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528节

这等于是华兰国借用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各地的仓库和销售网络,出售自己的产品并给其分红。罗斯柴尔德家族可以不担任何风险的同时,大量赚取利润,这又何乐而不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将库存产品清空,大量仓库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只是借用他们的名号,对外销售商品而已,他们自然是答应的。

华兰国的物流公司们很快忙活了起来,大量货物被以集装箱的形式运往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倾销。各国很快注意到了市面上华兰商品的大规模出现,白鹰国很快宣布提高日用品关税百分之三百,用以保护国内的企业。随后西大陆各国都相继宣布提高了关税。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赵守宏做得更绝。几天后,华兰国与南十字星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倭国、高丽共和国、罗刹帝国在粤东省上京城共同发出通告,组建上京自由贸易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组织内部的成员将实行零关税制度,对其他国家进口的各种商品将征收百分之一千的关税。

华兰国等于是在用类似于铁索连船的方式,增加内部的市场容量,以保持更高的购买力。这样的经济联合体让其他各国几欲吐血,上合组织囊括了东大陆九成土地以及大半个澳洲,人口规模超过十五亿,几乎是全世界人口的一半。这么庞大的市场居然自己封闭了起来,他国的产品还如何售卖。

撒尔帝国、高卢国和白鹰国首先发表联合声明,希望华兰国冷静处理国际贸易,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整个世界的利益。华兰国的发声却非常强硬,白鹰国等三国首先提高关税,已经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华兰国只不过是跟风而已,并无任何不妥之处。最后华兰国还以上合组织的名义,增加了一项条款,对外出口零关税。

这简直是经济贸易方面的宣战书,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华兰国似乎不再顾及各大强国的感受,全力维护本国利益了。这样的手段非常奏效,本来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光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也开始下行。

虽然因为有各种保护措施,下行的速度并不算快,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整个股市的市值还是被蒸发了四分之一。当上合组织建立,并将指定的多个条款公布之后,光海城股市立刻止跌反弹,化解了此次经济危机对华兰国的影响。

对于上合组织的做法,各国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日用品在数个月的疯狂售卖之后开始渐渐回落,商人们都知道真正的经济严冬已经到来了。

白鹰国动作最快,他首先联合新大陆上的诸多国家,组建了白鹰经济联合体,实行了与上合组织同样的经济政策,以保住自己地盘上的这一片市场。而撒尔帝国也不慢,他立刻与高卢国联合发出声明,两国组成盟约经济联合体,双方全面开放本土和殖民地,并对外高筑关税壁垒。他们的做法更绝,所有出口商品政府给与等于商品价值一半的经济补贴,并由国家担负运费以鼓励出口。白鹰经济联合体也很快跟进,宣布了同样的政策。

在全球经济危机无法避免的时代,各大强国都选择了自扫门前雪,先保住本国经济再说。安瑟尼算是对华兰国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在各国高筑贸易壁垒之前,华兰国动用所有海运和陆运能力,将大量产品送到各国境内,避免了高额关税。随后当购买力严重下降,产品开始滞销的时候,他们又以出口的形式,将大批货物运回国内,同时还赚取了大笔补贴,可谓是两头赚钱。

安瑟尼并不知道,这些产品回输华兰国还有另一层意思。利用上合组织高昂的关税,赵守宏再次不动声色的将好莱坞财团的资产转移到了华兰国。只不过这些钱是从自己手中转入了政府手中而已。

赵守宏的做法还不止于此,好莱坞财团的实体经济开始秘密转移,同时已经贱到白菜价的各种机械设备也被大量收购后打包装箱。享受着政府补贴的商品,以免运费的形式运送到了华兰国内,等于是让各大强国出钱,帮助华兰国购买了大批机械。

在经济危机面前,刺激对外贸易才是根本,各国都是睁一眼闭一眼致使大量违禁的精密机器被出售给华兰国。在悄无声息之下,好莱坞财团成功完成了自己的财产转移,后来这次商业运转模式被写入了教科书,作为经典操作模式记录下来。

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赵守宏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大量购入各种机械,难道他不知道生产力过剩,与购买力严重脱节会造成大规模经济动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沈若雪这样的经济大师在,怎么会让他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实际上华兰国所走的每一步,都在赵守宏和沈若雪的监控之下。

相对于全球性的生产力过剩,华兰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立国之战中,华兰军先后与国内各方军阀势力,以及三大强国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战争,消耗了国内的大量物资。这些物资都是由原西部特区旗下各大企业生产提供的,并未从国外进口任何产品,这就极大的刺激了国内经济,同时也消耗了库存数量,避免产品大量积压。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各有手段

战争胜利之后,华兰国增加了倭国和华兰国东部地区的大片领土,将两亿多人口囊括到了国内,这就无形中增大了市场规模。随后倭国的工业被摧毁,成为了类似于华兰国殖民地的存在,加上兰芳共和国和南十字星共和国的工业生产本来就比较落后,造成了国内生产规模非常没有过剩,反而有些不敷使用。

正是因为供需关系的不同,所以华兰国的金融市场在遭遇了初期的动荡之后,很快趋于稳定。为了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潮中逆向增长,赵守宏很快宣布了国家新的建设政策。

加大公路和铁路的修建规模,全国各地政府大量投资水利设施,由国家银行以借贷的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全面解决国内各处河流的水灾隐患,同时修建水电站和灌溉系统,让全国的电力传输和动力浇灌得到普及。

由汉兴集团公司发起,全国各大商家一起响应的未来城市计划正式启动,各地城市纷纷开始重建。各大城市纷纷建造新的现代化城区,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政府同时推出暖巢计划,由财政部出资购入大量小平米房屋作为廉租房,帮助百姓们住上舒适的房子。

华兰海军同时宣布了大规模造舰计划,以国家出资的方式,为海军大规模建造军舰,壮大本国的海军力量。依靠这样的建设方式,让国内的钢铁、水泥、机械加工等产业受到了极大刺激,产品供不应求,各地商家都在寻求扩大生产规模,以应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各类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其他国家进口各种机械,也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

联盟中的另外几个国家都受到华兰国的控制,等于都是自己人。华兰国当然不能厚此薄彼,让其国内出现动荡,所以各国都开始实行差不多的经济模式,让国家得以快速发展。

上合组织还很快颁布的签证法,让组织内的各个国家之前护照通用签证免签,等于是让各国之间没有了国家界限,各国百姓可以自由往来居住和通商,这就打破了国家间的最后壁垒。

华兰国内的各大商家得以将产业快速扩展到组织内的各国,再大幅度提升国内工业实力的同时,也让当地民众受惠,也增加了民间的购买力。依靠这样的良性循环,上合组织内部的经济体系反而开始欣欣向荣起来,各种工业指标不断提升。

比起上合组织内部,其他组织就要差得多了。在白鹰国内,通货膨胀之后的通货紧缩已经完全破坏了经济体系,农产收获的庄稼运送到市场上,其售价甚至还不如运费高,农民们不得不放弃了收割,任其烂在地里。与农民的情况相同,那些牧场主也不好过,牛奶同样因为价格问题,不得不被倾倒入河流,以避免更加高昂的损失。

与这些情况相反的,是城市中各个救济粮领取点冗长的队伍。大量失业工人不得不为了一斤煤一片面包,排上一整天的队。所有人都在饥饿状态,不少孩子不得不在垃圾箱里翻找着食物,以填满饥肠辘辘的肚子。

大量工厂倒闭,机器被销毁,与其相对的则是工业品匮乏,大量底层百姓没有办法获得棉衣,在冬天里不得不依靠火盆取暖,出门时为了抵御风寒,不少人拼命的往衬衣里塞报纸。

撒尔帝国和高卢国则更加不堪,这两个刚刚从上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的国家,如今的经济再次经历了严霜。比白鹰国更加严重的企业倒闭,让民间几乎也愈加严重,不少本来风度翩翩将衣服烫熨笔挺的绅士们,不得不穿起打着补丁的外衣。喝咖啡的次数被尽量减少,擦皮鞋和卖报纸几乎没有了生意,尽管绅士们的举止依然文雅,却渐渐透露出了一股穷酸味。

巴黎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馆门可罗雀,昔日高卢人在街边喝着咖啡享受阳光的日子看不到了,代之以在那些狭窄阴暗的胡同中,一个挨一个的风尘女子。她们在以期盼的目光看着经过的每一个男人,希望能够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有的女子甚至肯为了一片面包或一杯牛奶而出卖自己的身体,但即使如此低廉的过夜费,也变得越来越难赚了。

这三个大国至少有自己的经济体支持,可以通过掠夺殖民地缓解国内的窘困情况。尽管这样的竭泽而渔,让各个殖民地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但至少降低了部分国内民众的怒火,让国家得以勉强维持下去。

更加凄惨的是那些小国,尤其是在战后失去了所有殖民地的条顿国,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在战后的日子里,条顿国的百姓依靠着坚韧的民族特性,终于让经济慢慢回暖。尽管没有了殖民地,又受到各大国的重重压迫,但凭借着坚挺的产品质量与条顿国良好的商业口碑,使得其产品得以在国际贸易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在华兰国境内的各大原条顿国工商业主们也不断为国内输血,让条顿国渐渐摆脱了战后的经济困顿,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化为了泡影。

各大经济联合体纷纷建立,各国都高筑贸易壁垒,以保住国内消费这股活水,同时对外大量倾销商品,借此缓解国内的经济局面。为了让国家经济体系不至于崩溃,各国纷纷提高关税闭关自守,但条顿国却是个例外。

因为战后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条顿国在军事方面始终受到撒尔帝国和高卢国的控制,国家大量权利受到限制,甚至连提高关税也需要两国同意。在这个时候,撒尔帝国和高卢国自然不会为了条顿国的百姓着想,他们联合向条顿国施压,最终逼迫其与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

这是个极度不公平的贸易协定,其中规定条顿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却必须给撒尔帝国和高卢国最惠国待遇。也就是说关税可以随便提高,但对撒尔帝国和高卢国的关税则必须保持不变。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集体农场

这份贸易协定等于是在条顿国高筑的贸易壁垒上打了两个洞,撒尔帝国和高卢国得以将国内过剩的商品大量倾销到条顿国的土地上,但是条顿国商品想要卖入两国却不得不承受高昂的关税,两国等于是借用这个条约,将条顿国当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商品倾销地。

正是因为签订条约原因,条顿国的经济直泄而下,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国内工业体系大量破产,连带着银行业重新洗牌,百姓们的存款瞬间灰飞烟灭,国家经济动荡条顿马克持续贬值,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哀鸿之中。

在国内经济濒于崩溃,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希斯勒的理论更能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那种对凡尔赛条约不加掩饰的仇恨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得到了广大底层民众的拥护。条顿社会工人党的势力越来越大,党员人数持续增加,希斯勒每天都精神百倍的乘坐着火车,往返于国内的各大城市,发表着激情澎湃的演讲,极力鼓动民族主义复仇情绪。

在国家经济越来越困顿的时期,希斯勒的这种思想很有市场,大量的民众越来越多的汇聚到条顿社会工人党周围,成为了他的忠实拥趸。为了持续扩大希斯勒的影响力,威廉皇储应赵守宏的邀请,亲自为其站台,依靠着皇室在国内的影响力,帮助希斯勒提高个人威望。

威廉皇储还与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商议,以他的名义向条顿国输出粮食。依靠过去的老关系,这些顶着威廉皇储名义的华兰国粮食被给给予了特殊的免税待遇,这是由兴登堡亲自签发的总统特别令,可以绕过国会的限制。

利用这样的待遇,华兰国的粮食大量输入到条顿国内。不过这些粮食并非为了赚取利润,而是让希斯勒提升威望的。从7月开始,条顿社会工人党开始宣布一项福利措施,每名正式党员可以在各大城市本党派的党部处,领取半公斤的黑面包或者其他食品,以便让党员们得以温饱。

这样的宣传效果绝对是颠覆性的,条顿魏玛共和国政府本来就资金紧张,加之国内大量企业的倒闭,让税收相当困顿,政府甚至难以发出公务员的工资,更谈不到对民间的救济了。

没有政府的救济粮,条顿国广大民众都处于饥饿和死亡的边缘,唯一能够指望的只有蔓青和野菜。底层的广大民众非但没有温饱可言,甚至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造成国内无论是大人或是孩子无不面带菜色。

条顿社会工人党的福利待遇在经济繁荣时期算不得什么,在这个时候却无异于救命的稻草。条顿社会工人党的党员很快成了炙手可热的职位,不少人纷纷涌向各地党部,希望拿到每日的救济粮。这些粮食虽然无法吃饱,却足够至少两个人不会饿死了,如果家里的成年人都加入到党派内,全家至少不再有饿死的可能。

条顿社会工人党很快又出了新的举措,党内只接受拥有纯粹雅利安族血统的人,至于血统不够纯正的民众,只能作为党外预备党员存在,享受的福利减半,而犹太人则不得加入党派。

尽管福利减半,大家依然踊跃参加,尽管每天需要在各地党部内,进行半天时间的洗脑宣传,但这已经比如今的任何工作都更轻松富裕了,至少他们得到了维持生存的口粮。至于那些犹太人却没有了指望,希斯勒的反犹太倾向开始逐渐显露了出来。

比起希斯勒受到华兰国暗中的大力支持不同,远在大洋彼岸的罗斯福自力更生就足够了。同样是因为国内经济动荡,造成大量的失业,而胡佛政府却束手无策,没多少减缓经济衰落的举措,这让整个国家难有起色。

没有饭吃逼迫着许多人铤而走险,打砸抢劫各地的商店。因为白鹰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规定国内不禁枪械,那些商店的主人有能力持枪防御匪徒的抢掠,但匪徒同样能够用枪械进行抢劫。很快抢劫和偷窃演变成了大规模枪战,各地枪店的生意反而火爆起来。

面对着动用步枪甚至冲锋枪的抢劫者,白鹰国警察手中的左轮手枪实在不够看。警察无力对付抢劫,让国内的抢劫案件数量持续增加,整个社会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饥饿与动荡让民间情绪低迷,大量底层民众开始对国家的前途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迷茫。在这个时候,罗斯福组建的白鹰共社党就有了发挥的余地。乌托邦主义的美好梦想,让大多数人心动,不少人加入共社党,让罗斯福的势力持续壮大起来。

罗斯福家族有着大量的财产,自从西奥多?罗斯福去世之后,德拉诺?罗斯福就成为了家族的族长。在他的努力劝说下,家族长老会通过了全力支持他的决议,整个家族开始为白鹰共社党注入大量资金。

罗斯福家族趁着土地价格低迷,在德克萨斯州购买了大量农田。白鹰共社党开始召集党员,在这里开荒种地自产自销。整个农场放弃了货币贸易环节。所有产品都由以罗斯福为首的委员会负责分配,让所有人都能够得以温饱。

在这个农场中,每个人都有活干,也必须为了整个农场的人努力的工作。他们没有任何报酬,但能够直接领取到所需要的产品,而那些偷懒的人一经证实,则被驱逐出农场,并不许再加入白鹰共社党之中。这种看似和谐的生产方式,省略了商业缓解,让产品没有了贬值的可能。

首节上一节528/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