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304节

  “是,钧座!”马军长大喜,又忙对李师长道:“别愣着啊,有啥好东西都搬过来让钧座瞅瞅。”

  李师长嘿嘿一笑,摸了摸鼻子,指着身后几辆马车说:“钧座请看,这里面还有不少好东西呢!”

  “什么宝贝?”郑卫国好奇地走了过来,赫然是一门无后坐力火炮和一具火箭筒。单看外形还是很原始的货色,甚至连平安县兵工厂的产品都不如。不过以日军研发和制造能力,只要有了路子,迟早会搞出成熟的产品来。

  郑卫国面色凝重地问道:“这个也是刚刚那一仗缴获的?”

  李师长点头道:“嗯,小鬼子用无后坐力炮轰咱们的山顶阵地,还用火箭打工事,不过准头一般。”说着又带着郑卫国到现场去观察。

  果然,从弹坑来看,这两样武器的威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精度和射程就不敢恭维了。可见日军也还在摸索当中。

  战场上还有很多日军的尸体没来得及清理,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一些士兵正押着俘虏挖坑,估计是要掩埋尸体。还有些士兵则在死人堆里转悠,有啥扒啥,结果阵地上倒处都是被扒得光溜溜的日军尸体。

  马军长脸上有些挂不住,赶紧把那些发死人财的士兵给轰走了,然后对郑卫国解释说:“钧座,实在对不住。弟兄们也是让苦日子给怕的,让您见笑了。”

  郑卫国摆手笑道:“没什么?想当初我从平安县起兵的时候,比你们的日子过得还惨呢!”又问道:“赓虞,你们这一战一共消灭了多少日军?”

  马军长想了一下,说:“光地上的尸体就有近一千具,再加上被小鬼子抢回去的,怕是有两三千吧!”

  李师长有些惋惜地说:“本来能多消灭一些的。可惜小鬼子太滑溜了,一发现不对劲儿就拼命往回冲。咱们的部队还没来及合拢,不然的话……”

  郑卫国点头笑道:“小鬼子这几年吃了不少亏,也该长长记性了。你们不要总想着还跟以前一样,以为挖个坑小鬼子就直会愣愣地跳进来。”

  马军长和李师长忙点头称是,又请战道:“钧座,小鬼子眼下在中条山外围就剩一个第37师团。要不咱们趁机向北攻击,再啃下一块鬼子肉来?”

  郑卫国有些意动,要是把日军赶到运城以北,在晋南形成一块缓冲区的话,也不失为上策。这样一来,我军的形势就愈发厚重,从而对日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不过现在的华北场战是犬牙交错,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打不打还要看全局。

  正犹豫着,通讯员突然匆匆赶来了,报告道:“钧座,山西新军来电!”

  山西新军就是由牺盟会发起的抗日决死纵队,属于延安和阎老西儿的“共建单位”。十二月事变,阎锡山在山西的势力被彻底摧毁之后。延安方面并没有取消这个番号,而是单独拎出来组建了一支部队,驻扎在晋西南,也就是之前晋绥军的地盘上。

  当时,山西新军有四支决死纵队,还有暂一师、工卫旅、政卫旅等等,番号极多,共计50个团(其中46个正规团),总兵力5万余人。十二月事变后,除决死三纵队被阎老西儿拿走。后被八路军消灭以外。其它部队都完全控制在中g手中。

  为了保留这支部队,延安方面决定任命第129师的徐副师长为山西新军总指挥,原决死一纵队司令兼政委薄依波为副总指挥兼政治委员。下设三个师,一个教导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

  其中三个主力师分别由决死一纵队、暂一师、工卫旅和政卫旅组成。决死二纵队划归129师。决死四纵队划出120师。

  有趣的是,山西新军的三个师都比较有特色,决死一纵队大部分都是青年学生;暂一师则是由前晋绥军组成的。他们多是亲延安的军官,比如师长续范亭将军。工卫旅和政卫旅则是山西各阶层民众组成的,比如工卫旅(正式番号为第207旅)就是清一色的工人。能凑齐这么多工人,可见当时山西的工商业还是很发达的。

  山西新军重组之后,实力迅速壮大,并且成了华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也难怪,两位主官当中,一个善于拉部队(薄),一个善于练兵打仗(徐),想不兴旺都难。阎老西儿当年就感慨道:“额们山西还是有人才滴,武有徐象谦,文有薄依波!”认为只要这两个人肯帮他,就足以成就一番事业(把华北建成额们山西人的华北,笑)。只是老西儿连傅作义都不能用,何况是薄、徐二人呢!

  言归正传。郑卫国接过电报一看,不禁眉头微皱。文彬和马法五军长忙问道:“怎么啦,钧座?”

  郑卫国随手把电报递给他们,解释说:“山西新军趁着第37师团主力南下,偷袭了日军的后勤兵站和一些据点,没想到日军防守极为严密,仓促之下竟然没能得手。”

  将领们一听,都感到有一些吃惊。自打徐总指挥接手以后,山西新军渐渐形成了敢打敢拼的硬朗作风,经常和日军打一些硬仗,威名四起。没想到以他们的实力都没能得手,可见日军在防守上确实花了一些心思的。

  马法五军长看了看,焦虑道:“小鬼子竟然装备了280毫米的重炮!”

  郑卫国沉声道:“重炮不算什么,问题是我军竟然没能提前得到消息!”

  文彬满脸通红,忙请罪道:“都是卑职疏忽大意,请总座责罚!”

  郑卫国摆了摆手,说:“也不能怪你一个人!”又道:“我看这次失利倒是一件好事,让我们终于摸清了日军的底细。文彬,你派一支特战队再到运城方向去侦察一下,把情况彻底搞清楚,然后向参谋部汇报!”

  “是,总座!”文彬敬了一个礼,正准备去安排,又转过身来问道:“那,这次冬季攻势要不要缓一缓?”

  郑卫国点头道:“先放一放,现在着急的不是我们,而是日本鬼子!”

  在中条山呆了一个月,等部队整编彻底完成之后,郑卫国才重新返回冀中。在此次期间,冈村宁次也出了不少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将驻守路段要塞化,每隔十公里就有一个大型据点,里面部署两到四门280毫米重榴弹炮,一些关键地点还部署了重加农炮,都是清一色的退役海军舰炮,威力极大。在这些重炮的威慑下,部队连集结都很困难,更别提进攻了。

  “总座,你可算是回来了!”周参谋长报告道:“最近冈村宁次的小动作可是不少啊?”

  郑卫国笑道:“这老狐狸总是不甘寂寞,不过沿线部署重炮也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杉山元搞过、多田骏搞过,冈村还能玩成花来不成?”

  周参谋长忙道:“冈村宁次的手段确实要更厉害一些。他是先修工事再部署重炮,那个乌龟壳子是修得又硬又密,我们试探性地攻打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郑卫国眉头微皱,问道:“怎么回事?”

  周参谋长解释道:“非常坚固,我们现在穿透力最好的88毫米无后坐力炮都打不穿!再就是日军的重炮也很厉害,几乎覆盖了原先所有的铁路路段,并且可以向道路左右各延伸近十公里,形成一道非常宽的封锁带。总座,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我们又要被日军分割成几块了!”

  郑卫国伸手道:“把华北日军最新的兵力部署图给我拿来!”

  周参谋长忙从抽屉中翻出一张表格递了上来。41年秋冬赶来增援的部队现在都已经退回原驻地了。华北日军现在还是分为四大块,即直辖部队、第1军、第12军和驻蒙军。

  直辖兵力主要驻扎在河北省,包括3个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第27师团(驻天津)、第35师团(驻北平)、第110师团(重建,驻石家庄)、独立混成第1旅团(驻邯郸)、独立混成第7旅团(驻沧州,后改到山东惠民,拟扩编为第115师团)、独立混成第8旅团(驻邢台)、独立混成第15旅团(驻保定)。

  第1军主要驻扎在山西,司令部为太原,辖3个师团、4个独混成旅团:第36师团(驻太原)、第37师团(驻运城)、第41师团(驻临汾)、独立混成第3旅团(驻崞县,即今原平市)、独立混成第4旅团(驻阳泉,拟扩编为第62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驻榆次)、独立混成第16旅团(驻汾阳,拟改编为第69师团)。

  第12军主要驻扎在山东省,司令部位于济南,下辖两个师团、3个独立混成旅团:第21师团(驻徐州)、第32师团(驻兖州)、独立混成第5旅团(驻青岛)、独立混成第6旅团(驻临沂,拟扩编为第63师团)、独立混成第10旅团(驻泰安,拟扩编为第59师团)。

  驻蒙军主要驻扎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一带,司令部设在归绥(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下辖:第26师团(驻大同)、独立混成第2旅团(驻张家口)、骑兵集团、战车第3师团(驻包头)。

  郑卫国看了看,发现很多独立混成旅团都在准备扩编,奇道:“日军要扩编?”

  周参谋长点头说:“嗯,根据天津得来的消息,这些独混旅团都将改成两旅团制师团。不过主要是扩充步兵,并没有野战炮兵联队。”

  郑卫国嗯了一声,便没放在心上,又分析道:“从这个部署来看,除了山东是按区域防守以外,华北其余各地的日军基本都驻扎在以前的铁路线上。看样子,冈村宁次是打算放弃其它所有地盘,全力固守铁路沿线啊!按说现在铁路都没了,他还死守着干嘛?”

  周参谋长赞同道:“总座说得极对,我怀疑日军很可能打算重新修建铁路,只是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情报。”

  郑卫国点头道:“嗯,要马上着手调查,一旦发现日军有这种企图,就要全力阻止!”

第四百七十八章 见招拆招

  “根据我们近段时间的调查,冈村宁次确实使了不少手段。”作战室内,周参谋长侃侃而谈:“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情报。”

  “政治方面主要是大肆宣传日华亲善,并且极力鼓吹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和苏联远东战场上取得的胜利。”

  ……

  程政委眉头微皱,说:“后面一点对我们很不利啊,有很多人听说日本人连英国人、美国人、俄国人都打败了,都感到悲观失望。”

  周参谋长点头道:“嗯,确实存在这种问题。不光是普通群众,就连我们自己的不少干部都产生了动摇。”

  历史上,42年到43年之间曾产生了一波投日降敌的**。究其原因,除了日军刻意地分化拉拢以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连战连胜也是重要原因。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很多人都感到悲观绝望,甚至对抗战胜利丧失了信心。这个时空里,尽管华北敌后的形势要好得多,但是日军连苏联都一块儿揍了,让很多人都感到震动和惊恐。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没人能制得小鬼子了。

  郑卫国摆手道:“宣传战嘛,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击日军,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又对杨教授说:“不过这件事情得专门有一个人来负责才行!”

  杨教授笑道:“承蒙司令员看重,那老朽就把担子挑起来。只是不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郑卫国想了一下。笑道:“呵呵,宣传嘛,当然是跟日本人反着说了。冈村宁次谈什么日华亲善、互相提携,我们就要揭露他们侵略、奴役中国的本质;他们谈什么太平洋战场的胜利,我们就要指出日军后力不济、崩溃在即的事实。还有,现在日军队伍里面不是多了很多娃娃兵和老头兵吗?这个就可以好好做一篇文章,让大家都知道,日本连合格的兵源都征不齐,这难道不是灭亡的征兆?”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装甲骑兵师师长廖耀湘好奇地问道:“总座。您估计小鬼子还能撑上多久?”

  郑卫国沉吟片刻。答道:“两、三年吧!”

  “报告!”一名机要电讯员突然匆匆赶来。

  周参谋长问道:“怎么回事?”

  机要电讯员忙道:“报告参座,是加急加密的机要电文!”

  “哦!”周参谋长点点头说:“快拿进来吧!”他签字之后打开一看,突然面露喜色,忙将电文递给郑卫国说:“总座。苏联方面同意抗联部队进入东西伯利亚地区了。不过要求该部接受苏联的统一指挥。”

  开春之后。日军再次向苏军发进了攻击。在关东军发起的强大攻势面前。苏军再次惨败。连带着,西线的战况也开始急剧恶化。眼见亡国在即,苏联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每一根救命稻草都要抓住。

  程政委一听大喜,忙道:“司令员,我记得之前美国人已经答应从阿拉斯加运输一批物资了吧?”

  郑卫国点了点头,笑道:“嗯,确实有这个意向,不过这条大部分处在极寒地区,路况复杂,一年只有半年的时间可以通车,所以补给能力十分有限。”

  程政委嘿嘿一笑,忙道:“哎,司令员,话可不能这么说啊!现在咱们是一点儿外援都得不到,能有一条是一条不是?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周参谋长也笑道:“不错!而且这个补给不足也是暂时的,只要咱们能在东西伯利亚地区站稳脚跟,那后续部队是不是就能扩大?只要我们的兵力充足,控制的范围也就越广,到时候接受补给也就更加方便了。说不定还能在外东北地区打造一个新的战略区呢!”

  郑卫国赞许道:“嗯,这就要看抗联部队打得如何了!”又摆手道:“好了,这件事情涉及抗联、美国,还有苏联,不是我们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还是接着先前的话题谈吧!”

  周参谋长点了点头,接着讲道:“是,总座。经济方面,日军也一改之前强买强卖的作风,改为暗中控股、工业倾销、原料统购等手段,前段时间我们没有觉查,结果损失不少。”

  众人一听,都有些惭愧。这件事情说起来确实让人哭笑不得。本来冀中方面依托冀中银行建起了一大批企业,其中包括棉、粮、煤、皮毛等关系到根据地命脉的产业。这些企业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大型财团。从而成功地控制了华北的经济。这也是以冀中一隅之地能养活这么多部队的原因。

  但是日本也很狡猾,他们毕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很长时间了。在金融和经济领域显然要比中国人精通。一番折腾下来,着实吃了不少亏。好在保卫部门也不是吃素的,发现不明资金动向之后,立即着手调查,一连揪出好几个日资代理人来。

  周参谋长又讲道:“军事方面,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主要就是修工事,现在前铁路沿线的工事是又多又密,而且极为坚固。”

  程政委疑惑道:“日本的资源不是都向南洋倾斜吗?就算有剩余的,也得优先供给关东军啊,冈村宁次哪儿来的这么多钢筋、水泥,还有砖石?”

  周参谋长微微一笑,说:“这件事情说起来还跟咱们有关系。”

  程政委奇道:“怎么讲?”

  周参谋长解释说:“我们这几年不是一直在暗中采购水泥等建材吗?”

  程政委点头道:“是啊,现在修地下工事、炮兵掩体,还有像平安县的大型防御工事,都离不开这玩艺儿啊!”说着恍然大悟。忙道:“搞了半天,冈村宁次是在利用咱们发展企业?我说为啥弄水泥这么方便呢,原来小鬼子根本就没安好心!”

  郑卫国笑道:“不错,冈村这一手确实是神来之笔。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利用咱们的钱办军工企业。在日军看来,不论咱们的工事修筑得多么坚固,都会不堪一击。可他们大概没想到会在平安县碰得头破血流。”

  众人听了都会心地一笑,纷纷嘲弄冈村宁次是偷鸡不成蚀米。

  周参谋长咳嗽一声,接着讲道:“从短期的情况来讲,日军确实是吃了亏。不过从长期的情况来看。却对咱们不利!”

  杨教授疑惑道:“这话怎么说呢?”

  周参谋长解释说:“第一。这些个建材企业始终是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咱们要是不买,工事就很难达到标准;买了,其实是在给日本人的工事添砖加瓦。因为日本人会用赚的钱继续加固他们的工事。”

  “这第二点,日军虽然没能攻占平安县兵工厂。但咱们现在也很难攻克日军的那些大型据点。当然。不是说一定打不破。而是从军事角度来看,并不划算。”

  郑卫国点头道:“嗯,确实如此!现在那种大型据点已经有五十多个了。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要是一个一个地打下来,咱们也得元气大伤。”

  周参谋长又道:“而且不打也不行,要是等日军完全控制了这些路段,只怕恢复铁路也要开始施行了。到时候根据地又将回到之前的困难局面。”

  郑卫国微微一笑,说:“冈村宁次这个想法还是很不错的,不过他太高估日本的国力了。同时又太低估我们的攻坚能力了。”

  程政委笑道:“这么说,司令员已经有方案了?”

  郑卫国点头道:“前几天我就和参谋长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是,第一,要加紧对冀东地区的渗透,当然,还有江淮地区,把这两个方向的铁路破坏得更彻底一些。这样就算日军企图修复铁路,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到。第二点,日军修的那些乌龟壳子也要打,但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打,而是要有选择地去打!”

  周参谋长疑惑道:“总座,这个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郑卫国解释道:“主要是看对据点周边群众的危害程度,那些法西斯暴徒要坚决消灭,同时也好震慑其它日军。”

  程政委赞同道:“嗯,这个方案好,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又保护了百姓,还加深了我们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杨教授也赞同道:“不错!归根结底,我们最大的靠山不是德国人,也是俄国人,更不是美国人,而是华北的亿万民众。不管我们以后如何发展,依靠群众、爱护群众这个路子不能偏。”

  周参谋长疑惑道:“那万一日军不祸害群众了,咱们还打不打?”

  郑卫国笑道:“这就要看军事需要了,有机会当然还是要打。不过也要加强政治攻势、宣传攻势。从今年开始,生俘的日军是越来越多,甚至成建制的日军投降,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依我看,日本自己也快撑不住了,今年就是一个分水岭!撑过了今年,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众人一听都激动地拍起了巴掌,忍不住低声欢呼起来。站在门外的警卫员们都惊讶地朝里面看了看。

  周参谋长又道:“我再讲讲情报方面,我看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重视。前段时间,八路军彭老总的警卫员自杀事件大家听说过没有?”

  程政委惊诧地问道:“还有这事儿?”

  周参谋长笑道:“你前段时间不是去下面部队检查部队的思想工作吗?这事儿因为性质恶劣,消息封锁得很严,暂时就我和杨教授知道。”

  程政委哦了一声,忙道:“快给我们讲讲,到底是咋回事儿?”

  事实上,日军针对八路军高层的暗杀行动一直没有中止过。当然,不光是日本人,常凯申委员长的手下也没少掺和。42年以前主要是常凯申的人手,42年以后则以日本特务居多。总之,日、国双方都在根据地内部安插了不少密探。其中对八路军威胁最大的是一个叫刘三柱的人。

  刘三柱这个人很有手腕,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麻田镇的一个大地主。同时,他还是国民党在当地的区分部主任。八路军开进麻田时,他显得非常热情,还把自家一座大院让给总部居住。所以在八路军眼里,他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地主,属于团结的对象。

  事实上这个家伙既不开明,也没法团结。国民党军队在的时候,他是国民党驻麻田的办事处主任;日本人一来,他摇身一变。立马就当上了麻田的维持会长;土匪来了。他又加入天门会,成为天门会的一员。本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与敌人虚与委蛇也不是说不过去,但他后竟然彻底投敌。成了日军和国民党的两栖特务。

  1940年。刘三柱接受国民党的密令。准备暗杀彭老总。他先后安排暗杀队,想趁彭老总夜里开会回来,走过一堵矮墙时下手。幸亏被警卫员发现,迅速用身体挡住彭总,结果树林中射出的子弹,打在了年轻的警卫员身上。

首节上一节304/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