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重生周卫国 第92节

“好。”

……

聚义厅

李卫民看着手中的资料,而后,又不断的查找着地图。如今清风寨的发展资金很是充足,之前周卫国拿鬼子尸体要赎金,虽然分了一部分给张自忠的第59军与庞炳勋的第40军,而剩下的整整一千万银元,周卫国早装进了系统仓库。如今,李卫民也终于来到清风寨,周卫国就将钱全部拿了出来,交给李卫民。虽然李卫民现在是独立师的参谋长,但,更像是一个后勤部长。

“手中有炼钢厂的建造图纸,可不知道要建在哪儿啊。”李卫民发着愁,他手中的图纸,正是周卫国完成日军尸体赎金任务的时候奖励的。

“啊?这可必须建在隐蔽的地方!”朱子明在一旁,认真的道,“我想想,咱们清风寨附近。”随后摸着自己的脑袋,不断思考。他可一直以为,现在的发展资金,都是李卫民从宿迁带过来的。毕竟,李卫民没有告诉他资金的来路,而他,也没有问。现在清风寨已经是正规军了,所以,以前积累的金银财宝,也被朱子明分给了清风寨的众人。原清风寨的兄弟稍微多一些,而从宿迁过来的8000新兵,也一人分得了10个银元。如此一举,直接安抚了那些人。

至于像珠宝、古董这些,他倒是听了周卫国的建议,没有去动。

“在咱们清风寨的后山与北仓山之间,有一个十分隐蔽的小峡谷。如果不是当地人,根本不知道,很多人会以为后山与北仓山其实是一座山。”朱子明一拍脑门,道。

“隐蔽是隐蔽了,可炼钢什么的,交通若是不方便,也很不方便的。”李卫民又苦恼的道。

“嘶,这就很麻烦了。”朱子明一模光脑袋,无奈的道。

一旁,周卫国倒是没怎么说话,对于发展的事情,他一向是甩手给李卫民的,包括之前在宿迁的驻扎,后勤所有都是李卫民管的,但是,现在发展遇到了难题,他作为最高领导,不能不去解决,随即,他问朱子明,“大哥,我记得,后山与北仓山之间的那个小峡谷,边上是不是咱们方水力发电机的地方。”

“没错。”朱子明回答道。

“我记得,咱们放发电机的那条溪水,应该是大黄河的分支之一,而且,水面较宽,水深也可以,应该是可以走船的。”周卫国分析道,“如果可以走船,那就不存在什么交通问题,反倒方便了许多。”

“对啊!”朱子明又一拍脑袋,赞同的笑道。

“行,那钢铁厂就定那儿了。”李卫民随即道,“咱们还要弄个服装厂,毕竟咱们要开始在这边发展,就要带动这边的经济。现在日本人要打武汉,涞阳这边,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咱们会又一段时间的发展期。咱们弄个服装厂,招些当地的妇女,进来做工,一个是增加百姓的收入,二是顺便保护他们。”

周卫国点点头,“可以。”

“至于机器,卫国,这还得拜托你家的商行,想办法弄些缝纫机啊,织布机啊,这些相关的机器什么的。”李卫民道,“然后服装厂的地点,最好就放在咱们清风寨附近的某个村庄里,毕竟这些妇女,也还是要做家务的。当然,这个村庄,咱们可以稍微偏一些,但却要在附近村庄的中心。”

周卫国点点头,这些机器,系统里倒是都有,而且价格上,因为不是军火,所以相对来说,并不贵,至于地点,“就杨庄吧,那里离咱们寨子最近,处于咱们这块区域相对中心的位置。”

“好。然后,最重要的,是咱们的兵工厂。”李卫民道,“有了钢铁厂,咱们的兵工厂就有了原料。现在,咱们装备的基本都是德式的装备,枪支还好,弹药的话,其实用完就没有了。虽然,卫国家的商行,基本都能及时供应我们的弹药。但咱们不能老是靠着商行来供应,咱们必须要又自己的兵工厂。”

“这点我同意。”

“我也同意。”

“至于地点,一,当然要隐蔽,二,离咱们的钢铁厂又不能太远。”

“就放在北仓山吧。”周卫国道,“现在天气热,咱们让兄弟们,把靠峡谷一侧的北仓山整一整,这样,靠钢铁厂近,又比钢铁厂高,保证安全。又在山上,足够隐蔽。”

“好。”

“同意!”

“那么,这样一来,咱们就要招足够的人,不仅仅是兵源,还有后勤人员,还有咱们的工人。”李卫民道,“我不知道,涞阳地区,百姓的情况如何。”

“这个,李参谋长放心,咱们山东啊,现在应该有大约3000多万人,就涞阳地区,百姓应该也有100万人(1931年涞阳约有80多万人)左右,鬼子来了之后,虽然经常杀害咱们的百姓,但是,八九十万人,还是有的。”朱子明道。

李卫民点点头,“既然这样,还有一点,就是矿产的问题,或者说,原材料的问题。”

“铁矿的话,昌邑应该是有的。”朱子明道,“只是,不好运输,又或许咱们这附近有铁矿,但是没有被发掘。”

周卫国有些无奈了,原料的问题,倒是不太好解决,毕竟,没有原料,就什么都没有,“这样吧,咱们呢,先想办法把厂子建起来,原料的话,咱们先用钱买,然后同时派人勘察涞阳地区的矿产。如果最后实在没有,那咱们就一直买原料,直到,咱们力量足够,将鬼子赶出去,把矿产地区抢到手,也是一样的。”

“没错。昌邑离咱们这么近,都有铁矿,咱们涞阳,应该也有!”朱子明道。

“好,那我总结一下,今天会议的结果,第一点,钢铁厂建于后山与北仓山小峡谷中;第二点,服装厂建于咱们寨子附近的杨庄中;第三点,兵工厂建于北仓山;第四点,就是原料问题,要先找人勘察矿产。”李卫民道。

众人点点头。

“好,那就发布任务,各旅各团,在平时训练之余,每天每旅轮换,进行钢铁厂、兵工厂、服装厂的建设任务。”李卫民道。

“可以。”周卫国点点头,“各旅长都听见了啊,回去之后,务必告诫战士们,这也是训练任务,毕竟,他们只需要帮忙搬运东西就可以了,然后适当的出一出力气,混混水泥,让战士们也重视起来。”

“好。”朱子明先应了。

随后谢炜炜与方胜利也点点头。

周卫国看了看李卫民,觉得轻松了许多,而且,对清风寨的未来,更加的看好。等清风寨的发展任务完成,就会奖励一条青霉素的生产线,那才是抢钱的利器啊!

73.冲突

1938年7月5日,天津日本华北方面军指挥部

杉山元看着近卫文发回来的电报,脸色简直一沉到底。

竹下俊,竹下家族的少主,他倒是没有办法去动,不过,这件事确实过分,随即做出指示,除了他的军籍,日后,永不录用。

……

涞阳县城,竹下俊看着军部的回令,也终于是笑了,喃喃道,“卫国,你我,终于可以做朋友了。”

……

周卫国站在清风寨山顶,望向西南,那边,是武汉的方向。武汉会战啊,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战之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而徐州会战中的兰封会战,却是武汉会战的序幕。中国军队12个师的豫东兵团在薛岳指挥下在河南省兰封地区对日军孤军深入的土肥原贤二部(第14师团)2万人的进攻作战。嫡系将领临阵脱逃,最后迫不得已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意图以此阻滞日军进攻。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哪怕如此,花园口黄河决堤,却不可逆转。花园口决口后,奔腾的黄河水迅速下泄。此时正值雨季黄河上游,河水暴涨,花园口决口处被迅速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

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洪水汇合一起,如脱僵野马,奔泻而下的黄河水,卷起滔天巨浪,历时4天4夜,由西向东奔泄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又经颍河、西淝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淹没了淮河的堤岸,冲断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铁路大桥。蚌埠向北经曹老集至宿县,也都成了一片汪洋。日军被黄水阻隔后。整个黄泛区由西北至东南,长达400余公里,流经豫、皖、苏3省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给这一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民宅被冲毁140万余家,淹没耕地800余万亩,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达480万人。89余万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鱼腹,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且造成了此后连年灾害的黄泛区这是蒋介石根本没料到的后果……黄河改道,国民政府《豫省灾况纪实》如此勾勒出黄泛区灾难图:黄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

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因之卖儿鬻女更是司空见惯河南省档案馆的记载死亡人数为89万人,受灾人口的高达1,200万人,花园口决堤事件给黄河下游豫(河南)、皖(安徽)和江苏等地的中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淹没耕地1,200余万亩,造成黄泛区。共计有千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花园口决堤将黄河每年几十亿吨的泥沙顺着决口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没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运,形成了穿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广阔黄泛区”每年汛期时,黄水都会泛滥回流倒灌,淹没农田,洪水过后便是蝗灾,到处是沙丘,地表突兀凸凹,根本无法耕种,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这次决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旱灾,并由此引发著名的的“河南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仅河南一地就有300万农民死于饥饿而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第二军当时有7千4百多人在徐州会战死,而不是某些人声称的死于洪水。

自己国家的数百万百姓,不是死在了鬼子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国家的军队手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可如今,国民被愚弄,蒋中正没有承认是自己让部下炸了花园口,而是说是日军轰炸机的行为,同时,新8师还用伪装的材料应对了采访拍照的记者。对此,国人无一怀疑,引发了国人积极的抗战热情。只有日本,极力否认,因为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影响实在太坏。

想起花园口决堤,周卫国一时间,又胸闷不已。想到数千里外,千万百姓如今无家可归,作为一名军人,他却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此时的蒋中正,是不合格的。

炸不炸花园口对于蒋介石而言是对与错的区别,但是对于百姓而言是生与死的区别。令人心寒的不仅仅是蒋介石下令炸开了花园口,更是这场惨剧本可避免或者可以做出更好的补救。但是,并没有。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数百万百姓尽成流民。这些被国家强行牺牲的普通百姓,他们中最后的幸存者也时日无多了。如今花园口成了忍辱负重的正面例子,意味着现在的国民政府也需要用国家的名义去牺牲一批人了,因为百姓们,不过是别人功劳簿上的一串数字而已。即便百姓们承受了妻离子散,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之苦,也不会有人记得,史书上只会有伟人的决断,而不会把普通人的血泪写出万分之一。更何况,是如今这个糟糕的年代。在老蒋的操作下,所有人,只会将这笔账,算在日本人头上。

首节上一节92/8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