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112节

“他们在沪江大学住了些日子,前几天刚到,我们已经将这些人安排在外国专家楼了,实验室也都分配了下去,过几天他们就能上课了。”黄炎培道:“这些人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啊,看他们的履历都非同凡响。”

“都有谁?”赵守宏问道。

黄炎培给他详细解释道:“第一个就是北雪国来的奥托哈恩教授,他如今供职核物理学院,他的放射性理论听起来匪夷所思,在国外似乎并不受重视,不过我看来却很有道理。还有奥托瓦拉赫,他是条顿国人,是化学系的,据说在研究新香料。科赛尔也是学化学的条顿国人,不过他学的是生物化学,现在分到了医学院供职。范德华是红毛国物理学家,在研究什么我就不清楚了,至于维克多格林尼亚是高卢国化学家,他总是猫在实验室里搞什么试剂,估计上课的时间很难保证。”

黄炎培的业务十分熟练,说起来如数家珍:“那个海克卡莫林昂内斯是红毛国物理学家,他一来就让我给他准备一个大冷库当实验室,不知道要干什么。约翰尼斯斯塔克是条顿国人,据说他在力学方面,还有什么射线电场的很有研究。瓦尔特赫尔曼能斯特也是条顿国人,是搞什么热力学的,弗雷德里克索迪也是搞化学的,说是搞什么放射性同位素,反正是我不懂的东西。”

黄炎培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竟然能够说出这么多物理化学方面专家的名字和他们的研究,尽管只是照本宣科,能够背下来也够厉害了,赵守宏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其实这些专家根本不是赵守宏从西大陆邀请来的,这只是个幌子而已,他在西大陆根本没有拜访过任何科学家。自己的身份特殊,去拜访学者太过明显了,所以他让沈若雪的情报系统秘密去联系这些未来的科学大家,他们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在赵守宏给了他们一半试验结果之后,这些人就都被诱惑来了。

现在赵守宏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组建一个科学院都够了。而且这个科学院还不是什么空壳学院,其中的科学家们只要假以时日,肯定都是光耀历史的人物,可以说如今他手下算是人才济济了。

“大人,校长。”周树人三兄弟竟然又回来了,赵守宏不禁感到奇怪,这次他们三个人还带来了三个同学。

见到赵守宏,大哥周树人笑道:“赵大人,这几位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听说大人到来,还严守纪律在食堂排队,都非常希望见大人一面,所以我们就冒昧的将他们带过来了。”

“哦?他们都叫什么名字?”赵守宏对另外三个人很有兴趣,能与大名鼎鼎的鲁迅成为好朋友,相信也不是泛泛之辈。

果然是物以类聚,周树人一介绍他竟然全都认识:“大人他们三个是钱玄同、柳亚子和肖楚女。”

钱玄同原名钱夏,字德潜,是华兰国著名思想家,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的倡导者,而更重要的是他是未来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的父亲,可谓父子皆是大名鼎鼎的著名人物啊。按照历史走向,钱玄同应该在1906年留学早稻田大学读师范,在那里结识了鲁迅,并在第二年加入共兴会,但此时他却放弃了倭国的学业,转而进入中川大学学习,实在让他有种意外的惊喜感。

第二百三十六章 巧遇斯特拉

柳亚子原名慰高,他曾经创办并主持了南社,后来还当过孙文海总统府的秘书和华兰国大党中将监察委员,也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他也应该加入了共兴会,后来又在蔡元培的介绍下,加入了光复会,但此时他却跑到中川来安安稳稳的读书了。

肖楚女曾经在木材行当过学徒,后来到茶馆跑堂,到江轮上当伙夫,辗转于各地,当过酱园徒工、街头报童和排字工人,在颠沛流离之中还不忘自学完成了中学学业。而如今有了免费提供食宿的学校,他竟然也进入了中川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由于华兰基础教育制度的缺失,竟让这些年龄不一的莘莘学子成了同学,而他们在中川大学经由各国知名教授,以及那些生化人老师的教育之后,必将成为比历史上更加优秀的人才。

赵守宏对几个人勉力了一番,并答应下次来还会去看他们,这才将几位学子劝走了。赵守宏刚想带着二老与黄炎培离开,却又见到了熟人。

“哦,亲爱的宏,你居然在这里。”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传来,赵守宏回头望去,发现是斯特拉正跑过来。

“斯特拉先生,你怎么不再研究所搞研究,跑到学校来了。”赵守宏惊讶的问道,他一直以为这个少言寡语的科学家不会来学校这样喧闹的地方。

斯特拉闻言苦笑道:“这也不能怪我嘛,自从你将科研经费放在尊夫人手中之后,她要求所有搞研究的科学家都必须带徒弟,此外还要在中川大学兼职讲课,我也是没有办法啊,要不然就拿不到科研经费的。”

赵守宏听得不禁莞尔,一个只要注册了自己的专利就能富甲天下的人,竟然为了区区研究经费而被迫去大学里讲课。沈若雪还真是能抓住这些人的命门,不但让他们给自己搞研究,还要培养本土人才,这样就能达到可持续性发展了,赵守宏对自己光明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没办法,如今我的财政大权也在老婆手里,这件事情我可帮不了你的。”赵守宏纵纵肩道:“反正教几节课又死不了人,你就勉为其难吧。”

“也对,这些华兰族学生非常努力,他们的头脑也十分灵活,总是能提出一些我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现在我发现与学生们相处,很能激发创造的灵感,这对研究工作也有好处。”斯特拉想起来一件事,当即对赵守宏道:“我还没有感谢你朋友,你将有声电影用我的名字注册,结果让爱迪生跌了个大跟头,实在太让我高兴了。现在我算是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可以我真想加入华兰国籍,当然如果你们有国籍的话。”

“以后会有的,不过你最近的高压输电系统应该研究的差不多了吧。”赵守宏问道。

“早就研究完了,我如今又在帮冯如的工厂改装电动机,好让他们的零件生产用上电动传送带。”斯特拉笑道。

赵守宏瞪大了眼睛:“什么?你完成了不告诉我,我等着你的科研成果修建长途输电线路啊大哥,你想玩我是不是?”

“有些东西只要研究出来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我把它扔在一边,开始研究无线高压输电了,这才有些挑战性嘛。”斯特拉毫不以为意,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我真服了你了。”赵守宏这才明白,真正的科学家们研究只为了探索真理,他们对成果能否赚钱毫不关心,只要研究完成就扔在一边了,看来以后要派人盯着斯特拉,免得放过那些成果。

尽管被拖延了一段时间,赵守宏心里还是美滋滋的,等到高压输电线路网建成,全中川省都能用上水电了。看来以后工厂的动力问题可以解决了,不管距离河流多远,都能用上这种清洁的能源。

“快让人把你的成果都送过来,我等着用啊。还有你最好开始研究大型发电机组,我的水电站机组功率太小,发电量少浪费水力,这可要靠你了。”赵守宏说道,本来他自己研究也是很轻松的,不管他哪里有时间安心研究搞学问啊。

“这个没问题,我三个月内给你成果。”斯特拉点了点头,他对于这样的研究根本感觉不到挑战性。

旁边的三人都快傻掉了,黄炎培与赵守宏相处日久还算好些,而虞洽卿和朱葆三完全懵了。他们根本想不到赵守宏的撒尔语竟然如此流利,与斯特拉交流毫不费力,就犹如在说母语般流利。虞洽卿虽然当过买办,撒尔文也只是马马虎虎而已。现在他才知道,居然有后金帝国的人还能如此流利的说撒尔语,而他却一句也没有听懂。

“我感觉咱们已经老到没有前途了,比起这些年轻人差远了。”虞洽卿不禁感叹,朱葆三也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双方敲定了合作意向,虞洽卿和朱葆三决定赶快回到光海,尽快调动人员资金来中川投资。如今他们对中川的发展充满信心,生怕赵守宏变卦,工厂建设自然越快越好。赵守宏亲自将二老送上了前往重山城的火车,他们将在那里改坐轮渡回到光海。

送走二老赵守宏再次埋首于空军的建设,毕竟这是华兰唯一能与世界列强同时起步的发展方向,绝不可以落后。在航展上,冯如有了不少新灵感,加上西科斯基与艾垂奇的加入,飞机厂科研力量大增,他们开始着手研制更好的飞机了。

赵守宏也给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大飞机航程,加快速度,同时要考虑机枪上飞机的问题。大口径机枪赵守宏已经在中川机器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同时立项研究,有那么多从西大陆搞回来的图纸,估计研究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这样的飞机一旦开始批量制造,建设空军就要提上日程了,以赵守宏给冯如的那些不清不楚的指标与研究方向,飞机的研制少走了许多弯路,所以按照飞机的先进程度,华兰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狄赛尔的柴油机

航校已经建立起来了,第一批学员都是从各个中学抽调来的优秀生,总共有上百人,他们都在厉汝燕的带领下,学习飞行技术。这些人将是华兰空军的基石,对此赵守宏并不着急,空军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事情,好在华兰起步早,相信以后肯定会成为航空强国的。

飞机的发展尚需时日,而飞艇的发展速度确是眼睛能见到的,经过谢瓒泰的不懈努力,飞艇的军事化终于出现了曙光。为了防止被击中坠落的问题,飞艇由十五个气囊组成,新气囊材料改用尼龙,这样使得气囊气密性更好,更加结实耐用。有这么多的气囊,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只要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气囊依然充满气体,飞艇就可以平稳降落。

本来按照赵守宏的想法,这些气囊都应该注入不燃烧的氦气,以便利于实战。但是氦气在中川也才刚刚制取成功,不但工序繁琐成本高昂,制取速度又极慢,根本无法满足作战需要。

氦气不燃烧的特性让飞艇安全系数更高,但成本也太高了,如果每次升降都需要充气放气,其价格根本难以承受。而氢气易于制取成本低廉,但太过容易爆炸,在实战中过于危险。

鉴于这样的问题,谢瓒泰突发奇想,他将气囊做成内外两层,外面的十四个分隔气囊之中全部冲入氦气,而中间的大气囊则用氢气。这样即使氢气气囊被打爆,因为周围袋体都刷有防火漆,也不会牵连太多,而其他氦气囊的浮力,足以让飞艇平稳下落。

至于平时的起飞降落,只需要充放氢气囊即可,这就避免了氦气的浪费。有这样的创意,空军的安全飞艇很快就被造了出来。这种飞艇重两百吨左右,载重二十吨,使用两个水平翼面和一个垂直翼面控制方向。因为采用四台六十马力汽油发动机,飞艇可以达到四十公里的时速。除去六名驾驶飞艇的艇员之外,飞艇尚可载重十五吨,足以装载大量物资或人员。

因为没有螺旋桨的遮挡问题,飞艇上安置武器非常方便,谢瓒泰就在四个方向各安置了一挺马克机枪。为了不让射手在慌乱中射中自家气囊,这些机枪都是固定在吊舱边缘的基座上,射界被压得很低,难以将枪口上扬。

可以说这种巨大的飞艇,已经具备了最早的空战能力,赵守宏一见之下非常喜欢,他当即拍板训练飞艇驾驶员,同时要求将这种被命名为空艇1型的飞艇建造十艘,准备加入到军队服役。

雪佛兰的事情也不少,在从欧洲回来之后,赵守宏给了他一个指标,研制大载重量的卡车,以及有越野能力的汽车。对于这样的指标似乎太高了些,雪佛兰一连试验了几种方案都不行,主要是汽油机马力太小,很难承担载重和越野的任务,除非将车体做的很轻。可是那样一来,载重能力就会很小,而且由于车体轻,稳定性差危险性也就高了。

这个问题很快就被新来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个人是在德国破产之后,应邀来东大陆工作的狄赛尔先生。

鲁道夫狄赛尔虽然父母都是条顿国人可他却是在巴黎出生,并在那里受教育的。条高战争爆发之后,由于两国交恶在高卢国境内的条顿国人遭到迫害,他们不得不举家逃亡伦敦,而幼小的他则被送到奥格斯堡的舅舅家居住。

童年的遭遇似乎预示了狄赛尔一生的不顺利,不久他以优异成绩进入慕尼黑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家国际冷冻公司的工程师和推销员。本来他已经有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享受中产阶级的富足和悠闲,但对于机器的痴迷却让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在工作中,狄赛尔深感蒸汽机的效率地下,于是萌发了设计新型发动机的想法,实际上他甚至提前一年申请了专利。他很快找到了合伙人,并花了数年时间完善新发动机的性能,1897年他成功的制造出狄赛尔柴油机,其功率达到了14瓦特,远远超过当时的蒸汽机。

新发明让他成为了百万富翁,可是由于缺乏商业头脑,他在股票上输了许多钱,经济逐渐陷入困境。后来他得了严重的精神虚弱,在慕尼黑附近的疗养院休息了很长时间。他的公司也渐渐有了问题,由于柴油机的一些缺陷,不少用户开始退货,他的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就在这个时候,沈若雪伸出援手,帮助他清偿了所有债务,并保证后金国能够治疗他的精神虚弱。

狄赛尔就这样踏上了来后金国的道路,抵达之后他果然没有失望,太空医院很快治好了他的病,他又可以生龙活虎的投入工作了。由于川西各研究所的通力合作,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两家大型机械加工厂配合,对柴油机的研究能力成倍增加,他终于可以开始安心研究了。柴油机的研制工作快速展开,赵守宏有希望尽快看到真正完美的发动机成品。

赵守宏旗下的各个厂家与研究所通力合作,产业开始越做越大。随着各条铁路的不断推进,销售网络也在逐步增加,销售问题开始得到好转,尤其是在江底暗礁险滩都被炸掉之后,至少在丰水期的时候,航道一切畅通,足以让在新炮艇掩护下的商船队完成来往于重山和光海之间的商路,三千吨以下的江轮甚至上朔到宁远厅直接装货。赵守宏赚钱的速度大增,他对教育和铁路的投入也更大了。

首节上一节112/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