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51节

  别看有两千多支步枪,还有近百挺机枪,真要分配下去转眼就没了。332团现有兵力一千零八人,同行的有一个三百人辎重队。这个辎重队是从平安县抽调的地方部队、民兵和普通百姓构成的,不参与战斗,只充当辅兵。郑卫国希望用这样的方式使地方部队尽快成长起来。

  一番清理之后,332团把手中杂七杂八的武器全交了出来,然后统统换上了捷克式步枪,缺机枪的也给补上,平均每个班两挺机枪,一挺捷克式,一挺歪把子。其中捷克式作为班用机枪随步枪兵一起行动,歪把子则充当压制火力。

  吕处长忍不住说:“既然是统一口径为什么要搞两种不同口径的机枪呢?这样的话后勤会很麻烦的。”

  郑卫国解释说:“歪把子名义上是可以通用六五步枪弹,但实际上经常卡壳,威力也小;捷克式也是一样,它要使用重尖弹才能发挥威力。我们眼下重尖弹太少,步枪只能大量使用轻尖弹,使得子弹并不通用。至于后勤方面,我们每个机枪组都有大量人员,足以携带充足的弹药。”

  为了保证火力不会因为人员伤亡而打断,郑卫国给每个机枪组备上四到五人。这样不仅能携带大量的弹药,一旦有人员伤亡也可以及时补上。

  332补充完毕之后,其他各部也相继更换了武器。另外,郑卫国还下令组建了迫击炮营和高炮营。其中迫击炮营将使用那十六门82毫米迫击炮,部队训练好之后会以连为单位分到各团。高炮营包括八门高炮和16挺使用高shè枪架的重机枪。为了让战士们尽早适应这些武器,部队从当天下午就开始了训练。

  几天后,二战区前敌司令部发来电报,要求郑卫国赶往临汾受勋。电文称郑卫国因率部在二龙山歼灭rì寇山本大队,特授予四等宝鼎勋章,另因千里赴援太原且孤军断后使友军顺利脱险,特授予四等云麾勋章。

  这个大好消息很快传了安泽城和整个33师,部下们纷纷要求郑卫国请客以示庆贺。郑卫国却说:“眼下我哪有时间?参谋长你且回复总座,勋章请代为保管,俟此战过后与青天白rì勋章一并取回!”

第九十七章 四十七军

  听了郑卫国这番霸气十足的话,段双虎等几个好惹事生非的家伙纷纷叫好。有人还笑着喊道:“参座,就这么发过去!”

  郑卫国笑骂道:“看戏的不怕台高是吧!参谋长,你就按这个意思,措辞委婉一些发过去吧!”

  周参谋笑道:“好!”

  郑卫国又回过头来说:“刚才起哄的几个今天训练加倍!”众人顿时惨叫连天,本是来贺喜讨彩的,没想到触了个霉头。

  部队随后在沁河两岸展开了大规模的训练。最开始照例是体能训练,五公里的武装越野。回来之后不给时间休息就直接拉到了模拟战场。

  在这里,战士们要走平衡木,跑轮胎阵,翻高矮墙,爬铁丝网。战士们最痛恨地就是铁丝网,看着是挺简单,但比武装越野还折磨人。

  在长长的铁丝网下面一队队士兵正在艰难地爬行,充当教官的特务营军官不时用长竹杆敲着他们的头盔,还破口大骂道:“头抬这么高,找死是不是?”

  由于铁丝网很低,不抬头就只能把脸贴在地上向前挪动。大冷天的,这滋味儿可真不好受。一些教官还故意用竹竿敲打着铁丝网,战士们一不小心就会被铁丝网给挂住,这些倒霉的士兵只能再爬一次。这还不算最过份的,有时候教官甚至架起机枪在他们头顶扫shè,战士们吓得爬在地上不敢动弹,恨不到把半拉身子都扎到土里去。

  郑卫国看着士兵们的熊样,不禁想起了当年自己开始接受训练的rì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周参谋长也笑了,说:“这场面可别给新兵们看到了,不然他们非当逃兵不可。”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定然有几场血战,为了能够及时补充兵力,郑卫国特意下令在安泽县城及附近竖旗招兵,目前已经有一个新兵营了。集团军总部也从河南、陕西等地调了几个连的壮丁过来。

  不过这些新兵几乎从来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一切只能从头开始。好在特务营现在成长起来了,可以帮郑卫国分担很多事情。

  除了这些基础训练,部队还要演练班排进攻战术和各技术兵种的专业训练。卫立煌长官虽然派了不少技术军官过来,但这些军官并不像郑卫国想像中的那样经验丰富。他们大多是从军校才毕业的学生,以前从没打过仗,甚至实弹演练的机会也很少。

  郑卫国没有办法,只好拨出珍贵的弹药让他们先过一把瘾。其中最让他心痛的是苏罗通高炮,这差不多是当时同口径中最好的高炮了,炮弹也非常难得,只能从德国进口。战士们倒是打得很开心,平shè、高shè打得不宜乐乎。随着苏罗通特有的轰轰轰的声音响起,一串串火球飞上天空将几只风筝打得尸骨无存。

  周参谋长疑惑地说:“这练打风筝有用吗?鬼子的飞机可不会停在空中让他们打!”

  郑卫国一摊手,苦笑道:“没有靶机,只能先打打风筝和气球了,练了总比没练的强吧!看来防空还是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伤亡就小不了!”

  部队训练了一个月之后,二战区电令33师东出长治,配合李家钰第47军防守上党地区。此时rì军已经攻占了豫北的一系列国防工事,在晋东南的外缘形成了弧形的包围圈,大战即将爆发!

  第33师随后开拨,并很快东进屯留,这里有个路口可既以南下长治,也可以东进潞城。此时47军指挥部设在长治,其178师在黎城东阳关一线布防。按说部队应该直接东进的,因为过了潞城,再过浊漳河就可以抵达黎城,从长治走的话要绕很大一段路。可33师的任务是配合第47军作战,虽未明确上下级关系,但不去见见总是不好。

  周参谋长猜到了郑卫国的想法,说:“师座可是想去一趟长治?”

  郑卫国点点头,说:“于情于理都该去一趟的!只是军情紧急我又不想让部队兜这么大一个圈子。”

  周参谋长说:“不如由卑职陪师座去一趟长治,大部队由段旅长率领直接东进,到时候与我们在潞城汇合!”

  郑卫国对这个方案感到很满意,说:“如此甚好!”

  部分随后分兵,郑卫国和周参谋长率特务营、骑兵营南下长治,并携带了大批物资,这是33师从自己的给养中挤出来的,准备用来支援第47军。

  川军在抗战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已被后人所熟知。但在当时川军是倍受岐视的,不但武器装备得不到补充,后勤给养也常常不能供应。41军抢晋绥军仓库,47军抢东北游击纵队,这些做法虽然不对,但责任是在军委会,在二战区。特别是阎长官,这样jīng明的一个人为什么宁愿让物资落到rì本人手里,也不愿意拨给川军?天理昭昭,良心何在!

  难能可贵的是川军在这种不受人待见的情况下还是坚持与rì军浴血奋战,从正太路到邯长路,处处洒满了川人的血。其爱国热情和抗rì决心足以羞死其他派系军队。

  郑卫国他们虽然带着大批物资,但是有大车随行,屯留和长治之间交通状况又比较好,所以很快赶到了长治。由于33师官兵都穿着迷彩装,和其他**有着很大的差异。郑卫国担心与川军发生误会,就让张长贵带着几名四川籍的士兵(来自41军孙震残部)换上zhōng yāng军的军服先去联络。

  第47军是在37年12底赶到山西的,冰天雪地之中,战士们身穿单衣甚至短袖,脚穿草鞋走上了抗rì战场。他们的装备极差,每个团仅四门47毫米的川造迫击炮,四挺老旧不堪的三十节重机枪。步枪大多是川造的单打一,这种步枪据说打个十几发子弹后枪管就会发热,然后子弹不等开火就会从前面掉出来(汗!)。以至于少量的老套筒在47军就算是好枪了,而这种枪连八路都看不上眼。

  卫长官还算厚道,给川军兄弟们换上了冬装,又给每个连补充了三挺捷克式轻机枪。阎长官则是一毛不拔。二战区随后将长治、长子、潞城、平顺、黎城、襄垣、屯留、壶关八县划为四十七军防守地区。表面上看起来是委以重任,实则有些欺负人,以四十七军的兵力和装备怎么可能守住这么大一片地区?

  到了三八年二月份,邯郸地区的rì军频繁调动,第四十七军正面的压力陡然增大。2月13r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赴临汾,面见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要求拨给炮兵,但未得结果。两手空空的李军长只好又回到了长治城,继续整军备战。李军长有没有怨恨不得而知,不过一直到44年战死他一直是抗rì最坚决的将领之一。

  张长贵他们刚到城门口就被驻防的104师官兵拦了一下来。不过张长贵身穿将校呢,配着中校衔,川军士兵们并没有为难他们。张长贵出示证件,并道明来意之后很快有47军军部的军官将他们带到了设在城中心十字街的司令部,并见到了李家钰军长。

  李军长问道:“张团长此来不知有何贵干?可是贵部要到长治来驻防?”二战区电令33师协同第47军作战的消息他是知道的,阎长官甚至还用这个来搪塞他,说都给你调了一个师过来了,还要炮干什么?

  张长贵解释说:“我部主力已经东出潞城,打算直接赶往黎城与贵军之178师防守东阳关一线。同时为了协同作战,师座带了少部分兵力南下想与李长官一晤。只是我军服饰与平常**大不相同,师座担心发生误会所以派卑职先赶来接洽!”

  李军长奇道:“贵军享受的是zhōng yāng军的待遇,服饰有何不同?”

  张长贵让随从拿过一件雪地迷彩服递给李家钰,说:“请李长官过目。”

  李军长拿在手里看了看,笑道:“确实有些古怪!”

  张长贵也感到比较好笑,说:“正是,所以还请李长官派员联络或者提前通知贵部属,以免发生误会。”

  李军长摆摆手说:“不用这么麻烦,既然是郑师长莅临,我自当亲自去迎接!”

第九十八章 友军

  郑卫国一行在郊外没等多久就被李家钰亲自迎进了长治城。双方正寒暄着,屁股还没坐热呢,一封紧急求援电报突然从河北涉县传来。

  李家钰看完电文之后面sè一沉,将电报递给了郑卫国,说:“郑老弟,rì军已经在涉县动手了。依我看,孙老殿的部队怕是顶不住。”

  1938年2月14rì,就在郑卫国赶到长治的当天上午,rì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突然向河北涉县发起了攻击。驻守涉县的是**孙殿英部,甫交战孙部数百士兵就突然哗变。**防线顿时大乱,战事岌岌可危。无奈之下,孙殿英急电李家钰求援。

  涉县是黎城的门户。涉县若失,黎城就完全暴露在rì军的枪口之下了。郑卫国本来希望赶在rì军动手之前在黎城东阳关一线布防的,现在也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为此,他深感忧虑。

  事不宜迟,郑卫国说:“其相兄(李家钰的字),事态危急,我得马上赶往潞城,然后率部增援东阳关。”

  李家钰说:“也不用这般着急,我已下令东阳关守军派一个营驰援涉县。郑老弟还是吃过午饭再走吧!”

  负责接待的副官也劝道:“郑长官,周长官,你们大老远来一趟,又送来这么多东西,总得让我们尽一下地主之谊吧!”

  郑卫国笑道:“等我们凯旋归来之时,再摆一桌庆功酒就行了。”

  李家钰见郑卫国去意已决,不好再劝,只得又将他们送出城外。支援47军的物资卸下来之后,大车就空了,所以战士们不是骑马就是乘坐大车,速度很快,于当天下午就赶到潞城。段双虎所率主力已在此等候多时了。来不及休整,部队又向黎城赶去,并于当天晚上赶到了黎城。

  部队刚到黎城,早就接到通知的一七八师师长李宗昉忙赶来拜访。

  来不及寒暄,郑卫国通报姓名后就急忙问道:“李师长,前线战况如何?”

  李师长也显得很着急,说:“咳,别提了!我派罗时英团一营驰援涉县,哪知道一去就失去了联系。到现在连孙老殿也联系不上了!”

  郑卫国一听感到忧心忡忡,rì军不会是出动大军一举全歼了涉县守军吧!他想了一下,问站在一旁的夜猫子,说:“叶营长,骑兵营的马还能跑得动吗?”

  夜猫子拍拍胸脯,说:“师座,您放心!我能动,马就能动!”

  郑卫国一听乐了,说:“这是什么话。”他随后请李宗昉师长派了几名联络员随同骑兵营一起去涉县打探敌情。为了能够及时联系,郑卫国还特地派了两名电报员带到了一台5瓦的小电台随行。这种背负式的小电台也是上面拨下来的。西门子的牌子,还有近距离喊话功能,比rì军的电台先进多了。

  骑兵营开拨之后一直等到半夜也没有消息传来,郑卫国睡不着就守在通讯营这里。李宗昉师长回去了一趟又赶了过来,得知还是音讯全无,脸上的神情很是失望。还没正式开打就先丢掉一个营,这仗怎么打?

  就在两位师长急不可耐的时候,骑兵营终于有消息了。夜猫子已经率部赶回了东阳关东面的响堂铺,这里是东阳关的前哨阵地。

  郑卫国忙问道:“夜猫子,你那边是什么情况?伤亡大不大?川军兄弟救出来了吗?”

  夜猫子他们奔波了近一天一夜,刚刚又跟鬼子打了一场,累得直喘粗气,说:“没,没事!师座,我们和川军一O六二团一营都回来了,伤亡不大。”

  正说着,川军的罗功亮营长抢过通话器,在里面哭诉孙老殿不仗义,说如果不是骑兵营及时赶到他们只怕就回不来了。

  原来罗功亮营接到命令后就紧急驰援,步行近三十公里于当晚抵达了涉县县城。谁想孙老殿部见援军到达,竟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立马闪人。致使该营正面及左右两翼全暴露在rì军的枪口之下。这么好的机会rì军当然不会放过,迅速包抄合围了该营。

  好在是晚上,rì军不愿付出太大伤亡就没有强攻。要是白天的话这个营早完了,根本等不到骑兵营来救。由于rì军打定主意天亮之后再歼灭该营,其主要兵力就撤了下来,负责围困的都是内蒙古王英所部的伪军。这伙儿伪军还起了一个很埋汰人的番号,叫“大汉义军”。

  夜猫子他们赶到的时候,rì伪军都把注意力放在被围的川军营身上,根本没有想到这么晚还会有中**队赶到。骑兵营战士们在夜猫子的带领下悄悄逼近了rì伪军的防线,然后趁其不备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王英所部伪军本是由各地土匪溃军组成的,毫无纪律可言,这一遭到突袭立马炸了慌,防线瞬间崩溃。rì军军官拼命喝斥也没用,几个倒霉蛋还被手下的伪军打了黑枪。罗功亮营长见外面包围的rì伪军大乱,就带着部队趁势冲了出来。rì伪军阵地上顿时乱成一片,不少人竟被自相践踏而死。

  本来还可以趁机打鬼子一家伙的,但夜猫子见敌军势大,不敢恋战,接上川军兄弟就跑。伪军已经炸营了,自是无力追赶,但驻扎在远处的rì军却迅速赶了过来。好在夜猫子早有准备,一顿伏击打得rì军彻底没有脾气。加上天黑,rì军不得不放弃追击,眼睁睁看着中**队消失在夜sè中。

  李宗昉师长得知孙老殿竟然让自己的部下替他顶缸,被气了个半死,不由地破口大骂。郑卫国得知原委后也是哭笑不得。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多败仗都是这样被“友军”给坑死的。

  考虑到rì军吃了一个大亏多半会来报复,郑卫国又下令吴全福率341团出东阳关,前往前哨阵地响堂铺布防。341团前身是主力三营,成立虽早,但老兵不多,也没有打过什么硬仗。郑卫国想借这个机会好好煅炼他们一番。

  次rì一早,郑卫国又随李宗昉师长视察了东阳关各防线。东阳关即壶口故关,古称吾儿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要隘,明代时修建的内长城就是以此为起点,地势非常险要。郑卫国看了一下这里的地形,平添了不少信心。

  川军兄弟们对33师战士非常好奇,纷纷打听这伙儿“花军装”是什么来路。郑卫国恰好听到了,说:“我们是33师的,接下来我们就要和贵军在这里并肩作战了!”

  川军士兵不知道郑卫国的军衔,大大咧咧地说:“老乡,你们啷咯儿穿得这么怪呢?”

  郑卫国解释说:“这是便于伪装!”说着给战士们演示了一下雪地伪装服的效果。

  士兵们看了之后纷纷说:“硬是要得!”

  一名士兵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有这么一身就好了。”

  郑卫国说:“这个没问题,我等下给你们弄一批过来。”

  战士们纷纷说衣服不要紧,只要能弄一枝好枪就行了,还说他们现在用的枪“硬是不得行”。郑卫国接过他们手上的步枪看了看,都是川造的单打一,粗制滥造,连弹仓都没有,就这种武器八路军都不会要。他想了一下,命令辎重部队送来了一千枝步枪和十挺捷克式轻机枪。

  李宗昉师长正在布置防线,闻讯后忙赶来道谢。

  郑卫国笑道:“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客气。”

  之后,他见川军的战壕挖得不好,又将工兵营和几支辅兵营调了上来帮川军加固工事。工兵营手里有从德国进口的工兵铲,实乃挖战壕之利器。川军兄弟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觉得工兵营战士干活不给力就接过工兵铲自己干了起来。不得不承认川人在这方面很能干,很快就按郑卫国的要求挖好了锯齿形战壕,并增设了防炮洞。

  这种战壕是郑卫国吸取志愿军战壕和欧式战壕的优点改进的,只要不是重炮轰击,一炮下去很难造成大的伤亡。

  这些川军都是老兵了,自然分得出好坏,一个个欢喜地说:“这个战壕硬是要得,铲子也要得!”

  郑卫国听了哈哈一笑,就让工兵营把这批铲子也送给了川军,毕竟在战斗中工事也需要不停地修修补补。

  PS:这些天一直在看川军抗战的资料,深受感动,以前几章没有写好,感到愧对先烈。接下来几章我一定好好写,请读友们拭目以待。

第九十九章 响堂铺

  李宗昉师长见郑卫国改造的战壕非常jīng妙,就请他对整个防线做一些指导。郑卫国非常爽快地就接下了这件差事。事实上他早有此意,只是在军队里面越俎代庖是很犯忌讳的事情,所以不得不先露一小手引其上钩。好在李师长十分配合,不然他还真不知该怎么把这出戏演下去。

  东阳关防线是由好几块阵地构成的。主阵地就是郑卫国他们刚才所在的地方,名为天主坳,位于东阳关正前方。这里的位置非常重要,想要过关就必须从此处经过。

  在天主坳前面还有一个小山包,名唤一字岭。一字岭右前方有一座形似香炉的高山,叫香炉山。香炉山也是整个东阳关地区地势最高的地方,占据此处就能俯视整个东阳关,所以也是整条防线的支撑点。另外,在天主坳的左翼还有一处阵地,叫东阳垴。东阳垴地形不如右翼陡峭,利于敌人冲锋,属于难守易攻之地。历史上川军在东阳垴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才保住阵地。

  郑卫国以前研究过东阳关血战,但没有亲身到过东阳关,所以必须要实地堪察之后才能拿出新的防御方案。他们先去了左翼的东阳垴,又穿过公路去一字岭上查看。过公路的时候,郑卫国看到有几名老百姓正在朝这边张望,就问道:“李师长,那是咱们的人吗?”

  李宗昉师长看了一下,摇头说:“不是!这里处在我军防线以内,没有必要布置便衣。”

  那一行人一共有六个,服饰各异。有的是教书先生打扮,戴着眼镜,身上穿着比较考究的羊皮坎肩,头上戴着皮帽;有的则是农夫打分,头上戴着毡帽,身上穿着破棉袄;还有的像是帐房先生,头顶瓜皮帽,身穿绸缎褂子。

  张长贵也凑过来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疑惑地说:“师座,不就是几个路过的老乡吗?”

  郑卫国生气地说:“看来你把我教给你的东西全记到狗肚子里面去了!”这支特务营浸注了郑卫国的很多心血。可惜战士们接受能力有限,真正掌握的技能不多,这让他非常苦恼。

  见郑卫国发火了,大家这才重视起来,仔细一观察,果然发现有些不对头。张长贵急于待罪立功,忙请战说:“师座,我这就带弟兄们把他们给抓起来!”

首节上一节51/35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