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314节

看了看这份来自黎元洪的电报,杨晳子冷笑道:“看来黎大总统是抱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啊,只可惜他不明白要做渔翁需有相应的实力。想要在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凭借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左右逢源,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接过杨晳子递来的电报,谢明爵仔细看了一遍随即摇头道:“我看黎元洪是昏了头,竟然想要引咱们进北华城。一旦特区的势力介入到北华城政府,还有北域系什么事?到时候黎元洪拿什么平衡各方势力。”

蒋方震摇头道:“我们现在介入国内政局不是好时机,军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损失也很大,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补充。我们所掌控区域一下子多了一倍还多,这需要咱们慢慢的进行消化,短时间内介入国内政局,会让咱们消化不良的。”

“蒋兄说得不错,现在不是我们插手国内的好时机。如今我们要做的一是利用大战赚钱发展工业,二是努力消化地盘,趁着列强无力东顾的机会,尽快稳固我们的内部。”赵守宏点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华元刚刚开始发行,决不能再过多消耗资金,一旦造成金融动荡,特区的大好形势很可能出现波动。”

“看来咱们要坐山观虎斗了,不过我认为黎元洪还算不上一只老虎。”谢明爵笑道。

“我认为让黎元洪下台有好处,如果没有他的掣肘,直皖两系绝不会和平相处的。”对北域内部最为熟悉的杨晳子显然知道其中内幕。

“就这么办吧,现在我们不介入国内政治。各位要齐心协力,先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以我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才是上上之策。”赵守宏拍板决定道。

“主席英明。”众人皆表示同意。

“晳子,让你进行的事情应该差不多了吧。”赵守宏话题一转,看着杨晳子笑问道。

杨晳子知道赵守宏所问的是关于北方的移民问题,这件事情是由他全权负责的。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以来,陆续出现了多个强盛的世界性大帝国,其中红衣国和撒尔国等最为突出。不过这些大帝国在侵占了广大土地之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将新领土作为殖民地。帝国只是派出部分官员和少量官兵驻扎,依靠当地人进行统治。

殖民政府只知道利用各种手段压榨当地人的财富,为国家赢得巨大利益,却不将当地人融入本国,使其加入到帝国内部,成为真正的国家领土。

想要提升国家本质的实力,领土对国力的提升要比殖民地高得多。在领土上,国民都认同本国政权,不论何种时候都会为中央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中央政府也愿意在这些土地上建立各类提升国力的工业设施,培养当地民众成为推动国家建设的人才。

殖民地则与领土大大不同,殖民地人民没有对国家的认同感,他们从来都只是二等公民。殖民地对国家的贡献充其量只是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而已。这些地方在国家强盛的时候自然服服帖帖,而一旦这个大帝国出现了危机或者衰败迹象,它们就会最先爆发革命脱离这个国家。这个不稳定的因素正是当地民众对本国没有认同感,不愿意将自己视为国家一员的表象。

当然各国的操作手法,并不是因为没有能人看出其中利弊,无法清醒的认识到国家领土与殖民地之间的本质区别,而实在是因为各国的先天不足,让殖民地难以成为领土。

要想让一块从来不是本国领土的殖民地,成为新的国家领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让本国国民融入当地生活。通过言传身教和特定的教育模式,慢慢将当地人转化为本国的国民。

这种方式是最有效扩大国家领土的方式,但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先决条件。那就是这个国家的民众要足够多,移民到殖民地的民众必须多于当地人口,直接摊薄当地人的比例,改变当地人口结构。

第六百七十九章 领土与殖民地的区别

只有利用人口的优势,才能让新获取的土地成为本国领土,慢慢的将当地人通过通婚等手段,融入自己的民族内。

如果移民人数过少,这个过程就会被反向操作,让移民反而融入当地人之中。这种情况恰恰是崛起的诸多帝国最大的软肋,试问红衣国、撒尔国和高卢国等崛起的大帝国,哪一个不是全国仅有几千万人口,以这么点人口摊入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只能是让自己消亡的更快。

所以说并非是这些大帝国内没有能人,这一点无论是之前的西班牙,现实中的撒尔国和高卢国这样依靠殖民地进行敛财的军事殖民帝国,还是后世利用经济殖民的白鹰国都存在相同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华兰的强国梦尚在襁褓中时,白鹰国就喊出了华兰威胁论的原因。

来到这一时空的赵守宏,因为有前世上千年的见识为基础,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今的华兰虽然所有的方面都不如西大陆诸强,但有一点却是所有强国都比不上的,那就是庞大的人口基数。

只要有这样的人口基数,华兰就可以快速改变新领土的民族构成,将一块块土地彻底并入国家之中。这就是赵守宏鼓励生育的初衷,也是他敢于提出大华兰主义的基础。

如今西部特区兵锋所指,乌拉尔、北利亚、中大陆都进入囊中,但这知识库开始,在军事占领之后,赵守宏立即着手同化这些地区。北方领土同化比较容易,虽然那里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但对于住在匈奴和西域等地的人来说,这样的气候并非是不可忍受的。

凭借着西部特区已经达到近两亿人口的基数,在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已经有超过一千万人口在向北方移民了。刘麻子为首的仁和贸易公司在当地驻军的默许下,大肆拐卖当地罗刹人,迫使不少人都自愿迁居到尼古拉二世一家所住的乌拉尔以西地区。

这样的此消彼长之下,北方的人口结构快速变化为了以华兰族为主的民族结构。为了建设北方领土,在谢明爵的提议下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他们不但着手为北利亚大铁路更换了标准轨距并实行复线工程,同时还以这条铁路为依托,向北方修建许多南北走向的支线。

有了这样便利的交通,不少依托铁路线建立起来的居民定居点都在迅速扩大。采矿业、木材加工业、甚至是重工业都在北方开始了建设,原本罗刹国不愿意投资的地方很快就变了一个摸样,成了西部特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起北方领土来,中大陆地区要麻烦得多。赵守宏之所以利用刘麻子等人来对付罗刹族人,是因为他们本身是来自资本主义强国的国民,对华兰有着天然的心理优势。

他们的文化属于西大陆,信奉的是与天主教一脉同源的东正教,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华兰族所同化。比起那些高傲的罗刹族人,始终被罗刹国列为二等民族的诸多少数民族就容易同化得多了。

说起罗刹国来,少数民族的数量还真是不少。科米人、雅库特人、图瓦人等等,总共有一百多个民族,这些人占到了罗刹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历代的罗刹国统治者,为了维护主体罗刹族的利益,都尽量打压这些少数民族,将他们视为二等公民,禁止他们学习本民族的文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平等待遇,让少数民族都对罗刹帝国缺乏认同感。

西部特区也要多谢罗刹帝国政府的这种政策态度,他们对各民族文化的打压,造成大量少数民族文化思想倒退,族中识字人数越来越少,所传承了的民族文化也渐渐泯灭。如今这些少数民族已经大多变得愚昧无知,思想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要赵守宏愿意在这张白纸上涂写新的画卷,同化融合他们会非常简单。

对于这些能够争取的民族,赵守宏唯一要做的也就是融合。如今罗刹族大部分被迫迁往西大陆,剩下的空白都被华兰族所填补。但是中大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他们原本就是华兰的卫星国,只是在罗刹国入侵之后才并入其领土,这段历史到现在还不足五十年。因此中大陆各地的百姓多华兰认同感更强,也更容易融入。

但是这种情况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当地民众人口众多,整个中大陆有三千多万人口,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快要到达土地承受力的上限了,又如何再加入移民改变人口结构。

这个棘手的问题被交给了杨晳子,这位民国时期华兰著名的政治高手,此时才展露出他绝世的内政才华。上任之后杨晳子就实行了移民奖励制度,那些中大陆各民族中罕见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为数不多的识字的上层阶级,都被他以为特区政府做出贡献而奖励的名义,允许移民华兰内地居住。

华兰内地尤其是中川省和光海市内,如今都是一派繁华景象,其现代化程度丝毫不差于西大陆诸国的大城市。这些所谓的中大陆高端人士进入华兰内地,就犹如首次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般,彻底被震撼住了。

享受到舒适而便捷的现代生活之后,再让他们回到那贫困落后,卫生条件很差的中大陆去,这些人就不愿意了。因此杨晳子以奖励的方式,让这些人带着家属到华兰内地生活,无异于莫大的恩赐。

杨晳子就以这种方式,让中大陆的绝大部分精英分子脱离了当地民众,来到了华兰大地。这些人因为基数比较小,又是分散居住到华兰各地,他们将会融入当地生活,很快被华兰民族所同化。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传承,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那些精英分子。他们不但是文化的传承人,也是民族的灵魂与领袖。这些人被移居到华兰内地,让中大陆各族文化匮乏的现象更加严重,使得各地民众群龙无首,这就方便了杨晳子的改造计划。

第六百八十章 杨晳子的手段

杨晳子对此实施了多种手段,他一面继续以奖励制度,让中大陆的民众向往华兰内地的生活,因而增强了对华兰的凝聚力,一面加大从内地引入的移民数量。为了让这些能够在此地生活下去,他联合特区政府工业部门,在这里建立了不少工厂和矿场。

赵守宏早已告知工业部门,在中大陆地区蕴藏着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大量矿产资源,在赵守宏的暗中指点以及探矿部门的努力下,不少罗刹国未发现的矿藏被悉数找到。

依托这些矿藏,大量矿场和工厂被建立了起来。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农业能更多的养活人口,这样一来新移民就有了工作和养家糊口的本钱,同时不与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百姓发生利益冲突。

在赵守宏派出农业大学的诸多科技人员之后,中大陆原本以牧业和棉花种植的农牧业也开始转型了。他们不但开始培育优质牧草,让游牧转为固定的牧场,同时开垦大量土地,种植各种改良后的高产作物,使得中大陆农业产值极大的增加。

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赵守宏在不少荒漠干旱地区试种先锋树,他要以这些固土养地的树木,改善当地环境,让整个中大陆的气候湿润起来,这样才能极大的改变农业状态,让本来干旱少雨的中大陆地区变成粮食丰足的水乡。

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杨晳子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扩展。随着华兰族学校的进入,新一代的少数民族将更加认同大华兰主义和华兰民族的概念,他们将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到华兰民族中,成为华兰真正的一员。

赵守宏问杨晳子的事情,正是他接办的中大陆移民问题。听到赵守宏询问,杨晳子笑着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成果,一五一十的述说了一遍。在场众人听到了杨晳子的手段与他对这些手段的解释,无不啧啧称奇。

他们这才知道赵守宏肯收罗这个名声狼藉的袁隗首席幕僚,又委以重任绝对不是他有称帝野心,而是这个人真的有绝高本领。到了这个时候,特区高层们才真心佩服杨晳子,将其视为与其他几人等同的精英人才。

“就算移民顺利,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想要稳定这些地方,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一旦我们有什么差错,很容易造成反复的。”赵守宏道:“让这些地区稳定,最大的因素就是不能让外国势力介入,这就要将他们远远的隔离开。这个方面,应该是蒋兄负责吧。”说完了国内政局,赵守宏顺便开始询问诸人的工作情况。

蒋方震道:“东面不需要过多关注,华倭划界已经完成,倭国人现在醉心于向远东移民,他们在忙着内部事务,无暇关心咱们。至于西面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几个月的对红罗作战,我们已经歼灭了红罗上百万军队,将战线推进到距离伏尔加河不足一百公里的地方。萨马拉、乌法、伊热夫斯克、彼尔姆、喀山等地都落入了我们手中。最近通过孙宝琦大人的努力,我们与红罗签订了喀山协议,他们承认了咱们占据的领土。”

“红罗的布宁绝非易于之辈,他能忍受巨大的牺牲,与我们和条顿国都签订条约,专心对付南方的白罗刹军,绝对是个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赵守宏皱眉道:“就算签订了条约,我也不能坐看他们壮大,必须要加快我们的计划。”

蒋方震点头道:“我们已经在进行了,除了尼古拉二世依然住在叶卡捷琳堡以外,白罗刹政府已经迁往彼尔姆。我们的军队退回了乌拉尔一线,将西面的领土交给了白罗刹,这样我们就有了一道与红罗的隔离区。”

“不过白罗刹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要指望他们能够抵御红罗的进攻。”赵守宏道。

“这只是临时举措,我们利用白罗刹政府加上从北利亚与乌拉尔区移民过去的罗刹人,与红罗拼消耗。这样可以节约我们宝贵的人力资源,让罗刹人进行内耗。”蒋方震笑道:“何况我们有喀山协议在手,白罗刹军可以越界进攻红罗,他们却无法越过边界进攻白罗刹,否则我们将以对方侵略的借口,给他们以致命打击。”

“对于白罗刹的战斗力,我们不要期望过高,我认为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支援。”赵守宏道。

首节上一节314/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