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432节

幸子有些好奇的侧耳倾听着,却无从判断声音的缘由,不过她很快就放弃了。作为一名主妇,做午饭的时间很紧迫,她没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

就在幸子转身打算去拿新买的新鲜秋刀鱼时,大地忽然开始了震颤。这次震颤是如此强烈,幸子立脚不稳顿时摔倒在榻榻米上。然而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了,正在燃烧的木炭炉因为剧烈的震动而反倒,火红的木炭顿时洒在了干燥的木质榻榻米上。

幸子脸色一变,她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去找东西收起木炭,以防止失火。然而一切都太晚了,木炭都已经被烧得火红,其散布面又是如此之广,短时间内很难收集起来。

很快火焰就点燃了纸糊的拉门,紧接着整个木制房屋都陷入了滚滚烈焰之中。幸子大叫着冲出房子,想要请求邻居的帮忙,一起将火扑灭。可是当她跑出家门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

因为是做午饭的时间,家家都在用木炭炉煮饭,结果地震的晃动之下,许多家庭都有如幸子家一般着火了。猛烈的火势越来越大,浓烟从整个东晨城的各个角落冒了起来,不少人提着水桶拼命的救火。然而第二波更加猛烈的地震又来了,这一次的晃动比上次更大,不少人立脚不稳顿时成了滚地葫芦。许多正在燃烧的房屋咔嚓一声,变成了一地破碎的大火堆。

“地震啦,着火了。”街上的人到处喊叫着,不少人冒着地震的危险在救火。地震越来越剧烈,很快就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随着一波波不停的地震袭来,地面上裂开了巨大的口子,不少人猝不及防掉了进去,在发出一声惨叫之后,人就消失在了无底深渊之中。

“快逃,快逃啊。”街上到处都是这样的呼喊声,在剧烈的震动下,那些不甚结实的木质建筑纷纷倒塌变成了路边的碎柴堆。烧红的炭火四处乱滚,将所有可燃的东西全部点燃,整个东辰城已经化作了一片火海。幸子知道自己的家已经没救了,她不得不放弃了救火,呆呆的看着火越烧越大。

地震依然没有结束,大地仿佛峰谷浪尖上的一叶小舟,来回摇摆起伏着没有一刻停歇。幸子立脚不稳,在震动中跌倒于地,这一摔也让她清醒了过来,自己不止有房子而已。“太郎,太郎在哪里?”幸子忽然想了起来,自己那八岁的儿子应该快要从学校回来了,如果遭遇什么不测,她该如何是好。

想到太郎可能有危险,她慌慌张张的爬起身来,逆着向城外逃去的人流,朝着城里学校的方向跑去。

幸子的丈夫越野同样没有什么幸免,在造船厂工作的他劳累了一个早上,中午他与人换了班,准备到船坞旁的空地上吃午饭。几个一起做工的造船工人边走边说笑着,谈论着他们正在建造的这艘大军舰究竟能够何时完工。

越野与同事一边说笑,一边拿出了自己的饭盒,那里面码着整整齐齐的饭团。那雪白的饭团和掺杂其中的紫菜,加上顶端淡黄色的梅子是如此诱人,让越野看得食指大动。就在越野打算拿起饭团开始吃饭的时候,脚下的大地突然晃动了起来。

越野一个立脚不稳扑倒在地,手中饭盒也被甩出了十几米远。他的同事们同样的东倒西歪,几个人还未明白怎么回事,就听到了连串的爆裂声。船坞里用于支撑军舰船壳的那些支柱纷纷断折,正在建造途中的军舰顿时歪倒在船坞内。

“是地震。”越野惊呼着,作为倭国的居民地震是非常熟悉的。这个岛国位于东大洋的地震断裂带上,因此每年都有超过两千次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大家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可是在越野近三十年的记忆里,还从未见到过如此剧烈的地震。

就在越野呼喊的时候,断裂声变得越来越密集,大地裂开一道道口子,炽热的泥浆四处喷溅,周围钢筋水泥结构的船坞护栏纷纷断裂,汹涌的海水倒灌而入,冲走了船坞内的不少工人。

“海啸。”不少人惊呼起来,他们的脸色已经犹如死灰。这次地震的震源并非在陆地上,这对于岛国居民来说是最为悲哀的事情。地震之中只要处于空阔地带且运气不太坏,就能够幸免。但海啸无所不在,在高达十数米的巨浪面前,任何抵抗都是那么微薄无力。

造船厂的工人们四散奔逃,然而他们的逃跑却根本无法摆脱海啸的漫灌。高达十多米的巨浪席卷而来,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吞没了海岸边的一切,越野和无数的造船工人一起,被巨浪卷走生死不明。

大地震发生的时候,身为监国摄政的皇太子裕仁正在赤坂离宫内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宾主言欢之际,一阵猛烈的震颤突然从脚下升起,满桌的酒菜碗碟纷纷落地,那些刚才还衣冠楚楚言谈甚欢的各国使节,顿时成了滚地葫芦。

裕仁很快就明白了过来,东辰城爆发大地震了。来不及照顾那些使节,裕仁在几名近侍的扶持下,慌慌张张的向屋外跑去。裕仁如此慌张,倒不是害怕房屋倒塌。在地震频繁的倭国土地上,皇家的建筑怎么会不考虑抗震,作为倭国第一栋抗震建筑,赤坂离宫的修建坚固无比,根本不虞倒塌。裕仁之所以慌张张的冲向花园,是想看看整个东辰城情况如何。

当裕仁冲入屋子的时候,入眼的一片火光几乎晃花了他的眼睛。到处是嘈杂的人声,到处是冲天的火光,整个东辰城已经化作了一滩瓦砾。在众目睽睽之下,刚刚建成的十二层东辰高塔直接腰斩,变成了两段残破的废墟。除了东辰高塔之外,其他建筑也未能幸免,整个东辰城中的高大建筑纷纷倒塌,昔日鳞次栉比的东辰城瞬间成了平地。

第九百四十九章 血腥杀戮

大地张开了血盆大口,吞噬着无数人的生命,不少侥幸逃出坍塌房屋的人,却掉入了裂缝之中,被突然冒出的地下水活活淹死。那些巨大裂缝忽开忽合,不少落入裂缝中侥幸未死的人也被活活挤死,大地将吞噬的一切统统压成饼状,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这一次地震高达里氏8.1级,因为震源靠近海岸且深度较浅,造成地震烈度极高,破坏力也更加严重。在根川火车站附近,一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在行进中猝不及防,与一堵地震中造成的泥水墙相撞。宽达一百多米的大塌方将这列火车连带所有乘客统统带入了大海,吞没得无影无踪。

田沪山上的一片大森林因为地震与石质山体松脱,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大森林居然以九十多公里的时速沿着山坡冲下山谷。森林滑行途中经过一条铁路,将铁路上的一切都卷入了其中。残破的铁轨和车厢,破碎的人体夹杂在泥土中冲入相模湾,鲜血将周围的海水染成了血色。

十分钟以后,地震渐渐平复,但幸存者的灾难仍然没有结束。虽然地震时间不长,但因为东辰城内的木质建筑太多,引发的大火已经失去了控制。不少惊慌失措的人群按照平时的经验,逃向了广场、海滩、学校操场等空旷地带。可是这一次情况不同,这些侥幸逃脱地震的人尚未来得及庆幸,就面临着大火的包围。

猛烈的火灾波及全城,不少处于空旷地带的灾民被大火包围,他们不少被烧死就是窒息死亡,或者在人群的混乱中被活活踩死。

不少人跳入公园的水池中,希望能够躲避火灾。但是城内的火势太大了,公园的池水在炙烤下逐渐升温,将不少身处其中的人活活烫死。到了最后,公园的池水竟然被全部烧干了。

关东大地震的消息传来举国皆惊,倭国民众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倭国地处地震多发的海岛,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所有倭国人都时时担心。这次大地震的爆发,勾引出了人民内心最深层次的担忧,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倭国再次掀起了向远东地区移民的浪潮,大家都希望逃离这个灾难之地,避免与东辰城的居民落得同样下场。

这一次大地震让倭国损失惨重,全国最为繁华的东辰城超过三十万栋建筑倒塌,整个城市几乎凭空消失。包括东辰城周围的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在内的整个地震灾区,死亡和下落不明者高于十五万,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无家可归,无数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瘟疫流行没有食物,这些幸存者想要活下来也很艰难。

天灾之后还有人祸,趁着地震的混乱,那些倭国的右翼分子展开了行动。政府中的右翼官员宣称高丽人在高丽半岛的反抗日益激烈,而在倭国的高丽人很可能会趁机破坏。除此之外,别有用心的人在民众中散布谣言,声称“高丽人要趁机暴动,捣毁倭国的军政部们。”

以这样拙劣的借口,倭国的右翼分子对处于灾区的高丽人展开了大屠杀。在东辰城军警的配合下,倭国右翼的青年自警团手持利刃冲入了高丽人的社区。毫无准备的高丽人根本没有反抗能力,除了个别人奋起反抗,那些老弱所能做的只有哀求。然而这些都无法动摇倭国人的杀性,面对着毫无反抗能力的高丽老弱,他们丝毫没有怜悯之心。

老者被斩首,孩子被用刀子刺穿后扔进火堆,而数量不多的年轻女子则遭受了非人的蹂躏。事实证明倭国人骨子里的卑贱血液,无论披着何等的文明外衣,也不可能改变。在这场大屠杀中,被倭国人杀死的高丽人超过一万,整个高丽聚居区内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幸存者不足百人。

杀光了高丽人之后,倭国人依然没有满足,他们又将屠刀砍向了临近的华兰人。因为数次败于西部特区之手,倭国人对华兰的仇恨几乎是摆在台面上的,当有人向华兰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其他倭国人纷纷效仿。

混乱之中超过七百名华兰人被杀,连著名的华工领袖王希天也未能幸免。对高丽和华兰人的屠杀很快在其他城市扩散开来,关东大地已经成为了修罗地狱,死亡人数在节节上升。

华兰国内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接到了倭国发生大地震的消息。面对邻国的大灾害,华兰人显出了难得的仁慈。北华城中央政府的效率空前得高。因为总统黎元洪被曹锟驱逐之后,暂时摄政的内务总长高凌紧急召开内阁会议,要求各省长官联合绅商地方团体组织,召开倭国灾害赈济大会,与政府的行动保持一致。同时政府要求西部特区的光海城派出商船,向倭国运送粮食药品,并帮助红十字会赴倭救援。

面对倭国的灾难,不少对倭国依然心存好感的人士纷纷发表声明,称倭国为华兰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倭国度过这次灾难。孙文海甚至以粤东军政府的名义,致电倭国摄政裕仁亲王,对倭国的灾难表示深切慰问。同时孙文海还给他在倭国的朋友大仓喜八郎、久京房之助、头山满、宫崎寅藏等人致电慰问。

甚至已经下台寓居天风城的段瑞泉也成立了救灾同志会,通电北华城中央政府、西部特区政府、粤东军政府,以及各省军政长官,号召大家广为劝募,赈济倭国灾民。

一时间全国对支援倭国灾区的呼声极高,仿佛两国已经冰释前嫌,成立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即将开创万世之共荣辉煌一般。然而在全国一片救援声中,西部特区表现的却十分冷静,光海城的各大物流公司甚至接到了政府通知,不得承接任何前往倭国的运输任务。整个西部特区之内,也没有任何捐款赈灾活动,仿佛这场震惊世界的关东大地震从未发生过一般。

第九百五十章 电视演讲

对于西部特区的平静,国内各方势力自然不敢指手画脚,但他们所收买的那些文人,却甚嚣尘上起来。面对西部特区的强大,国内各个军阀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因此有这样给其抹黑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不少文人纷纷登报刊文,声称赵守宏气量太小,不足以成大事。竟然因为两国的几次冲突,就忘记了睦邻友好的重要性,古有孔子称以德报怨,只有以善心感化对方,才能让两国成为真正的友好邻邦。

这样的说法一时间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一时间报纸通篇都是对西部特区的声讨之声,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一般。然而西部特区依然冷静处理,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评论。直到北华城政府在曹锟的指使下,也开始对西部特区施压,要求赵守宏解释对大灾害的漠不关心时,西部特区的反击终于开始了。

1923年9月17日早上,中川电视台来了一位大人物,赵守宏要在这里面向全世界的观众,进行全世界第一次电视演讲。因为事先已经通过电视台进行了通知,所有人都等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这次演讲的开始,他们想要看看赵守宏会对近期来西部特区的冷漠做出何种解释。

除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之外,收音机前同样有许多人,中川广播电台将会在这次演讲中,进行同步直播,让没钱购买电视机的人,也能够通过广播听到这次演讲的全过程。

当赵守宏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他的神情无比肃穆,一身黑色的华服,胸前还带着白花。面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赵守宏缓缓开口道:“就在半个月前,倭国的关东地区发生了大地震,东辰城被毁,十多万人死难。这些日子以来,国内不少人都在为倭国募捐,也对西部特区的冷漠进行了不少批评。”

赵守宏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他的眼中露出一缕精芒,声音掷地有声的道:“我对这些批评只有一个评价,一群媚外的洋奴和卖国贼。”赵守宏此话一出,众多电视机和收音机前的人皆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赵守宏居然会如此决绝,似乎要与全国的文人开战一般。

就在观众和听众们集体石化的时候,赵守宏再次开口了:“不少人都在报纸上声称,华兰与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需要睦邻友好,我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里在想什么。是希望向倭国主子邀功,还是想要落下一个仁善的好名声。可是你们似乎忘记了,倭国与华兰从来不少什么友好邻邦,从抗倭成名的戚家军,到万历年间的露梁海战,在到二十多年前的甲午之战,每一次都是倭国在侵略我们。历史证明,倭国人心中有个大陆梦,他们世世代代都希望夺占我们华兰人的土地,将我们亡族灭种全部杀光,让倭国人能够在我们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所以倭国的国力只要允许,他们就会暴露出侵略之心,数千年来从未停止过。”

赵守宏这一番赤裸裸的揭露,让不少人如梦方醒,他们这才想到,似乎倭国的确总是在侵略华兰从未想过友好。

喝了一口水的赵守宏面对着镜头继续说道:“我在报纸上看到,不少老夫子声称孔子云以德报怨,我们应该以宽大的胸怀,以善心感化对方。不过我感觉自己看过的经典似乎与那些老夫子不同版本,因为我看到的是孔子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所谓以直报怨,是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而不是用热脸却贴人家的冷屁股,因为那不是仁善,那是傻蛋。”

赵守宏难得的在电视讲话中爆出了粗口,引起不少听众的一阵哄笑。不过他们也隐隐觉得,似乎赵守宏说得才是正途,那以德报怨的说法,有些太过一厢情愿了。

“不过以直报怨的那是孔老夫子,赵守宏只是个凡人,我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西部特区信奉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一旦有人胆敢侵害我们,必然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赵守宏的话掷地有声,让那些怀有敌意的人都心生寒意,这样的说法可是需要实力做支撑的。遍观整个华兰国,也只有赵守宏有如此的底气和豪情,敢于说出锱铢必较的话来。

不少人都感觉赵守宏过于铁血,似乎有失天朝上国的大度风范,但是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难以生出责难的想法了。

“西部特区之所以这么多天来,一直对国内赈灾的做法冷静对待,是因为我们在调查一桩血案,而我今天到这里来,是因为血案已经真相大白了。”赵守宏说话间,不慌不忙的将桌上的展板竖起,对准了镜头。

展板上是用光海城莱特蔡司光学公司最新出产的高清照相机拍摄的彩色照片,这些照片的清晰度很高,色彩也非常鲜艳,那刺目的红色让人心悸。那是真实存在的照片,生化人卫兵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倭国拍摄来的证据。在那些照片中,一个个身穿黑色倭国军警服,或者学生服的青年倭国男子,正在用手中的武士刀砍杀着老弱妇孺。

那些老弱有的身穿类似于倭国人的衣服,一看就知道是高丽人,而另外一部分则有着后金国标志性的长辫子。这些人在十几年前从华兰东渡的华工,因为他们并未经历民国的变革,所以在民国建立十一年以后,依然还保留着当初的服饰和发髻。

首节上一节432/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