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第123节

  直到日军大尉发现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时,就下令打开手电筒向前追。

  山势起伏,又下着雪,三人一直没看到后面的人。直到两个女人累了,三人躲在一处石砬子的石头凹处休息时,才看到后面隐隐有灯光。

  等灯光能看清的时候,距离已经在两百米外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前面找路走的人怎么也没后面跟着脚印走的人轻松。

  可王南三人又不是白吃饭的,三把步枪架了起来,瞄准时借着手电筒反射出来的光线,看清了追来的人因为天黑,没有再拉开了着走,而排着一路纵路跟了上来。

  王南立刻止住两个女人开枪,拿出20响碰了下两个女人,女人们与他心意相通,立刻换成了近战装备。

  这些人走近到石砬子边的灌木丛时,前面的人因为路不好走速度慢了下来,慢慢就集了一群人。

  当拿手电筒的离王南三人只有10米的距离,面对这绝好的机会,三人立刻扫射了起来。

  王南手上两把20响交叉着,枪口喷出两条火舌,从前后两个方向往中间的人群扫射。

  李秀用乌兹冲,直接打到人群中间最密实的地方,大口径的子弹是弹到人倒。

  二丫则是双手压着20响直接向远处的人群扫去。

  三人把弹匣中的子弹扫完后,都拿起了散弹枪。两个女人对着几十米外长长的纵队开了枪。王南一枪把手电筒打灭,也转向了地上发出声音的地方。

  这队人怎么也没想到王南三人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开枪、并且火力还这么猛,下意识的都趴进了路边的雪地里。

  等散弹枪打完膛里的子弹,三人把枪往脑后背包上一甩,立刻也往前面扑去。

  王南提上了刀子,接近人时,对着地面有声音的位置就捅了过去,很快前面几个人都没了声音。两个女人摸索着把前面的两个人的背囊扒了下来。

  王南听着她俩的位置,也扒下了一个背囊,然后走了过去,拉着两个女人横向慢慢走了出去。

  后面的讨伐队员和那个大尉都以为王南开完枪就会撤出去,没有拿掷弹筒覆盖前方自己人的位置,而是为了已方人的安全,往队伍前面一百多米远打了发照明弹。

  这照明弹也只能看到一百米左右的直径,时间最多几十秒,他们只看到了前面一片黑压压的人倒在地上,更前方的照明弹下却没有人影走动,很快第二颗照明弹又打到了天上。

  却不知道,王南三人从他们的侧方已经跑了出去,正小心翼翼的往外跑。

  这些人想起来往四处打照明弹的时候,三人已经爬到边上的小山顶上,开始转到另一个山沟向山下走去。

  等讨伐队的人敢打开手电筒救治中枪的人时,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

  三人转到山下跑了一段,李秀想到了个主意,三人又翻回了小山岭,到了他们与讨伐队的人踩出来的足迹上。

  李秀还想从讨伐队的后面再打上一通,王南赶紧拉住她。

  林海雪原,冰天雪地的,打没问题,可想闪开不容易,都是开枪的老手,闪不开就难以全身而退了。

  还是赶紧走人,找地方休息吧。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北的野外生存

  二丫翻出手表看了下,就说:“别睡了,直接回到大坟那里,早上应该能到”。

  三人黑灯瞎火的就往回走着。

  在路上,三人开始检查扒来的背囊。

  背囊外面挂着雨衣饭盒之类的东西,里外有几样东西每个背囊都有:军用雨衣、绑脚、棉手套、袜子、脚垫,还有一双备用的高帮羊毛皮铁钉大头鞋。

  东北林区的野外生存最大的问题保暖。三人多少懂一些,特别是与抗联生活的几天中也知道了他们如何在密营中生活的,他们说的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制作,可这几个背囊里,这些东西都已经变成了讨伐队的标准配置。

  三人稍一想就坐在地上,摸着黑,给自己换上了这些东西,两个女人往脚上包了不少布才穿到鞋子里。

  冰天雪天在野外行走过夜,最要注意的是脖子和脚腕,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鞋里进雪。

  狗皮帽子、脖套、棉皮袄、只分出拇指的棉手套、大棉腿、绑腿、高帮棉鞋这身装备是必备的,袖子口也会缝个布带,必要的时候扎起来。内衣、袜子也必须是吸汗的。

  雨衣是必备的,下雪时穿防止湿了衣服,睡觉时铺在最下面能隔寒气。

  如果不是穿老林子,雪撬是很好的载物工具,也可以当做过夜的床。

  三个背囊里除了这些穿戴,就是吃的东西和弹药。

  天太黑,东西只能摸,又看不到路,李秀看了下讨伐队所在的远处山峦方向,就打开了手电筒。

  二丫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发现她摸到的子弹是.45的。王南也在他扒的背囊里找到了毛瑟子弹。

  李秀一手拿着手电筒,另一手不太好掏背囊里的东西,就让二丫看下她手里这个背囊里是有啥子弹,二丫摸了半天,就把那包拿了过去,说里面全是吃的。

  这下三人吃的和子弹都多到有些带不动了,可连王南都舍不得丢,只好把这些东西跟原有的包合了一下,丢掉了两个背囊皮,留下了一个由王南扛着走。

  讨伐队的人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看明白三人留下的踪迹,等追回到大坟边的时候,却只看到了三人祭拜的痕迹。

  从雪上找到了三人的去向,踪迹却是向汤原县城而去。

  讨伐队的人吓了一跳,急忙赶到了汤原县城。

  却发现县城里风平波静,守在路口的人并没有看到三个人的踪迹。

  望着四通八达,路上的雪不是被清扫就是已经被踩平了的道路,讨伐队直接傻眼在那里,他们再会追踪也没办法,就这么失去了三人的身影。

  王南三人却是躲在公路边的雪堆里,看着这些人进了汤原,没有起身,等讨伐队往回找了一圈又离开时,才起身回到了大坟处。

  三个人晚上回到山上睡觉,白天到就到大坟去修整,这样陪了亲人们几天。

  讨伐队没几天就调整了过来,人手一撒开,就找到了三人。

  前来侦察的人发现王南三人后不敢追击三人,三人也同时看到了他们,拿上东西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山。

  等讨伐队的人都过来时,又跟上了王南三人的脚印。

  这回讨伐队里加入了不少关东军的精英们。他们小心的跟着王南三人,不得到机会绝对不出手,队伍的后面还有四个迫击炮分班。

  这时天大晴了起来。

  三人走在山上,雪反射的光线晃的眼睛生痛,李秀和二丫有点后悔没拿上墨镜,一个劲的嘟囔。

  王南为了不被烦,只好答应去大地方是给她们一人找两个墨镜,耳朵这才清静了很多。

  抗联战士说过,南岔(也就是糖梨川)正在往北边修铁路,三人就连夜向西,走到了汤旺河边。

  这条铁路是日本人为了拉小兴安岭的木材资源,准备从南岔修到佛山县(后世嘉荫)再转入乌云县(后世嘉荫乌云镇)的铁路支线。

  先修的是第一段,从南岔到伊春街。六十年代为了更好的多采木材,又修到了乌伊岭。乌伊岭是小兴安岭的分水岭,鄂伦春语幸福岭的意思。

  现在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铁路工地都停工在那里。

  冬天是车老板子生意最红火的时间,火车道边的小公路上,车老板子不停的在往南拉着木头。

  三人上了小公路,找辆北上的空车搭上,坐着马车,轮流睡觉着开始往北走,后面讨伐队的人,问了下路过的马车就知道他们怎么走的,却也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有学有样。

  这些老兵油子们知道追上是容易,可是缠住王南三人是要拿人命堆的,然后再被迫击炮把那一片全都覆盖掉才有可能得手。这种事儿,连带队的日军大尉也不敢做。

  还好把王南赶走也是份功劳,就在后面粘着好了。

  后面的不玩命的追,前面的自然也就慢慢的跑。

  三人换了几辆马车,连夜的往北走,很快就到了伊春街。

  因为修公路,伊春街这里有几十个日伪警察。这些人还不知道王南三人到了这里,还在路卡上背着枪检查过往的车辆。

  二丫坐在马车上无聊的看着四周的风景,前面是个急下坡,车老板子跳了下去,拉着车往坡下走,王南和李秀也被下坡的马车颠醒了,就都坐了起来,等马车到了坡底三人才发现前面有个路卡。

  几个伪警察还不知道大难临头,正在那里张牙舞牙的对拦下来的车老板子卡油水中。

  这马车跟在其他马车的后面,远远的一个伪警察看了一眼,就喊了声:“人下车,过来检查”。

  两个女人懒的理这些伪警察,就推着王南下车。

  王南披着大棉袄空着手下了马车,掏钱给这车老板子。这车老板子知道这三人不是一般人,低头哈腰的不敢说话也不敢接钱。

  那伪警察远远的只看到车上有两个女人,跳下车的这个人看到了侧脸,还在那里硬塞钱给车老板子。他眼睛一亮,就喊过来几个伪警察。

  隔着三十多米,几个人就往三人这辆马车走了过来,一个伪警察还特意把背着的步枪横在了胸前。

  王南想到后面还有追兵,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回手抽出20响,对着两个女人说:“起来吧,背上东西走了”。

  随后身子一转,几个单发就把这几个警察打倒在地。

  这拉车的马被吓到了,就想乱跑,王南大喊一声:“吁~”。

  东北训出来的马,一般用这几个语言:得儿~驾!,指的是前行,得儿~好象是让马注意了的意思。窝~,指的是转弯,马分不清左右,看赶马人用缰绳还是用鞭子响来指挥。吁~,指的是停止。还有一个发音是让马后退。

  这时代连小孩子都会喊这四个字:得儿~驾!窝~吁~

  王南这一嗓子带着杀气,吓的几匹马立刻原地停了下来。

  三人开始全身挂包,一大群车老板子和搭车的人都躲的远远的。

  拿上东西,三人开始往前走,前面路边有个班房,还有几个伪警察刚才没过来,他们听到了枪声,也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同伴,立刻跑到班房后面躲了起来。

  三人早就看到有几个伪警察空手绕到房子后面,就没有理他们,直接从路上走了过去。

  前面是已经平整好地面的火车站用地。

  这时伊春街很小,在火站位置往前一些的斜街上。小街不大也不长,一片低矮的小房子。

  在小街口的路对面有个房子,是日本人守在铁路道口和伊春街的据点,里面有几个日军的指导官。

  他们听到枪声,立刻拿起枪,把院子里的伪警察都赶了出来,开始往大路上跑。

  三人走过班房有些距离时,回头看了一眼,见那几个伪警察早就又转到另一面房后躲着他们,就不再回头。

  二丫说:“前面应该有街(读该),去买点什么热东西吃吧”。她刚说完,前面的日伪军出现在街头,200多不到300米的距离。

  王南见对面人不少,就准备从路边上山。

  却看到二丫端着枪就蹲了下去开始瞄准,她正在幻想吃的东西,被这些人打断了心里不大舒服,连着五枪就打了出去。

  头三枪就打倒了带队在前面的两个日军指导官,仅仅因为他们穿着与伪军不同颜色的衣服,好瞄准。

  李秀见她连几枪都打中了人,立刻喊住了看路的王南,自己也端着枪打了起来。

  柿子要挑软的捏。

  对面的日伪军警都被二丫打倒了几个,还有好多人在街面上乱跑,明摆着是些没有什么实战能力的人。

  王南站回路面上一看这样子,回头看了眼那个班房边,见没人,也转身加入了射击之中。

  二丫打了三梭子子弹后,路面上才没有人走动了。

  等三人走近这些被打倒在地上的日伪警察时,看到余下活着的日伪警察都已经跑到了两三百米外的地方回头看。

  三人对有威胁的人补了下枪,没再理会跑到远处的日伪军警,只是看了下附近有没有人,就顺着伊春街走了过去。

  二丫沿途看了下,街面上多是做车老板子们的生意,除有几间小饭馆,也没什么卖吃的店铺。

  只好失望的离开了这里。

  活下来的日伪军等了很久,见三人真的走开了,这才壮着胆子走了出来。

  正好后面的讨伐队的前锋跟了上来,问清情况后,他们在这里等了半天,大部队上来后,这才又跟了上去。

  王南三人漫无目的的顺着马路往前走,走到宽敞一点的地方,二丫指着北面的山说那个地形可以。

  北山处有几个比较陡的山坡,的确可以埋伏一下。

  三人找了条小路就往那边转了过去,等过了河之后,路边一片灌木丛与杂树,三人走过那些比较陡的山坡,路绕个弯后,就从后面上了山顶,趴在了山脊上。

首节上一节123/1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