,田边君!”

  田边盛武身子一挺。

  冈村宁次:“立即命令情报部门,全力收集关于129师之情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司令部汇报!”

  “嗨!”

  田边盛武低头,然后快速的拟起电报来。

  晋东南那边的八路军,反间谍的工作做的也很出色,但是依旧有鬼子的特工和间谍,没有被揪出来。

  毕竟。

  总部首长他们可没有像李云龙这样的外部情报支持和技术援助。

  但即便是这样,日军的间谍和特工在晋东南依旧是没翻起什么浪花。

  要是换成中央军,早就被日军的间谍和特工给渗透成筛子了。

  拟完电报,冈村宁次签字,然后交给作战参谋拿到隔壁通讯室,将电报发出去。

  田边盛武这才有了说话的机会,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大将阁下,如果八路军此时攻打太原,反倒是蝗军的一次机会!”

  “哦?”心绪不宁的冈村宁次神色一动,问道,“田边君,你为何这么认为?”

  如今晋西北八路军的战斗力实在是恐怖,冈村宁次正担心第一军顶不住。

  毕竟,山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让冈村宁次放弃山西,他又舍不得。

  因为一旦放弃山西,让八路军给占领了山西,那么八路军就会以山西为跳板,北可进攻蒙古的驻蒙军,东可向华北平原进攻。

  届时。

  华北方面军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说不定蝗军还会被八路军赶出华北。

  “大将阁下、有末君,你们请看!”

  田边盛武快步来到墙面上挂着的一幅巨大地图前,用木杆指着地图上的太原说道:

  “目前太原的蝗军兵力,有第41师团、骑兵第1旅团、第14旅团和第18旅团,另外还有第一军直属山田联队、宪兵队和蝗协军。”

  “合计蝗军兵力大约3万5,蝗协军兵力2万,总兵力约5万千人。”

  “在正太铁路,还有第33师团、第37师团随时准备增援。”

  “东边,有我方面军直属第21师团、35师团而后骑兵第4旅团随时准备增援。”

  “北边,有第1师团和驻蒙军随时准备增援。”

  作为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田边盛武还是有点东西的,三言两语便将目前的日军态势分析的一清二楚。

  虽然田边盛武有东西,但是东西不多。

  因为情报的限制,田边盛武并不完全清楚八路军的态势,只分析出一个大概。

  “参谋长阁下。”有末精三道,“你的意思是,八路军攻打太原的情报,是假的?”

  “情报的真假,暂时还不能完全确定。”

  田边盛武看了有末精三一眼,摇了摇头:

  “我的意思是,假设情报是真的,晋西北和晋东南的八路军主力,从这两个方向朝太原发起进攻。”

  “如今太原的兵力和作战物资都很充足。”

  “太原周围的山,周围有大量的坑道和反斜面工事,以及加厚钢筋混凝土工事,城墙也被加厚,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再加上蝗军的援军兵力充足,随时准备增援。”

  “八路军这么一打太原,大概率打不下来,不仅打不下来,反而会因此损失惨重,部队陷入疲惫。”

  上一次,日军进攻晋西北的作战物资还没有用完。

  在太原还有1万5千吨作战物资,日军的弹药很充足,即便是被八路军包围一两个月,也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问题。

  不过,田边盛武并不知道,八路军已经装备了203毫米重型榴弹炮,专门用来对付鬼子的加厚钢筋混凝土工事。

  即便是对付坑道和反斜面工事,新一团也有一些心得。

  至于太原的城墙加固,在203毫米重型榴弹炮面前,不论怎么加固都不堪一击,哪怕是日军将城墙修成要塞那种工事,也挡不住203毫米重型榴弹炮的轰击。

  “田边君,你的意思是…”冈村宁次道,“这是蝗军的一个机会?”

  “没错,大将阁下,八路军可并不知道大本营要给我华北方面军调集5个师团和6万吨物资,用于四月份的扫荡。”

  “如果,八路军打太原打到4月份,还没有打下来,等大本营调集给我部的5个师团和6万吨作战物资一到位。”

  “那蝗军就能从外围,对八路军实施合围,给八路军来一个中心开花战术。”

  “如果八路军提前撤走,届时八路经过长时间作战,不对疲惫,士气下降。”

  “此时,蝗军5个师团的精锐,对晋西北的八路军再发起大规模扫荡进攻,大事可成!”

  听田边盛武这么一分析,冈村宁次顿时想通了。

  华北方面军的优势在于大本营新调集的5个师团和6万吨作战物资。

  这也怪李云龙发的那一份明码电报,不然大本营还不会给华北方面军调这么多兵力和作战物资。

  李云龙此举,无异于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冈村宁次心想:华北方面军的总兵力大约是在20万,5个师团的兵力合计在10万左右,加起来就是30万。

  而八路军攻打太原的兵力,大约在20万左右。

  不管怎么说,此次战役的兵力是30万对20万。

  优势在我。

  ……

  山西。

  太原。

  日军第一军司令部。

  通讯参谋手里捏着电报,快步的走进司令部,表情凝重地向岩松义雄汇报导:

  “报告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发来急电!”

  岩松义雄神情一凛,急电就表明有重大的事情已经发生,或者即将有重大情况发生。

  岩松义雄:“念!”

  “嗨!”通讯参谋双手拿着电报念道,“根据可靠情报,晋西北八路军新一团已完成战前动员、弹药已经发放,欲与晋东南之八路129师,合力对太原发起进攻,命令你部立即做好应战准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天皇陛下板载,大日本蝗军板载。”

  岩松义雄闻言大惊,猛然站起身来,满脸难以置信:“纳尼?晋西北和晋东南的八路军主力,要进攻太原?”

  “嗨!”

  通讯参谋低头,随后将电报放在办公桌上。

  原本就成惊弓之鸟的岩松义雄,此时更加惊慌。

  前任第一军司令官,就是在他这间屋子里,被八路军给击毙的。

  这才过去大半年,八路军又要攻打太原了?

  岩松义雄慌的一匹,如今八路军的实力,可比第一军强太多了。

  即便现在太原在他的经营下,几道防线堪称固若金汤,但是岩松义雄依旧没有把握挡住八路军的兵锋。

  晋西北李云龙的部队,也就是新一团,实在是太强悍了,第一军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是新一团的对手。

  连甲种师团都在晋西北败下阵来,更别说他手底下的这几个二线师团。

  过了好一会,岩松义雄才压下心底的惊慌,面无表情的说道:“立即把参谋长、参谋副长,还有山本君叫来!”

  “嗨!”

  通讯参谋猛然低头,快步向外走去。

  对于这份电报的真实性,岩松义雄没有丝毫怀疑,既然是冈村宁次大将发来的,那绝对是真的。

  没多久,参谋长花谷正、参谋副长宫崎正雄,以及山本一木少将,联袂来到办公室内。

  看完冈村宁次发来的电报,花谷正、宫崎正雄和山本一木三人都齐齐变了脸色。

第745章 都在行动!

  八路军要攻打太原了?

  花谷正和宫崎正雄心里也是慌得一匹,山本一木的脸色还算镇定,但脸上也是变了脸色。

  虽然山本一木心理素质过人,但是面对李云龙,就如同面对一座大山一般,巨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让他有些喘不过气。

  两年时间,干掉日军16名将官的战绩,让他这个自诩特种专家都自愧与汗颜。

  山本特工队最好能拿得出手的战绩,也不过是才击毙了一名国军的中将师长。

  这一仗,要是驻太原的第一军全军覆没,恐怕李云龙击毙日军将官的名单上,又得再增添几名,而且还是好几个。

  光是第一军司令部,少将以上的军官就有4名。

  再加上第41师团长、骑兵第1旅团长,第14旅团长和第18旅团长,又是4名将官,太原及其周围足足有8名日军将官。

  山本一木正思索间,岩松义雄扫了三人说道:“八路军即将攻打太原,诸君怎么看?”

  “司令官阁下!”参谋长花谷正率先道,“我建议立即布置防御,而且要把防御的重心,布置在太原以北的方向,晋东南129师的兵力虽然多,但是晋西北新一团的火力最猛,他们的士兵最精锐,我们可以将第41师团调到太原以北,第14旅团和第18旅团在太原以南,骑兵第1旅团和山田联队为预备队,同时命令第37师团和第33师团,做好增援太原的准备。”

  宫崎正雄也说道:“冈村宁次大将,绝对不会坐视我们第一军被消灭,所以肯定会派援军过来,只要我们能坚守太原一个月,援军一定能抵达,届时太原之围自可解除。”

  岩松义雄点了点头,看山本一木正目露沉思,便问道:“山本君,你怎么看?”

  “司令官阁下,我在想,这会不会是八路军的围点打援之计?”山本一木微微一愣,他原本不想多说话,但是岩松一雄这么问了,他也只好将心里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围点打援?”岩松义雄问道,“八路军围哪里,打哪里?”

  山本一木便道:“当然是围太原,打第33师团、第37师团,还有驻大同的第1师团!”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八路军打不成援,很可能会气急败坏进攻太原。”

  “如若八路军攻打太原,一定要命令援军小心谨慎,以免中了八路军的围点打援之计。”

  岩松义雄闻言,再次点了点头,山本一木的话说的有道理。

  但是不管怎么说。

  八路军肯定会在近期采取大的作战行动,而目标正是驻山西的第一军。

  岩松义雄道:“花谷君!”

  参谋长花谷正身子一挺。

  岩松义雄:“就按你的办法布置,让第41师团防御晋西北的八路军新一团,第14旅团和第18旅团,防御129师,命令第33师团和第37师团主力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增援太原!”

首节上一节675/108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