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280节

  李良荣已经猜出了几分原委,低声问道:“出了什么事,参座?”

  周参谋长叹了口气,解释道:“包头已经沦陷!总座命令你们暂时停止攻击,并收缩部队。”

  李良荣惊讶地说:“前几天傅长官不是还说至少能坚持半个月吗?这才过去几天,怎么就突然沦陷了?”

  周参谋长苦笑道:“唉,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良安,现在局势骤变,你一定要掌握好部队。”又颇为遗憾地说:“我估计北平是打不下去了,部队很可能要转移,你们要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乱成一团。”

  李良荣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说:“请参座放心!”说着又派了一辆汽车把周参谋长送往永清的总指挥部。清扫北平外围的时候,部队缴获不少,其中就有不少这种高级乘用车。乘坐起来比卡车要舒适,又比轿车的越野性能要强,有点类似吉普。

  一路狂奔了两个小时,周参谋长一行终于返回了位于永清的总指挥部。此时天色已经尽黑,总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正忙忙碌碌,似乎是在转移。

  周参谋长匆匆找到郑卫国,径直问道:“总座,包头是怎么沦陷的?傅长官昨天不还是说能够坚持吗?”

  郑卫国有些恼火地攒了攒拳头,沉声道:“唉,傅长官他们已经尽力了!小鬼子使用了大量毒气!”说着又把刚了解到的情况给周参谋长讲了一遍。

  从2月19日清晨日军攻打包头开始,到3月3日傍晚**退出,此次包头战役一共坚持了十三天。本来按傅作义长官的设想是打算坚持一个月的,可惜才打了一半就不得不退出。主要原因还是对毒气应对不足。

  起初日军也使用了毒气,但都是毒性较弱的二苯氰胂(喷嚏性的)或者催泪瓦斯弹。郑卫国当初接收物资之后,就帮第三十五军官兵配齐了防毒面具和防毒衣。加上傅作义长官又曾有过防毒经验,所以这些毒气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日军当时还想继续利用包头的工事驻防,就没有使用毒性更大的化学物品。因为像芥子气之类的剧毒物质有2到6天的潜伏期。而且难以消除,对于日军本身也是一大威胁。

  但是接到北平遭受攻击的消息之后,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再也按捺不住了,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包头。当时绥远唯一的远程压制火力——重加农炮团18门德制1909年式135毫米加农炮已经损耗殆尽。日军炮兵部队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包头进行炮击。其陆航飞行第三集团也集结了四个飞行队轮流对包头进行轰炸,城内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日军重炮轰塌,给守军带来了极大伤亡。

  特别是他们大量使用了芥子气与路易斯气混成毒气。由于包头城池较小,城墙又很高大,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大量毒气密布城内,戴什么样的防毒面具也没用,而且饮用水和存储的粮食也有很多被污染。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35军官兵还是坚持在城头抵抗。但随后又遭到日机猛烈空袭,部队伤亡惨重。打到最后,就连傅作义长官也负伤了,董其武师长只好命令部队向南门突围。

  周参谋长忙问道:“总座。那他们突出去了没有?”

  郑卫国点点头说:“还算比较成功。大部分将士都突出去了。可能日军也不想打了吧。没有全力堵截。”

  此次进犯包头日军的伤亡也很大,只是没有声张而已。加上冈部直三郎忙着救援北平,也没有心思再跟傅作义纠缠。

  周参谋长松了一口气。说:“唔,这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只有部队还在,迟早还能再打回来。”又略显焦虑地说:“唉,不过傅长官他们一撤,日军接下来就要全力对付我军了。总座是不是打算撤兵了?”

  郑卫国沉声道:“不错!包头一下,日军就可以抽调一个师团,甚至两个师团参与对我根据地的围攻,形势确实不容乐观。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分批撤回根据地。目前已经命令辎重兵部队开始转移伤员和物资,并通知地方政府疏散转移群众。”

  周参谋长赞同地点了点头,又建议道:“总座,我看三分区也要做类似的准备。日军的报复心理极强,此次我们攻打北平,他们肯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向我根据地进犯。”

  郑卫国点头说:“嗯,我已经通知老程和杨教授他们了,刘师长也在协助处理。”

  主力北上之后,郑卫国就将战区一分为二,由自己率领前线指挥部,程政委率领后方指挥部。刘师长也被抓了壮丁,在后方指挥部充当顾问。

  没过多久,又来了几名军官,有部队长,也有参谋人员。郑卫国看了一眼,镇定地说:“都来了,那就马上开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撤离。

  仗打到这个程度,想撤退也不是那么好撤的。特别是第97军34师、第53军116师,还有第63军都与日军各师团纠缠在一起,战线犬牙交错。像273团等几支部队甚至还在日军包围圈里,一旦出现失误,就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

  慈云寺,第91师师部。第271团团长王锡山匆匆赶来,莫名其妙地问道:“师座,我眼见就要打进朝阳门了,怎么这个时候下令撤兵?”

  赵毅师长没好气地说:“你以为我想吗?这是总座的急电,自己看看吧!”

  王锡山团长虎着脸接过电报,才看了几行,不禁浓眉紧锁。

  见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参谋长张纯玺忙安慰道:“好了,岳刚,以后机会还有的是,现在最紧要的还是想办法把部队安全转移。”

  第91师273团还在杨村坚守,朝阳这边只有两个主力团和一些师直属部队。正说着,第272团团长赵文质也到了。赵毅师长忙命令大家商讨撤退事宜。第91师由于深入敌占区最远,撤退也是最为艰难。

  本来有一条捷径,就是沿着北平城外墙绕上半圈,然后跟第97军汇合。但是总部要求他们必须掩护主力撤离,所以不能走这条道。这两天日军空袭力度较弱,是因为大部分日机都被派到绥远去了。现在包头再度沦陷。日军肯定会集中飞机空袭。大部队挤在一起显然不好。

  经过讨论并报集总批准,第91师主力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第271团团长王锡山率领,直接向东行间,其目的是为了与冀东八路军汇合,破坏北宁线,阻断日军关内外的物资运输。第91师主力则必须马上南下,给被困在廊坊第63军军部解围。

  部队随后连夜开始行动,第272团赵文质团长率部先行,急行军40公里。于天亮前抵达了白古屯乡。此地距廊坊约14公里。距杨村约20公里,由于部队临时变动行程,又长途跋涉,非常疲劳。就停留在白古屯乡休整。师部直辖部队也于随后抵达。

  在第91师火速南下的同时。原本驻永清的第33师一个主力团。以及三个预备团也开始行动,这是郑卫国手上的预备队。经过半夜的调动,这支部队也成功地潜伏到了距杨村约12公里的黄花店。

  根据参谋部的统一部署。天亮前一个小时,也就是凌晨六点,第273团突然向包围他们的第27师团反起凶猛反击。

  “打!”随着赵维斌团长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第273团各营连迅速扑向敌阵。巧合的是第27师团也是想在天亮之前打第273团一个措手不及,时间又恰好都定在凌晨6点,结果双方同时发起进攻,两军将士很快冲撞到一起。

  哒哒哒……一开始,装备了大量冲锋枪第273团占了不少便宜。日军的能够随部队冲锋的自动火力只有歪把子,很快被密集的冲锋枪弹雨扫倒了一大片。

  “板载!”不过这样的打击倒把日军的凶性给打出来了,一个个纷纷脑袋上缠上白布,疯狂地向第273团扑来。

  “上刺刀!”第273团被围攻多时,弹药早就不够用了。冲锋枪消耗子弹又快,子弹很快就被消耗殆尽。日军趁势冲了上来,看架势是要跟第273团肉搏。不过战士们也是夷然不惧,纷纷端起刺刀迎了上来。

  尽管郑卫国不主张用刺刀迎敌,但对将士们的拼刺技战术却抓得很严。日军拼刺刀是很厉害,但也不是天生的。在日俄战争时期,日军在肉搏战中就被牛高马大的老毛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几乎就没赢过。

  这件事情引起了日军高层的重视,随后才加紧拼刺训练。到了38年的张鼓峰事件时,日军的拼刺刀能力就明显进步,而苏联军队由于平时训练不足,其肉搏能力反而下降了。最终双方的白刃战交换比28:1(伤亡数比例,苏联在前)。

  拼刺刀其实也没有什么捷径,主要就是靠练。除了对练以外,还有两个硬性标准,一个是连续刺枪八千次。能达到这个水平,差不多就是日军精锐部队的样子了。一个普通人,只要身体没毛病,经过训练之后一般都能达到。所以很多日军看起来既不强,也不壮,拼起刺刀却很厉害。

  另一个标准就是连续刺枪一万次以上,这个就比较难。除了训练以外,还要看身体条件。按照**一名老兵的回忆,当时部队请来的少数拼刺教官能够达到。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教官拿一杆木枪站在中间,三十多名学员将其团团围住,用真枪刺杀,结果被其接连捅翻在地。这样的水平放在任何一支部队都可以算做绝对的白刃战高手了。

  经过大半年的严酷训练,第273团涌现了一大批拼刺高手,其中有一半能连续刺枪八千多次,还有数十人能达到一万次以上。而且第273团不仅有良好的拼刺技术,还有战术。

  接敌之后,刺刀在前,手枪在后,手榴弹又在后面。前面挡住日军的人浪攻势,中间又手枪猛烈射击,后来再用手榴弹向敌人密集的地方抛投。

  日军还把第273团当成一般的**部队(当时大部分**都怕白刃战),结果冒冒失失冲上来就被战士们狠揍了一顿。等日军好不容易调整过来,第273团又变阵了,改为三五人一组,分散向日军攻击。其中每个组都有一个拿手枪的,专拣日军拼刺刀厉害的下手。

  “八嘎!卑鄙的支那人,武士的不是!”带队的大队长见部下一个接一个被捅翻打倒,气得哇哇大叫。结果手上的动作一慢,一不留神就挨了一刺刀。看着指挥官倒地,对手又如狼似虎,日军终于慌了神。

  恰在此时,东南、正南、西南、西面同时响起了冲锋号,伴随着嘹亮的号声,一面面青天白日军旗被打了出来。第333团等部迅速向当面日军发起了猛攻,日军没想到援军已经摸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了,结果阵脚大乱。

  赵维斌团长大喜,忙高呼道:“弟兄们,援军到了,都随我杀出去!”

  “万岁!”战士们欢呼一声,立马向南突围。

  三营长韩声涛见赵团长还没打算走,忙道:“团座,您快撤吧!”

  赵团长指了指旁边,说:“不行,还有那么多伤员,你们先把伤员抬走,我再顶一阵。”

  韩营长还待再劝,赵团长眼睛一瞪,怒道:“没听到还是咋的?赶紧的!”韩营长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战士们先去转移伤员。由于担架太少,大部分伤员只能背着出去。

  在第273团阵地对面,一名军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他就是第27师团的师团长本间雅晴。眼看第273团就要杀与重围与援军汇合,本间雅晴感到血一下都涌到了脑门上,不禁怒斥道:“八嘎!开炮,马上开炮,统统的消灭,一个支那兵也不许放走!”

  参谋长原田义和大佐忙劝道:“师团长阁下,现在敌我混杂,开炮必然会给我军带来很大的伤亡。”

  本间雅晴恶狠狠地看着他,挥舞着双臂,怒斥道:“让区区一个团从我军包围圈中溜走,这意味着什么!你明白吗?是羞辱!对我第27师团的极大羞辱!开炮,马上!”

  “哈依!”

  整整十六门150毫米重炮迅速调整炮口,纷纷瞄准了第273团突围通道。赵维斌团长率领一个连断后,正在指挥战士们奋勇拼杀。

  第333团团长王景烈放下望远镜,欢喜地说了一句:“快出来了!这个赵维斌,害得我白担心一场!”

  轰轰轰……话音未落,便被巨大的炮声给吞没了。赵维斌团长和九连战士们的身影被滚滚硝烟迅速吞没,一腔忠血尽洒在祖国的大地上。

  王景烈团长目眦欲裂,怒吼道:“狗日的小鬼子!”

  韩声涛营长听到声响,来不及卧倒,慌忙回头看去,不禁痛呼道:“团座!”

  ……

  1939年3月4日上午7点,第273团团长赵维斌阵亡!

第四百五十章 斗智斗勇 新一轮较量

  永清,冀察战区前线指挥部。郑卫国总司令正在跟程政委通话,主要是确认后勤以及接应事宜,以便大部队能够顺利撤回根据地。尽管这一仗打得不顺利,但是缴获还是颇为丰盛的。当初杉山元担任司令官的时候,为了遏制第四十一集团军向永定河北岸渗透,特地沿永定河一线修筑了很多要塞,里面全都部署了重炮。

  为了使这些火炮快速准确地打击目标,日军把火炮射程范围内的区域都以网格划分,每一小块区域都标上了数字。在重炮要塞周边还有大量的炮楼充做瞭望塔和观察哨,一旦接到炮楼的电话,各要塞就会立即向目标区域开火。

  按说这个设想本身还是很不错的,但永清地下长城的发现与修复,让这个设想变成了空想。此次反击作战,很多要塞还没来得及开炮就被攻克,里面的重炮自然也就成了冀察战区的战利品。这些火炮虽然很沉旧,但是威力很大。郑卫国打算全部拖回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挂断电话,郑卫国忙对装备部的吕战副部长吩咐道:“后方已经紧急抽调了十几台卡车,又加固了桥梁,那些重炮拖走看来是不成问题了。你马上派一支部队沿途护送,今天天黑以前必须运到大清河以南……”

  话还没说完,郑卫国突然听见有人进来,抬头一看,却是周参谋长,手里还拿着一份电文。忙道:“哈,老周,你来的正好!老程他们正在动员力量,筹集了不少卡车和油料,那些重炮马上就可以起运了。”

  周参谋长突然面露悲色,哽咽道:“总座,我要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就在刚才,第273团的赵维斌团长牺牲了!”

  “谁!赵维斌?”郑卫国简直不敢相信,质疑道:“第273团突围失败了!不是派了四个团前去接应吗?”

  周参谋长悲愤地说:“突围本来很顺利,第273团大部分也都突出来了。但小鬼子恼羞成怒。用重炮进行无差别攻击。赵团长他,他和一个连的弟兄都没能跑出来!”

  郑卫国气得在屋里走了几圈,又问道:“赵团长的遗体抢回来了没有?”

  周参谋长痛苦地摇了摇头,说:“双方都打疯了!战士们几退几进。把那块地方翻了个遍。最后只找到一块赵团长生前配戴过的手表。”

  郑卫国颓然地坐在椅子上。不断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过了半晌才开口问道:“那现在战局如何?需不需要增援?”

  周参谋长看了一下最新传来的电文,回答道:“目前敌我双方还在杨村一带对峙。官兵们情绪很大。要求总部再派部队增援,与敌决一死战。”

  郑卫国又问道:“那其它方向呢?”

  周参谋长答道:“第91师已经与第63军汇合,正与敌第33师团激战;野炮旅一部和山炮旅大部也参战了;第53军116师在保定以北阻敌增援,第130师还在西苑牵制敌军;第97军正在从北平城撤离,很多百姓担心日军的报复,也要求跟着部队一起南下。”

  郑卫国眉头微皱,打仗带着老百姓可不是好玩的,想当年刘备带着新野百姓南逃,最后有几个能逃到江夏?

  周参谋长很快明白了他的心思,试探道:“总座,要不劝乡亲们暂时留在北平?”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不行,乡亲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小鬼子这次在国际上颜面大失,依他们的习惯很可能对无辜平民进行报复。”

  周参谋长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说:“唔,小鬼子丧心病狂,确实不得不防!”想了一下,又建议道:“总座,晋察冀军区那边都是山区,离北平也近,您看先把乡亲们都疏散过去如何?”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个办法好!你马上跟晋察冀军区的聂司令员联系,请他帮忙安排一批百姓过去。等我们这边战事平稳了,再送过来。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晋察冀,如果腿脚灵便的,还是可以让他们一起南下。”

  周参谋长犹豫了一下,又问道:“那是不是要限定一下人数?要是来的人太多,会给根据地增加沉重的负担啊!”

  郑卫国摆手道:“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怎么能当成负担呢?眼下正是春耕大忙的时候,来的人越多越好,不会干农活的还可以当工人嘛!”

  周参谋长笑道:“还是总座想得周到!那好,我马上就去安排!”又问道:“总座,杨村那边您打算怎么处理?”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战士们主动求战是好事,可据情报显示,杨村的日军很多,想一口吃掉恐怕不太可能。”

  周参谋长赞同道:“是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那里至少有第27师团的两个步兵联队,另外还有一个山炮兵联队和一个野战重炮兵联队。不过战士们情绪很大,如果贸然下令撤退只怕会伤了锐气。”

  郑卫国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周参谋长建议说:“我看可以满足将士们的愿望,增派炮兵,狠狠地教训这个第27师团一顿!”又解释说:“一来可以压制这路敌军,使其与安次县的第33师团无法汇合,减轻我军侧翼的压力;二来,也好让战士们出口恶气!”

  郑卫国沉吟片刻,点头说:“可以!不过战士们可以有情绪,指挥官必须冷静。”又问道:“现在谁是那里的最高指挥官?”

  周参谋长忙答道:“是第333团团长王景烈!”

  王景烈,字又方。辽宁海城人。东北讲武堂第4期、陆军大学第8期毕业。1933年任东北陆军第105师2旅6团上校团长,1937年3月任第49军105师315旅旅长。武汉会战中该师伤亡惨重,残部被郑卫国收编为第33师333团,王任团长。

  郑卫国说道:“嗯,你告诉王景烈团长,让他不要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又解释说:“我不是不想替赵维斌团长报仇,只是我们接下来还有恶仗要打,不能随意挥霍兵力。”

  周参谋长点头说:“卑职明白。不过王团长以前从未指挥过这么多部队,我建议等下炮兵去的时候,让第63军派一名军级指挥官一同前往。协同指挥各部队。”

  郑卫国嗯了一声。说:“好,那就这样安排!”

  “报告!”正说着,一名机要通讯员拿着一封电报递了上来。周参谋长接过一看,忙递给郑卫国。焦虑地说:“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沧州、德州、惠民、济南的日军都出动了!”

  郑卫国冷笑道:“哼。小鬼子好大的胃口!我看这里面虚张声势的成份很大。只要小心应对,不用怕它!”

  周参谋长忧虑地说:“恐怕没这么简单!总座,日军要是放弃石家庄以南地区。全力进攻我根据地,您觉得有没有可能?”

  郑卫国一听,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由于平汉线河南段基本都在一战区控制范围内,日军占领的平汉线北段其实是一截“半拉子铁路”,沿途又没有什么必须的资源,就算放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唯一的因素就是日本陆军的面子,可现在让郑卫国围着北平城一通猛揍,面子早丢到爪哇国去了,哪儿还顾得了这么多?

  “嗯,确实有这种可能!”郑卫国沉吟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日军就多出了一个师团(第10)、两个独立混成旅团(第1、8)的机动打击力量,对我根据地的威胁确实很大。不过日军也有致命的缺陷,我不认为他们能够长期坚持作战。”

  周参谋长很快明白过来,问道:“您指的是后勤补给?”

  郑卫国点头道:“不错!平汉线北段眼下基本上是全部瘫痪了,我们只要再卡住公路运输,保定以南足有六万多日军,别说打仗,只怕吃饭都成问题。”

  周参谋长质疑道:“可是凭我们现在的实力,破坏铁路还成,长时间堵住公路运输恐怕不可能。”说着,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保定方向说:“总座请看,眼下保定日军正拼死向北攻击。张家口的日军也正在南下,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把绥远的第32师团,甚至第26师团都全部派过来。”

  郑卫国解释道:“我所说的卡住公路并不是把路拦住不让通过,而是专打日军的汽车!刚刚兵工厂发来密电,说是已经造了一批破甲枪榴弹,我看可以利用这种武器,派小部队埋伏在公路两侧,专门打车头。我估计日军最多抽调一千台汽车过来,可不够我们打的!”

  破甲弹之前曾介绍过,它不是靠动能毁伤目标,而是靠化学能。主要特点就是锥型中空装药(常见药型还有半球型、喇叭型等),以聚焦的高温高速射流击穿装甲板并对人员器材进行杀伤。

首节上一节280/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