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美利坚 第165节

要是能起飞一架预警机,那还差不多。

但是,作为战士,哪里能害怕困难!只要有命令,那就必须要上!

奥西波维奇熟练地拨动各个开关,在地勤的帮助下发动发动机,接着,就滑向了跑道,起飞,起飞!

两架苏-15,编队起飞,现在是白天,比那天的夜间行动要轻松多了。

作为一款截击机,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两架飞机在起飞之后,就开始迅速爬高,加速,冲刺到了2.5马赫,向着地面引导提示的方向而去。

地面的帮助,也是仅此而已,将他们引导到目标的海域上,但是目标的具体位置,还得靠他们来搜索。

时间越延长,目标就走得越远,如果方位错误,那就会没有任何收获。

但是,目标既然是雄猫战机,那就一定会向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飞去,也就是在北方四岛的南部海域,北海道的东部,从捷尔佩尼耶湾,到航母战斗群画一条直线,顺着直线向北飞,肯定就能拦截到对方!

这也是地面引导的意思。

两架飞机在高空中奢侈地使用加力,试图快速赶到这条连线上,到达之后,就开始降低高度了,同时,两人开启了自己的机载雷达。

屏幕上,到处都是亮点。

“该死,雷达根本就没法用。”奥西波维奇不由得说道。

对空搜索,己方的雷达还能起到作用,但是,对海搜索,实在是太坑了,因为海面上都是浮冰!

浮冰比海浪还可怕,因为浮冰是实物,把雷达波都给反射回来了,因为雷达没有滤除能力,现在就都变成白花花的一片了。

没有雷达,只能靠目视了!

奥西波维奇睁开自己的眼睛,仔细地搜索海面,按照平时的训练,两架飞机在搜索前半球的时候,各负责九十度就足够了。

苏-15战机放慢了速度,在海面上仔细地搜索着。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两人的心里,也逐渐地焦急起来,按照航速,此时应该相遇了才对啊,难道是时间长了,眼花了,在一大群的浮冰中间,没有把目标给找出来?

远远地,已经能望到陆地了,那是捷尔佩尼耶湾的北部了,看来目标是不可能出现了。

奥西波维奇的心中有一丝失落,就在这时,突然间,耳机里面传来了命令:“467,468,立刻前往64号空域,立刻前往64号空域。”

听到这个声音,奥西波维奇顿时就充满了愤怒,居然跑到弹道导弹发射井上空去了!

第二百零四章 弹道导弹发射井(84/100)

这个时代,最有威慑力的是什么?当然就是弹道导弹!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

当那导弹拖着火舌,拔地而起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就意味着世界大战,就意味着地球面临毁灭。

这就是弹道导弹的威力。

而现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苏双方都拥有把对方毁灭好几次的能力,之所以部署这么多,就是为了保险。

在敌人的第一波次的打击下,自己剩余的弹道导弹,依旧能够将对方毁灭,这样的话,那对方就得保持清醒了,想扔核弹玩吗?来啊,共同毁灭啊!

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核威慑的理论,在威慑下保持平衡,双方都能将对方毁灭,那双方就谁都不敢首先动手了。

核威慑的关键,是那种机动平台,比如那些在大洋深处的核潜艇,携带着庞大的核弹头,比如那些随着铁路,在广阔的苏维埃大地上到处游走的导弹列车,比如那全轮驱动,可以随时行进在野外的轮式机动发射车。

但是,核威慑的主体,依旧是固定发射井。发射井里面的核弹,数量是最多的。

弹道导弹和火箭,几乎是同样的,火箭的发射,都是在地面,但是直接把弹道导弹部署在地面,那就会面临风吹日晒等各种问题,所以,将地面挖个坑,把导弹贮存在地下,就是核弹的主要方式了。

如果只叫他发射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战时,它是提供导弹的发射任务的,而在平时,导弹出厂之后,其实就已经放在这里了,有多少枚导弹,就会有多少个发射井,因为根本就没有二次装填的机会。

同时,装填进去,不代表会立刻发射,可以说,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发射,那么,这个发射井,平时就是导弹的贮存之地,需要提供贮存、检侧、维护保养导弹的良好条件,为了增加生存能力,现在的导弹发射井必须要能承受原子弹爆炸后的核爆效应,当遭受对方的核袭击之后,处于地下井内的导弹安然无恙。

比如,导弹发射井的发射盖,就有几百吨重,可以在对方的打击下幸存下来,然后开始反击。

而大量的发射井,部署在一片无人区,这就是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了,在苏维埃,这样的阵地有很多,而萨哈林岛上,就有一个。

相比那些机动的发射平台,固定的发射井,最大的好处,当然就是准备时间短。

加注燃料什么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弹道导弹在发射前,必须要计算弹道,输入发射程序,什么时候上级点火,什么时候再入大气层,弹道轨迹必须要精确计算。

而这些计算,需要多个数据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发射阵地坐标和目标坐标了,只有确定两个坐标,才能配合各种大气条件,经纬度等等来计算弹道。

如果是机动发射,确定自己的位置就不容易,在没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时代里,得到自己的高精度的位置很难,很耗时。

固定发射井,自己的坐标就是确定的,测定好就行了,同时,它的打击目标也是确定的,这是发射井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好的了,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弹道导弹,在进入发射井那一天起,弹道就计算好了,需要的时候,加上燃料就能飞。

这样,固定发射井的反应速度就很快。

同时,这样的阵地也是很重要的,库页岛上的国土防空军,主要任务就是守护这里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也就是最近,才把主要任务变成了与对面的美国北海道的航空兵争夺制空权,掩护己方的跨海登陆部队。

而现在,一架美国人的飞机,居然向着己方的洲际弹道导弹阵地而去,这样怎么可以?

奥西波维奇和他的僚机,丝毫不顾燃料的消耗,奢侈地开启加力,想要尽快赶到己方的弹道导弹阵地附近,争取在对方飞到之前,将对方击落!

苏维埃的防空体系,是有严格划分的,国土防空军的飞行空域,和地面防空导弹部队的防守区域都是隔开的,这样,就避免了敌我识别的问题。

地面弹道导弹部队的原则就是,只要进入我的射程的,全部杀无赦!

打自己人?让你自己不长眼,飞到禁飞区来?

己方的弹道导弹阵地附近,就有一个萨姆-6导弹的发射阵地,在它附近三十公里以内,都是危险的。

如果让那架雄猫战机飞到了弹道导弹阵地去,那就是在打国土防空军的脸啊!

这么多的战机,居然都没有拦住人家,让人家到达己方的弹道导弹阵地上空?那要是在战争时期,这种飞机携带核弹的话,那已经将己方的阵地炸个稀巴烂了。

两架飞机在高速地飞行着,想要尽快飞过去,拦截那架可恶的美国战机,而此时,内森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向着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阵地飞去的。

在冷战中,美苏双方都通过卫星来侦查对方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这些坚固的发射井,就是双方的洲际导弹的打击目标,只要把对方的导弹在发射井里面炸毁了,那对方还能有什么反击的力量?

这也是一个核威慑的思路,但是,仅仅靠卫星,根本就不行,很多时候,只要摆一些姿态,在荒郊野外出动个工兵干几天,就会被标注成弹道导弹发射井了。

而真正的发射井,说不定一直都是在地下动工的,地表什么都看不到。

首节上一节165/452下一节尾节目录