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327节

在白狼佣兵团的带领下,当地华兰人很快停止了手上的工作,他们组成一个个游击队。在华工中老兵们的率领下,游击队展开了对白人军队的小规模骚扰行动,为大部队的训练和整合拖延时间。

第七百零六章 组建华军

澳新利亚总督府此时才知道,原来好莱坞财团不声不响之间,从华兰运了这么多华兰人到澳洲。可是还没等澳新利亚政府向白鹰国发去抗议电报,好莱坞财团的电报先来了。沈若雪深知先发制人的道理,他首先利用自己在政府中的关系,成功说动这政府。白鹰国政府就以帮助国内合法企业,在国外的自由经商权为由,支持好莱坞财团的诉求。

好莱坞财团也不客气,他们立刻宣布澳洲政府对华兰人的歧视政策,导致了这次华兰人武装暴动的产生。澳洲政府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但损害了当地的社会安宁,还让财团遭受重大损失,大量矿场工厂停工。

好莱坞财团正式发出函件,要求澳洲政府尽快结束歧视性政策,恢复社会的安宁与平和,否则财团有权状告澳新利亚政府给予相应的资本赔偿。正所谓拳头大既是真理,如今的白鹰国越来越强大,甚至连撒尔国也要仰起鼻息,等着人家运来物资过日子,澳新利亚政府怎么惹得起白鹰国。

对于好莱坞财团私下运入大量华工的违禁问题,澳新利亚政府只好装作不知道,并且还要表示等到平息叛乱之后,会给其更大的优惠以做为补偿。

没有了可以追究的源头,澳新利亚政府连指责的对象都找不到,可是暴乱的华工还是要管的。如今澳新利亚正规军的六个师中,有四个师都在西大陆战场了,除了各地白人组成了民兵组织以外,就只有驻守悉尼的第三师,和驻守堪培拉的第九师了。

无奈之下,澳新利亚政府一面呼吁各地白人民众组织起来,由政府发给枪械进行抵抗,一面命令第三师从悉尼登船,利用海运将这些人尽快运送到达尔文港去。

澳军行动速度很慢,以他们低下的军队动员速度,让一万八千人的第三师绕过大半个澳新利亚,抵达北面的达尔文港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借着这段时间的空挡,各地华兰人游击队开始四处打击白人实力。他们每到一个白人小镇,就实行烧杀抢掠,将那里的白人势力连根拔起。

澳洲西部还是尚未开发的状态,这里的白人本就不多,人口总规模也就是五十多万人而已。依靠这么点人口的反抗,如何能够挡住人数众多武器又不缺乏的华兰人游击队。

凭借着铁路的便捷,上百支游击队四处出击,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将大部分白人势力驱逐出了澳洲西部,除了达尔文港以外,大片土地被华兰人掌控。这一次指挥全局的正是从国内调来的周建屏,作为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他对国际形势也有很敏锐的触觉。

周建屏深知这次对澳新利亚用兵等于火中取栗,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全成全面占领,不给撒尔白鹰等国留下口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控制澳洲各个要地,并尽可能多的消灭白人。只要澳洲白人无法出来指证,阿尔白鹰两国就算日后有什么不满,也只有空喊口号而已。

澳洲的白人大多都在南澳的聚居区,总人口大约三百万左右。要想消灭这些人,尽快拿下整个国家,就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将白人的主力部队聚而歼之,第二是让各地零星白人都汇聚那个方向去聚而歼之,第三则是要拥有制海权。

让游击队尽量屠杀白人,就是要给澳洲政府施压,吸引对方将主力部队派过来。而恐怖屠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白人们害怕。一旦这些人害怕,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前往南澳,到悉尼、堪培拉和墨尔本等地避难。这些地方白人更多,能让他们更有安全感,这样一来就达到了将白人聚集起来的效果。

在迅速掌控西澳之后,周建屏立刻汇聚起各地游击队,将他们整编成正规军。那些游击队的头目,大多数都是国内退役的老兵,他们有的来自果敢省,有的则来自兰芳共和国。

参加华兰人游击队的华工,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是经常进行军事训练的。在成军之后,他们无需再进行基础的训练,加上习惯于听从命令遵守纪律的老兵们作为底层指挥官,虽然不能说让华军很快成军,但至少比重新组建军队要快得多。

一个星期之内,周建屏就拉起了四万人的主力部队,白狼佣兵团也吸收不少无意加入军队的战士,人数达到了八千。白朗找到周建屏,表示愿意进行统一指挥,由周建屏作为总负责人。

知道大战临近,周建屏立刻着急所有高层开会。会上周建屏第一个就点到了白朗,让他担任副总指挥,单独指挥一个方面的战斗。在商量之后,为了尽快消灭澳军,周建屏让白朗带领佣兵团和华兰人第二师、第三师驻守达尔文港。他们要将澳军的部队吸引到岸上并加以消灭,而他自己则要到带领着剩下的第一师奇兵突出,争取尽快攻占白人的重要聚居区,摧毁对方的白人政府。

本来华兰人大部队正在围攻达尔文港,希望消灭这个白人在西澳的最后据点。不过在周建屏和白朗商量之后决定改变既定作战计划,第二天周建屏就动身撤围而去。白朗与周建屏一同离开,不过他是为了掩护周建屏的部队行动。

周建屏率队向南面穿插作战,为了掩护这次行动,白朗所带领部队大张旗鼓的撤退到巴兰迪,建立起一条防线。

这次澳军的行动速度出奇的快,白朗带队在巴兰迪驻守的第五天,澳军第三师就在达尔文港登陆了。因为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澳军的进展速度非常之快,他们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港区,将物资通过海上航线,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达尔文港。见到自家的军队抵达,在达尔文港苦苦支撑了许久的白人们兴奋异常,他们围着白人的军官们哭诉,指证华兰人游击队的暴行。

第七百零七章 侧翼袭击

了解到对方的暴行以及未攻下达尔文港撤围的情况,澳军指挥官傲慢的认为,对面的敌人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是刚拿起武器的工人,打起仗来根本不堪一击。因为白朗的吸引,澳军没有发现南进的周建屏部,而是将精力全都集中到了巴兰迪。第三师很快派出了第14骑兵团,前往巴兰迪攻打对方的防线。

瞧不起黄种人的想法,是这个时代白人根深蒂固的意识,在没有受到血的教训之前,他们很难转变看法。澳军第14骑兵团就是这样,他们带上随身武器,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巴兰迪。

对于敌人如此托大,白朗是不会客气的,他命令部队挖掘战壕修筑工事,将巴兰迪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澳军带着宽檐帽,穿着灰绿色的军装,士兵们的打扮犹如西部牛仔一般。他们的武器也与牛仔一般无二,因为军械发展比较落后,除去西大陆战场的军队,被撒尔国人换装了新式武器以外,留在国内的军队武器还很陈旧。

澳军每人装备有一支著名的柯尔特‘闪电’双动左轮手枪,这种武器是1877年由白鹰国柯尔特武器公司出品,使用9.6毫米柯尔特手枪弹,五发弹巢供弹,长达14厘米的枪管,能让这把手枪的有效射程达到七十米左右。不过为了提高拔枪速度,战士们习惯将枪口处的刃形准星挫掉,因为在危急时刻拔出收枪,准星很容易挂住衣服。

军队人手一支手枪,这是澳军向白鹰军学习的,这样能够增加近战能力和火力密度。他们的主要武器是温彻斯特1895式步枪。这种杠杆式步枪尽管已经在各国军队中退役,但却不失为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尤其是温彻斯特最新型号的1895式,它将管型弹仓改为了盒式弹仓,尽管装弹数从十三发降低到了五发,却可以将圆头的手枪弹,换成了威力更高的尖头步枪弹。

这种步枪结构结实耐用,填装子弹非常便捷,持续火力并不比管型弹仓的老款差多少,威力和射程却提高了一倍。在澳军骑兵们看来,他们这样的武器,已经足以碾压缺少武器的华兰人起义军了。

面对着冲上来的澳军,华兰人军队的武器的确不占优势。因为不能做的太过分,赵守宏没有将国内制式武器直接运送到澳洲去,而是从黑市和白鹰国购买了大批旧式武器,武装了这里的华兰人。

华兰人们使用的是白鹰国在白鹰红衣战争后就淘汰的克拉格-约根森步枪,这种口径只有6.5毫米的步枪后坐力小,很适合比较矮小的东大陆人使用。其独特的侧面弹仓可以容纳五发子弹,故障率非常低。

这种已经被白鹰国淘汰的步枪,本来是放在备用仓库里生锈的,结果被好莱坞财团以防御野兽伤人的名义买下,运送到了澳洲,并很不凑巧的被华兰人‘缴获’了。当然一同被缴获的,还有大约三百挺老式的加特林机枪。

不同于后世每分钟超过三千发的电动加特林机枪,此时这种古老的手摇式机枪每分钟只有一百多发的射速。不过在如今的澳洲战场上,这样的射速已经足以应付一切了,而且还非常节约子弹。

这样的三十挺机枪就埋伏在大路两侧的树林内,随时等待着澳军的抵达。白朗可谓十分阴损,他故意在巴兰迪城外部署重兵,挖好了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让澳军认为他是要在城下与之决战。

当侦察兵远远发现了位于巴兰迪城外的阵地,澳军就有了对方被动防守的错觉。澳军骑兵不再小心翼翼的四处侦察,而是以行军队形加快马速,打算到城外与华兰人军队决战。

当澳军骑兵已经遥遥看到巴兰迪城外的华军阵地,正打算编组阵形发动进攻的时候,两侧的树林内突然传来了嘎啦嘎啦的齿轮转动声。这是加特林机枪的射手,正在转动位于机枪侧面的摇柄,当拥有十一根枪管的加特林机枪快速转动起来,它的枪口处突然传来了噗噗的闷响。

随着转到最顶端的枪口轮流喷出火舌,子弹开始横扫位于道路上的澳洲士兵。澳军的注意力都在前方,却没防备来自侧面的打击。骑兵的侧面目标比正面要大得多,加之为了编组队形部队已经停下了脚步。结果澳军骑兵队成了固定靶,在机枪的扫射下,士兵的生命被迅速收割。

受惊的战马四处乱跳,冲乱了幸存的澳军骑兵,他们的马收拢不住,在原地来回打转,根本无法投入战斗。很快使用约根森步枪的华军战士们也开始射击了,步枪手比机枪手要多得多,因此排枪的威力并不比机枪低。

更加密集的子弹射击,让澳军骑兵的混乱越来越严重了。白朗手段够狠,将整个白狼佣兵团都埋伏在了树林中,这一次偷袭打得澳军人仰马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上了刺刀的步兵们很快冲出树林,他们端着步枪冲向混乱的骑兵,用刺刀解决了残存的澳军士兵。战斗进行的非常顺利,近两千人的澳军骑兵团最后逃走的仅有三十多人而已。对于这些白人士兵,白朗非常凶狠,幸存的全部用刺刀捅死,根本不留俘虏。随后他还命令将尸体堆起来,一把火烧成了灰。

一个骑兵团还未见到敌人的摸样,就被全歼在了路上。对方的战斗力让澳军感到震惊,第三师登陆的部队不敢再向前进攻了,他们一面向政府求援,一面在达尔文港周围修筑工事,等待援兵的到来。

接到第三师的求援电报,总督府大惊失色,他们只好立刻命令第九师登船,前往达尔文港支援第三师。也许是政府认为南澳无比安全,堪培拉和悉尼等地的防务,被交给了当地人组成了国民守备队。

带兵向南出击的周建屏刚刚进入大自流盆地,他们要穿越这片蛮荒之地,前往白人的聚居区。大自流盆地又称为澳新利亚大盆地,它是世界第三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

第七百零八章 大河拦路

大自流盆地位于澳新利亚大陆中部偏东,面积约177万平方千米。它介于东部高地与西部高原之间,自卡奔塔利亚湾向南,直至达令河上源和艾尔湖盆地,包括昆士兰州的三分之一地区、新南威尔士州和南澳新利亚州的大部以及北部地方的一部分区域。盆地的东部边缘大致以大分水岭西麓为界,地势较高,西、北、南三边较低。这里属于浅碟形向斜盆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

在澳新利亚岩层上,覆盖着厚厚的不透水层。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多雨季节,大量的雨水落在地上形成了受水区,因为不透水层的隔离,这些水以地下水流的形势流向西部少雨地区。因为这里水量丰富,地下水的压力不小,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就可以涌出地表,大自流盆地因此而得名。

这次第一师带着大量的粮食,行军中还不至于粮食不足,随行的陈真与特战师第三团又各个都是野外生存的好手。他们不但能够在荒野中找到道路,还能猎取本地的各种动物,以补充军队的粮食消耗。

实际上在大自流盆地里,袋鼠等可食用的动物并不少见,有特种兵们帮忙,可以不时的为战士们补充新鲜肉食。在这里生存,实际上缺乏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淡水。

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大多为含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镁和氯化钠的热水井,这些水有微微的咸味。如果直接作为饮用水,可能会越喝越渴,这也是此地依然没有被开发的原因之一。好在如今正在雨季,雨水是从来都不会缺乏的,只是地下的岩层决定了,不下雨时地面干硬的犹如石头,而一旦开始下雨就会变成河流。

每天晚上宿营的时候,战士们不得不找岩架睡觉,以免晚上下雨的时候,被完全浸泡在水里。如果找不到岩架也没关系,特种兵们很快就教会了大家在树上搭棚子。这些棚子非常简便,只要在两颗距离适中的树木之间绑上两根木头,在上面用军毯固定成吊床,再在上方用雨衣修成屋顶便可以了。这种房子修建起来非常快速和便捷,根本不需消耗过多时间。

如果没有距离合适的树也没关系,只要在地上打下木桩,战士们也一样可以修建窝棚。这样住处可以离开地面七十厘米左右,足以躲过地面上奔流的雨水了。

依靠特种兵们丰富的野外知识,战士们一路向南,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穿越了大自流盆地,抵达了巴旺河。看着眼前湍急的河水,周建屏微微皱了皱眉,他将什么情况都考虑到了,却忘记了因为雨季的到来,这条小溪已经变成了宽达百米,河水奔流不息的大江。

因为雨季和旱季这里的水位变化很大,澳新利亚人并不在这种地方造船,确切的说他们连附近都很少来。澳新利亚人口稀少,许多地方都处于未开发状态,这里也同样是蛮荒之地。

“司令,你看这里咱们怎么办?”师长黄公略大步走到周建屏身边,同样感到发愁。为了长途奔袭,军队的行李能省则省,他们根本没有准备任何渡河工具。如今面对如此宽阔而湍急的水面,华军缺少渡河的手段。

首节上一节327/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