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多了。”
“不喝多,我啥话都不会讲,关TM我屁事,到处转一转,收获农民崇拜的眼光,满足自己的那点小心理,就算什么也不干,日后混个专家也是轻而易举的事,穿越嘛,不就是这样,开着大挂走上人生巅峰,还有什么不满足?”
刘清明夺过他的酒壶,没好气地说道:“算了,你都说了,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就够了。”
“我知道,就是想想挺没劲的,不说了,你来干嘛,这里要修路?”
“恩,要致富,先修路嘛。”
“那你可得得想清楚了,从今年算起,整个榆林市都要往南迁。”
赵昊伸出两根手指:“两次。”
刘清明诧异道:“为毛?”
赵昊一呶嘴:“前面这片沙漠叫什么知道不?”
“毛乌素啊。”
“对,这片沙漠在后世已经被治理成了固沙带,绿植覆盖率大幅度提升,那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长达20年的治理成果,在此之前,他是流动的,扩张的,不停地吞噬着脚下的土地,由于沙漠化的影响,榆林市不得往南迁移,我们坐着的这一块,会在几年后变成沙漠的一部分,我们提前60年来了,你说说看,能不能把它搞定?”
刘清明愕然:“你想治沙?”
“这里在汉唐时期是富饶的河套地区,唐朝的时候这里的名字叫“朔方”,是边境上的九个节度区之一,名将郭子仪就是从这里起家的,那个时候,这一带水草丰满,牛羊成群,到了宋代,这里成为西夏的一部分,因为过度的放牧和开垦,已经有了荒漠化的迹象,三百多年后慢慢变成了沙漠,并在随后的几百年愈演愈烈,终于变成了你眼前看到的模样。”
“也就是说它还有救?”
“嗯,之所以后世能成功,就是因为它不是天然的沙漠化地带,植树造林培育水土,防风固沙稳定环境,就可以改变它的状态,但是,做这件事情是看不到收益的,至少几十年内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所以从经济规律来说,它不可能现在开始,但是现在又是治理它的最好时机,你要修路,是不是也得要在两边栽树,不然风沙一来就给埋了?”
刘清明不明所以:“现在农民都忙着种国、参军呢,你叫他们来植树造林,谁肯来,就算用上行政命令,那也是不情不愿,效果未必好。”
“对呀,农民又不傻,没好处的事情,人家是不会干的,国家现在也不可能投入巨量资金放到这里,你说我是不是蠢?”
刘清明才不认为他蠢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我说呢,好心请我喝茅台,原来在这儿等着。”
赵昊嘿嘿一笑:“你都说了要致富先修路,西部和东部的区别在哪里?是人懒吗?是天然条件不一样,一个交通不便就是最大的隔阂,无论你怎么修,也比不上海运的低成本,所以资金更容易向沿海聚集,现在正值世界大战,海运不通,陆上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苏联,只要打通对苏通道,西北的商品具有更近的距离,更低廉的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苏联辐射欧洲。”
“华欧班列,一带一路!”
刘清明脱口而出,赵昊拍拍他的肩膀:“我就知道你会懂,这是一个机会,不需要搞什么扶贫,只需要一些政策上的引导,就能带动整个西部的经济起来,不光是工业品,粮食、经济作物、地方特产,都可以通过深加工,增加它的附加值,陕北的苹果、大枣、甜瓜、沙棘,都可以成为拳头产品,无论是鲜果还是果汁、饮料都会畅销欧洲的,他们需要扶吗?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机会,经济有了活力,就会形成示范效应,现在是干部愿意扎根农村搞建设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历史经验表明,前三十年的建设可以造福后世很长时间,我们也许看不到那一天,但是能在这种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刻留下一笔,还不值得吗?”
刘清明往后一躺,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沈蔓,你说呢,值吗?”
赵昊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从山丘下钻出一个身影,细细长长地走上来,红着脸说道。
“我觉得,赵专家说得有道理。”
赵昊一拍大腿:“着啊,美女说对,那一定就是对的。”
“你们呀,就害我吧。”
刘清明把双手枕在后脑,看着天上的星星,没有理睬两个宝货。
“噼啪”的爆竹声从身后传来,新的一年开始了。
第六百八十五章 改天换地
靖边县城外的沙皮沟,紧邻沙漠,本来也是人迹罕至之处,再过几年这里会成为沙漠的一部分,眼下却被一排排简陋的土屋给占据了。
“一分队全体集合。”
哨声响起,从土屋里跑出来一群男子,一水的青皮脑袋,灰色衣裤,背后用红字绣出一串数字。
“报数。”
“1、2、3、4......”
他们操着一种本地人谁也听不懂的语言,很快就完成了集合和点名,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干部走进来,身后跟着两名卫兵,手持长枪,眼神警惕。
他拍拍领头男子的肩膀:“关口分队长,给我翻译。”
“哈伊。”
“你们来到这里一个月了,除了劳动,我们没有任何的虐待行为,这足以表明我们的诚意,要知道,华夏的战俘在你们的战俘营里,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你们比我更清楚,所以,你们必须要为自己的罪行赎罪,在完成了必要的劳动改造之后,就能释放回国,相信到那时候,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扫除一切军国主义影响,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那些财阀。”
干部停顿了一下,等关口正三郎把他的话翻译成日语,队伍里的人毫无反应,显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辞了,他也不在乎,继续说道。
“今天是华夏的春节,营地管理处决定,给予营地里的日本战俘一些新的食物,等一下由分队长带人来后面领,算是改善伙食吧。”
说完,干部就带着关口正三郎和两个日俘去领伙食,等到三人端着大盆子回到营区,一众战俘们围上来一看,才知道华夏的管教人员为他们准备了什么。
“荞麦面!”
吃了几个月的小米、高粱米,这些日本战俘看到熟悉的食品,都有些激动,一些人不管不顾地直接上手就抓,拼命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赞叹。
“就是这个味道,太好了,我已经有整整两年没有吃过荞麦面了。”
“和妈妈做的一个味道,真想念家乡啊。”
“唔唔,太好吃了。”
关口正三郎努力维持秩序,争取让所有人都尝到味道,到最后只有他自己没有吃到。
这里的日本战俘来自于华北战场,他们当中有些是不愿意再作战,有些是顽固份子,有些是身体原因,无论是哪一种,都负有战争罪行,一些罪大恶极的战犯自然是要明正典刑的,而他们这些普通士兵,需要用劳动来赎罪。
接受劳动改造的日本战俘一共超过了3万人,第一批5000人安置在靖边县,负责修路和造林,也就是规划中的穿过毛乌素沙漠的榆靖公路,按规定他们将在这里呆上十年,对于这群普遍18-25岁之间的日本人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的时限,毕竟华夏给了他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否则以他们对待华夏战俘的做法,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
而且在进入营地之后,华夏看守也没有虐待他们,每天除了劳动,还会安排一些文娱活动,将枯燥的说教放到一些简单的活动中,让他们认识到之前的作为,都是受到军国主义的毒害,自发地产生抗争的行为,第一批的5000人就是改造得比较好的日本战俘。
就这样,以我党的对敌斗争经验,结合海南的先进监控手段,位于靖边县外围的战俘管理营地悄悄地成立了,老百姓甚至都不清楚,这个被隔绝起来的营地里,究竟是些什么人,只知道他们每天都会向沙漠进军,一点一点地筑起路基,栽上耐旱作物,从沙漠的边缘开始,慢慢向里面渗透,与大自然争夺生存空间。
十年、二十年的不懈投入,才有可能发生改变,既然华夏老百姓不愿意去做,那就让别人来做好了,日本战俘的到来,只是这项伟大工程的开端,也是赵昊来找刘清明的目地,因为这些人手是受刘清明管辖的。
当然了,5000人是不够的,就算他们每天都栽上十棵树苗,一天也只能栽五万棵,按照50%的成活率来算,一天只能存活25000棵,一个月只有750000棵,一年12个月,差不多9000000棵,十年也不到一亿棵,一亿棵树,是不足以让陕北返绿的。
赵昊的雄心也不仅仅是一个毛乌素沙漠,他看中的是整个北方的防风带,至少要栽种并成活1200亿棵树,需要几十万人持续十年、20年的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它甚至比高铁、桥梁还要费功夫,因为这是一项长期默默无闻的工作,也许到死的那一天,都没有人记得起,但是它的必要性一点也不比前两者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