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729节

“难道,鲁普雷希特就这么坐视我们的一个重要盟友的覆灭吗?”德皇忽然想起来什么于是说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530章 无伤大碍

“陛下,鲁普雷希特王储在昨天刚刚送来的电报,他在电报详细的说明了巴伐利亚军团将要采取的策略,并且表示,匈牙利军团的溃败对于总体形势来说并不重要,相反,在他的指挥下,巴伐利亚军团和奥地利人完全可以利用这次俄团精锐全出的机会,彻底拿下整个乌克兰。”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马肯森说道。

“在鲁普雷希特王储的计划,他决定暂时不对匈牙利军团进行增援,而是把攻击目标定为了俄军的后方阵地,其北线,利奥波德亲王的部队将在不久后发动一场旨在突破第聂伯河的战役,并且在突破之后向东和向南同时展开攻击,而王子亲自指挥的巴尔干方面军将在斯佩伯爵的配合下直接突破亚速尔海峡,在顿涅茨克西南方向登陆,然后发起进攻,然后彻底的解决这个俄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小毛奇顿了顿接着说道。

“如果这个计划可以实现的话,那么现在整个乌克兰地区的俄军将陷入灭顶之灾,他们的后方将沦陷,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和补给,没有援军,即使他们这波攻势打的再好也不会有任何作用,最终不过是波兰口袋战役的重现而已。”

“然而匈牙利军团就这样完蛋了?!鲁普雷希特不是一直对奥匈帝国很照顾吗?难道就这样看着一个王国的军队主力被击溃?”威廉二世指着地图上的乌克兰大声说道:“为什么,他们不在第聂伯河西面登陆,而选择了东面?!他是有意将匈牙利军团断送掉!”

“陛下,从东面登陆对于战局更有利,我们攻击的是俄国人最脆弱的腹部,没有必要直接面对他们的拳头。”一旁的小毛奇有些看不下去了,他能感觉到普鲁士和巴伐利亚在对待卡尔大公以及匈牙利军团的问题上有些分歧,他也能想到德皇在这上面做了手脚,但是,现在的形势是客观存在的,在东面登陆避开俄国人的兵锋直接攻击要害是效率最高的办法,要是换成他也会这样做!

而对于其它将领来说,他们比身为总参谋长的小毛奇想的还要少,只要不从他们这里抽调部队就可以解决东线问题的话,那自然最好,至于怎么解决,代价又是什么?他们真的一点也不关心!

于是,无形之,威廉二世和他的元帅、将军们就这个问题也形成了分析,双方的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威廉二世想的是如何保住匈牙利军团和卡尔大公,而后者想的是不管如何,只要能把俄国人干趴下就好。双方的思路完全不在一条线上啊!

“如果,鲁普雷希特王储能保证这个计划可以实施的话,那么作为代价,匈牙利军团受到重创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实际上作为一个面积足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国家,匈牙利的兵力远不止这点,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下,匈牙利人把他们本民族组成的主力部队部署在了罗马尼亚,用于镇压当地的反抗,在战争形势还没有明朗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明显是不合时宜的。”担任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克鲁格就差没说匈牙利人这是咎由自取了!

“难道作为在一面旗帜下战斗的战友,奥地利方面对于匈牙利军团的惨败就没有什么表示吗?”威廉二世话锋一转问道。

“这个,怎么说呢,匈牙利人败得太快了,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匈牙利军团的撤退给位于北面的奥地利军团增加了一条长度足有230千米的战线。奥地利军团正在竭尽全力的去保证自己侧翼的安全,而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军团正在准备王子的制定的计划,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动态。”小毛奇说道。

“那么奥皇和匈牙利政府的态度呢?”德皇继续询问道,他现在已经不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了,毕竟虽然对王子的做法有诸多的不满,但是有一点他可以确定,鲁普雷希特绝对不是那种玩火的人!他说能稳住局势,那么一定就可以稳住!

“匈牙利首相已经前往维也纳觐见奥皇。而奥地利军团的总指挥康拉德元帅表示并没有接到奥皇新的命令,而且因为是鲁普雷希特王子是东线总指挥,所以除了匈牙利军团之外,只要奥皇不下达新的命令,那么一切都将按照王子的意思去做,而且这里,我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俄国人发动进攻之前,利奥波德亲王已经给匈牙利军团和赛克特将军发出了警告,所以说,我认为,鲁普雷希特殿下在这次战役是没有任何责任的。”小毛奇说道。

“卧槽!你到底是站哪边的?”威廉二世心那叫一个郁闷啊。所谓自己人捅的刀子才是最要命的,作为总参谋长的小毛奇一旦说出这话,那就意味着无论如何,德皇都不可能在军事上追究王子的责任了,因为你没有理由,而且也没有总参谋部的附议。

不过让德皇感到意外的是,奥皇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实在是耐人寻味,虽然,德皇清楚,在奥匈帝国这个二元国家内部,是存在内外亲疏的。但是这种事情做的如此露骨,奥皇就不担心匈牙利人离心离德吗?这还是在战争时期好不好?!连自己都要尽量维持德意志帝国内部的关系。

“那实在不行的话,就先等等?看看情况再说?!”于是德皇心说道,这一次,匈牙利总理亲自去维也纳觐见奥皇,在这种关键时刻,双方讨论的绝对会是核心问题,等到消息流出之后,德皇就可以知道奥皇打的到底是什么算盘,以及奥地利、巴伐利亚、匈牙利三国之见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不,这还不够,我必须派出一名特使去巴尔干,我需要知道鲁普雷希特到底想要什么!”德皇随即否决了自己的意见,于是,他现在要做到就是找一个身份合适的人做自己的特使,并且面授机宜!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531章 特使

“那么找谁好呢?”德皇陷入了沉思之,霍尔维格作为帝国首相是必须去的,但是他不能作为特使,为什么呢?因为地位不够啊!真以为俾斯麦和霍尔维格都是首相,他们的地位就是一样的?开什么玩笑呢!

俾斯麦当年在威廉一世的时候可以看成是德皇的合作伙伴,权利不仅仅在行政方面,甚至在老毛奇主导下的普鲁士总参谋部也要按照俾斯麦的指挥棒行走。当年德皇加冕的时候,俾斯麦是站在德皇的旁边,而总参谋长要面见德皇的话,还要俾斯麦同意,而且觐见的时候,首相必须在场,想想老毛奇那是何等nb的人物啊,他能在战场上推平法国,但是在国内就是压不住俾斯麦……。

看看人家俾斯麦最后的头衔,俾斯麦亲王、劳恩堡公爵!想想看,整个德意志有几个非皇族血统最后能拿到亲王称号的?亲王这个头衔值钱吗?要说也不算值钱,只要是正规的王室直系出身,拿个亲王头衔不难,比如说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和王子的叔叔利奥波德亲王。但是你要是没这个血统,最后还能拿到亲王,这就太难了,这可比在名字加个冯要难多了!

如果说俾斯麦时期,德皇和首相是共治这个国家的话,德皇对首相是充分的信任,给予后者足够的权利的话,那么这个时候,霍尔维格的权利就太小了,套用后世的说法,霍尔维格就是一个高级的职业经理人,给德意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打工的,普鲁士和巴伐利亚等等都是董事会成员。而且这个首相所能直接指挥的只有普鲁士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巴伐利亚分公司的业务他还管不了太多……。你看这身份悲催的……。

所以,德皇现在想找一个比较nb,同时又比较可靠的存在来作为自己的特使。嗯,自己的儿子们就别想了,皇太子地位倒是够了,但是这家伙感觉政治上还很不成熟,太容易冲动了,这次去是商谈,不是去吵架,要是两国继承人就这样发生冲突的话。那就太糟糕了。而除了皇太子之外,其他人同样政治能力不够,而且身份也不对等。

在欧洲,王储和王子之见的差别可是大了,一般而言,作为非继承人的次子很少有特别出挑的存在,威廉二世是皇帝,他的弟弟海因莱希亲王虽然挂一个元帅军衔,但是指挥的舰队也不过是一支打杂的前无畏舰队,皇室的身份给予他的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尊崇。「当然,社会地位和薪俸还是很客观的」

至于说王子的叔叔利奥波德亲王,怎么说呢,这是个例外,这位老哥实在是太能打了,普奥战争、普法战争都参加过后来一战也是方面军级别的指挥官,是巴伐利亚军团的二把手,历史上更是东线总指挥,签署了《布列斯特条约》,大铁十字的获得者五人的一个。除去凑数的德皇,就只有四个,这哥们的地位和能力可想而知。

既然自己的直系亲属不行,首相也不够格,那么人怎么找?普鲁士国内都没有一个合适的存在了,这个人的国内地位必须非常高「不光政治地位」,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权利,政治水平也必须高,而且还必须和自己是一条心!那么好了,有这样的人吗?普鲁士国内并没有,但是德国境内还真有!

于是乎,威廉二世想起了自己的表兄弟,巴登大公国大公弗里德里希二世!要知道,欧洲这个地方大部分皇室和王室之见都是有血脉关系的,巴伐利亚和奥地利之间时代联姻,弗里茨皇帝身上就有一半的巴伐利亚血统,他的老婆还是巴伐利亚公主。真以为只有哈布斯堡王朝玩政治联姻?普鲁士同样也会啊!

而这位巴登现任大公就是威廉二世的表弟,因为他的母亲是威廉一世唯一的女儿,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一世是德皇的姑父。这个人无论从地位还是从政治倾向上来看,都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说地位,巴登是德意志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五大股东,巴登是第二等国家——大公国最高的!政治级别上仅次于普鲁士、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要说国土面积和人口的话,巴登其实和萨克森没什么区别。甚至在威廉一世时期,巴登还想从大公国升级为王国。然而不出意外的是,这个计划搁浅了,至于具体原因,大家都懂的……。

然后说政治倾向,双方之间的表兄弟关系就不用说了。而上溯一下的话,当年凡尔赛镜厅加冕的时候,巴登大公是威廉二世最尊贵的客人,倒不是德国内部找不到更尊贵的人了,只不过当时其它三个王国的国王谁都没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德皇是够悲催的了」。这种态度以及政治倾向的延续,让威廉二世对巴登大公是非常的信任的。「历史上德意志帝国最后一任首相也是巴登大公国的继承人,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了。」

而如果说政治水平的话,毕竟是50多岁的人了,而且已经当了5年的大公了,总要比自己的儿子之类的强太多了,可以说,这个人政治地位对等,政治忠诚可以保证,政治水平也不错,绝对是最好的人选了。

于是,思考片刻之后,德皇决定亲自写一封信给自己的表弟,让他代表德皇,代表德意志帝国以及巴登大公国一起去巴尔干地区和鲁普雷希特谈谈,对方到底想要干什么?!

至于说为何不让鲁普雷希特来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原因很简单,名不正言不顺,王子现在是东线的总指挥,而且战役即将展开,这个时候怎么能轻易让最高指挥官离开?第二,王子虽然掌握实权,但是巴伐利亚的国王毕竟还是路德维希三世,这种事情要是大张旗鼓的要谈,巴伐利亚国王就可以去了,而不用王子去。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1532章 大公与首相

而且国内的其它势力嗅觉非常敏锐,如果让他们感到普鲁士和巴伐利亚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的话,那就真的糟了!所以这个时候,只能找一个在普鲁士体系之外,但是又绝对可靠的人去找王子,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在这封信送出去之后,巴登大公特意来了一次比利时,在和德皇面谈之后,踏上了通往保加利亚的火车……。

坐在火车上的巴登大公显得有些不安,他不断回想着德皇在两天的时间里和自己说过的话,这些谈话内容并没有第三人知道,甚至连自己对面的德意志首相霍尔维格都不清楚。

谈话的内容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德皇需要巴登大公代表自己询问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他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奥匈帝国继承人!他和弗里茨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奥皇内定的继承人是谁?!

“卧槽!”这个问题有点严重啊......。巴登大公的封爵在德意志内部也算响当当的一块金子招牌,依靠和普鲁士的联姻,上一位巴登大公甚至有当国王的想法。但是可惜的是,这块招牌要是出了国内,就真的不好用了。

国与国、势力之间看的还是力量,看看自己这次要面对的,一个是奥匈帝国的皇帝,一个是巴伐利亚的掌权者,前者不说了,人家是一个帝国,至于后者?怎么说呢?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现在控制的力量虽然不及普鲁士,但是远比巴登公国强大的太多了,巴登和巴伐利亚之间的差距远比巴伐利亚和普鲁士之间的差距更大!这么说吧,就现在的巴伐利亚加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就算独立出去,那么也是一个力量不弱于意大利的欧洲强国,给个面子的话,那是可以称之为列强的!自己是代表德皇的,但是这毕竟是私下的会面,不是正式的,所以有些牌子是不能用的。

而自己质问的内容说实话,有点过分了,奥匈帝国再弱,那也是帝国,鲁普雷希特依靠和奥皇的特殊关系还是能说上话的,但是自己凭什么啊?普鲁士凭什么啊?你可以说普鲁士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压奥匈,但是在现在,绝大部分力量陷入了西线之后,普鲁士对奥匈的影响力直线下降,如果弗里茨真的按着自己的计划立储的话,普鲁士真的一点办法没有,而即使到了战争结束后,黄花菜都凉了,普鲁士不可能因为对新任奥皇的不满直接动手吧?

德皇依然对卡尔大公抱有好感,所以,这次巴登大公去面见王储的计划是这样的,第一,看看能不能说服鲁普雷希特认可卡尔大公,无论是许下什么承诺或者是利益交换,让巴伐利亚军团拉匈牙利人一把,把这场一溃千里的败仗打回来。而如果这个计划不行的话,那么就询问王子,他所意的奥匈帝国继承人是谁,然后看看双方能否达成一致。

这个任务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巴登大公并不轻松,在大公看来,自从费迪南大公被刺杀之后,一心上位的卡尔大公一直和鲁普雷希特不对付,虽然后者没有在明面上做过什么,但是要论感官的话,这次,鲁普雷希特不落进下石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帮他再打回来?

而就在巴登大公犹豫不决的时候。对面的德国首相霍尔维格同样也在想着自己的事情。德皇给他的任务是辅助巴登大公,在谈判遇上不利情况的时候,霍尔维格可以从政治或者经济上对巴伐利亚施压。

当然,话只是这样说,实际上,现在普鲁士能对巴伐利亚做的真不多了,和平时期还可以用海军订单、央政府对各王国的拨款、以及贸易壁垒进行限制。但是现在?呵呵。战争犹如一只饕餮一般,所有东西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就没有他吃不下的,原本复杂的经济关系在战争时期极大的简化,而过程的简化也让普鲁士政府少了很多手段。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普鲁士和巴伐利亚一个顶在西线一个顶在东线,大家是战友,这是大前提,谁都不敢真正翻脸,霍尔维格首相非常清楚,即使这一次鲁普雷希特的回答并不能让德皇满意,德皇的反应估计最多也就是拿个小本本,把这件事记下来,然后秋后算账了......。

“大公阁下,我认为,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一个矛盾,德皇需要一个合适的新奥皇来维持两国的盟友关系,但是这不过是一个表面的理由,真像是为了平衡普鲁士和巴伐利亚的关系。但是现在,这件事情却需要和巴伐利亚方面商谈,我很想知道,真是有点麻烦啊。”霍尔维格首相说道。

“呵呵,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在于,人心是会变的。因为,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谁当奥皇,他们都离不开巴伐利亚。王储的妻子握有奥地利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在玛丽公主的运作下,整个奥地利都和巴伐利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上台之前,某位继承人还想着和德皇合作限制巴伐利亚的发展,但是上台后,迫于形势,他说不定就会改变策略,而德皇能怎么做?”巴登大公说道。

所谓形势比人强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例子在德意志的历史上出现了太多次了,比如说符腾堡王国,在普鲁士统一战争,符腾堡王国开始一直站在奥地利一边,后来打了一架输了,北面被普鲁士占领了一部分土地,但是迫于形势,符腾堡王国最终屈服了。要说符腾堡王国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巴伐利亚,在普奥战争之前,巴伐利亚曾经承诺给奥皇提供10万部队,但是实际上,口惠而实不至,奥地利几乎独立面对强大的普鲁士。后来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度跌到冰点,要说奥皇对于巴伐利亚保持立的行为没有意见?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后来如何?双方不还是继续彼此之间的联姻吗?

所以,所谓的承诺是真的不靠谱。

首节上一节729/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