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404节

轻武器还好说,用自己的莫甘纳辛步枪顶一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那些缴获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却不说如今的红罗国内所可以设计生产的。因为这样的原因,让红罗军的大部分打一点就少一点。本来接连缴获了罗刹帝国的大量物资弹药,可是经过对白兰国的连番作战,也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了,如果继续打下去的确有弹药匮乏的弱点。

可惜政府是政客们待得地方,政客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不可能完全从军事上着眼。处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斯特林一反常态的鼓动布宁,让红罗军越过国境线,给白兰军一个狠狠的教训。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亲信捋取功勋,斯特林甚至还热心的向布宁推荐伏罗希洛夫,希望让他去协助图哈切夫斯基担任指挥工作。

因为布宁最信任的斯特林在他耳边吹风,声称图哈切夫斯基是想保住自己如今的辉煌战绩,固步自封不肯冒险。如果能够攻克白兰国首都,红罗国将能够在西大陆上获得一块缓冲区,借以阻止撒尔帝国的继续干涉。

红罗国成立三年,却始终在战斗中渡过,而建立一块缓冲区,让本土远离对方的武力威胁,这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提案。为了能够占据一块缓冲区,尽管红罗军总司令托洛茨基一再反对,布宁还是答应了斯特林的请求。

伏罗希洛夫被派往前线,作为前敌副总指挥,担任图哈切夫斯基的副手,一起研究进攻白兰国的计划。图哈切夫斯基本来是想要劝阻布宁见好就收的,没想到却给自己找了个麻烦。

对于同样被称为红罗军名将的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相当看不上眼。这个出身于工人运动的高级军官对打仗几乎一窍不通,就连作战时的胜利也都是通过不计伤亡的玩命,依靠士兵们的鲜血和生命堆砌起来的。

一向注重战术运用,在战斗中总是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的图哈切夫斯基和伏龙芝等人,从来都看不上这样的败家子,所以双方的关系一直不算好。如今伏罗希洛夫被派到前线担任副总指挥,摆明了是监视他行动的。

见到布宁的态度坚决,图哈切夫斯基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只能积极准备进攻了。伏罗希洛夫虽然对打仗没有太多办法,却是个善于沟通的人。在图哈切夫斯基面前,他表现的相当谦虚和积极,虽然催促着对方赶快进兵却并不揽权。

尽管是无奈之举,但图哈切夫斯基的进攻布置还是有相当水准的。在红罗军多路出击齐头并进向着白兰国深处推进的时候,白兰军却显得办法不多。他们在国内临时修建了数条防线,却依然无法阻止对方的进攻。

第八百八十一章 誓死抵抗

白兰军节节败退,最后终于撤退到了首都华沙。作为白兰国的首都,华沙早在公元八世纪就有人居住,十世纪的时候成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强盛一时的白兰骑士国建立时,华沙被选作首都.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华沙开始了城市大发展阶段。

尽管后来因为条顿罗刹两国三次分割白兰国,造成这座城市逐渐衰落,但仍不失西大陆东部的主要城市之一。如今的白兰国在此城居住了近两百万人口,并有三个师的兵力防守,白兰军方打算借助城市的复杂环境挡住红罗军的进攻。

首都作为白兰国的最后防御之地,集中了眼下所能集结的所有兵力。居住在这座城市中的,渴望着自由与平等的白兰人民,亲身感受到了祖国即将再次灭亡的危机,他们开始奋起反抗。

这个刚刚获得重建的国家之中,其国民对亡国有着数十年的切肤之痛。当这个新生的国家再次面临亡国的危机,人民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将是异常恐怖的。在红罗军大军压境的时刻,白兰人纷纷动员起来,他们有的参军上战场,有的挖掘工事,有的深入敌后组建游击队,破坏红罗军的后勤补给线,有的甚至将自己仅有的粮食和财产捐献出来,帮助军队打仗。

在红罗军突入白兰国境内之后,整个国家爆发出了强大的反抗力量。那些原本不情不愿进行侵略的白兰军队,竟然变得坚强无比,他们守卫着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阻击着红罗军的进攻。没有人选择逃避,也没有人会为了自己考虑,当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红罗军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尽管战士们依然拼死作战,但对面的敌人也已经变成了一群藐视自己生命的狠人。双方都在拼命,他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自己的民族争夺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战斗中没有胜者,有的只是死亡与鲜血。

看着手中越来越长的阵亡名当,图哈切夫斯基皱紧了眉头。尽管他们灵活运用兵力,最终在半个月之后抵达了华沙城下,却再也难以寸进了。白兰人彻底被激怒了,几乎所有人都拿起了武器,对抗着红罗军的进攻。在城市的各个地区,哪怕是毫无意义的废墟上,也会经历数次反复争夺。

白兰人用所能找到的一切武器,步枪、刺刀、长矛、铁锨甚至是牙齿,杀死每一个进攻的红罗士兵。城中的任何角落都堆积着尸体,这里面有白兰人的,也有红罗军的,在这里人命如同草芥,鲜血肆意横流。没有人在乎自己的生死,因为个人的生死在国家的存亡面前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杀死看到的所有敌人,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

图哈切夫斯基在自己的指挥部里来回踱着步,心情焦躁的他一刻也停不下来。军队的伤亡越来越大,战果却少得可怜。图哈切夫斯基心里非常清楚,当初红罗国遭到入侵的时候,所有的官兵都在为了国家而战,到了现在他们却成了侵略者。当攻守角色互换,心理优势的转变已经不可逆转,加上红罗军训练不足武器弹药也开始供应不上,情况已经变得非常危急。

吐图哈切夫斯基扔掉了手中的烟头,伸手抓向了桌子上的电话机。然而他的手刚刚伸了出去,就被伏罗希洛夫压住了。“你要做什么?”伏罗希洛夫神色严峻的说道。

“给机要处打电话,我要与布宁主席和托洛茨基同志联系,这样的战争没法打下去了,我们必须撤退。”图哈切夫斯基说道。

“这绝对不行。”伏罗希洛夫摇头道:“如今我们已经打到了华沙城下,只需要再努力一点,就能获得完全的胜利。到时候我们将作为征服者走过华沙街头,你也将荣归故里。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撤退,你不但会身败名裂,还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图哈切夫斯基冷哼道:“就算上军事法庭,我也不能眼看着战士们去送死。现在前线的情况非常严峻,必须有人将这个情况通知国内。”

“绝对不行,我不允许你这么做。”伏罗希洛夫说道:“我们占据着主动,我们的士兵在采取攻势,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作为一名将军,你不能有妇人之仁,就算遭遇了一些损失,也必须坚持下去,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胜利。”伏罗希洛夫显然有些急了,实际上他虽然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却是有着相当的私心。

作为斯特林在军队中的代表,在历次国内大战中,伏罗希洛夫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眼看着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和布琼尼等人成为军中的英雄,受到全体红罗军指战员的爱戴,伏罗希洛夫心里无比酸楚。论指挥艺术和应变能力乃至个人魅力,伏罗希洛夫拍马都赶不上其他几位,所以他非常希望通过一场辉煌的胜利,抬高自己在军界的威望。

斯特林也有同样的想法,作为他的忠实追随者,伏罗希洛夫在军中的威望越高,他的地位也就越稳固。因此斯特林千方百计给伏罗希洛夫创造机会,让他能够获得更多的战功,这次将伏罗希洛夫塞到进攻白兰国的队伍中,就是有这样的私心。

最近一段时间,几位红罗军著名将领接连获胜,如果伏罗希洛夫这次铩羽而归,他的形象就更加不堪了,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求拼死进攻的原因。

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事指挥官,图哈切夫斯基是不愿意理会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他从来不将自己划分在哪一个派别之中,而是单纯从实际出发,为国家的利益也为了士兵们的生存通盘考虑。

现在红罗军已经是骑虎难下,面对着誓死坚守的白兰国军民,他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图哈切夫斯基处于对国家和士兵负责的态度,决定于伏罗希洛夫翻脸了:“我是这次进攻的总指挥,有临机决断的权利。作为副手,你只有建议权,却不能命令我。请你记住这一点,亲爱的伏罗希洛夫同志。”

第八百八十二章 红罗兵败

图哈切夫斯基的话让伏罗希洛夫脸色阵红阵白,可是自己只是副总指挥,根本无权命令对方也是事实。为了不给对方军法从事的借口,他也只好作罢。只不过伏罗希洛夫临出门的时候气呼呼的甩下一句话:“对于这件事情,我会上报最高委员会的,我希望你到时候能解释这一情况。”

对于伏罗希洛夫隐隐的威胁,图哈切夫斯基才不会在意,他立刻命令向莫斯科发电报,申请立即撤军。让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想到的是在斯特林的鼓动下,布宁再次驳回了他撤军的请求,并且要求其在五天之内攻克华沙。

这根本就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对此图哈切夫斯基感到非常郁闷。无奈之下,图哈切夫斯基只好投入了自己所有的预备队,希望能够打出一个奇迹来。然而在华沙城下奇迹的真的出现了,不过却非是在红罗军一方。

原来在华沙城下的红罗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集团军、第四集团军和莫济里攻击集群组成。就在16日这一天,白兰军的援兵终于到了,才华横溢的西克尔斯基将军率领着他的第五集团军,突然出现在弗克拉河东岸,并对第四集团军的侧翼发起了进攻。

正在进攻华沙的红罗军部队已经派上了全部预备队,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抽调兵力过来围堵,结果红罗军第四集团军只好步步后退,顽强抵抗着对方越来越强大的攻势。

然而西克尔斯基并没有一味与第四集团军死磕,他率领一直奇兵,趁着红罗军第四集团军后退的机会,从被拉开的空隙处攻了进去,直接斜插入莫济里攻击集群的侧后。

作为红罗军三支大部队中的一个,莫济里攻击集群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一次西克尔斯基的进攻方向找的又相当准确,直接打中了对方的要害。被调到这个方向上来担任指挥的伏罗希洛夫突然发现指挥部附近出现了敌军,他连忙带着所有指挥部成员仓皇后撤。

指挥部的后撤动摇了军心,原本战斗力就比较弱的莫济里攻击集群不得不后撤,但在西克尔斯基第五集团军的猛烈打击下,后撤很快变成了溃逃。伏罗希洛夫指挥的莫济里攻击集群后撤,造成了红罗军全线崩溃,剩下的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也不得不向后撤退。

图哈切夫斯基这次真的愤怒了,原本他让伏罗希洛夫负责指挥莫济里攻击集群,是因为他想要让耳根清静一些,此外这支部队夹在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中间,可以受到其他友军的照顾和支援。

可是现在因为白兰军援兵的突然出现,直接攻击了莫济里攻击集群,完全打乱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本来伏罗希洛夫如果身先士卒,完全可以拖住西克尔斯基的白兰第五集团军,等到红罗军的另外两个集团军合围上来,就能够全歼对手。

如果这一支白兰军的主力被歼灭,势必影响华沙人守城的决心,他的胜算就大得多了。可是伏罗希洛夫的临阵脱逃,毁掉了红罗军的所有进攻计划,现在图哈切夫斯基就算想要继续进攻也不可能了。

武器辎重丢失大半,图哈切夫斯基知道事不可为,立刻命令全军徐徐后退,一边收罗溃退的士兵,一边向着国内退去。白兰军总指挥毕苏斯基元帅想要捡些便宜,命令白兰军整兵追击,但很快他们就遭遇了支援上来的布琼尼骑兵的突击,在损失了数千人之后不得不选择了后撤。

红罗军撤回国内,白兰军也无力再追击,双方的战事终于平静了下来。此时的双方都意识到,大战已经难以为继,在双方代表和谈之后,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双方沿着当前的实际控制线划分国界,互相承认国家的存在,互相交换俘虏,不向对方要求战争赔偿之类的条款被正式签署,红白战争最终结束了。

此役白兰国损失大批军队和物资,却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反观红罗军却收复了全部失地,并从白兰国境内搜刮了大笔财富,总算没有太大损失。不过大战平息之后,事情却还没完结。

归国的伏罗希洛夫害怕图哈切夫斯基将他临阵脱逃的事情捅出去,所以抢先反咬一口,声称图哈切夫斯基在总部强令其进军之后,故意贻误战机,结果造成了全盘崩溃。处于政治目的考虑,斯特林支持了伏罗希洛夫的诬告,并为这个铁杆盟友拼命造势,仿佛如果不是伏罗希洛夫力挽狂澜,红罗军就将全军覆没一般。

对于伏罗希洛夫的信口开河,图哈切夫斯基气得够呛,他当即向列宁反应真实情况,声称是伏罗希洛夫率先逃跑,这才造成了全军崩溃的结局。图哈切夫斯基是个纯粹的军人,他从来不会在政治方面玩阴谋诡计,只是有什么说什么。何况图哈切夫斯基所说的情况,很快得到了许多军官的支持何证实,很显然情况十分明了。

布宁也看得出来,伏罗希洛夫根本就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说谎。可是作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斯特林在党内的影响力很大,何况临阵脱逃的罪名极大,如果送到军事法庭就是枪毙的罪名。处于拉拢斯特林的考虑,布宁不可能将他的铁杆盟友枪毙掉,因此布宁只好装糊涂。

为了给双方打和,布宁只好让病情稍有缓解的伏龙芝来决断。布宁以为伏龙芝是自己的亲信,只要稍微示意一下,让伏龙芝和稀泥,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谁想到伏龙芝是个嫉恶如仇的人,他在深入了解此事之后,对伏罗希洛夫的为人非常反感,在布宁将此事交给他之后,他当即要求将伏罗希洛夫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伏龙芝的做法把布宁吓了一跳,这个时候他只好亲自出马,一面安抚伏龙芝让他暂缓决断,一面在双方之间进行沟通。对于自己的亲信,布宁向伏龙芝解释了政治方面的考虑,以及他不能太过严判伏罗希洛夫的理由。

第八百八十三章 布宁的阴谋

布宁都这么说了,伏龙芝也无法在坚持己见,对于这件事情他只好撒手不管。见到事情没法假手于人,布宁只好亲自进行审理,为了照顾斯特林的面子,他只好各打五十大板,驳斥了双方的指正,要求作为布党的同志,他们必须亲密团结云云。

布宁以政治手段平息了这件事情,尽管是让双方相安无事,他的处理手法却有失公允,这也给红罗国内部埋下了极深的隐患,直到十年后的隐患爆发,几乎毁掉了整个国家。

这份红罗军内部的争斗情报,同样摆在了赵守宏的案头上,他看完这份情报冷笑道:“军队是讲究正义和热血的地方,如果这样一个地方也受到了政治的污染,这个国家的命运堪忧啊。既然布宁无法做到公正公平,以后的苦果就只能他们自己吞咽了。”

听到赵守宏的话,一旁的谢明爵笑道:“听总领大人的语气,难道不想继续给红罗国找些麻烦吗?红罗国建国三年就打了三年,如今正是他们最为虚弱的时候,只要我们再用一点力,这个国家就会轰然倒塌。”

首节上一节404/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