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614节

更惨的还是怀特黑德中将,作为阿拉斯加地区的空军司令,他始终随军作战。原本他是打算等到气温有所回升,就立刻命令空军升空参战,自己在军营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前线的作战情况,这样指挥飞机作战更加得心应手。

没想到安克雷奇港突然失守,怀特黑德中将也与机场失去了联系,在损失了港口的所有飞机之后,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两人都很清楚,情况已经十分危急,眼下防守卡斯科奎姆河防线的十万白鹰军已经损失超过两成,而他们的后勤补给完全断绝,如果再进行大烈度的战斗,弹药恐怕一个星期都顶不住。

这个时候向国内要援军也是徒劳,就算华兰军不进攻他们,凭借现在的存粮,等到国内的援军抵达他们早就被饿成人干了。立刻回师夺回安克雷奇港,这是他们目前所能想到的最稳妥做法,可是这样的想法同样有大问题。

孙立人的部队步步紧逼,如果他敢放弃沿河防线,对方就会毫不犹豫的进行追击,到时候恐怕城未夺回,他的部队也就溃散了。在商量之后,霍尔中将命令一直担任预备队的乔伊少将,率领他的白鹰军第154师坚守防线五天,掩护大部队返回进攻安克雷奇港夺回后勤补给。

在商量好反攻计划之后,霍尔中将率领六万白鹰军趁夜撤离,向着安克雷奇港急行军而去。孙立人始终盯着白鹰军的动向,他甚至派出不少侦察兵越过河去,紧盯着对方的动向。霍尔中将撤离的第一时间,孙立人就接到了报告,他立刻命令全军发起反攻,要趁夜夺下沿河防守阵地。

华兰远征军的反攻异常犀利,尤其那些高丽军作战极为勇敢,在全线分十二处同时渡河以后,终于有一个高丽连抢先占据了滩头阵地并加以巩固。这个连根本不惧死亡,他们以反复的冲锋撕开白鹰军防线,直到渡河的大部队接应为止。承受着接近六成的阵亡率,他们守住了滩头阵地,给后续部队赢得了立足点。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掌控阿拉斯加

两个高丽师全部渡过了卡斯科奎姆河,随后他们向两翼进攻,打击着沿河的白鹰国守军。守军人数本来就少,如今突然受到来自侧翼的进攻,士气很快就崩溃了。

乔伊少将本来对防御五天的任务信心满满,结果没有想到才一夜时间就被突破了。第154师损失超过三千人,不得不退了下来,孙立人则是得势不饶人,全军迅速渡河后急攻154师,乔伊少将连收拢败兵重新组织防御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孙立人犹如赶羊一般,一直赶着向东而去。

提前数个小时离开的霍尔中将率领着八个师剩下的六万多人,历经两天的跋涉,抵达了安克雷奇港郊外,而他放眼所看到的是严阵以待的纵深防御阵地。

就在一天之前,曾国华率领的第五十四雪原步兵师主力已经抵达了这里,并很快进入了防御阵地。拥有近两万人的华兰军,面对着六万多白鹰军并不处于下风,因为在他们的装备序列中,出现了大批白鹰国生产的各种口径火炮。

这些火炮原本是霍尔中将打算用于海岸步兵工事群,摧毁华兰军滩头阵地的,没想到如今却成了己方的催命符。155毫米口径的M59型加农炮、105毫米口径的M101榴弹炮,M7、M10、M12自行火炮,乃是刚刚试装备的M12自行火炮,都成了华兰军用来反击的主力。

因为白鹰军被缴获的炮弹库存实在太多,华兰军炮击犹如不要钱一般,丝毫没有节约弹药的意思。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炸得白鹰军节节后退,因为开炮的华兰军多数都是步兵临时当做炮兵使用,即使那些师级专业炮兵,也没用过155毫米口径的大炮,因此火炮精度低,散布面非常广。不过因为火炮数量够多,大散布面反而造成了白鹰军的恐慌,甚至让各级指挥官都很难有效掌控部队。

为了快速回援,霍尔中将扔掉了所有重型火炮,而此时面对华兰军的大规模火炮压制,白鹰军甚至无法有效反击。再看华兰军炮兵,每一组炮手旁边都有两门备用火炮,当火炮的炮管被打得通红精度下降的时候,他们就换上一门新火炮继续轰击。

因为火炮的数量充足,让华兰军炮兵不需要等待火炮冷却,结果炮弹连绵不断的打在白鹰军阵地上,根本没有停歇的迹象。华兰军依靠绝对的火炮压制,打了一次零伤亡战争,白鹰军根本冲不到阵地前,只能默默承受对方火炮的肆虐。

此时的霍尔中将进退两难,如果全军发起对港口的进攻,就要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而如果后退,白鹰军就没有后勤补给,等待他们的同样是死亡。正在霍尔中将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的时候,孙立人率领的主力部队从背后攻了上来。

孙立人的部队是尾随在乔伊少将的败兵后面,一直打到安克雷奇港的。面临着敌军优势兵力的两面夹击,霍尔中将自知难以取胜,他最终只好下令全线投降。很快五万白鹰军放下了武器,成为华兰军的新一批俘虏,而阿拉斯加全境也在一个星期内被华兰军完全掌控。

拥有了阿拉斯加这块立足点,来自于华兰军的物资补给和援军,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更靠北方的航向运输到阿拉斯加南方各港口。面对着华兰军越来越强大的攻势,白鹰军被迫派出了东大洋舰队仅存的六十多艘潜艇,希望能够击沉部分华兰国运输舰,以减缓对方的推进。

然而隶属于白鹰国东大洋舰队的小鲨鱼级和白鱼级潜艇却遭遇了不幸,作为后来人的赵守宏非常重视潜艇战和反潜战,早在其开始研制潜艇的同时,对声呐等反潜设备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虽然撒尔帝国声称是他们第一个将声呐安装在驱逐舰上,实际上秘而不显的华兰海军早于对方数年就已经这么做了,到了一战时期撒尔帝国开始给驱逐舰安装水下听音器的时候,华兰海军不但有着更加先进的主动声呐和深水炸弹系统,还有系统化的反潜编队方案。

一战时期的疯狂军事研制,让撒尔帝国拉近了不少距离,但随着战后经济的衰败,这样的研究又落后了。而华兰国却依靠越来越好的经济形势,始终对各种科技大资金投入,结果造成了如今华兰国强大的科技基础。

在反潜方面,华兰国不但拥有上百艘安装了声呐和配套电子计算机系统的驱逐舰,还有装备声呐浮标的反潜巡逻机与大量潜艇。在从情报部门得知白鹰军出动潜艇部队之后,华兰国很快启动了驱逐舰护航编队方案,将大量运输船处于驱逐舰队的保护之下,此外反潜巡逻机开始以各个岛屿为基点,对白鹰军潜艇进行反复猎杀。

来而不往非礼也,本来只在风暴洋进行的潜艇破交战,很快发展到了东大洋上,华兰国更为先进的海狼3型和海狼4型潜艇四处出击,让白鹰国的海上运输线遭受了巨大损失。

白鹰军对海上受到袭击的船队损失、时间点和破坏程度进行测算,结果他们吃惊的发现华兰国所拥有的潜艇数量,并非明面上的四十五艘,也不是谢明爵在电视讲话中所说的一百艘,而是至少有两百艘。实际上华兰海军的潜艇接近两百七十艘,因为白鹰国计算的潜艇之外,还有航行中和正在船坞中维修的潜艇,而非所有都长期用于实战。

白鹰军的破交战遭到惨败,反而被华兰海军来了个反破交战,结果白鹰国的海上运输几乎被断绝了。依靠着安全的海上运输,孙立人的部队迅速得到人员和装备的补充,并很快向着加拿大境内推进。

面对着气势如虹战力强横的华兰正规军,加拿大国防军根本不是对手,他们步步后退很快丢失了不少城市。华兰军依靠着海上优势,攻取加拿大西海岸的各个港口城市作为运输节点,让军队没有了后勤不足的困扰,孙立人得以保持着攻势,很快打到了温哥华。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三个条件

温哥华距离白鹰国只有一步之遥,再往前就是白鹰国本土了,依靠着来自本国的物资供应,白鹰军出兵两个集团军,与加拿大国防军一起,在温哥华布置了坚固的防线。

为了防止来自海上的打击,白鹰军还特意拿出三万多枚水雷布设在近海,阻止华兰舰队的靠近,依靠着这样的方式,白加联军得以暂时稳住了战线。华兰军开始大批抽调空军进入加拿大作战,因为温哥华地处温带,而此时又到了1942年的4月中旬,气候开始逐步转暖,这让双方的空军有了用武之地。

很快温哥华的上空成了双方空军的主战场,战斗机之间的大战每天都在爆发,而轰炸机对前沿阵地的攻击也从未停止。对于这样的空中绞杀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这场战争成了双方人才厚度与国力的比拼,成了彻头彻尾的消耗战,然而在这样的战争中,处心积虑准备三十多年的华兰国自然要比渡过内战危机不足十年的白鹰国更占上风。

白鹰国的情况开始逐渐恶化,国内因为战时经济体制,造成的民用产品匮乏开始显露出来,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白鹰国的败亡就在眼前了。罗斯福不得不急电赫尔国务卿,要求他尽快与希斯勒达成协议,哪怕放弃一些西大陆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看着这份电报,联系最近从撒尔帝国军情局得到的各种情报,赫尔国务卿知道情况非常紧急,因此他不得不再次约见了希斯勒。为了表示诚意,赫尔国务卿不辞辛劳的飞往慕尼黑,亲自到鹰堡求见希斯勒。

这一次是双方在保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最高级别谈判,赫尔国务卿是志在必得,两国代表团入座之后,赫尔国务卿首先说道:“对于之前两国所探讨的和平方案,我方给予了极大的诚意,但是贵国的诚意我却感觉不到。”

“我不认为如此,我国同样希望能够与白鹰国达成永久的和平,但是这并不表示我国政府会做出让步。”坐在正中的希斯勒没有说话,旁边的里宾特洛普却回答了。

“现在我们与华兰国并未进入战争状态,而贵国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我认为贵国应该想一想究竟付出何种代价,才能赢得这场战争了。”里宾特洛普是清楚如今白鹰国的处境,他显得并不着急,而旁边的希斯勒则板着脸,用冰冷的眼神一直盯着赫尔。

赫尔国务卿知道自己在这次谈判中是处于劣势的,他很想拂袖而去,不再理会这些大敲竹杠的家伙,然而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可取的。罗斯福在电文中说得非常清楚,白鹰国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如果不能与条顿国达成协议,白鹰国将在南北两股华兰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走向瓦解。

思虑片刻,赫尔国务卿突然说道:“我们可以劝说撒尔帝国政府流亡白鹰国,并将其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转给条顿国,但条顿国必须与白鹰国建立军事同盟,我们共同对付华兰国的威胁。”

“什么?”这一次希斯勒再也无法保持那副古井不波的样子了,他没想到对方居然提出了这样一个疯狂的计划。

赫尔国务卿说道:“贵国政府应该知道,如今世界上能够阻止华兰国称霸全球的,只有我们两个国家而已。如果白鹰国因为与华兰国的大战而失败,条顿国是否有能力独抗华兰国?如果未来新大陆被华兰国吞并,条顿国哪怕有再多的殖民地,结局也只有败亡一途。因为华兰国的科技水平、人口数量、资源规模和国土面积都已经远远强于我们。”

后面的话赫尔没有说,但是希斯勒也能听得出来,在掌握了绝对优势之后,条顿国又怎么可能成为唯一的例外,华兰国将依靠军力和人口的优势,快速淹没条顿国的一切,让他称霸世界的梦想成为泡影。

沉思了片刻,希斯勒忽然抬头说道:“我可以接受你的提议,但我需要白鹰国答应三个条件。”

“请说。”赫尔国务卿说道。

“第一,我们不需要撒尔人的殖民地,只需要他们的本土。在将撒尔帝国本土全部交给我们之后,我要求贵方不得拆除任何机械设备,并将撒尔帝国的科技与我们共享。”希斯勒伸出自己的食指说道。

“这没有问题,我们会说服丘吉尔首相的。”赫尔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答应了。

“第二,在双方联合之后,贵国要给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援助,包括武器弹药、矿产资源和粮食。”希斯勒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我同意了,白鹰国会提供最大规模的船队,向条顿国运送物资甚至是士兵。”赫尔国务卿咬牙答应了下来。

“这第三嘛。”希斯勒伸出最后一根手指道:“我要求白鹰国解散乌托邦主义联盟加入到轴心国中来,同时帮助条顿国全面反犹,尤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进行全面清算。”

“这……”赫尔国务卿有些发傻,白鹰国素来以自由平等标榜哪怕变更为了乌托邦主义制度也没有改变,大量犹太人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要反犹显然会对国家造成不小的损害。

不过希斯勒是个坚定的反犹斗士,当初如果不是华兰国以大量物资为代价,将西大陆的一千多万犹太人接走,那些犹太人早就被屠杀干净了,而这件事情也让希斯勒始终耿耿于怀。如今有了新的反犹机会,他自然不愿意放过,尤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考虑到家族的财富,并未离开西大陆,这就让他更有了充足的理由。

赫尔反复思量了一番,他认为白鹰国的存亡就要看能否与条顿国展开军事联盟,而国内因为反犹而损失的科研力量是忽略不计的,至少要比灭国的损失小很多。反复权衡利弊之后,赫尔国务卿一咬牙回答道:“好的,我答应你了,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之后,白鹰国将全面展开反犹,并与条顿国进行合作。”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国家搬迁

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在报请罗斯福之后,双方最终在1942年5月27日,签署了新的轴心同盟条约,自此华盛顿-柏林-罗马三国轴心形成,华兰国将要对抗整个白人世界了。

赫尔国务卿很快与撒尔首相丘吉尔进行了谈判,并提出了双方签约的要求。对与白鹰国这种金湖与背叛盟友的行为,丘吉尔起先处于暴怒状态,但很快他就怒不起来了。赫尔没有狡辩他只是摆出了如今的局面,如果白鹰国继续与条顿国开战,就注定会与撒尔帝国一起灭亡。

如今唯一对抗华兰国的方法,就是将条顿国争取到自己一方,大家联手对华兰国开战才有胜利的可能。虽然撒尔帝国与条顿国是世仇,但双方毕竟都是白种人,按照赫尔国务卿的说法,一旦华兰国的黄种人统治世界,所有白种人都将沦落为贱民。

如今要想拉拢条顿国参战,最好的办法就是解除其西方的隐患。只有将进攻西大陆最好的桥头堡撒尔三岛交给条顿国,才能让希斯勒放心大胆的将陆军调往东线,这也是打败华兰国的唯一方法。

首节上一节614/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