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348节

“前者顾名思义,自然是一般粮站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才会调用,而后者则是用于筑垒区和要塞区。而且所有粮站几乎都是挨着铁路和公路,只要不是特别糟糕的情况下,你们应该能很快找到这些粮站的位置。”

“粮食和面包干的运输可以像您说的那样,但是肉类运输恐怕不行吧?肉罐头自然适合长途运输和储存。但是新鲜的肉类似乎没有办法吧?”王子指出了老人话语的一个漏洞。

“您说的没错,肉类运输却是不同,而我们也做了针对性的计划。”老人说道这里,略微有些得意。

“我不知道下一场战争的规模有多大,所以无法估算总量,但是每一个集团军、军和师的肉类消耗都是有一个大概标准的,每一个集团军每天需要消耗700到800头牛,军级规模的单位每天消耗大约是120头到160头牛,步兵师是40到52头。而步兵团大约在8到11头左右。”

“如果那群军官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的话,那么每个军团应该有一个250到300头的牛群。而一个集团军应该有足够部队两天食用的畜群。当然,如果当地畜牧业发达的话,这个畜群的规模会比较小。”

“当我们发动进攻作战的时候,所有的畜群将跟随在军队后面,相互之间的间隔在2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是1天的距离。俄国的欧洲部分每天能够提供的肉牛大约在1万头左右,但是我估计,能够运往前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2500头,也就是说,如果前方储备消耗完毕,后面的补给会越来越糟糕。”

“当然这一点还可以通过使用替代品来弥补,比如说使用咸鱼或者鱼干甚至是蛋粉来代替肉类,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一切努力的结果并不会让我们的估算出现太大的失误。”老人想了想做了一个总结。

“战时,俄国可以通过增窄轨铁路和马拉铁路来增加货运量,这个问题您考虑过没有?”王子想了想,又在巨大的沙盘上加上了几个模型。

“自然考虑过,但是这种铁路的长度一般不会很长,窄轨铁路和马拉铁路的平均长度我们给出的建议是36千米左右,最高不能超过一倍。因为这些运输方式的效率很低,前者一昼夜的运输效率平均是250吨,而马拉铁路的运输效率在180吨左右,这个和一般铁路的500吨昼夜运力相比差了很多。“

(当然,凡事都有特例,俄国人创造过马拉铁路一天623吨的记录,以及窄轨铁路一天1147吨的记录,当然,这个记录都是在运输距离极短的情况下创造的,一般不超过15千米。)

“我不知道,贵国的铁路建设效率如何,反正在我国,我们的窄轨铁路建设速度每天大概在1.6到1.8千米左右,而马拉铁路的距离大约在每天2.88千米左右。

“在窄轨铁路上,列车运行速度不会很快,大约10个小时106千米。在一条149公里的铁路上,我们最多只能容纳72辆小型机车,320节货车和21节闷罐车。而马拉铁路的速度一般在4.2千米,平均每106千米的马拉铁路上会有1200匹马。虽然列车的效率更高,但是可惜的是我估计我们的8成左右的运输依然需要依靠畜力。”

“每一个集团军都应该拥有一个至少能建造兵维持106千米的建材、运载工具和相关的人员,当然,具体能达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483章 叛国者 3

“我真没有想到2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一个连拿破仑大帝都束手无策的国家就这样崩溃了。原来胜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玛丽王妃笑着说道。

“呵呵,虽然我很痛恨俄国人、痛恨沙皇,但是我不得不说,目前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准备好打一场持续2年的战争吧?而且我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只靠本国力量的话,奥匈帝国的处境会更加糟糕,甚至连俄国人的第一波攻击都无法承受住!俄国崩溃的同时,奥匈帝国恐怕也无法幸免。”老人毫不留情的说道。

“呵呵。”王妃微微一下,不再多说什么。

“这个时间还是太长,我需要一个更好的办法可以尽快打垮俄国!1年半之内,我要大体解决东线问题。”王子想了想说道。

“这个恐怕很难,贵国的战略重心是西线,东线肯定是要防守,根据我的估算,贵国在东线的兵力能勉强守住自己的国境就很不错了,而奥匈帝国甚至连自己家门都守不住,对方一旦攻入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地区,就可以获得那里的物资,并且影响两国的动员情况。而等到德国主力转过来,和奥匈一起把俄队驱逐出去的时候,这浪费的不仅仅是兵力和资源,更多的时间。”老人摇摇头说道,对王子的想法并不看好。

“他说的真没错,1战爆发后,奥匈军团首先一溃千里。德国的东普鲁士也被攻破了,甚至到了1915年,俄国还占领着奥匈部分地区,总体来说俄军开始的战斗力还是很高的,双方在波兰地区拉锯了n长时间。”王子心对这位老将的评价又提高了不少。

“在我看了,如果想要加快俄国崩溃的进程的话,那么首先要做到两点,第一点,俄国对奥匈帝国的进攻必须被阻止,不求奥匈能够击退对手,但是至少要做到战损相当,而且即使这种情况下,你们也是吃亏的,奥匈损失30万部队,很难完成补充,而俄国补充三十万部队易如反掌!”

“第二,德国方向必须获得突破!将德军所面对的俄军部分重创,甚至成建制的摧毁俄国的一个集团军!只有这样,俄国人在东线的战场上才会出现一个缺口,一个即使转入防御,也无法弥合的缺口,为同盟国在东线随后的一系列大规模进攻铺平道路。做不到这两点,想要缩短战争进程会很困难,不是德国不强,而是奥匈太弱了。”老人在这个时候依然不忘对奥匈的虚弱讽刺一下。

“您的战术思路似乎还停留在防守反击上,在对方进攻,发现对方的弱点和漏洞,然后趁机重创,在对方转入防御之前,尽可能的削弱对手,最后通过不断的阵地战,犹如一个磨盘一样一点点将对手耗死,是这样吗?”王子问道。

“难道现在还有别的战术?现在的战争比拿破仑时代更加固化,战术的作用在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的火力之下显得越来越无力,部队移动速度越来越慢,失败的一方可以依托阵地逐次后撤,然后建立一条新的防线,而进攻的一方无法快速推进。只能一点点消磨对手。”

“而且我开始说的德队在东线突破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从动线战场来说,俄国其实有两条战线,一条是和德国相对的东线,另外一条是和奥匈交战的南线,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战线比较长,分散了兵力,而如果一旦对方让出部分波兰地区,将战线拉平的话,情况会非常困难,因为俄国一方的兵力和火力密度会非常高。想要大规模围歼对手将变的很困难。”老者说道。

老者的意思很明白,进攻的部队长时间不断前进绝对会出现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进攻方的补给线会越来越长,后劲不足,而另外一方面是战线不断扩展,部队之间肯定会出现漏洞,1战开始无论是西线的德军还是东线的俄军都出现过错误,唯一不同的是,德军素质高一些,开始被打了后,能迅速后撤一段重整防线。而俄军是没跑成,然后造成了坦能堡之败......。

“如果我有一支一昼夜在砂石路面条件下前进80千米的军团的话,那么实现您开始所言的计划并不困难。”王子笑着说道。

“殿下,如果您真有这样一支军团的话,那么您最终将带上皇帝的桂冠!”老人先是一愣,随后呵呵一笑。开玩笑道。

“那么好了,到现在为止,您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了,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们想要的回报呢?”王子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缠,毕竟这涉及到自己的底牌。对方不可能白白帮助自己,总需要一些回报吧?

“德国不可能占领乌克兰,因为你们根本无法容纳3000万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并入版图之后带来的影响!你们能将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和部分俄国领土纳入到控制之就不错了。而我认为,王子不介意在乌克兰找一个合作伙伴,是这样吧?”老者笑着说道。

“是这样的,我们需要乌克兰的粮食。而乌克兰需要德意志的工业产品和军刀的保护。这本身就是一个互利的事情。乌克兰只有两个邻国,而很显然,你们不可能和俄国成为朋友。”王子说道。

“但是,我们在乌克兰有很多的朋友,您如何让我们相信,您是最好,最合适的朋友呢?而且我们是巴伐利亚。如果有一天,你们选择了更强大的普鲁士的话,我们的付出不是等于白付出了吗?”王子反问道。

“只要您足够强大,而且我认为,在未来席卷欧洲的战争之,巴伐利亚人恐怕也做好了打捞一把的准备吧?机会来了,您不会把握不住吧?而且其实您也有办法让我们永远成为朋友不是吗?”老人依然平静的说道。

“说这事情还早,不过作为您提供帮助的回报,您和女伯爵需要的物品都会按时调拨。我们的时间也许并不充裕。需要赶紧做。”王子略带难堪的看了看旁边脸色有一些异样的玛丽王妃说道。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484章 解决问题

虽然格鲁夫身上担负着从俄国收集情报的任务,但是明面上他依然是慕尼黑汽车厂的技术人员,既然来了,那么一些事情总还是需要办的......。比如术现在,他就必须和俄国技术小组代表库图佐夫一起解决这个火炮拖曳的问题。

“卧槽!这么重的东西难道不是都用铁路吗?”当格鲁夫第一次看到俄国人改的6寸重炮之后也是吓了一跳!因为这东西别说俄国人了,现在德国人都没有研究过如何在战场上进行大规模公路机动,一般而言这种火炮都是先从重载列车运到战场,然后在用窄轨列车运到阵地。而且你要是一次运几门的话,还可以集大量的马匹和人员运送一下,但是你要是一下运输十几门的话。单纯用马车和人力简直是很难想象的啊!

俄国人随后给格鲁夫展示了一下他们的工作成果,粗长的6寸l30炮管被抽出,然后放在专门的四轮车上,而炮架部分则和前车一起,用另外16匹马拉动,在实验,这些马车在公路上或者砂石路面上跑的还算可以,先不说多快,但是感觉走起来还是没啥问题的。

“你们这问题解决的不错啊,找我们干嘛?”看着在32匹顿河马牵引下缓缓前进的炮车,格鲁夫有些纳闷的说道。

“然后,我们在远东战场上的路况比您所经历过的所有的恶劣的情况都要严重,甚至于我们的3寸速射炮在某些地区要拆开用马匹托运!在远东的大部分地区,即使你把马匹加一倍也未必够用,这些沉重的火炮兼职就像一台犁一样,走过去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泥坑。”库图佐夫说道。

这不死拖着炮走的问题了,这就是走两步掉坑里,然后费尽气力再拉出来,然后再掉坑里,说白了就是通过性太糟糕了。没办法,现在俄国人用的还是铁制轮子,最多在外面加上一层橡胶。(在库图佐夫来到这里之前,俄国人刚刚放弃了他们的木质轮子包铁,除了通过性茶几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东西太不结实了,3村炮可以将就一下,6寸炮还是算了吧.......。)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们需要先给这些火炮配属一个合适的轮子!”火炮和炮架问题先不用了,想要减少重量需要重新设计炮架,这是俄国人的事情,除非他们愿意把炮架生产任务交给巴伐利亚人,否则克鲁格是不会管的。

铁质轮子通过性太次,重量太大,而且易于磨损。巴伐利亚同样有大量的重炮需要运输,而这些火炮在改为车辆牵引之前就首先改进了炮车。使用了新式的橡胶轮胎,合成橡胶工艺1战前就有,而通过渗碳增加轮胎的耐磨性也不是什么难的技术。但是涉及到轮胎制造的就绝对不是一个外胎然后里面弄个内胎就行了,这样造出来的是自行车轮胎......。

巴伐利亚给俄国人带来了两种轮胎,一种充气轮胎,另外一种轮胎内部填充了海绵橡胶。前者可以用于重型载重车辆,而后者则可以用于一般的马车和炮车。根据慕尼黑轮胎厂的计算结果,如果运作的好的话,单纯轮胎一项的销售利润能达到炮弹利润的4成左右......。

而这一次,巴伐利亚给俄国人带来的新式轮胎则是仿制了后世的子午线轮胎,也被称为钢丝轮胎的。虽然在质量上完全没法和1946年法国米其林公司生产的产品相比,从结构上也是要给简化版,但是比现在的轮胎还是要强出好几条街!碾压级别的。

“这种轮胎极大的扩大的接触地面的面积,而且在轮胎内部还有一层加固用的代束层,并且内部还有钢丝加固,所以极大的增强了轮胎的负载能力。虽然没有履带式好通过性好,但是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轮子了。”库图佐夫上校随后这样评价从巴伐利亚进口的轮胎。

而这种轮胎的体积缩小,所以整个炮车的重量也被减少。而且使用两个轮胎并联提高接触面积,这样一来极大的改善了炮车的通过性。而如果能配上一个大功率的拖车的话,那么在远东地区机动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至于牵引车,德国人给俄国带来了新式的5吨级别半履带牵引车。车体长度4.2米,车高1.8米。车宽1.5米。这种使用了8缸65马力水冷式发动机的车辆自重在4.5吨左右。最大公路行程在240千米左右。可以装载越3吨左右物资。同时可以在后面牵引重量达到6吨的拖车或者炮车。拖半履带地盘的福,这辆车本身可以跨越1.5米左右的壕沟,或者穿过深度不超过半米的河流。

随后,俄国人对这款在德国国内被称为sd.kfz-1型半履带车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并且在多种地形进行了长距离的行驶后对这款车辆非常的满意,其优越的越野性能,和极高的速度(公路最大速度每小时50千米)以及皮实耐用。(实际上没多耐用,平均无故障行军距离开始也就是150千米。不过考虑到俄国,甚至整个世界都有如此优秀的车辆,所以俄国人表示对此是可以接受的!)俄国人认为在这种车辆的基础上加装武器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在随后的车辆购买问题上,俄国人充分表现出了既想要好东西,同时又不想多花钱的想法,他们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在现有纯牵引车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加装部件,在战场上进行临时改进而使其成为战车。

而对于这个要求,巴伐利亚的回答很简单,自然可以。你上面放一挺机枪也可以上战场,但是稳定性和防弹问题不予以保证。如果仅仅是正面防弹没啥,但是俄国人提出的是全方面防御重机枪子弹,同时能够免疫大部分弹片攻击,这就有点问题了。因为测试小组发现俄国人拿来的新式子弹比较凶残。

感谢书友第一近卫坦克旅、风宇15、hemato、慢慢游k、111、巨大硕鼠的支持。今天两更,原因大家都懂--!作者心累了--!将近一个月的连续三更,然而成绩并不理想......。

首节上一节348/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