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86节

因为有了这笔意外的巨额捐款,孙文海得以购买更多的枪支弹药,而黄明堂也对乡勇进行了扩招,大军很快增加到六百多人。12月1日这一天,黄明堂和关仁甫一同率领三百名乡勇,配备着最好的快枪,秘密的向着镇南关而去。

2日凌晨,黄明堂与守炮台的后金军取得联系,随后他们从山崖上用绳子缒入镇南炮台。在炮台上守卫的百余名后金军除了火炮根本没有配备多少武器,见到对方气势汹汹而来,加上有内应的鼓动,他们稍事抵抗就举手投降了。

很快镇中和镇北炮台也落入了偷袭的乡勇手中,起义军全面掌握了镇南关周围的炮台。得到炮台已经被占领的消息,在边境隐蔽的数百名乡勇立刻开始行动,他们用扁担手推车将存放的弹药快速运往炮台,准备应付随之而来的后金军进攻。

听说革命党占据了炮台,附近不少农民和散兵游勇纷纷前来投靠,革命军很快扩大到千余人的规模。此时孙文海等人也得到了消息,他与胡汉民、黄彬等人骑着马快速赶往镇南关。

第二天后金军终于反应了过来,他们迅速调集数千人的队伍围攻三大炮台。面对后金军的进攻,革命军沉着应付,有三座炮台上的数十门大炮助威,后金军的进攻顿时受挫。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孙文海甚至亲自发炮,在炮队指挥官的协助下竟然每炮必中,炸得后金军连连后退。

“余反对后金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自发炮击后金军耳。”孙文海开炮之后如此感叹着。第一次亲临起义的战场,孙文海感觉自己的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他不但亲自发炮轰击后金军,还用自己以前所学的医学知识,在战场各处救助伤员,让革命军战士们深受鼓舞。

镇南关炮台失守的消息通过电报很快传到了帝都,刚刚因为中川革命党起义的问题而被召集的重臣们再次被聚到一起,只不过这次皇太后没有露面,会议由庆亲王奕劻主持。

载沣铁良党羽一如既往的混吃等死,完全拿不出一个良策来,奕劻自然只能再次问计于袁隗。袁隗笑道:“上次我就说要加强全国新军的,只不过如今这是远水不解近渴。现在有赵守宏镇守中川可保无辜,镇南关却有些不同了。这次革命党的暴动人数应该不多,否则他们占据炮台之后不可能不进攻入关内,毕竟他们当面只有陆荣廷手下的数百人而已。”

袁隗的分析入情入理,在座的诸位都连连点头。见到大家都同意自己的意见,袁隗感觉更加有把握了,他继续说道:“我认为目前必须要做两件事情,革命党暴动,其军火弹药必然是从河内供给的,咱们要先照会高卢国,让其截留革命党的弹药,这样可以断其援。此外要给广山各将下严令,让他们十天之内必须剿灭暴动,否则革职拿问解赴帝都问罪。这样他们才能够奋力向前,尽快平息这场暴动。”

“好,好,袁大人果然办事有方,看来只要如此办理,这革命党也难以成事。”庆亲王笑着抚掌夸赞,其他人也只能唯唯诺诺的恭维几句,只有载沣和铁良等一伙人脸色铁青,不知道心中在想什么。

如果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之中,袁隗的这两个建议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让镇南关起义因此而失败。可惜在这个时空,赵守宏早已知道他所献的计策并提前通报了孙文海,让其事先有了准备,这次镇南关起义必将会取得更大成果了。

接到朝廷严令,广山省的大小官员都急了,很快广山巡抚张鸣岐亲自前往镇南关前线,严令边防督办龙济光、统领陆荣廷等人一起驱赶着数千后金军进攻炮台。面对着优势后金军的围攻起义军毫无惧色,他们以炮台为依托,奋勇抵抗着后金军的进攻。仅仅第一天就打退了后金军七次冲锋,让其遭遇了重大损失。

因为只有十天时间,张鸣岐不敢怠慢,他立刻电令各地后金军集中到镇南关听用。很快隶属于广山的陈炳焜、黄福庭、曾绍辉等人都带着本部后金军赶来支援,汇聚到附近的后金军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个营。

后金军人数众多,他们很快堵截住前往龙州、宁明、凭祥等地的道路,切断起义军转移的途径,随后大军加紧围攻右辅山炮台。由于革命军远比历史上人多,弹药也极为充足,因此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后金军的伤亡开始节节上升。

一连两天的进攻,后金军以重大伤亡的代价,占据了附近的摩沙、卡凤、渠力等各村山头,但始终无法攻陷任何一座炮台。

第一百八十章 被迫后撤

起义军深知这些山头的重要性,在黄彬的带领下,他们借助关内大炮的掩护,与后金军在各个山头展开了激战。几个重要山头数次易手,战况进行的十分激烈,但起义军毕竟人少,在遭受巨大伤亡之后不得不选择了退守炮台。

陆荣廷急得满头大汗,其所部后金军伤亡惨重才保住了得手的阵地,但再想进攻炮台已经十分困难。面对艰难局面,陆荣廷不得不冒着对方的炮火,将自家增援上来的炮兵分布到凤尾山、大青山、小青山、马鞍山等各个山顶,利用优势的火炮与起义军的炮台展开对射。

另外一部分后金军由黄福庭带领前队,陈炳焜带领后队,大队后金军犹如潮水般漫山遍野而来,死命的围攻炮台。在炮火被陆荣廷部压制以后,炮台的坚守变得困难了许多,但战士们仍然顶住对方的炮击,对着后金军队伍拼命射击,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

后金军一连攻击了五天都没有寸进,更是因为孙文海好友高卢国军官犹氏亲自发炮,将后金军营垒轰了数炮,结果营中火起死伤了上百人,就连正在营中督战的张鸣岐也险些丧命。自这次之后,张鸣岐等官员吓得退出十里下寨,生怕自己在大炮射程之内被轰死。当官的往后跑那些当兵的打仗更加不卖命了,结果后金军的攻击力反而越来越弱。

后金军各个统领管带很清楚,如果不死命攻击,他们就只有被拿问一条路,在生死关头这些人红了眼睛向前进攻。曾绍辉光着膀子,亲自督率大队后金军进攻,终于成功绕过炮台,攻占了革命军据守的弄尧屯,断掉了炮台守军后路。听说孙文海和黄彬等人都在炮台上督战,这些后金军统领都感觉立功的机会到了,他们调兵遣将把所有能用上的力量都用上了。第二天所有后金军汇聚镇南关,从四面围攻革命军占据的炮台,留守炮台的守军沉着应战,大量杀伤着后金军。

战斗一直进行到第八天的夜间,由于始终处于高烈度的战斗之中,弹药的消耗实在太大,守军终于弹尽粮绝了。知道事不可为,在请示了孙文海和黄彬之后,黄明堂只得带着剩余的革命军趁着夜色沿山间小道转移。

第二天当后金军攻上了空无一人的炮台,诸位统领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被拿问是不会了,但是由于进攻的烈度太高,后金军损失了超过两千名士兵,这是历史上损失的十倍。

孙文海等人带着残余革命军退回安南境内,他们很快开了一个会议,讨论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起义虽然失败,却沉重打击了广山后金军,他们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今后的革命重点不变还要继续加强。由于高卢国殖民当局向孙文海下了通牒,让他尽快离开安南,会议结束后孙文海不得不选择前往东南亚其他地区。

在离开之前,孙文海将手中所有的钱都交给了黄彬,让他带领剩下的革命军秘密转进钦廉二州,在那里继续发动起义。

就在镇南关起义失败的时候,撒尔军在缅因的统治也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经过一年的坚持斗争,果敢自卫军越来越壮大,缅军则持续收缩。吴玉章和杨森以民族主义和摆脱殖民统治独立为宣传,鼓动起广大缅族的底层民众起来反抗,果敢自卫军因此很快扩大到三万多人。

杨森与吴玉章默契配合,以诱兵之计巧妙的将缅因中部的缅军主力吸引出来,在野外加以围歼。随后他们趁乱袭取缅因中部的重要城市曼德勒,缴获了城内军火库的大量武器弹药。这次大战成了缅因大战的转折点,至此果敢自卫军有了充足的枪支弹药,实力开始反超缅军。

撒尔人将精力完全集中到了斋尼方面,甚至连舰队也停在孟买以维持当地稳定,根本没有多余的军队投放到缅因战场。借着撒尔人无暇分身的机会,吴玉章和杨森兵分两路,配合着围剿殖民政府的仆从军,结果缅军节节后退,很快败逃到了沿海地区。见到胜利在望,两人再次合兵一处,一举包围了殖民政府所在地仰光。果敢自卫军越打越勇,大有攻取仰光地区,将撒尔人彻底赶下海的趋势。

撒尔人真的急了,可是如今镇压斋尼起义正是关键时刻,如果将兵力抽调回来,在缅因进行作战。先不说由于撒尔军不熟悉地形所要造成的损失,单是斋尼那些起义军因为压力减少而得以恢复实力,就够他们头疼的了。

比起有撒尔女王皇冠上宝石之称的斋尼,缅因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鸡肋而已。在权衡再三之后,撒尔国驻斋总督决定放弃缅因,将仰光的防御全部交给缅军,让他们听天由命了。

摄政王杨国正深蕴政务外交,他知道如今撒尔人正是内外交困,如果给他们保留下一些面子,对方肯定很愿意与自己妥协。因此他派出了使者,前往面见斋尼总督。

使者抵达孟买之后,先向驻斋总督说明了缅因要求独立,摆脱撒尔国殖民的决心。要求撒尔国撤出驻仰光的政府机构,将缅军的指挥权交给果敢土司,并且承认缅因脱离撒尔国统治独立。

对于使者的要求,撒尔人自然不会答应,一旦他们承认缅因独立,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其他的殖民地将会更加不稳定,缅因将会成为一个非常不好的反面典型,激励着各殖民地寻求独立。

撒尔人态度坚决,根本不答应缅因独立,因此吴玉章和杨森决定加大攻击力度,一举占领仰光。起义军很快开始各种攻城的准备,包括全部的七十多门大炮在内的所有重武器都被运到了这里,他们要倾全力攻城了。

仰光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是仰光河与勃生堂河的交汇处,距离安达曼海37公里。

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围仰光

这里是缅因最大的港口,也是整个缅因最为富饶的地方。作为缅军最后的据点,此时在仰光周围,驻守着超过一万人。这些军队驻守在城外的各个据点,并围绕着城墙挖掘了绵延深广的战壕,准备与果敢自卫军决一死战。

用望远镜看着仰光周围的地形,吴玉章和杨森不禁感叹。缅军显然已经得到了撒尔人的真传,他们的战壕挖的非常规整,兵力配备十分合理,一看就是难啃的骨头。

杨森用望远镜看了看远处说道:“看来要想攻下仰光,这仰光山志在必得。只要占据了仰光山,咱们就可以自上而下发动攻击,一举攻取整个仰光城。”

“你说的轻巧,你看看在仰光山的外围有多少道战壕?咱们这点人根本冲不上去。”吴玉章说道。

“我记得在武备学堂上学的时候,曾经学过坑道作业的攻城方式,咱们不妨试一试。”杨森笑道。

“我也正有此意,不过派来的那些同学都被召回去了,咱们只能自己干了,我看这回我先上好了。”吴玉章点头道。

“那可不行,这主意是我出的,自然我打头阵。”杨森却不干了。

“你打头阵就你打,等你攻下了仰光山,这进攻城区的任务可就由我来了。”吴玉章回答的颇为痛快。听见对方竟然借此抢走了进攻城区的任务,杨森笑着指了指他道:“你呀,还是那么滑头,从学校里我就斗不过你,现在还是一样。”

“彼此彼此,哈哈。”吴玉章也是报之以笑声。

杨森与吴玉章正在山头上观察地形的时候,在杨国正的大营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摄政王,如今的军权都在那两个外来人的手里,各级军官都是他们任命的外来人,他们一旦造反就无法抵挡了。”一个叫杨彪的军官正在杨国正面前嘀咕着。

他是杨氏族人,如今手中也掌握着部分兵权,只不过主攻的都是杨森与吴玉章所部,杨国正带领的这支八千多人的军队一般都是做后勤工作的。看着人家屡立战功声威越来越大,这些杨氏族人难免有些嫉妒。

“不许胡说,人家是来帮助咱们的,何况大家都是华兰族,可不能家里搞分裂。”杨国正虽然口中如此说着,其实他的心里也不舒服。原本身为果敢的摄政王,手中掌握着绝对的权势,可是自从这些外来人进入果敢之后,他的权利被日益削弱。

尽管这些外来人对他毕恭毕敬,没有任何越礼的行为,可是眼看着精锐部队都成为他们的部下,自己难免有些不舒服。上个月以来,从国内来了一批文职人员,他们很快把持了整个果敢地区的行政大权,同时在己方实际控制区内宣扬大华兰主义。加上这些人实行减租减息,有建立了许多大工厂,很是拉拢了一批人。不少底层民众对土司的敬畏已经大不如前了,因此杨国正的心里隐隐有了些不安,而今天心事却正好被杨彪掀了出来。

“摄政王,咱们在果敢过的好好地,为什么非要惹撒尔人不可?那些撒尔人是这么好惹的吗?如今他们在斋尼有些麻烦,可是等到他们麻烦结束了,还有咱们的好处吗?”另外一个杨家族人杨桐也鼓动道。

“如今四万自卫军,咱们手里只掌握八千人,枪支弹药也是依靠人家供应,难道咱们还能做什么吗?”杨国正气呼呼的道。

杨彪晃了晃脑袋道:“三国演义上不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吗?只要军中无粮其军心避乱。当初袁术对付孙坚的时候,就是用了这一招,结果孙坚因此大败,连祖茂也被华雄杀了。”杨彪也没有什么军事素质,竟然照搬起三国演义来。

“对啊,粮食是咱们供应的,从现在开始咱们切断了粮食供应,看他们还不乱作一团。”杨桐也哈哈笑道。杨国正心中想着此事似乎不妥,但想想日渐被削弱的权势,他只好点头默认了。

杨森并不知道自己的后方已经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此时的他正专注于进攻仰光山。仰光山并不陡峭,但毕竟有自上而下的优势,如果用坑道作业发起进攻,攻方的伤亡必定不小。

首节上一节86/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