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57节

一旁的王陵基笑道:“大人你忘记了吗?老大人最近署理两原总督,正在汉夏驻节,你不去探望一下吗?”王陵基所说的老大人,正是赵守宏的二爷爷赵尔巽,此时他刚刚上任两原总督,到任不足两个月。

赵守宏心念电转,他想到这段时间可能是自己能够在两原捞一笔的唯一机会了,他怎么能放弃这样的机会,所以他当即决定先在汉夏下船,在这里盘桓数日之后,再回到中川去。

赵守宏与蔡锷相谈甚欢,后来两人是把臂下船又相互通报了住处之后,才分开了。王陵基伏在赵守宏耳边笑道:“大人,你又认准这位蔡松坡大人了?”

“不错,人才难得啊,如果有机会一定将他弄到咱们的军中来。”赵守宏笑道。

王陵基摇摇头:“大人,我看很难啊。这位蔡锷大人如今深得交贵总督信任,不一定能被您挖过来。”

“以后再说,这种事情谁知道啊,再说交贵总督不是任期快到了嘛。”赵守宏挥挥手,带着警卫连和那依然全身发软的黄炎培向着总督府径直走去。见到赵守宏前来看望,赵尔巽十分高兴,他见面就是一阵询问,让赵守宏不禁冷汗直流,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好在赵尔巽比较关心国事,问他的都是中川地方治理如何,并未过多提及家人,这让他暗暗松了口气。

赵守宏就这样以看望赵尔巽为名,在汉夏住了下来,只不过照应赵尔巽生活的几位叔伯婶母十分热情,经常拉着她聊些家常。他着实费了一番脑筋,这才没有在谈话间说漏嘴。当然赵守宏住下可不是来玩的,他主动联络蔡松坡,帮助他购买军火。没想到此时盛杏荪正在夏口铁厂,在赵守宏牵线搭桥之下,盛杏荪十分大方的就将武器如数卖给了蔡松坡,甚至为他提前调拨武器,将其他省的订单都押后了,这让蔡松坡十分感激。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蔡松坡,赵守宏的目标就转向了汉夏的商界。汉夏的商人分为宝庆帮、安化帮、益阳帮三大帮派,他们是在资江之上的庞大商业阵营,其在汉夏的实力甚至超过了著名的徽帮。

这三大商帮之中,由以宝庆商帮最为著名,就算在后世的江夏城内,尚有著名的宝庆街、宝庆正街,这种人文景观在全国都十分少见,也算是汉夏的特色,可见其影响之大之深。其中江夏硚口区的宝庆正街,不足两百米,竟衍生出二街八巷。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汇聚商家

宝庆商人的崛起,又与一种叫做毛板船的特殊船型分不开。资水滩多险峻,有七十二险滩之称。在没有公路的年代里,资水两岸的人们就靠河运与外界沟通,当时资水的船运以邵阳、冷水江、新化、安化、益阳等地的码头为中心,而最赚钱的贸易,就是从新化运送煤炭到汉夏,而毛板船就是作此用途的。

毛板船是资江上运煤主要工具,一只船可载120吨以上的煤,最多的可达200吨,毛板船的航路主要是从邵阳到汉口或长沙。这种船要发大水才能起航,因此风险很大,但是每一船煤运到江夏,可获成本五倍以上利润。也就是说每十条毛板船,在江上打烂七条,剩下三条到江夏还有赚头。

这种毛板船与普通船的外形是一致的,由敞口船舱、四根桡橹、桅帆等组成,船舱由四个挡板分开五格,很简陋。只是造船用的木料粗大,用马钉钉好粗木板后不加整修,只是在板与板的缝隙处抹些桐油石灰浆防漏,船表不上桐油,船体很毛糙,所以叫做“毛板船”。

毛板船造船木料主要是用刚锯开的松树毛木板,因它仅用马钉钉制而成,不如鳅船、摇橹船、洞驳子结实,一旦不慎碰上礁石即碎裂。但制作简易,造价低廉,装运量大,毛板船随即大量出现。

当时造毛板船的主要基地是新宁、武冈、邵阳,因新化境内产煤,船造好后放空到新化县的沙塘湾、北塔底、大洋江,再装煤而下。毛板船只运煤一次,是“一次性使用”不必返航。

船到达目的地后,船体拆下的木板与煤一同销售,因松木耐水浸,敲掉船身上的马钉,船板还是新木板,色泽没变,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所以销路很畅。就靠着这样的灵活方式,宝庆商人得以在汉夏一带崛起,所以要想找宝庆商帮的人,只需要到江边去找毛板船就行了。

果然,赵守宏很容易就找了宝庆商帮的人,经过他们的引荐,其领袖胡诚和张兆南两人同意在贺阳酒楼与赵守宏见面。与此同时,赵守宏还找自己二爷爷手下的那些人帮忙,将他想要见的几大商帮主事人都邀约到了贺阳酒楼。

以官家邀请商户,本来是很受商人忌讳的。因为官家邀请商户,不是捐粮就是征地,反正没有什么好事情。这次原本各大商户也是硬着头皮来的,可是官府的人直接宣扬宝庆商帮的人要去,他们也就安心了不少。

胡诚和张兆南不知道消息,当他们准时登上酒楼的时候,却吃惊的发现二楼之上已经挤满了同行。这些人都是中原省有名望的商贾,甚至连另外两大商帮的主事人都来了。胡诚和张兆南赶快上前寒暄,张兆南与益阳帮的主事人陈铋相熟,他凑过去低声问道:“老陈你怎么也来了?难道也是那位赵守宏大人亲自相邀?”

“我是被总督府的人发了帖子,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啊。你说这位赵守宏大人不是中川的道台吗?怎么跑到咱们中原省来了。”陈铋也不甚了了。

“恐怕是总督大人的意思,又要加征捐饷了吧。总督大人不好出面,又让他的侄孙出来找咱们。”安化帮的主事人高林显然更加清楚官场上的关系。

“你们安化帮卖茶叶药材赚了不少钱吧,这次恐怕你们要大出血了。”胡诚笑着说道。

“才怪,你们倒卖煤炭才是赚大钱,我们这点小打小闹怎么能跟宝庆帮相比。”高林与胡诚很熟悉,说起话来也没有多少顾忌。

“不管怎么说,咱们哭穷就是了,能少捐一点就少捐一点。”陈铋是个持家谨慎的人,要无偿为官府捐助银两,等于是剜他的肉。张兆南就曾经打趣他,说陈铋的钱都串在肋条上,扯下一个大钱都会肉疼半晌。

众人正在闲聊忽听卫兵一声唱喏,赵守宏带着几个卫兵缓步走上楼来,而身后则跟着轻摇纸扇的黄炎培,他纯属是来看热闹的。

“想来中原省商界的人物都到齐了吧,实在太好了。”赵守宏笑着对众人致意道:“在下赵守宏,虽然是个官员,但也经营工厂,与大家算是半个同行。”

人群中发出几声干笑,这些人显然只是捧场的,此时没有人能笑得出声。赵守宏一说开工厂,那些有固定产业的商人们心都悬了起来,生怕赵守宏要强买强卖他的地皮或者商铺。

赵守宏却不忙着说话,他挥挥手让大家坐下,然后对着卫兵道:“让店家上菜上酒吧,今天我要与商界各位同仁喝上一杯。”

“大家都不必客气,其实我对商界同仁都是很敬重的。在中川地面上,与我称兄道弟的商贾就有好几个。”赵守宏自嘲的一笑道:“在官场上,我这样做可是被称为不务正业的。”

赵守宏语调十分轻松,让众人的神经都稍微舒缓了一些。见到赵守宏如此亲切,并不摆什么官架子,陈铋首先说道:“我们益阳帮只是一群种地的苦哈哈,拿不出多少钱来,如果赵大人要在中原办商铺,我可以在益阳帮的地皮上划出一些地方给大人。”陈铋说得很大方,实际上却等于没说一样,他们益阳帮是粮食大商,拥有的都是耕地,给赵守宏当商铺耕地能有什么用?何况益阳并不繁荣,在那里也开不起来大商铺。

赵守宏微微一笑,并没有接陈铋的话,他只是扫视了屋内众人一眼道:“我这次来并非想要在中原开商铺,毕竟我的产业都在中川,如今我也在那里任职,跑到此地来经营商铺,实在有些远了。”

听到赵守宏并非要地皮,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下一句话却让众人的心再次提了起来。“我这次来,是想要与大家合作,做一桩大买卖。”

众人听到这句话,无不心里打鼓,以前官员也有干过这种事情的,假意与众多商户合作做买卖,然后自己从中捞取好处。等到好处捞得差不多了,他再将买卖倒闭,所有钱都被其私吞,众多商户碍于官家的情面,都是敢怒不敢言的。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只参股不掌权

看看众人没有什么声息,赵守宏继续道:“我最近听说锡良大人要将川汉铁路全部转为商办股份制,我有意接手。只是这条铁路毕竟分属两省,而川省内的铁路线已经被重山城的几位富商包了下来,我是想联络一下中原的商贾,将中原段的铁路线包下来。”

“大人,这铁路要民办?大人是准备组建一个铁路公司吗?”张兆南试探着问道。

“毕竟中原省境内的铁路线,还应该是中原人负责,不过川汉铁路公司已经组建起来了,所以我打算邀请中原省的诸位富商一起,大家集资入股铁路公司如何?”赵守宏心中还真得没有要赚取黑心钱的私心。他只是想这条历史上造成保路风潮的铁路,能够掀起更大的波澜。

原来的历史上,这条道路完全是由中川商人集资修建,所以在后金朝廷宣布收回路权的时候,中川才会爆发了保路运动。可是由于当时两原商人并未参与,所以中原省并未因此发生什么动荡,端方才能从容调动兵力到中川镇压。

赵守宏如今已经打定主意将中川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了,他不希望这场乱局让中川遭受过大的破坏,所以他打算风险共担,让中原省也乱起来,到时候他才能避免外力干扰,趁机控制住整个中川省。

这些商人并不知道赵守宏的心思,他们还以为赵守宏打算以铁路公司敛财,所以没有人出声表示支持。见到这些人很不积极,赵守宏道:“这样如何?我看这件事情由三大商帮牵头,我只出资五十万鹰洋作为投资,经营问题我一概不管。不过这接洽中川方面入股的事情,就需要三大商帮的各位主事人出面了,但我允许你们打起我的旗号去。”

赵守宏这话让商人们一阵骚动,赵守宏虽然官位不高,可是他的家族势力却是极大,其爷爷辈有三人都是朝廷大员,而且在中川和中原两省都有高官是他家的。如果有他的名义,相信与中川刚刚建立的民办铁路公司商量,应该会非常容易的。

“如此,我宝庆商帮愿意助大人一臂之力。”张兆南首先表态,其他人也纷纷表态支持,就连刚才哭穷的陈铋也同样表示愿意入股。在赵守宏的倡议下,大家在酒楼之中组建了一个中原省商会,并邀请胡诚担任会长,张兆南、陈铋、高林显做了副会长,由他们统一安排与川汉铁路公司的接洽事宜。为了取信于大家,赵守宏当即拿出两万五千英镑的汇丰银行本票交给胡诚,作为自己的投资。

有赵守宏带头,其他商人纷纷表示入股。张兆南干脆做了回账房先生,将大家入股的数量一一记了下来。商人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如此为商人着想的官员,以至于饭后赵守宏离开,众多商人送出了两条街才依依惜别。

看着散去的富商们,始终一言未发的黄炎培笑道:“这次大人是以放权取信诸人,你看这些富商是真心拥戴你的。我只是很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取得川汉铁路的部分修筑权,又为什么出钱而不管事?”

“我国商人的手段并不比那些洋商差,之所以屡屡吃亏,就是输在不团结上。今天我以帮助他们取得铁路修筑权的方式,让这些川原两省的商界精英们团结起来,他们自然会慢慢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只要善加引导,总会达成全华兰商人的联合,那样我们就不怕洋商对华兰的盘剥了。”赵守宏笑着道:“何况川汉铁路对我即将建立的工业区也至关重要,我打算利用中川中原两省商人的互相制约,让他们能够增加工作效率,尽快建成这条铁路。”

“大人用心良苦啊,竟然以两万多英镑来做这样于己无利的事情,胸襟实在让人佩服。”黄炎培听得连连点头。赵守宏微微一笑,他心中暗道其实你哪里知道,我是用这两万五千英镑换取中川省啊,这笔买卖绝对值得。

赵守宏在与中原省商界做好沟通之后,立刻动身返回中川,他并不知道,就在自己忙于帮助川汉铁路尽快开工的时候,全国因为他再次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讨论,原来是史量才将他写的那篇《暴力革命能否能救华兰》的文章发在了申报之上。

赵守宏文中写道:革命每日都在宣扬以暴力革命创立共和,但共和之后又将如何,这是否真的是强国之路?难道只要国家实现共和,就能富国强兵吗?华兰的革命团体无数,却没有一个能够具体的做出实现共和之后的规划,哪怕孙文海的三民主义,也只是模糊的驱除鞑虏,恢复华兰,创立共和,平均地权而已。

试问驱除鞑虏,你们要把后金皇族驱逐到哪里去,回到关外吗?难道冥北三省就不是我华兰国土,这样看来倭国和罗刹在冥北爆发战争之时,诸多有识之士奔赴关外,抛头颅洒热血岂非愚蠢。创立共和与强兵何干?平均地权由于富国何扰?这种话连三岁小孩子也骗不了。

余以为如果革命真的推翻朝廷也不见得足以强国,失去中央集权的约束,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混乱,各省独立造成军阀割据相互混战永无宁日,这岂是百姓之福。朝廷在,尚可让国家维持稳定,如果诚心辅以立宪,则可政通人和,好过失去了管束让国家陷入动荡之中。

革命党的宗旨应该是为国家强盛,而不能为了革命而革命,否则你们又致国家于何地,致百姓于何地。在朝廷诚心立宪之下,余提议要富国强兵不妨以政治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科技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这六项改革为基础。

所谓政治改革就是以宪政为基础,让国家政通人和,上下同心建设国家。让整个国家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为富国之基础。基础即立则固本,农业为固国之本,当兴修水利,培育良种作物采取多种植方式相结合为主,以充足的粮食稳定国家让民众得以温饱。

第一百一十七章 嫁祸岑春煊

国本以固则求强,工业改革当为先驱。要大力发展工业,处处以西法为先,建立强大国家工业体系。科技进步乃是工业进步之臂助,集国家之人才,发展先进科技将西法发扬光大甚至超越西大陆,而科技进步所需之人才又必须以教育进步为基础,在全国大力发展教育,建立西式学校,结合华西文化之精华,大量培养新式人才,方可为万世之基。

首节上一节57/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