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 第214节

“小日本下战书了?那咱们不能不接着啊”从九江匆匆赶来的陆凯摩拳擦掌道:“请都督下令,我带二师去满洲。”

刚刚出任江西都督的高铭也十万火急的回了安庆,他皱眉道:“你先坐下,这事儿蹊跷。小日本都是猪啊?傻子都看得出来是俄国人故意栽赃陷害,不找俄国人报仇反而找咱们的麻烦”

贺天寿怒吼道:“这是吃柿子捡软的捏,满洲有八万俄国兵,小日本只有三万多一点,不敢和俄国人硬碰硬,却来找先遣军的晦气这叫狼咬了狗,狗不敢和狼硬拼,却想在兔子身上找补回来”

“打啊,没什么可说的,咱们现在也有三个师闲着,装备一点不比小日本差,怎么就不能打一仗?”陆凯冷笑着道。

“三个师里,最多只有一个师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其他都是新兵,军官的培养也还很不够,这个仗不可以打我坚决反对这个时候开战”英国人巴恩斯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老巴,你他娘是哪头的?你把屁股坐稳当了,你拿的是柴都督和咱江淮军的俸禄,不是日本人的”贺天寿怒斥道。

巴恩斯毫不示弱:“正因为我拿的是江淮军的军饷,更应该为江淮军考虑,这个时候和日本人硬拼,我们会全军覆没的再说了,没有北京临时政府的协助,我们的军队怎么输送到满洲,即使军队可以过去,物资补给怎么办?再过一个多月,满洲就可能下雪了,物资补给会非常困难。”

长江舰队的司令汤乡茗苦笑着道:“真打起来,海军还真不够日本人塞牙缝的,咱就一条新船‘飞鸿’号,至今还没送过来,其他的几条船又小又破,别说和日本联合舰队硬拼了,就是给运输船护航,都危险的很各位,甭指望海军了,老子今天认怂了”说罢,无比委屈的看着柴东亮。

汤乡茗和程璧光几次三番的要求柴东亮给海军添置新式军舰,都被柴东亮以种种理由推脱了。好容易答应把美国替大清建造的“飞鸿”号买回来,可是至今还没见那条船的影子。

柴东亮一摆手道:“好了,都别吵,一个个慢慢说。巴恩斯,你先说。”

巴恩斯咳嗽了一声清清嗓子,然后理了理思路道:“日本人在关东州有一个使团的兵力,两万七千人,沿着南满铁路还有六个大队的铁路守备队,总兵力超过了三万,而目前先遣军在满洲的全部兵力只有两千,即使邝海山驻防库伦的四千人也全力援救,也不过六千。兵力是一比五,悬殊极大。而且日本可以用海路实施补给,我们必须走陆路,但是北京临时政府的态度很暧昧,袁世凯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非常难以预料。我看不出,这一仗,我们有任何获胜的可能性。”

高铭插言道:“补给可以从俄国人那里买,邝海山在蒙古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巴恩斯毫不客气的打断他:“不可能,制造新民府爆炸案就是俄国人,满洲的俄国人和蒙古的俄国人,想法是不同的。”

柴东亮手里拿的是一份日本驻芜湖领事的公函,要求先遣军立刻停止在满洲的一切军事行动,并单独接受日本人的调查,否则一切后果由中方承担。

这不啻是一份“哀的美敦书”,等于给江淮军下了战表

脑子转的比车轴还快,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日本人会拒绝参加国际调查团,并且非把火车被炸的事情算在先遣军的头上。按理说,对日本人威胁最大的不是先遣军,而是俄国人,挑起战端引发中**队对日本的愤慨,唯一获利的只能是俄国。对于中日双方,这是一场双输的事件。

难道日本人的脑子真的都坏了?

“都督,请求美国人出面调停吧,伯利恒公司的商务代表已经答应游说美国政府,制止日本人在满洲的挑衅。”高楚观低声道。

柴东亮不屑的道:“让美国人出钱问题不大,想让美国人出血那比登天还难在满洲,美国人还吓唬不住小日本。”

高楚观还是有些不死心,试探道:“要不,试试找一下俄国人?”

说完之后,高楚观自己都后悔了,挑起事端的就是俄国人,指望他们不啻是与虎谋皮。

柴东亮背着手,在作战室里走来走去,方清雨递上一支点燃的香烟,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决断。

“向原先生,你和伯利恒公司的商务代表谈一下,让他借给我五百万美金,我用江西的钨矿作为抵押。”

高楚观点头道:“好的”

柴东亮歇斯底里的咆哮道:“既然别人打上门来了,咱就算不想打也不由咱们了,安徽全省和江西全省动员,一个月内招募十万人通电全国,江淮军要北上抗日,谁敢阻拦就是汉奸、国贼,我就不信他袁世凯敢在这个时候和我拼个鱼死网破”

他确实有些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穿越之后,柴东亮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两年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控制满蒙垄断对俄国的贸易,是必须走出的一步,没有这么一笔巨大的战争财,柴东亮无法支撑后续的发展。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军工企业一个发展的机遇,否则盲目扩大产能就会拖垮自己。但是一个新民府爆炸案就闹的天翻地覆,日本铁路守备队居然要求顾麻子交出武器,接受他们的调查。

军人最大的耻辱就是缴枪

如果柴东亮真的下令先遣军向日本缴枪,整个江淮军系统就会立刻崩溃,没有灵魂的军队就是行尸走肉,即使训练再精良装备再先进都不会有战斗力。

看到柴东亮的样子,高楚观忧心忡忡的道:“都督,你想过没有,万一咱们倾巢而出,袁世凯断了江淮军的补给道路,那咱们真的全完了六千先遣军在满蒙,也许袁世凯还能容忍,数万大军在他的肘腋之间,袁世凯不会坐视不理的”

柴东亮断然道:“不用再说了,这场仗砸锅卖铁我也要打,让老子缴枪?不可能”

一直闷声不语的虞恰卿突然站了起来道:“都督,可否容老朽说两句?”

柴东亮点头道:“恰老请讲。”

虞恰卿平淡的道:“我和日本人打交道的年头也不少了,日本人的性子如同野狗,鲜廉寡耻却又狡猾奸险,但是也有个特点,那就是色厉胆薄。日本人做事儿,如同狐狸过冰河,先是小心的试探,如果感觉有便宜可占,那就变本加厉,如果要是发现有危险,立刻就会收手装出一副可怜相???老朽不懂军事,对打仗的事情不敢置喙,但是却能助都督和江淮军的兄弟一臂之力。”

“哦,恰老请讲”

虞恰卿冷笑道:“别的不敢说,在商界老朽还有三分薄面,只要我招呼一声,全国二十五商埠,加上美洲和欧洲的华商总会,都会起来抵制日货我要让小日本在中国的地面上一针一线都卖不出去,让他们的货物全都烂在仓库???哼。离了日本货,中国老百姓也不会没洋货用,没了中国市场,小日本就得端着碗上街讨饭去”

柴东亮眼睛一亮:“您的一声是全面抵制日货?”

虞恰卿点头道:“应该是经济断交”

这个时候的日本,是全面的外向型经济,尤其是对华贸易额几乎占了总出口量的一半。而且这个时代的日本货质量低劣,全靠价格低廉才占领了中国市场,并不是无法取代。二十一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抵制日货对中国的伤害比对日本还要大的多,因为日本掌握了太多的高精尖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是中国不可或缺的。

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初级的工业制成品,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商品取代。

而且虞恰卿对搞这一套是轻车熟路。一九零五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对华人极其蔑视,连大清的外交官都受到了警察的殴打。受辱的外交官投河自杀。消息传开之后,举国愤慨。以虞恰卿为首的江浙财团登高一呼,全国二十五个通商口岸全面抵制美国货。仅仅美国的纺织业就损失了两千万美金的巨款。承受不了巨大压力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了平息中国人的愤怒,将庚子赔款的一半退还给了中国,建设了清华大学,启动了庚子赔款留学计划。

时间仅仅过了七年,虞恰卿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所以第一时间就想起了经济断交的手段。

“好,就这么办,要闹就闹大,让日本人喝西北风去吧”柴东亮拍着桌子道。

第一百九十一章 哈里曼借款

第一百九十一章哈里曼借款

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安徽和江西到处都竖立起了招兵的大旗,江淮军的募兵处忙的不可开交。兵源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大灾之年的江西流民遍地,能有个吃饭的地方是他们最大的梦想,何况江淮军还有每个月五块钱的军饷。除了流民之外,青年学生成了报名参军的主力,年轻人的热血在保家卫国的口号下被鼓动的如同开水般沸腾,不少中学竟然出现了人去楼空的景象,甚至有些青年教师也扔下教鞭要求加入江淮军出征满洲。以至于巡阅使衙署不得不出台文告,禁止在校学生和老师报名参军。

江淮军的后勤处和安徽商业协会到处收购骡马,小火轮在长江上川流不息,将一船船的暹罗大米和美国面粉运到安庆。安庆的粮行挂出牌子,高价收购燕麦、杂豆等马料。商人逐十一之利,附近几个省份的商人纷纷在当地收购之后,长途贩运到安徽。所有的学校和工厂,都开始进行军训,封存在军械库的毛瑟八八等武器分发下去,江淮军的班排长担任了军事教官,对学生和工人进行正规化的军事训练。整个安徽和江西几乎成了大兵营,到处都是参加刺杀、射击训练的人,到处都是运送战争物资的车队。

在安庆街头,一个戴着硬顶礼帽的洋人坐在黄包车上,饶有兴致的观察着一切。

“先生,您到底要去哪里?”

“载着我围绕全城,所有热闹的地方都要去看看。”洋人用蹩脚的中文道。

正当柴东亮准备用江西的钨矿作为抵押来换取伯利恒公司的贷款之时,美国公使嘉乐恒却送来一个喜讯。铁路大王哈里曼家族愿意提供五百万美金的无抵押贷款,当然前提条件是一旦江淮军在满洲站稳脚跟,就将在经济领域全面门户开放,尤其是东三省铁路要中立化。哈里曼家族派出代表,将和柴东亮具体商议借款的事情。

这个瘦高个的洋人名叫尼尔森,四十三岁,他就是哈里曼铁路公司派驻亚洲的高级商务代表。从他在上海下船之后,他就发现沿途所有的城市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的行动。到处都是烧毁的日货,学生挨家挨户走过商铺,动员商人不要经销日本货也不要和日本人做生意。这令他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认为抵制日货会给美国的商品带来市场,另一方面他认为政治和商业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不应该把政治领域的分歧带人商业领域。

安庆城给尼尔森留下第一个印象就是干净,宽阔的水泥路面横贯全城,马车和行人各行其道,交通指挥井井有条。路边的花坛里盛开着秋菊和桂花,空气中隐隐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尼尔森顿时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好感,即使是远东最大城市的上海,也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更不要说其他的中小型城市了。从他的观察中看得出来,安庆老百姓还并不富裕,但是起码能吃的饱穿的暖,衣服虽然不是新的却浆洗的干净、板正。尤其是穿长衫的读书人,哪怕衣服是洗的发白,却连一个褶皱都没有。观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统治者,最好的办法是观察他统治下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毫无疑问,安庆的百姓精神面貌是相当的好,从他们眼睛中的神采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首节上一节214/39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