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200节

“他说的真没错,1战爆发后,奥匈军团首先一溃千里。德国的东普鲁士也被攻破了,甚至到了1915年,俄国还占领着奥匈部分地区,总体来说俄军开始的战斗力还是很高的,双方在波兰地区拉锯了n长时间。”王子心对这位老将的评价又提高了不少。

“在我看了,如果想要加快俄国崩溃的进程的话,那么首先要做到两点,第一点,俄国对奥匈帝国的进攻必须被阻止,不求奥匈能够击退对手,但是至少要做到战损相当,而且即使这种情况下,你们也是吃亏的,奥匈损失30万部队,很难完成补充,而俄国补充三十万部队易如反掌!”

“第二,德国方向必须获得突破!将德军所面对的俄军部分重创,甚至成建制的摧毁俄国的一个集团军!只有这样,俄国人在东线的战场上才会出现一个缺口,一个即使转入防御,也无法弥合的缺口,为同盟国在东线随后的一系列大规模进攻铺平道路。做不到这两点,想要缩短战争进程会很困难,不是德国不强,而是奥匈太弱了。”老人在这个时候依然不忘对奥匈的虚弱讽刺一下。

“您的战术思路似乎还停留在防守反击上,在对方进攻,发现对方的弱点和漏洞,然后趁机重创,在对方转入防御之前,尽可能的削弱对手,最后通过不断的阵地战,犹如一个磨盘一样一点点将对手耗死,是这样吗?”王子问道。

“难道现在还有别的战术?现在的战争比拿破仑时代更加固化,战术的作用在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的火力之下显得越来越无力,部队移动速度越来越慢,失败的一方可以依托阵地逐次后撤,然后建立一条新的防线,而进攻的一方无法快速推进。只能一点点消磨对手。”

“而且我开始说的德**队在东线突破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从动线战场来说,俄国其实有两条战线,一条是和德国相对的东线,另外一条是和奥匈交战的南线,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战线比较长,分散了兵力,而如果一旦对方让出部分波兰地区,将战线拉平的话,情况会非常困难,因为俄国一方的兵力和火力密度会非常高。想要大规模围歼对手将变的很困难。”老者说道。

老者的意思很明白,进攻的部队长时间不断前进绝对会出现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进攻方的补给线会越来越长,后劲不足,而另外一方面是战线不断扩展,部队之间肯定会出现漏洞,1战开始无论是西线的德军还是东线的俄军都出现过错误,唯一不同的是,德军素质高一些,开始被打了后,能迅速后撤一段重整防线。而俄军是没跑成,然后造成了坦能堡之败......。

“如果我有一支一昼夜在砂石路面条件下前进80千米的军团的话,那么实现您开始所言的计划并不困难。”王子笑着说道。

“殿下,如果您真有这样一支军团的话,那么您最终将带上皇帝的桂冠!”老人先是一愣,随后呵呵一笑。开玩笑道。

“那么好了,到现在为止,您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了,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们想要的回报呢?”王子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缠,毕竟这涉及到自己的底牌。对方不可能白白帮助自己,总需要一些回报吧?

“德国不可能占领乌克兰,因为你们根本无法容纳3000万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并入版图之后带来的影响!你们能将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和部分俄国领土纳入到控制之就不错了。而我认为,王子不介意在乌克兰找一个合作伙伴,是这样吧?”老者笑着说道。

“是这样的,我们需要乌克兰的粮食。而乌克兰需要德意志的工业产品和军刀的保护。这本身就是一个互利的事情。乌克兰只有两个邻国,而很显然,你们不可能和俄国成为朋友。”王子说道。

“但是,我们在乌克兰有很多的朋友,您如何让我们相信,您是最好,最合适的朋友呢?而且我们是巴伐利亚。如果有一天,你们选择了更强大的普鲁士的话,我们的付出不是等于白付出了吗?”王子反问道。

“只要您足够强大,而且我认为,在未来席卷欧洲的战争之,巴伐利亚人恐怕也做好了打捞一把的准备吧?机会来了,您不会把握不住吧?而且其实您也有办法让我们永远成为朋友不是吗?”老人依然平静的说道。

“说这事情还早,不过作为您提供帮助的回报,您和女伯爵需要的物品都会按时调拨。我们的时间也许并不充裕。需要赶紧做。”王子略带难堪的看了看旁边脸色有一些异样的玛丽王妃说道。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484章 解决问题

虽然格鲁夫身上担负着从俄国收集情报的任务,但是明面上他依然是慕尼黑汽车厂的技术人员,既然来了,那么一些事情总还是需要办的......。比如术现在,他就必须和俄国技术小组代表库图佐夫一起解决这个火炮拖曳的问题。

“卧槽!这么重的东西难道不是都用铁路吗?”当格鲁夫第一次看到俄国人改的6寸重炮之后也是吓了一跳!因为这东西别说俄国人了,现在德国人都没有研究过如何在战场上进行大规模公路机动,一般而言这种火炮都是先从重载列车运到战场,然后在用窄轨列车运到阵地。而且你要是一次运几门的话,还可以集大量的马匹和人员运送一下,但是你要是一下运输十几门的话。单纯用马车和人力简直是很难想象的啊!

俄国人随后给格鲁夫展示了一下他们的工作成果,粗长的6寸l30炮管被抽出,然后放在专门的四轮车上,而炮架部分则和前车一起,用另外16匹马拉动,在实验,这些马车在公路上或者砂石路面上跑的还算可以,先不说多快,但是感觉走起来还是没啥问题的。

“你们这问题解决的不错啊,找我们干嘛?”看着在32匹顿河马牵引下缓缓前进的炮车,格鲁夫有些纳闷的说道。

“然后,我们在远东战场上的路况比您所经历过的所有的恶劣的情况都要严重,甚至于我们的3寸速射炮在某些地区要拆开用马匹托运!在远东的大部分地区,即使你把马匹加一倍也未必够用,这些沉重的火炮兼职就像一台犁一样,走过去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泥坑。”库图佐夫说道。

这不死拖着炮走的问题了,这就是走两步掉坑里,然后费尽气力再拉出来,然后再掉坑里,说白了就是通过性太糟糕了。没办法,现在俄国人用的还是铁制轮子,最多在外面加上一层橡胶。[在库图佐夫来到这里之前,俄国人刚刚放弃了他们的木质轮子包铁,除了通过性茶几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东西太不结实了,3村炮可以将就一下,6寸炮还是算了吧.......。]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们需要先给这些火炮配属一个合适的轮子!”火炮和炮架问题先不用了,想要减少重量需要重新设计炮架,这是俄国人的事情,除非他们愿意把炮架生产任务交给巴伐利亚人,否则克鲁格是不会管的。

铁质轮子通过性太次,重量太大,而且易于磨损。巴伐利亚同样有大量的重炮需要运输,而这些火炮在改为车辆牵引之前就首先改进了炮车。使用了新式的橡胶轮胎,合成橡胶工艺1战前就有,而通过渗碳增加轮胎的耐磨性也不是什么难的技术。但是涉及到轮胎制造的就绝对不是一个外胎然后里面弄个内胎就行了,这样造出来的是自行车轮胎......。

巴伐利亚给俄国人带来了两种轮胎,一种充气轮胎,另外一种轮胎内部填充了海绵橡胶。前者可以用于重型载重车辆,而后者则可以用于一般的马车和炮车。根据慕尼黑轮胎厂的计算结果,如果运作的好的话,单纯轮胎一项的销售利润能达到炮弹利润的4成左右......。

而这一次,巴伐利亚给俄国人带来的新式轮胎则是仿制了后世的子午线轮胎,也被称为钢丝轮胎的。虽然在质量上完全没法和1946年法国米其林公司生产的产品相比,从结构上也是要给简化版,但是比现在的轮胎还是要强出好几条街!碾压级别的。

“这种轮胎极大的扩大的接触地面的面积,而且在轮胎内部还有一层加固用的代束层,并且内部还有钢丝加固,所以极大的增强了轮胎的负载能力。虽然没有履带式好通过性好,但是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轮子了。”库图佐夫上校随后这样评价从巴伐利亚进口的轮胎。

而这种轮胎的体积缩小,所以整个炮车的重量也被减少。而且使用两个轮胎并联提高接触面积,这样一来极大的改善了炮车的通过性。而如果能配上一个大功率的拖车的话,那么在远东地区机动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至于牵引车,德国人给俄国带来了新式的5吨级别半履带牵引车。车体长度4.2米,车高1.8米。车宽1.5米。这种使用了8缸65马力水冷式发动机的车辆自重在4.5吨左右。最大公路行程在240千米左右。可以装载越3吨左右物资。同时可以在后面牵引重量达到6吨的拖车或者炮车。拖半履带地盘的福,这辆车本身可以跨越1.5米左右的壕沟,或者穿过深度不超过半米的河流。

随后,俄国人对这款在德国国内被称为sd.kfz-1型半履带车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并且在多种地形进行了长距离的行驶后对这款车辆非常的满意,其优越的越野性能,和极高的速度[公路最大速度每小时50千米]以及皮实耐用。[实际上没多耐用,平均无故障行军距离开始也就是150千米。不过考虑到俄国,甚至整个世界都有如此优秀的车辆,所以俄国人表示对此是可以接受的!]俄国人认为在这种车辆的基础上加装武器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在随后的车辆购买问题上,俄国人充分表现出了既想要好东西,同时又不想多花钱的想法,他们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在现有纯牵引车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加装部件,在战场上进行临时改进而使其成为战车。

而对于这个要求,巴伐利亚的回答很简单,自然可以。你上面放一挺机枪也可以上战场,但是稳定性和防弹问题不予以保证。如果仅仅是正面防弹没啥,但是俄国人提出的是全方面防御重机枪子弹,同时能够免疫大部分弹片攻击,这就有点问题了。因为测试小组发现俄国人拿来的新式子弹比较凶残。

感谢书友第一近卫坦克旅、风宇15、hemato、慢慢游k、111、巨大硕鼠的月票支持。今天两更,原因大家都懂--!作者心累了--!将近一个月的连续三更,然而成绩并不理想......。

第485章 外贸版装甲车

最早的7.62*54mm子弹是圆头、平底、铅芯、白铜被甲,但是这一次俄国人拿出了新式的尖头弹,而在这些尖头弹种还有一种是用钢芯的子弹,虽然出口动能差不多,弹头重量也差不多,但是穿甲威力显然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历史上是1908年后才出现的钢芯尖头弹。]而对于这种大威力化的子弹,对于装甲车防御的水准自然要有所提高。

而为了抵御这种子弹的近距离攻击,巴伐利亚方面需要把装甲厚度从5mm提高到7mm左右!这自然要大大提高装甲的重量,整辆车都需要重新设计和布置。除非你可以在其它方面把重量降下来!

俄国人想了想,于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意见,他们决定为采用两种武器配置,原来的运输车地盘使用重量较轻的机枪。而专门设计的战车地盘则使用重量较大的火炮。而对于俄国人的锱珠必较,巴伐利亚表示没问题!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重量,装备独立的炮塔自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从外形上看,这种简装机枪战车其实和后世的机枪皮卡差距不大,但是因为却又一定的装甲防护,车体正面完全可以抵御机枪和步枪子弹在100米的距离上的攻击,而侧面钢板厚度也在4mm左右。

俄国人坚持使用自己的机枪,而巴伐利亚显然不打算把自己的可更换枪管的新式机枪提供给俄国人。所以这款战车使用的机枪依然是比较古老的马克沁机枪。依然装备有较大的水桶,不过德国人在细节上还是做了一些改进。

为了保证火力的连续性和足够的射速,德国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双联式枪架,这种枪架可以容纳两挺机枪,下部还与一个辅助的旋转装置,可以较为快速的控制俯仰角和转动,而最大的改变是在两挺机枪间安装了一套光学瞄准具,可以辅助测距和瞄准。

而在枪体上德国人也进行改进,因为不用考虑机枪的人力移动,所以不少地方可以增加重量以提高性能,德国人首先在机枪的水桶前部加装了一个装甲套,用于防止机枪水箱被子弹打后导致失效。在机枪手正面。同样加装了一个巨大的可拆卸护盾,用于保护机枪手。

为了提高机枪的火力的持续性。德国人还未其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冷却水系统,这个系统比步兵使用的机枪还要复杂。从冷水箱抽出的冷却水进入冷却水后,顺着环形管道从机枪的枪管处带走热量。然后再接近枪口处冷却,水蒸汽变成水然后顺着另外一根导管重新流入到冷却水箱。这样的设定不用专门给机枪冷却水桶加水,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射击。

不过这个巴伐利亚人自认为非常完美的射击却并不受俄国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在冬季开战的话,根本不需要冷却水,所以他们只是采购了少量几套备用,这让巴伐利亚方面始料未及。

介于布尔战争马克沁发明的37mmpin-pin炮因为凶悍的火力,较轻的重量而备受英布双方好评,所以,俄国人也决定装备这种机关炮作为骑兵的轻型火炮使用。当俄国人发现在这种新兴载具间距良好的通过性和巨大的装载量之后,就萌生了把这款武器放到战车上的想法。

1磅速射炮[pin-pin炮的另外一种说法]可不像机枪那么好伺候,这种武器在各**队其实是加上轮子作为一种轻型步兵炮使用的。炮身重量186千克,炮身长度187厘米。旁边再配上一个25发的弹药箱。使用的炮弹重量为1磅,弹药规格为37mm*94mm。这种火炮可以轻易的在一分钟之内把300发炮弹投射到4500码的距离上!这意味着什么?除了表明理论上可以一分钟内把400磅的弹药扔到对方头顶上之外,同时还意味着一分钟的持续设计可以打掉价值90英镑的弹药!

[一发炮弹6先令。当然实战很少会一扣扳机一下打出几百发炮弹的,一般都是25发弹链,第一发炮弹用于矫正。然后一下把剩下的24发炮弹打光。短时间内瞬间覆盖目标区域。]

“我擦,这个不好弄啊!”当巴伐利亚技术人员拿到俄方的要求后首先就表示不好办,原因很简单,这东西其实就是马克沁机枪的放大版啊!需要一个可以容纳至少15kg水的冷却水桶。整个火炮的重量已经高达186kg了,旁边还有放一个巨大的弹盘,这些重量加一起怎么着也冲着200多公斤去了,如此沉重的火炮想要单纯靠人手快速旋转俯仰那可困难一点。

所以,历史上除了那些加在陆炮轮子上当轻型火炮的货之外,大部分的1磅炮都采用了类似后世高炮那种炮架,甚至还在炮管斜上方加了一个根支柱,支柱下面还用铁环拴住了这门37mm炮巨大的冷却水桶。

而实际上巴伐利亚也是采用了类似的炮座。[具体情况可以维基,也可以看看**的37高炮的俯仰和旋转系统。]不过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巴伐利亚的工程师们考虑放弃冷却水桶,首先,这个东西在俄国人看来不是很必要的。毕竟在俄国人那里,这种炮弹不可能像机关枪那么一直设计,火力持续性要求并不高。

其次,火炮对于冷却水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一些,几乎是机枪要求的三倍以上!而且这发射的毕竟是炮弹,冷却水用量肯定巨大,车辆搭载量本来就有限,俄国人和巴伐利亚工程师一直纠结于是炮弹和冷却水量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一挺机枪带5kg水就够了,那是要出事的,实战就有一挺机枪,一个连的人用水壶送水的情况......。]

最终,巴伐利亚提出的建议是使用一个个沉重的散热片来取代冷却水,并且将射击速度进一步调低,射速从每分钟300发下调到180发左右。这样的话可以保证,使用25发弹鼓时,不会出现火炮过热的情况。

第二更奉上......。

第278章 施利芬的担忧

首节上一节200/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