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542节

元帅夫人是窑姐,这样的消息可是娱乐记者们最喜闻乐见的事情了。在记者们的不断挖掘下,这件事情持续发酵,勃洛姆堡和他的妻子算是成了名人,甚至连其多年前拍摄的艳照都挖出来大肆宣传。每天都有大批大批的记者在其住宅附近蹲守,元帅和夫人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出门穿的什么衣服会见了什么人,就差爆料元帅和夫人每天穿什么颜色内裤了。

当这个新闻持续一个星期,都占据着条顿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时,陆军军官团已经坐不住了。

陆军参谋本部的总参谋长在军官团内部公开声称:“陆军不能容忍一个和婊子结婚的家伙。”陆军的态度非常明显,勃洛姆堡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和妻子离婚,要么就从陆军不名誉的提前退役。

这一次勃洛姆堡的态度却出奇的坚决,他是绝对不会与妻子离婚的。勃洛姆堡与陆军军官团决裂,希斯勒则趁机解除了勃洛姆堡的一切职务,将其全力分担给凯特尔和约德尔。

这两个人看上去依然是陆军的人,但实际上凯特尔是个没有主见,庸碌无为的人,而约德尔已经暗中效忠了希斯勒。希斯勒就用这样的方式,将陆军的高层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经过这一事件,希斯勒在陆军中有了一定话语权,但要想完全掌控陆军,还有一个难以逾越的拦路虎,国防部长弗里奇男爵。本来魏玛共和国要求军人不得干政,现役军人不能担任国防部长一职。但是当时的兴登堡与弗里奇关系莫逆,兴登堡居然破例,让弗里奇在担任国防部长的时候,继续留任陆军总司令,可谓恩宠有加。

作为兴登堡的亲信,弗里奇自然不会对希斯勒假以辞色,所以他始终牢牢依靠陆军,对希斯勒和社会工人党政府不假辞色。即使陆军总司令的权利逐渐落入希斯勒手中,但他这个顶头上司在陆军中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鼓动着一批反对希斯勒的军官。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夺权成功

为了彻底掌控陆军,希斯勒授意希姆莱,尽快找点事情,让弗里奇倒台。可是弗里奇生活非常检点,清白的近乎顽固,实在难以找到错漏。就在希姆莱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在情报部门一份看似无用的军事情报中,发现了弗里奇的名字。

当天深夜,这位条顿国陆军总司令被召到了总理府,他要在那里尝到一种他作为一个贵族、军官和绅士在长期训练中没有为他作过准备的滋味。这次会见是在总理府的书房里,除了空军司令戈林之外,希姆莱也在场。

希斯勒的双眼死死盯着弗里奇,良久之后突然暴喝道:“亲爱的陆军司令先生,我希望你向我解释一下。作为一名视荣誉为生命的条顿军人,为什么会做出那样肮脏下流的事情。”

弗里奇愣了半分钟才反映了过来,他的脸上顿时显出怒色:“元首阁下,我很难理解,你所说的肮脏下流是什么意思。我自认为洁身自好,从未做过任何肮脏下流的事情。”

“是吗?”希斯勒看了看他,又对希姆莱递了个眼色道:“去吧那个年轻人叫进来。”

希姆莱点了点头,他满含深意的看了弗里奇一眼,随后转身走向了侧面的小门,那里是通往内室的房门。房门打开,在希姆莱引领下,从边门里走进来一个衣着华丽却步履拖沓、一脸败类相的人。在被带进条顿国总理府各办公室的人中,他一定是长得最猥琐的人了。

希姆莱带着那个人走到近前微笑着说道:“陆军司令阁下,这个人您应该认识吧。”

“不认识,我从未见过这个人。”弗里奇摇头说道。

“或许您已经忘记了,我会介绍一下,以便让您能够想起点什么。”希姆莱依然是不急不缓的微笑着说道:“他的名字叫汉斯?施密特,十二岁就因为纵火而进入了少年感化院。从他第一次进少年感化院起,后来一直犯案累累,屡进监狱。他的犯罪记录表明,他的主要嗜好是窥探男色活动的秘密,然后趁此进行讹诈。他现在声称曾经在柏林波茨但火车站附近一条暗巷里,看到现役陆军军官跟一个叫做诺迪亚的下层社会脚色,干不可告人勾当。而且他已经认出,那名军官就是您,冯?弗立契将军本人。”

“这是对一位条顿贵族的赤裸裸的污蔑。”弗里克怒斥道:“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施密特,也不认识诺迪亚,他一定是认错人了。不过我很想知道,你们所说的不可告人的勾当到底是什么。”

“这种态度对您的清白无济于事,虽然您的嗜好比较特殊,居然会与一个鸭子做那种事情,但我还是表示理解的。”希姆莱微笑着说道。

“一个鸭子?”弗里奇的脸憋得通红,良久他才暴怒道:“你们简直不可理喻,就算想要诬陷一位条顿贵族军人,也要有个像样点的理由吧。居然认为我是同性恋,这简直是混蛋的想法。”

希斯勒清了清嗓子道:“很遗憾部长阁下,尽管我也不太相信这个情报,但有证人在此,我也不好徇私。我认为您应该暂时停职,以接受军队风纪部门的调查。请您放心,风纪部门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敢于诬陷条顿贵族的人,最多三个月,他们必然还您一个清白。”

“这是赤裸裸的诬陷,这是不可能的。”弗里奇已经处于暴走状态了。

希斯勒却表现的颇为平静,仿佛是一切秉公办理的国家领导人一般。“亲爱的弗里奇部长,一切都应该按照法律办事,我们是不会冤枉好人的。如果您是受到冤枉的,我会亲自为您恢复名誉,并重判诽谤你的人。”

“好吧,那么我就拭目以待了。”弗里奇气呼呼的离开了。或许在他离开的时候,还期待着自己沉冤得雪,可是他并不清楚,对方所要的并非事实真相。

弗里奇暂时离职以后,陆军中再无能够掣肘的人,希斯勒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大刀阔斧的对陆军进行改革。首先是包括伦斯德和李勃在内的16名贵族将军被以各种借口解除了指挥权,随后又有44名高级指挥官被指定为对国家民族不够忠诚,而被调离了重要岗位。

利用这样的手段希斯勒快速掌控了陆军,并将自己的亲信布劳希奇推上了陆军总司令的宝座。等到弗里奇如梦方醒,他已经大势已去了,传统的军官团四分五裂,大批年轻有作为的军官被提拔了上来。事实证明,这些又朝气和拼劲,更容易新鲜事物的年轻军官更有发展空间。在之后的岁月中,伴随着条顿军的铁蹄踏遍整个西大陆,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脱颖而出,成为了那个时代军中耀眼的明星。

尽管希斯勒掌控军队的手段不甚光明磊落,但他所作出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条顿国的工业再次崛起,不但重新赢得了大量国际份额,还让民众逐渐富裕了起来,失业率逐步降低到5%以下。

四年计划也考虑到了发展农业生产,1933年到1936年的数年间,条顿国小麦产量翻了一番。在通过与华兰国的贸易中,希斯勒大量引入优化良种,让粮食亩产节节升高。此外,工资和物价的管制、劳工、海外投资等问题也在这项计划的考虑范围之内。从1934年夏季开始,计划人员把发展那些与装备机械化部队有关的工业列为首要的考虑重点,包括那些制造合成燃料、装甲、枪炮和发动机的工厂。

四年经济计划的相关执行组织,很快成了整个条顿国战争经济中最主要的部门。它能够在战时为国防军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燃料,但是这样的改革注定只限于资本主义内部,并不能消灭那种官僚机构的争权夺利和拖拉延误的作风。

戈林主持的经济发展也有不少弊端,事先制订好的发展原料、消费品和合成制品的指标必然要经常修改,数量多得不合理,时间期限短得不合理。重要战争物资的生产本应该由军方掌握,但是也被放进了四年计划那些生产原料和消费品的计划之中。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红衣国内战

四年计划下属各部门各自为政,通常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资本的周转、生产的周期、劳动力的分配和运输的途径,因此这些部门常常是产生错误的根源。当然,这种体制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某些资源全部集中到某一个部门掌管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四年计划的要点,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工业部门中控制个别的项目。它就犹如华兰国的国家企业仅仅控制能源资源和金融企业一般,牢牢控制住要点进而影响全局。从1933年到1936年,四年计划的总投资额达132.5亿帝国马克,占该时期条顿国工业总投资额的50%。

条顿国的投资项目看上去琳琅满目,实际上一切都是为了军事服务,所有发展的指导思想都是为了战时。在四年计划的投资中,生产碳氢化合物,尤其是用于煤炭液化为人造石油的投资占41%,合成纺织品的投资占21%,生产重金属的投资占10%,生产炸药、弹药和其他武器成品的投资占12%。尽管一些生产项目没有实现,但是总的来说四年计划还是比较成功的。

四年计划中军工企业得到了绝大部分的投资,但是消费品工业的投资也得到了小幅度的增长,因为条顿国政府也担心消费品的短缺,将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希斯勒终于开始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控的陆军换装了。继1931年开始装备I号坦克之后,条顿军开始装备全重10吨,使用一门20毫米坦克炮的II号坦克,以及全重17吨,使用37毫米坦克炮的III号坦克。

在炮兵方面,PAK35/36型反坦克炮和克虏伯公司出产的88毫米高射炮开始列装部队,这让条顿步兵的反坦克和防空力量都增强了不少。除了这些主战装备之外,SDKFZ250型半履带运兵车、SDKFZ11牵引车和仿制自快鹿1型的SDKFZ222装甲车都开始装备部队了。

后世著名的宝马750摩托车同样进入军中服役,在各国军队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条顿国防军开始悄然向着摩托化的方向转变。大量的新式武器投入到军队中,让陆军将领们眼前为之一亮,不少因为希斯勒诬陷弗兰克而心怀不满的军官都慢慢释然了。尽管对方的手段并不光彩,但至少条顿陆军越来越强大了。

条顿军的日益强大,让希斯勒和他手下将军们变得越来越有信心。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时候,他们急需一个战场,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检验武器使用的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扩军做准备。

这个机会很快就出现了,红衣国爆发了大规模内战。1931年建立的红衣国第二共和国也算是成绩斐然,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改革计划,并实施裁军关闭军校等动作,提升了国家经济指数缩减了开支。国家变得富裕了起来,但也引起国内不少地主和军官的不满,国内的**诱因正在悄然生成。

1936年夏季,红衣国劳动者总同盟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乌托邦主义者掌控了国家政权,这更让那些资本家和地主害怕了起来。白鹰国前车之鉴不远,他们可不敢赌人民阵线会比罗斯福仁慈多少。地下活动愈加频繁,国内政治利益冲突变得尖锐起来,暗杀、罢工层出不穷。

很快驻摩洛哥殖民地总督弗朗哥发动了叛乱,随后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都加入到叛乱之中,就连殖民地的摩洛哥人也组成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出现叛乱之后,政府显得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应该立刻进行反攻。叛军趁着这个时机,迅速占据了整个摩洛哥殖民地、加那利群岛、巴利阿里群岛以及红衣国本土北方的几个省。

弗朗哥指挥的叛军企图南北夹击,一举消灭政府军。同时他们还在布尔戈斯成立国防执政委员会,推举弗朗哥作为最高执政,领导叛军的行动。听闻这个消息,希斯勒大喜过望,他立刻与弗朗哥联系,声称愿意倾力援助他。

对于条顿国的援助,弗朗哥非常高兴,他立刻同意了对方的条件,并邀请条顿国派兵进入红衣国。一个重新建立条顿国国际形象的机会,一个实验新式武器的机会,希斯勒如何愿意错过,他很快派出了一支由精锐空军组成的秃鹰军团,并大量输出I号和II号坦克,用于地面作战。与此同时,罗马国也配合的派出一支陆军和空军的混合编队,进入红衣国作战。

弗朗哥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叛军迅速控制了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和北方的加利西亚、纳瓦拉、旧卡斯蒂利亚等经济落后的省份,将叛军南北势力打通,对人民阵线的控制区域形成了半包围,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

就在此时,红联国和白鹰国的援助也到了,因为路途较远,他们的援助要比条顿和罗马两国晚一些。红联国可谓出了血本,他们将国内最先进的BT-5快速坦克拿了出来,此外还有T26坦克,卡里卡波夫I16型战斗机,图波列夫SB-2轰炸机。白鹰国也有T1E1型坦克,P26战斗机和马丁B10轰炸机。

与红联国和白鹰国的部队同期抵达的,还有第二次组建的国际纵队,这支享誉盛名的部队,在白鹰国内战中可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有了两国的大力支持,人民阵线的士气大振,防线很快被稳定了下来。

因为惧怕乌托邦主义,尽管撒尔帝国和高卢国并未参加战争,但也或多或少的向弗朗哥倾斜。对白鹰国的商船进行严格检查,迟滞对方交货的时间,尽量拖延政府军提升实力的时间。但是白鹰国的国力太强大了,其运送的支援规模,即便是受到不少阻挠,也让条顿军和国民军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条顿与罗马联军竟然无法抵挡住红联国的进攻,这样的奇耻大辱让他暴怒。条顿军的素质明显更高,却被打得节节败退,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问题。希斯勒细问之下,才知道己方出动的I号坦克和II号坦克根本不是对方BT5和T26的对手。对方能够在六百米开外,就击毁条顿坦克,而条顿军的坦克即使抵近也难以击穿对手。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应邀出兵

巨大的性能差距,决定了条顿军在陆战中非常吃亏。好在步兵的37毫米反坦克炮和88毫米高射炮在反坦克中成绩优秀,这才与对方打了个平手。但是这样也不是长久之策,在III号坦克产量不高,无法大规模投入战场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其他手段来暂时应对了。

很快容克87俯冲轰炸机被投入战场,这种机翼下挂载了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的俯冲轰炸机非常有用,他们很快成了人民阵线方面所有坦克的克星,接连创造巨大战果。

红联国很快将这个时代尚算先进的伊16战斗机调上战场,事实证明,轰炸机的性能再好,也无法与战斗向媲美,结果俯冲轰炸机损失惨重。条顿军的战斗机很快与红联国打成一片,双方的空战越来越激烈,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很难取得进展,胜负往往只能在彼此的大量消耗之后才会出现,这样的战斗是任何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为了能够尽快打破僵局,希斯勒想到了一直以战斗力强悍著称的华兰国。

首节上一节542/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