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263节

这一次大战炮兵师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二十四门订购自条顿国的1902年式150毫米长身管加农炮拥有12.5公里的超远射程。这些火炮成了华兰军队的定海神针,哪里的倭军炮火最猖狂,他们就会指向哪里,哪里的倭军冲锋最猛烈,重型炮弹就会砸到哪里。在长达半个月的攻防战之中,这二十四门火炮创造的战绩充分证明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名言。

对于华兰军队这些大炮,倭军恨之入骨,他们曾纪派出多股小分队,企图趁着夜色摧毁这些大炮。但是赵守宏对这些火炮防御非常严密,甚至调来肖峻手下一个大队的人马负责保护,结果倭军夜袭部队面对特种兵只有挨宰的份。

增援黄岛的第23旅团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一路上遭遇了特种兵们重重的拦截,冷枪冷炮几乎让倭军的下级军官损失了五分之一。当第23旅团前进到高密的时候,他们所遇到的是第十五步兵师57团的迎头痛击。

蜀军第57步兵团早已攻占了高密,他们在师属炮兵团的帮助下,对着23旅团狂轰猛打。而放弃了全部重装备的倭军士兵,只能端着步枪依靠血肉之躯向前冲锋,结果被打得死伤惨重。

随着23旅团归途被阻,围攻上清的三个师团也伤亡过半,上原勇作知道事不可为。在失去补给之后,倭军的弹药正在快速减少。如今海上补给线被切断,前往夺取黄岛的倭军又被阻高密,倭军已经快要陷入绝境了。

第五百六十七章 死守阵地

上原勇作知道自己没有等待的时间,他立刻命令倭军停止攻击,全军放弃所有重武器,轻装向黄岛前进。现在倭军唯一的机会就是夺回黄岛,不管是坚守还是借助海军的力量登船离开,都是他们仅有的生路。

华兰军队同样损失惨重,蜀军第十五师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交趾军第一师更惨,有六成士兵不是阵亡就是进了医院,两个师都基本失去了战斗力。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赵守宏和蔡松坡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知道随着黄岛的易手,华兰军队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所以不管战斗多么惨烈,交趾军第二师始终作为预备队放在后面休整,他们要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当侦察兵发现倭军放弃所有重武器开始溃逃,赵守宏立刻发布命令,交趾军第二师将尾随展开追击,而炮兵第一师第二团则一同随行。尽管第二团所用的是105毫米榴弹炮,但这些火炮依然非常沉重。好在炮兵师从光海城出发的时候,装备了大批卡车,如今将榴弹炮挂在卡车后面,他们的行动速度丝毫不会拖交趾军的后腿。

华兰军队一路猛追,失去重武器的倭军则只能撤退。他们陆续收罗沿途的防守部队,向着黄岛奔去。接到了赵守宏的电报,宋哲元不敢怠慢,他立刻将黄岛的防务交给张绍曾和他的伞兵团,自己率领第十九师主力增援高密。

他们的命令非常简单,将倭军堵在高密,不让他们接近胶州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倭军全部留下。上原勇作也深知这一点,如今海军损失惨重,海上补给线随时会被切断,他不能让陆军数万将士在这里冒险。

为了尽快将陆军带回国内,上原勇作不得不放弃重武器,以加快逃命的速度。倭军每找到一个险要地形,就会留下一个大队坚守,以迟滞后面追兵的速度。对此华兰军队也非常无奈,他们只有等到炮兵第二团用火炮将对方阵地摧毁,才能够越过一处险要,这极大的浪费了时间。

当上原勇作带着三个师团的剩余兵力抵达高密与23旅团汇合时,后面的追兵已经被甩在两百五十公里之外,尽管倭军为此付出了两个联队北全歼的高昂代价。

抵达高密之后,上原勇作立刻命令全军强攻。他的心里非常清楚,因为补给的断绝,倭军手中弹药匮乏。如果不能快速突破华兰军队防线,等待他们的将只有灭亡,何况突破高密之后,他们还需要进攻黄岛。

按照上原勇作的估计,照这样的打法,能够回国的人数不会太多,但这已经是他们唯一的生路了。倭国军队没有火炮和机枪,因为这些重武器都被抛弃在了路上,现在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三八式步枪与武士道精神。在军官们的驱赶下,数万倭军发动了集群冲锋。面对如此多的冲锋人数,尽管蜀军师属炮兵团的火炮一刻也不停歇,却依然无法阻止豁上性命的倭军。

上原勇作已经发出了训示,如今补给已断,如果不能突破华兰军队方向,全军只有玉碎一途。现在谁不奋勇向前,就是大倭国皇军的叛徒,各级军官可以执行战场纪律。

在这样严厉的命令下,所有倭军官兵都拼命了,他们完全不去在乎生死,一心只想突破华兰军队的防线。宋哲元部打得非常艰苦,因为连续作战人数降至一万挂零的第十九师,却要承受超过四万人的倭军强攻。哪怕倭军是一支没有重武器的部队,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前线部队损失都非常大,预备队都被填入了阵地之中。宋哲元双眼通红的坐在指挥部里,心里计算着自己还能坚守多久。随行的炮弹已经全部打完了,而后面的援军还在八十公里之外。从昨天开始阵地开始陆续失守,宋哲元不得不在夜间组织敢死队,利用冲锋枪和大砍刀夺回了大部分阵地。

“叮铃铃”桌子上的电话急促的响着,仿佛实在催促着宋哲元赶快接电话。他抄起电话平静的说道:“我是宋哲元。”

打来电话的是十九师58团的团长,听到接电话的是宋哲元,他在电话里哭诉着:“师长,弟兄们打得太惨了。给58团留点种子吧,让我撤回去一个连也行。”

听到对方的话,宋哲元啪的一声重重拍在桌子上。他猛然站了起来对着电话里的团长怒吼道:“谁也不许后退,你要是敢撤回来一个人我就枪毙你。我没有援军给你,如果丢了阵地你就自己组织人给我夺回来。阵地绝不能丢,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挡住倭国人。连长死了营长上,营长死了你就上,要是全都死光了,老子亲自去填坑。”说完他猛然将话筒扔在了桌子上。

指挥部内的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盛怒中的师长,他们还从未看到过这位爱兵如子的师长发这么大火。宋哲元瞪大眼睛喘息了片刻,随后抓起桌子上的手枪道:“警卫连集合,指挥部内所有能拿枪的人都跟我来。”说罢他大步走出了指挥部。在指挥部中的通讯人员和参谋们见到师长走了出去,他们慌慌张张的各自找好武器,也冲了出去。

此时第十九师的防线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候,各部队将一切能够动员起来的人都投入了战斗,就连火头军和炮兵也不例外。宋哲元已经亲自带着师部的所有人,登上了争夺最为激烈的三零五高地。此时第十九师的弹药即将耗尽,机枪早已被放弃,就连步枪子弹也难以为继了。

看着拼命往高地上爬的倭国兵,宋哲元高声喊道:“弟兄们,这些倭国兵为祸齐鲁,他们残杀我们的百姓,烧毁我们的家园。现在他们想要逃回自己的国家,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坚决挡住。”

“杀光他们。”不少战士都在高呼着。

第五百六十八章 荡平齐鲁

“对,绝不能让一个倭国刽子手溜过去。人在阵地在,只要我们能够坚守到援军抵达,这些倭国人就注定被消灭。但是援军尚未抵达,现在就要靠我们抢出援军抵达前的时间,牢牢挡住倭国人的去路。”宋哲元大声鼓励着战士们:“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现在是见证我们十九师对国家、对民族、对我们事业忠诚的时候了,所有人听令,上刺刀把敌人赶下去。”

坚守阵地的官兵中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呐喊声,那洪亮的声音让倭军官兵也不禁一愣。宋哲元第一个冲出阵地,踏着满地的残尸冲向了高地下的倭军队伍。

“冲啊。”战士们也都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或是挥舞着十九师特色的大砍刀,向着山下杀去。倭军的冲锋队伍停下了,那些倭军士兵全都愣住了。他们不敢想象人数那么少的华兰军队,怎么会向人多势众的倭军发起冲锋。

他们没有多少思考的机会,华兰军队的冲锋队伍已经突入了倭军队伍中。在宋哲元的带动下,三零五高地的战士们都用出浑身解数,利用白刃格斗拼命杀伤着倭军。在这个战场的带动下,十九师发起了全线反冲锋,两支同样弹药耗尽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冷兵器的大战。

面对着毫无惧色的蜀军战士,上原勇作也感觉到了无比震撼。他的大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华兰已经蜕变了,它不再是那个腐朽的老大帝国。将来的华兰将越来越强大,直到碾碎一切道路上的障碍,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拥有这样战士的华兰是不可战胜的,而执意对抗华兰的倭国将成为历史,大倭民族将和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民族一样成为过去。想到这里,上原勇作不禁打了个寒战。他要活下去,他要回到倭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上报。倭国不能再这样下去,内阁必须调整对华的态度,这样的伟大国家只能跟随而不能对抗。

不管上原勇作如何想,至少他短时间内无法回到倭国去了。因为就在双方搅在一起展开白刃格斗的时候,在战场的南方,突然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那不是一支军号的声音,而是无数军号共同奏响的凯歌。在连绵不断的军号声中,无数端着步枪的华兰军人,向着倭军侧翼发起了猛攻。

在经历了一系列强行军之后,从四川赶来的蜀军第一军和第十三山地步兵师终于赶到了齐鲁战场。同样的军号声很快在西方也响了起来,尾追而来的交趾军第二师和炮兵第一师第二团也赶到了。见到十九师已经与倭军搅合在一起,援军都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选择用刺刀解决战斗。

战场形势逆转人数优势互换,超过七万的生力军加入,彻底摧毁了倭军突围的希望。此时的倭军还不是后世那个宁死不屈的皇军,在失去胜利希望之后,不少人都选择了投降。只不过倭军投降之前,都会先行烧毁联队旗,只有这次仗着近距离混战,蜀军才打了倭军一个措手不及,缴获了其中一面。

倭国陆军的传统与其他军队不同,他们的联队旗甚至比师团旗还要珍贵。真是因为每一个联队的联队旗,都是由天皇亲自颁发的,代表着天皇对他们的认可。一个联队只要联队旗还存在,哪怕所有人都已经阵亡,也会被允许重组。

一但失去联队旗,就算整个联队齐装满员也会被撤编,所以每个联队都会挑选出最精锐的一个小队担任护旗任务,掌旗的也是全联队技战术水平最高的一名少尉。

倭国军人对联队旗视若生命,而联队旗被缴获则是他们最大的耻辱。因此当万不得已的时候,倭国军人宁可将联队旗烧毁,也不愿意将其落入敌手。但是这样的白刃战变数实在太多,不少联队在听到军号声的时候,就开始焚烧联队旗的。但总有那么一两个心存侥幸的队官,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联队旗,结果当华兰军队冲上来的时候,想要再点火烧旗已经不可能了。

齐鲁战场随着这一战的结束而平息,蜀军和交趾军的联合部队大获全胜,他们以阵亡一万多人,四万人受伤的代价,歼灭倭军五万,俘虏超过三万人。至于那些缴获的武器,蜀军是看不上眼的,赵守宏大笔一挥全都算到了交趾军的帐下,乐得蔡松坡好几天没合上嘴。

齐鲁倭军全面战败的消息传来,倭国举国动荡,政坛也出现了不稳的迹象,为此真正掌握倭国政坛的元老不得不相聚讨论国家形式。在伊藤博文被刺,桂太郎辞世之后,大山岩和井上馨又相继病重,实际上如今掌握倭国政坛的元老只剩下了山县有朋和西园寺公望两位。

出身长州藩的山县有朋是倭国陆军之父,作为一名好战的军人政治家,他与出身公家,崇尚民主的西园寺公望本来是格格不入的。当初西园寺公望与桂太郎联手,抵制山县有朋的长州藩组阁也是基于这种矛盾。

两人虽然理念不同,但振兴国家的理想都是一样的。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西园寺公望首先放下身段亲自来见山县有朋。对于西园寺公望的示好,山县有朋当然知道原因,他也非常客气的将对方接了进去。

“昔年老师在的时候,从不肯轻易发兵征讨他国。每每动武总是先以政治外交相配合,而这次动兵却是顶着盟国的压力,以及华兰政府的抗议而行。如今战败,局面恐怕很难收拾。”西园寺公望一直对自己的老师伊藤博文非常佩服,如今想起来不甚唏嘘。

西园寺公望的话语中,隐隐有着对军队不满的意思。山县有朋心中很不高兴,毕竟他就是陆军在倭国政界的代表:“如果政府能够再坚决一些,在齐鲁多投入三个师团,我相信战果会完全相反。”

第五百六十九章 倭国政府的决断

西园寺公望本来只是有感而发,想不到山县有朋如此对答,话语中隐隐有责怪政府拖了陆军后腿的意思。今天西园寺公望是来解决问题的,他自然不愿意与对方发生冲突。看着山县有朋渐渐阴沉的脸,他不禁摇头苦笑道:“这也不能怪政府,海军始终无法掌握制海权,后勤运输跟不上啊。就算投入再多陆军,物资补给跟不上也无法胜利。”

这段话的意思显然是将责任推到了海军身上,听到对方如此说,山县有朋的脸色渐渐好了起来。“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西园君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

西园寺公望叹气道:“如今海陆军皆大伤元气,再打下去意义已经不大。何况撒尔国盟友一直在催促我们出兵西大陆,如果继续在华兰战场拖延,盟国会对我们有意见的。”

“哼”山县有朋满脸的不屑:“大倭国帝国的行动还不需要撒尔国人指手画脚,倭国士兵的血,只能为帝国的利益而流。”

“话虽然是不错,但倭国还不够强大。一旦惹恼了西大陆盟友,让他们转而支持华兰,对我国不利。”西园寺公望的思想更加务实也更加理智:“我认为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暂且议和,以我对华兰的了解,一旦外部的威胁被解除,他们就会内斗的。这次帝国在齐鲁的失败,是由两个地方军阀赵守宏和蔡松坡所为。随着他们的名望被大大提高,袁隗自然会感受到威胁。我想一旦帝国求和,他就会着手对付这两方势力了。”

山县有朋点头表示同意:“不错,华兰人历来喜欢内斗。”

“所以我们应该静观其变,一面示好西大陆盟友,一面挑拨华兰内斗。等到他们筋疲力尽的时候,帝国军队就能轻松对付他们了。”西园寺公望给对方分析着,希望山县有朋能够支持议和。

山县有朋点了点头,显然是已经被西园寺公望说服了。见到对方点头,西园寺公望松了口气,他最怕陆军选择决一死战,继续向齐鲁或者冥北战场投入兵力,与华兰不死不休。那样就算打垮了华兰,倭国政治经济以及外交方面都会遭受重创,而且会失去短暂的发展机遇。

首节上一节263/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