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198节

“大部分应该是3吨以上的卡车。至于具体情况我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讨论吧,东北的路况非常不好,而且我们拉的东西有些重。”维特想了想说道。

“3吨啊。这个价格恐怕会有些高。”王子一边自语,一边考虑着其透露出来的信息,巴伐利亚现在的3吨卡车一般使用的是50马力左右的发动机。虽然标称是三吨,但是你装到4.5吨还是可以凑合着用。在巴伐利亚军这种规格的卡车一般都是用来拖曳重炮的,比如说150mm重榴弹炮,而5吨级别的卡车则是用于拖曳210mm军属重炮的!

俄国在远东会如何使用这些卡车?不用说,肯定是拉炮啊!这没有坦克的时代,部队行军重最重,也是最难运输的装备就是火炮了!而且这些东西绝对不可能是诸如3寸速射炮这种小家伙,1.5吨左右的速射炮加上一个装备了弹药的前车,在一般路面上6匹马就足够了。就算远东的道路条件坑爹一些,马匹的喂养条件坑爹一些。用马匹拖曳速射炮绝对没问题!

“100辆卡车?还都是3吨以上的卡车?看来贵方需要拖曳的重炮数量和重量都很可观啊!”王子轻描淡抹的说道。这个消息对德国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俄国人决定装备大量的大口径榴弹炮而放弃速射炮的话,那么战场上俄国人的火炮威胁将大大提高。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日本人装备了大量的120mm重炮,这种火炮不少都是都用舰炮改的。射程很远,而且威力很大。所以为了压制对方这些火炮,我们需要更多的重型火炮,最终我们决定使用轻量化,短身管的重型舰炮来对付他们。”维特说道。

“这段话信息量有些大啊。”首先,俄国现在并没有准备大量换装榴弹炮。他们采用舰炮作为压制火力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前面的担心并不成立。这就好比历史上英国人为了对付布尔人,给舰炮还上陆军炮架凑合着用,而到了1战时,英国陆军的大口径榴弹炮装备数量依然不多。其次,这些舰炮的重量要远远大于陆炮,无论是身管长度还是火炮整体重量都不是一般陆炮可以比的。

如果非要比的化,那么这些舰炮应该和同口径的远程火炮相比,这个年代的6寸级别的舰炮光炮管重量就高达5吨左右。如果算上炮架的话那就接近10吨了!而这个重量和1战时德国著名的k16型加农炮差不多。这样沉重的武器用马匹来运输并不方便。而俄国人这一次来就是为了这些火炮订购一批可靠的牵引车!

但是很快,王子发现了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如果是用舰炮的话,俄国哪来这么多大口径的舰炮?要知道,这第一批就订购了100多辆拖车,而一艘战列舰装备的6寸级别的副炮也不过是14门左右。所以说,俄国人不可能单纯靠舰炮换炮架来武装自己的重炮部队,肯定还有别的来源!

“如果可以的话,这些火炮样品大概什么时候可以送到?”王子还是决定问个明白。

“其实其很大一部分火炮是从美国进口的,他们有大量的6寸l30火炮被换了下来,所以我们将其买了回来。”维特决定交个底。

“我擦!你们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废品啊!”王子服气了,对俄国人的执着表述敬佩同时对美国人对商机的把握表示敬佩,鲁普雷希特最多也就是处理一下自己国内挤压的各种山炮和机枪,而美国人已经开始处理海军过多的舰炮了,这个差距……。

“好吧,就把一切交给我们两国的技术人员来处理吧。”王子说道。这种太过专业的事情已经不是他可以解决的了。

感谢书友第一近卫坦克旅、慢慢游k、海有边的打赏~~~!以及书友160307、linar、死神的歉意、书友160426、jinyufeng等书友的月票支持~~~!今天秋节,祝各位书友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第479章 太重了!

维特这次到访专门给火炮购买牵引车这件事是俄国陆军部特意要求的,库洛帕特金甚至声称:“能否让这些重炮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军在未来远东的胜败!”这样一个大帽子扣下来,由不得维特不上心啊!

而和维特的麻烦比起来,负责俄国远东重炮兵部队的库图佐夫上校现在才是真正的遇上了麻烦。前者只是一个联络员,而后者则需要完成大口径重炮的运作问题,先不说炮术问题,如何让这些沉重的火炮在道路情况茶几的地方行动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俄国陆军整体水平相对于欧洲列强来说确实差一些,但是不代表其没有牛人!而库图佐夫上校则是这些牛人的一个,从美国买来的美制6寸l30火炮整合到陆军炮架,变成陆炮就是他一手策划的,而且他还放弃了射界狭小的单脚炮架,使用了新式的双脚炮架,而跑车的轮子也是用半橡胶取代了原有的包铁木制车轮,这让火炮的通过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然后,这位俄国上校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门152mm重炮的重量实在是有点太大了,超过了俄国以往拖曳的所有野战火炮!当然,你别拿沙皇炮说事,这东西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意义......。

别的不说,光这门火炮的炮管重量就高达4.7吨!而放列重量更是高达8.5吨以上!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因为火炮的牵引重量比放列重量还要大,如果算上牵引重量的话,那么重量将要高达9.3吨以上!9吨多重的大炮啊!约等于俄国75mm速射炮重量的6倍以上!当然,这款火炮的性能确实不错,可以把48kg的炮弹打出去15千米以上!以至于俄国人认为用它当要塞炮比当野战炮更好!

这样沉重的火炮已经不是考虑在不良道路上如何机动的问题了,因为在库图佐夫看来,这种火炮的重量已经不太适合用马匹牵引了。马匹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且随着马匹越来越多,其边际效应是持续下降的!

俄国陆军使用的马匹是赫赫有名的顿河重挽马,这种马匹一般拖曳的重量在400kg左右。极限情况下一天可以行走10小时,但是长时间拖曳的话,一般不超过8小时。如果以简单乘除法来算的话,那么一门9吨多重的火炮至少需要25匹以上的顿河马才能拖曳......。

当然,你要说不顾忌马匹的死活,死命用的话也许用不了那么多马,这问题放到欧洲也可以解决,毕竟欧洲的主要长途运输是通过火车,铁路网比较发达,用马匹拖曳的距离也就是车站到战场。再加上俄国的精华部分都在欧洲,找上一些马匹替补死马没什么难度。

但是问题是你现在在远东啊!没有密集的铁路网、不要说正经一点的公路了,土路都要看情况啊,冬天一积雪,春天一融化,不少地方即使一片泥泞啊!这马匹拖曳的效率可是直线下降!更为重要的是,远东远离欧洲,这马匹补充也很困难啊!马匹马力不够,补充也堪忧,你说让这些火炮如何机动?

而且更可怕的是,即使你解决了拖曳沉重火炮的问题,但是马匹的需求量大到了几乎无法解决的程度!按照库图佐夫上校的估计,一个拥有16门6寸重炮的炮兵团,需要的马匹数量至少要到1200匹左右!你没看错,是1400匹!

[这个是作者君估算的,根据作者君手头的资料,德三时期一个师属炮兵团拥有12门150mm榴弹炮和36门105mm轻榴弹炮,就需要配属2451人,马匹2318匹。其12门150mm榴弹炮需要配属人员685人,马匹697匹。而当时德国人的火炮是sfh18型榴弹炮,重量不过5.5吨。而实际上,这个位面给俄国人架空的火炮重量已经涨了接近1倍!而且是16门一个炮团,所以增加近700匹马]

当陆军后勤部的官员拿着上校的计算结果找上门来的时候,上校是这样解释的:“首先,如此沉重的火炮想要整体拖曳是不可能的,必须分成两部分,一个部分是把4吨左右的炮管放到拖车上,另外一部分是炮架,只有这样才可以勉强机动,而即使这样,每个部件的重量算上拖车也要达到5吨左右,这样的话,我们需要16匹吗才能保证稳定的长时间行军。”[作者不否认必要的时候10匹马也能凑合一下。但是说一个5吨左右的部件,16匹马拉不过分吧。]

上校说完这个之后,对面立马不说话了,一门火炮别的什么都不算先用掉32匹马!然而火炮终归只是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炮弹和马匹的粮草人员补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炮弹这么算吧,一发炮弹48kg,加上发射药包,凑个整60公斤,再加上一系包装物。[不会有人认为重榴弹炮炮弹都是漏在外面运输的吧]那就是70kg......。按照一门火炮80发的备弹量的话,光这一个基数的炮弹就需要5.6吨。而且这5.6吨不可能是光炮弹重量啊,还有车辆的重量......。光着一个基数的炮弹就又要干掉30多匹马.......。

好了,你好容易把火炮和弹药拉走了,那么现在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些马匹和人员还要吃饭啊!先不说喝水了。假设这一路上你都能找到水源。就暂时不考虑带水的问题了。一匹马需要每天食用自己体重2.5%的饲料才能保证正常的活力。那么好了,假设一匹驮马的体重是600kg的话[俄国的阿尔登马的重量是550到600kg]那么它一天需要的草料大概是15kg左右......。

于是乎,先不说别的,单纯为了运输一门火炮和80炮弹,就需要70匹左右的吗,而这些马每天的饲料就在1吨左右!这些饲料也是有讲究的,所谓的粗饲料是干草,其以苜蓿、谷草和稻草,如果马匹不运动的话,那么粗饲料喂养可以,但是如果要执行拖延任务的话,精饲料所占的比例将高达30%到55%不等!而精饲料就是指燕麦、大麦、玉米这一类作物或者豆饼。

很快,俄国人就崩溃的发现,为了16门火炮,他们需要一个骑兵团的马匹去运输,而且这还不一定能搞定!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480章 格鲁夫的俄国之旅

“尊敬的各位先生们,我们首先要前往的是里加,在那里我们将接收从美国运来的一批重炮,并且完成港口的吊装和运输。同时我们还将在波罗的海附近地区进行模拟训练,远东战场上并不仅仅是平原,还会有丘陵、沼泽等多种地形。随后我们将前方乌克兰,尝试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重炮远程机动问题。”在前往华沙的路途,一名俄**官在火车上这样对来自巴伐利亚的技术人员说道。

王子这次还是很配合,在短短1周时间里,一支由巴伐利亚军方技术人员、汽车厂技术人员组成的15人的技术分队就被安排好了,同时还有3辆汽车也被调拨出来,准备作为实验品。而格鲁夫则是其的一员,他的公开身份慕尼黑汽车厂技术人员,而实际上则是一名巴伐利亚第一军的参谋人员,主要负责的就是后勤的评估,而他来俄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评估一下德国铁路后勤的潜力!

“俄国人的火车每昼夜前进的速度简直可以用悲剧来形容,即使我们乘坐的是军用列车,不会受到任何民用列车干扰的情况下,我们每昼夜行进的距离居然不超过300千米!他们的火车上居然没有自动闸门,这让火车每一次刹车和启动都是一件麻烦事。”格鲁夫在自己的脑海记下了第一条。

“俄国铁路系统总体来说是落后的,而且分部极短不均衡,大部分铁路线都是沿着核心城市心分部,俄国铁路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贯穿南北的铁路,如果乌克兰的粮食想要运往诸如圣彼得堡、里加这些地区,这些货车首先要到莫斯科然后再折向西北方向。”

“俄国人的铁路主要集在圣彼得堡、里加、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莫斯科以及芬兰地区。这些地方的铁路密度是其它地区的5倍甚至是10倍以上,但是即使这样,俄国人在这些地区的铁路情况依然无法和西欧诸国相比。根据我的估算,俄国欧洲地区铁路的密度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即使把一些北部濒临北冰洋的边境地区抛去,我们的密度依然高过对方6倍左右!”

“而且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俄国人的铁路系统分成两种,靠近奥匈的铁路线由军队控制,而国内的铁路运输由交通部门控制,而我们乘坐的列车频繁的在两个交通体系的控制下前进。”

“俄国铁路系统依然存在大量的窄轨铁路、甚至是马拉铁路,这对俄国的运输能力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具体比例我说不太清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广大内陆地区,运输效率会非常差。”

“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俄国人如此差的铁路系统会导致他们动员的迟缓。实际上俄国人已经在用各种方法来弥补这个问题,首先他们在边境地区建造了很多的物资仓库。其次在靠近波兰地区的铁路运转还是比较高效的,这意味着他们能从波罗的海沿岸以及莫斯科地区快速抽调大量的兵力进入波兰地区。而所需要的补给完全可以靠当地的仓库解决。”

“俄国人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后方铁路线的缺乏,我曾今问过很过俄国士兵,他们所处的地区都非常分散,每一名士兵如果想要从他们的家乡或者驻地来到波兰的话,理论上要走800到1000俄里的距离!俄国人的第一波攻击绝对会很凶悍,因为这波攻击是俄国人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但是随后他们的补给速度会很成问题。乌克兰的粮食和兵员很难直接抵达前线。”

“而随着战争爆发,军事运输必然会挤占大量的民用运力,比如说煤炭、粮食等。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乌克兰地区会有大量的粮食,斯巴顿地区会有大量的煤炭,但是这些东西都无法送到北面的波罗的海地区。”

“我个人认为,俄国人铁路运输真正脆弱的不是在波兰地区,而是内陆的运输,俄国人有大量的资源,但是可惜的是,他们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在和平时期,这些货物可以运抵到各个地区,但是战时,这恐怕就不可能了,尤其是煤炭更是如此,斯巴顿地区的煤炭供应量占据俄国总产煤量的85%以上,但是这个地区到莫斯科需要走1000千米的铁路!所以,我们最终也许并不用摧毁俄国的军队、单纯物资短缺就足够了!”

在这位间谍在俄国长达3年的时间里,他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收买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日后德国对俄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最后俄国的崩溃的结果也诚如这位间谍所预料的那样,俄国不是没有物资,而是无法达到平衡调拨,最终导致了经济和政府崩溃!

而从历史上,俄国的交通运输在战时也确实和得了动脉硬化一般。以斯巴顿煤矿为例1913年斯巴顿煤产煤量是2200万吨,而运输出去的煤矿大约有1709万吨。而战争时期,虽然产量有所波动,最低的1917年甚至降低到1800万吨,但是总体来说还算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外运量的下降程度却无法接受。到了1917年,斯巴顿煤矿外运煤炭量不过1118万吨!和战前差了600万吨啊!而斯巴顿煤矿在战时占据了俄国煤矿产量的87.1%。这600万吨煤矿的缺口根本无法弥补!没有煤炭,所有工业都将大幅缩水,而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没有煤炭的话,人们生活都将陷入极端的困境!俄国政府不出事才怪!

而实际上在1916年煤矿缺口就已经很明显了,各地区煤炭缺乏量如下,圣彼得堡是20%,伏尔加地区是24%、罗斯托夫地区是29%,乌拉尔地区为43%,而敖德萨地区居然达到了50%!

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又有什么能力将战争继续下去?所以说,俄国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即使没有某人从德国返回国内,俄国依然会崩溃,战争付出的沉重代价和巨大的供求压力已经让这个国家处于覆灭的边缘。而格鲁夫在俄国的3年收集的数据,更加坚定了王子的信念!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481章 叛国者 1

“孩子,镇定一些,你和那位王子已经是老相识了,而我们这次是向他表现我们的价值,你现在的情况下可并不适合参加接下来的讨价还价啊。”老人对一旁略显紧张阿捷莉娜女伯爵说道。

“叔叔,您不是同样很紧张吗?”女伯爵看了看旁边脸色有些灰暗的老人说道。本来就已经衰老的面孔上此时更是蒙上了一层死气。

“不,我和你不一样,你是害怕,准确的说是担心与那位王妃的会面,而我不一样,我的心已经死了,我曾经为双头鹰旗奋战了40年!而现在,我却要背弃他!并且捅上致命的一刀!”老人说道。

首节上一节198/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